香港藝術家馮美華的作品,受《中英聯合聲明》所啓發

位於香港西九文化區的M+展亭明日開始舉辦第九個展覽「境遇—五個人」,由五位來自不同地區的女性藝術家以不同創作媒介探索「境」的概念並提出各自的見解,並在展品中對將於2020年落成的M+博物館作出回應。

展覽展出5位以不同素材創作的國際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五位藝術家分別是香港的馮美華,南韓籍的李昢,美國籍的Ana Mendieta,德國籍Charlotte psenenskeo及西班牙籍的Lara Almarcegui,她們都來自不同的文化和世代,以雕塑、裝置和流動影像表達自己與地方和環境的對話, 並從不同歷史時刻和角度出發,使觀眾探索自己身處之地,尋覓人生再世的歸屬感。

馮美華作品以《她說為何是我》回應香港的境遇。

香港藝術家馮美華的《她說為何是我》是一部流動影像作品,創作於1989年,受《中英聯合聲明》所啓發。影片展示一位蒙眼女子在香港街頭漫遊的影像,地點包括一些廟宇和殖民地建築,表達岀當時對香港未來的不明朗,而蒙眼的女子則比喻馮麗華本人對自己城市的探索。展覽中另一部流動影像作品是由生於古巴的美國籍藝術家Ann Mendieta創作,展覽挑選了她其中6部作品播映,包括《靈魂之火的輪廓》和《迷宮的輪廓》等,她將身體的輪廓在塵土、沙和泥濘上留下痕印,再以水、煙、火等物料加以展示, 表達出自己身體與地域的關係,亦是接觸精神世界的方法。

馮美華作品以《她說為何是我》回應香港的境遇。

南韓李昢作品

Lara Almarcegui作品,展品列明香港M+建築使用的材料與重量。展覽亦有雕塑作品,包括德國極簡主義藝術家Charlotte posenenske的雕塑《方管》,作品形如通風管道,將藝術和建築結合起來,組件以熱浸鍍鋅鋼和硬厚紙版為材料, 並以工業方式製作,將創作主權交予藝術家,作品可根據建築空間和收藏家的想法組合成不同形狀,將作品以不同面貌與形態呈現。

Lara Almarcegui作品,展品列明香港M+建築使用的材料與重量。

南韓李昢作品

展覽展出5位以不同素材創作的國際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展覽展出5位以不同素材創作的國際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同於展覽中展出的另一組雕塑是逾30件李昢創作的雕塑模型,由於李昢生於南韓政府獨裁統治的年代,這些建築物的模型是他對烏托邦世界的幻想和回應。

 

香港西九文化區的M+展亭明日開始舉辦第九個展覽「境遇—五個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