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獸按

作者/靈獸 司馬慎獨ID/lingshouke

▲這是靈獸第605篇原創文章

核心觀點

1)冷鏈技術及冷鏈物流技術的突破,始終是冷鏈行業提升生產力的不二法門;

2)冷鏈物流的發展是生鮮電商得以實現長久發展和盈利的基石,甚至地位要高於所謂消費者體驗;

3)消費者體驗的兩個基礎維度是:商品品質+服務品質,而商品品質是基礎,因爲你即使跪下來也無法說服一個消費者持續的來購買你並不新鮮的螃蟹,而商品品質的基礎在於冷鏈技術和物流;

4)生鮮電商消費者體驗的最高層次是:通過其產品,輸出引發消費者共鳴的生活方式價值觀;

5)我們認爲 “微信社羣引流”,“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等支付手段,小程序及APP的普及,送餐員的半小時內配送,都只是“技”的層面,生鮮電商的“兩條腿”是:基於掌控品質和溯源的產地直採,冷鏈技術及冷鏈物流的投入;

6)“新零售”時代,線上線下零售開啓融合大潮是促進冷鏈發展的外在因素;

①互聯網巨頭擁抱線下,佈局無人零售店。

②傳統零售、快消商瞄準線上,成本驅動新的變革。

③“新零售”時代,線上與線下融合是未來趨勢。

7)中國冷鏈發展處於初級水平,冷鏈基礎設施配套地區不平衡,爲生鮮電商的渠道下沉帶來顯著影響,疊加冷鏈運營的高額成本,所以大規模開店策略可能並不合適;

8)從開始就建立冷鏈基礎設施配套的生鮮電商,具備發展爲綜合性,平臺型生鮮電商的潛質,而這種重資產投入的天然壁壘,決定了未來會有一批“營銷型”生鮮電商的死亡;

9)冷鏈投入屬於典型的重資產投入,其行業本質決定了投入初期的巨大現金流出壓力,所以生鮮電商的現金流量始終處於緊繃狀態,疊加需要補貼教育市場的策略,我們認爲生鮮電商在高昂的成本壓力下,出現以次充好的現象,會持續下去;

10)同時,越早進入冷鏈佈局的生鮮玩家,越是具備成長爲行業內頭部玩家的潛質,這種對冷鏈基礎設施的投入,是一種明顯的護城河;

11)我們認爲只有當絕大部分消費者將價格和便利放在食品安全之後考慮的時候,纔是中國生鮮電商突破的時點,因爲這意味着消費者從食材的生產源頭開始進行考量,而這符合由需求引發供給的邏輯,這種天然的需求是生鮮電商平臺進行生產溯源,冷鏈佈局的投資動力;而首要的外在因素,來源於我國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的建立健全;

12)農村、農業、農民合作社的商業化和市場化運作,是生鮮電商不可迴避的議題,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這方面的投入,符合護城河搭建的基本要求。

雖然《靈獸》極力嘗試使用精煉文字,但這篇文章還是非常長,而且,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篇文章都像是一篇行業研究報告,而帶給你直觀的行業全景和底層邏輯,正是我們的目的之一。

1

-前言-

如果你想吃到活的,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並且你相信你吃到的就是真的陽澄湖大閘蟹,這個底氣何來呢?

那一定是你知道這個螃蟹從捕撈上岸,到進入你的餐桌這整個過程的信息!除了螃蟹身上的防僞標識(標識也可以作假)作爲身份ID之外,這幾隻螃蟹還能活着,以新鮮的姿態來到你的面前,靠的是冷鏈技術和冷鏈物流技術,背後的龐大的宏圖景象,則是中國當前的冷鏈技術和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本文旨在全面的,系統的,試圖以精煉的文字和圖表,展示這個龐大的產業鏈條,清晰的展示出,到底依靠了什麼,讓這幾隻螃蟹,以新鮮的姿態來到了你的面前。

這涉及的的是冷鏈“最先一公里”與“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你看到的是,生鮮電商們不遺餘力的宣傳產品品質,消費者體驗的畫面。

對應的商業行爲則是:產地直採+消費地的線下門店建立和拓展。

對應的冷鏈技術則是:產地的冷鏈倉儲+產地至銷售地的冷鏈運輸+終端線下門店的冷鏈儲存及售賣。

這也是所有生鮮電商的命門所在——盒馬鮮生、京東7FRESH都不例外。同時,《靈獸》也必須指出的是:這也是所有生鮮電商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因爲,這裏有繞不開的剛性成本,有無法迴避的產地冷庫的容量極限,有無法掌控的冷藏車司機的個人行爲和高昂的油耗成本,還有更加無法迴避的終端門店的冷鏈運營成本。

直白一點說,到底給你端上去那幾只你挑選的活螃蟹,還是拿到後廚給你換上幾隻死螃蟹,不完全取決於操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在商業利益和剛性成本面前,不要挑戰商家的人性,因爲就算是商家的人性,也受冷鏈物流及冷鏈運營成本的剛性約束,鮮不鮮,取決於此。

