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领悟8位世界级管理大师的思想精髓,新一年的突破从此刻开始!

思想工具是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工具,或者说它是为了制造一般工具的「工具」。这使它很难被掌握,但一旦掌握,你就会感到心手相应,游刃有余。

为此,我们根据《培训》杂志往期「管理驿站」栏目的内容,选出了8位管理大师,将他们的管理思想整理出来,借助他们的思想工具,帮助自己找到盲点和误区,实现成长突破。

01

拉姆·查兰

成为高潜领导者的修炼心法

「团队业绩=人员素质+人岗匹配+人际协作」。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识人、用人、培养人;还要能带团队,打造有战斗力的队伍;在必要的时候,更要及时做出人员调整。

——拉姆·查兰(Ram Charan),全球著名的实战型管理大师、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被誉为「当代德鲁克」。

唯变不破的时代,作为领导者,如果认为自己有潜力,且有志于成为这样的人,无论组织是否培养你,你都要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拉姆·查兰认为,高潜领导者应该具备五大关键能力:

高潜领导者应该具备五大关键能力

延伸阅读:高潜人才的五大关键能力如何修炼?

身处双创时代,即便不想创业,也要从创业的角度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只具备这五大能力还不够,你还要有走出舒适区的勇气,适时完成关键性的跨越。

寻找机会时,不要过分看重职级,关键在于成长,即使是平级调动,只要涉及新的业务领域,也会是很好的机会;选择机会时,不要保守,主动找复杂性高、不确定性强的议题。

在决定去留之前,首先要想清楚,现在离开是逃避,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任何工作都有不如意的地方,为了未来的回报,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忍耐。

但如果现状是自己没有成长,直接领导也没有培养,且没有机会进一步拓展视野、提升技能,那就要面对现实。趁著这份工作还没有将你消磨殆尽,赶紧行动,积极寻求外部发展机会。

选工作,不能光看企业名气,更重要的是看成长机会,以及其业务情况及文化氛围。看这个工作机会是否符合你的人生使命,能否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并让你充满激情。

02

杰克·特劳特

成功不只要「尽力」更要「借力」

君子善假于物,找一匹好马,学会「借力」,你的人生将精彩纷呈。想要达到事业巅峰,你不必成为一个全能型的人,你可以做一个专家,发掘他人、利用他人的力量。

——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美国特劳特咨询公司总裁,全球最顶尖的营销战略家,定位理论、营销战理论的奠基人和先驱。著有《定位》《人生定位》等。

如果人生是一场赛马,找到你身边最好的「赛马」,骑上它,并在恰当的时候换乘另一匹更好的,有利于加速个人的发展。

特劳特认为骑马找马、借力使力,才算人生赢家。作为个人,我们要学会挑选以下五种赛马:

延伸阅读:如何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赛马」?你可以这么做……

03

柳井正

做角色转换自如的经营者

所谓经营者,一言以蔽之,就是「取得成功」的人,而作为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四种身份:团队建设的领导者、引领变革的创新者、为使命而生的逐梦人、会赚钱的生意人。所谓真正的成功者,并非只是商业精英,而是那些将自己的事业视为生命,并为之奋斗的人。

——柳井正日本迅销集团董事长、总裁兼CEO,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创新者不变革就是死路一条,生意人赚到钱,才能生存下去,领导者的任何工作都不离开团队协作,为使命而生的人追求远大理想才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使命。

经营者必须具备的四种身份的能力要求

柳井正认为,经营者必须对社会、员工等做出「公司将向这个方向发展」「我要这样做」等承诺,并想方设法使之成为现实。除此之外,经营者还要思考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将公司的使命和成果相结合,这才是经营的原则。

延伸阅读:认清四大角色,成为柳井正那样的经营者

04

彼得·卡佩利

用供应链思维管理人才

「人才供应链」模式所研究并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显而易见——预判未知,择优而取,以最低的成本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彼得·卡佩利(Peter Cappelli)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人力资源中心主任,「人才供应链」理念缔造者。

卡佩利提出,人才管理此前有两种最常见的做法,放在今天都显得格外不合时宜。一是「完全『不作为』」:不采取任何行动——既不预测需求,也不制订计划来满足需求,这让「人才管理」一词变得毫无意义。采取这种被动做法的企业,完全依赖外部招聘获得员工,不仅代价高昂,而且不可持续发展。

事实证明,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就必须制定出尽可能详尽的人才计划——你不可能永远在大街上直接雇人。同时,你还必须用当下最科学的方式,提升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二是「基本归因错误」:许多管理者片面地将企业经营失败归咎于「缺乏优秀且合适的人才」,这其实是一种基本归因错误。我们需要自问,真的确定是「员工」出错了,而不是企业、雇主出错了吗?

