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一)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2009 HHS/NHI/NCI 常見不良反應事件評價標準(CTCAE)(4.0.3版)[1]及《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四版)[2]。

1.病理明確診斷爲惡性腫瘤。

2.化療前外周血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計數正常(即白細胞計數絕對值大於4.0×109/L)。

3.化療後外周血白細胞絕對值低於4.0×109/L。

4.化療後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2.0×109/L,爲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109/L,爲粒細胞缺乏症。

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二)證候診斷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中醫臨牀診療方案“白細胞減少症中醫診療方案”[3]。

1.氣血兩虛證

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面色少華,頭暈心悸,少氣懶言,失眠多夢。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2.陰虛內熱證

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午後或夜間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口乾咽燥,腰膝痠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3.陽虛血瘀證

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面色晄白或晦暗,納谷不香,氣短懶言,腰痠怕冷,爪甲色暗,肢端麻木,畏寒肢冷,夜尿清長,大便溏稀。舌淡暗苔薄,脈細澀。

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二、治療方法

(一)辨證論治

1.氣血兩虛證

治法:補氣養血

推薦方藥:八珍湯加減,人蔘、茯苓、白朮、甘草、熟地、川芎、當歸、白芍,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2.陰虛內熱證

治法:養陰清熱

推薦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知母、熟地黃、黃柏、山茱萸(制)、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3.陽虛血瘀證

治法:溫陽活血

推薦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制附子、牛膝、車前子。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二)其他中醫特色療法

1.針刺治療

選取膈俞、膏肓俞、足三裏、血海、三陰交、大椎、脾俞、腎俞、懸鐘等。每次至少選擇三個穴位,其中血海、三陰交、懸鐘直刺1寸,施以捻轉平補平瀉手法各1分鐘,留針30分鐘,隔10分鐘加強捻鍼一次。下肢穴位左右隔日交替施術。

2.灸法治療

採用隔姜灸,選用脾俞、腎俞、膈俞、胃俞、大椎穴等。

3.穴位注射

取穴:足三裏。用參麥注射液,每穴注射2ml。方法:穴位常規消毒,5ml注射器針尖垂直刺入雙側足三裏,注入參麥注射液,每穴注射2ml。

(三)西藥治療

參照 HHS/NHI/NCI常見不良反應事件評價標準(CTCAE)4.0.3版[4]分度標準評估白細胞(或粒細胞)減少嚴重程度。如患者白細胞(或粒細胞)減少程度屬於I、II且不伴發熱的高危險因素,建議觀察;如患者白細胞(或粒細胞)減少程度屬於I、II伴發熱高危險因素,以及III度、IV度減少,推薦應用G-CSF治療,必要時加用抗生素,參考NCCN 腫瘤實踐指南 Version 1.2015。

(四)護理調攝要點

1.飲食調理

適宜清淡、新鮮、高營養、易消化等食物,忌食生冷食、辛辣、刺激之品。推薦食用藥食同源的食材,如紅棗、山藥、番薯、牛骨髓(豬骨髓)、海蔘、阿膠、甲魚、銀耳、燕窩、猴頭菇、枸杞子、胡桃肉、花生仁等。

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2.生活起居

保持環境清潔,空氣清新,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免前往公共場所,戴好口罩自我保護。注意口腔清潔,選用合適的漱口液,注意及時漱口。保持全身皮膚清潔,特別要注意會陰、肛周清潔。

3.情志調理

重視情志護理,避免情志刺激。

三、療效評價

(一)疾病療效

參照《血液病診斷與療效標準》(第四版)擬定。

1.顯效

同一患者用相同化療方案,在第一、第三療程合用治療藥物,第二、第四療程不用治療藥物(即自身對照);或同類型病例中,年齡和白細胞基數相近者作爲對照組。以上無論自身對照或另設對照組,都進行下列指標比較:化療後比化療前白細胞和粒細胞減少數均值;最低數均值;粒細胞<0.5×109 L-1及<1.0×109 L-1持續天數均值。如以上均值比對照有非常顯著統計學意義者爲顯效。

2.有效

比對照有統計學意義者。

3.無效

比對照無統計學意義者。

(二)證候療效

參照《中藥新藥臨牀研究指導原則(2002版)》[5]。

1.痊癒

臨牀症狀、體徵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

2.顯效

臨牀症狀、體徵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95%。

3.有效

臨牀症狀、體徵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70%。

4.無效

臨牀症狀、體徵無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注:計算公式:[(治療前積分-治療後積分)/治療前積分] ×100%。

參考文獻

[1]NCCN Guidelines Version 1.2015 Myeloid Growth Factors

[2]沈悌,趙永強.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4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85-86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中醫臨牀診療方案“白細胞減少症中醫診療方案”

[4]2009 HHS/NHI/NCI 常見不良反應事件評價標準(CTCAE) 4.0.3版分度標準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牀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牽頭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血液病分會

牽 頭 人:侯 麗(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主要完成人:

侯 麗(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陳信義(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李 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田劭丹(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賈 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