其实,人才管理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领域的问题,更是管理者的角色功能。

供应链反映了内部关键资源和跨部门之间的关系,现代供应链思维则可以用来应对人才供需平衡和人才需求不确定性两大挑战。在以最低的成本找最合适的人时需要注意三点:

延伸阅读:「人才供应链」之父:花最少的钱找最好的人

05

杰克·韦尔奇

善用人者得「天下」

在你成为领导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企业不能给员工提供终身雇佣的承诺,但可以承诺为员工提供一切机会,培养其职业能力。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原通用电气(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在任期间,GE的市值从13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0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

你之所以被选为领导,是因为有人相信你既能处理好现有的业务,又能为将来的发展打基础,你有足够的智慧、经验和毅力,可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成为领导者后,你应该做好以下八件事来帮助员工进步:

领导者帮助员工进步的八件事

职场上,领导者单枪匹马地做事,不会产生什么好结果。所以,找到正确的人共同奋斗尤为重要。

在人才选拔上,韦尔奇认为,品行与能力缺一不可:正直、智慧、成熟是基本前提,同时还必须具备5大能力——积极向上的活力(Energy)、激励别人的能力(Energize)、决断力(Edge)、执行力(Execute)、激情 (Passion)

此外,那些坏性格的人会降低团队士气,让团队充满负能量;过度情绪化的人会四处散播流言蜚语,导致团队工作效率降低;过度自信的人会对团队人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这些人都是不可用的。

在选出了出色的人才后,并不意外著万事大吉了,做好团队管理,才能发挥人才的价值,实现团队及企业绩效的提升。关于团队管理,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著手:

团队管理六抓手

延伸阅读:领导者醒醒吧,这些你都做不到,凭什么要员工忠诚!

06

瑞·达利欧

创意择优 组织成功的基石

记住:进步=痛苦+反思。如果想进步,就必须找出真正的问题和痛苦所在。高层面的视角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明确如何把人组合起来形成最佳的工作成果。

——瑞·达利欧(Ray Dailo) 桥水联合基金创始人

组织由文化和人组成。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组织的人塑造了组织的文化,而文化决定了组织选用怎样的人。只有明确了文化和人之后,我们才能谈及管理。

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必须在适合的、能够有效创造辉煌业绩的文化环境中工作,这是让人们保持心情愉快、工作高效的基础。我们要在组织中营造创意择优的氛围。

创意择优,即组织打造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环境,让每位员工开诚布公地亮出观点;接著针对分歧认真讨论;最后遵循所形成的共识,消除过去的分歧。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是实现创意择优的基础。

容错、共识、超越分歧的组织文化才利于创意择优,文化与人是共生共荣的——一种文化会吸引一种人,反之,人会因其价值观和个人好恶,强化或发展文化。如果你选择了有正确价值观的人,并与其取得共识,你们就会相得益彰。如果用错了人,则会一损俱损。所以要引进「对」的人才就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持续不断帮助员工提升。

达利欧建议,改造并进化你的组织要做到以下几点:

延伸阅读:瑞?达利欧:激发员工潜能 不做「好好先生」

07

罗伯特·B·西奥迪尼

潜移默化 让影响力提前就绪

先发影响力是指通过有策略地引导初始注意力,让人们在接收到具体信息前就对其产生认同。互惠、承诺和一致、喜好、社会认同、权威、稀缺、联盟,这七大原则能有效地激发同意,让人们顺从地点头称是。

——罗伯特·B·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 工作影响力公司(INFLUENCE AT WORK)总裁

不管是企业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具有潜移默化引导他人关注的先发影响力,那么如何培养自身的影响力与引导力,成为团队中最受瞩目的焦点?

延伸阅读:想成为团队中备受瞩目的焦点吗?「先发影响力」了解一下!

08

奥托·夏莫

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

U型理论的框架和方法论,帮助我们理解和实践另一种学习方式——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

——奥托·夏莫(C.Otto Scharmer) Presencing Institute创始人

现在是一个颠覆性的时代,正在消亡的是旧有的文明和最大化「自我」的思维模式,获得新生的到底是何物尚不明确,但意义重大。

这个未来要求我们探寻人性的更深层次,明确真正的自我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仅在问题症兆和结构的层面创变已经不够,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转变潜在的思维模式,去联结深层的创造力和自我的源头,U型理论就是实现这一切的框架和方法。

U型理论

U型理论的第一步,就是通过陈述(说者)、观察(听者)、反馈(听者)和总结(说者)循环练习,提升自己的聆听层次,实现追随意识的聆听,保持自我觉察能力。

第二步,我们还要学会用身体感知自我,感知内心的意识流。利用组建场域、3D建模(U型沙盘)、社会大剧院(比如「二十分钟舞蹈」)等工具,深入了解自己。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步入未来的场域。

通过前面的准备工作,我们终于生成了对未来的察觉,接下来便是通过行动来探索未来,但是,我们往往会在两种主要危险和陷阱之间航行:未经思考的行动和没有行动的思考。为避免这两大「坑」,你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防踩坑注意点

延伸阅读: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你可能就差这条「微笑曲线」

本文根据《培训》杂志2018年「管理驿站」栏目整理而成。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更多关于「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精彩内容请点击>>>知乎专栏:培训指南

培训师修炼丨人才梯队丨行动学习领导力发展丨人才测评丨企业大学学习好工具丨课程开发丨微课设计

《培训》杂志创刊于2005年,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专注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的实战期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