核心邏輯

生鮮電商不斷髮展的內在驅動因素來自於老百姓不斷分層的消費能力和不斷強化的食品安全意識,而冷鏈技術及冷鏈物流是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兩者互相促進,互相成就。

生鮮電商市場規模

生鮮電商交易規模持續高增長。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126.7億元,按照2018 年預計1948 億元交易規模來看,近五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爲72.7%,且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互聯網巨頭強力推進,冷鏈物流是生鮮電商核心因素。生鮮電商的發展爲冷鏈帶來積極變化,一方面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大舉進入新零售及生鮮電商,撬動行業投資:盒馬鮮生已在全國開設門店超過138家,京東7 FRESH計劃3-5年全國鋪店1000家。另一方面,專業的生鮮電商平臺經歷過去野蠻生長,部分中小平臺退出、行業頭部公司顯現,行業渡過燒錢補貼大戰後、發展模式逐漸清晰,能夠沉澱資源、積累用戶的冷鏈價值顯現,在新一輪投資中冷鏈網絡的完善將是核心因素。

2

-冷鏈產業框架-

冷鏈物流泛指產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始終處於規定的溫度區間,以保證產品質量、減少過程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製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爲基礎、以製冷技術爲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

冷鏈,常指冷鏈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一種特殊供應鏈系統,它是冷鏈技術和物流技術的統一,並且更加側重物流層面的內容。在2017年5月發佈的《冷鏈物流從業人員能力要求》中,定義了冷鏈物流是“以冷凍工藝爲基礎、製冷技術爲手段的物流活動,其目的在於使物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部環節都能夠處在規定的溫度控制下,以保證物品的質量,並能夠減少損耗”。

冷鏈全產業鏈如下:

冷鏈物流全產業鏈如下:

3

-冷鏈物流商業運營模式-

冷鏈物流市場的競爭者可以分爲四類,分別爲:由傳統物流企業轉型,生產商自廸自營的冷鏈部門,專業冷鏈服務商,國外冷鏈巨頭聯手國內企業設立的合資企業。

縱觀國內冷鏈服務商,共國內冷鏈服務提供商主要有8種商業模式,分別是運輸型、倉儲型、城市配送型、綜合型、交易型、供應鏈型、電商型和互聯網+型。

生鮮電商行業的火熱也不斷促進生鮮配送的進步,生鮮配送當日到達率已經達到52.5%,兩天內到達率超過2/3。

隨着生鮮電商產業的興起,冷鏈物流業得到了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冷鏈物流企業開始嘗試在生鮮物流領域佈局,包括了自建物流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生產者通過冷鏈物流快捷、安全的方式將產品傳遞給下游的消費者,增強用戶體驗。

毫無疑問,生鮮電商帶動了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但若由單個生鮮電商廠商獨立承擔物流,鮮有具備行業整合能力完成從預冷到銷售全覆蓋的廠商,且運輸經營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目前國內已形成包括順豐冷運模式、京東商城模式、河南鮮易供應鏈模式和九曳供應鏈模式在內的四種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

冷鏈物流行業的終端需求大體上包括食品冷鏈運輸及配送、醫藥冷鏈運輸及配送以及化工冷鏈等三大部分。在冷鏈物流中,食品冷鏈的需求佔絕大部分比重,接近90%;醫療以及化工冷鏈合計佔比約10%。這10%中,九成左右爲醫療冷鏈,一成爲化工冷鏈。在全社會物流需求中,食品冷鏈物流需求佔比爲2.7%,醫療冷鏈需求佔比爲0.27%,化工冷鏈需求爲0.03%。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近3000億元。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近4700億元。

4

-冷鏈物流核心因素-

製冷劑

冷鏈行業重要的原材料,國內的製冷劑使用,很大一部分家用製冷設備還停留在二氟一氯甲烷R22,R22是HCFCs(氫氯氟烴)製冷劑的一種,對生物無毒無害,但是對臭氧層危害很大。國際上《蒙特利爾協定書》對R22製冷劑的禁用期限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我國必須在2030年完成R22生產量和消費淘汰。目前國內外大中型冷庫普遍使用氨(NH3)製冷。氨氣加壓變成液氨,同時放出大量的熱,相反液氨蒸發時要吸收大量的熱,所以氨可作致冷劑。氨具有良好的熱力學性能,節能特性明顯,價格低廉。然而,氨與空氣混合到一定比例時,遇明火能引起爆炸。氨對人體具有一定的傷害,對呼吸道、眼有刺激和腐蝕作用。

作爲一篇有態度和專業的零售研究文章,我們必須指出的一點是,一些地方政府隨意限制冷庫用氨,導致冷庫被迫改用破壞臭氧層、產生溫室效應的氟利昂。如果被迫使用氟里昂和鹽水載冷劑,成本非常的高,運營耗能比過去增長40%。

中國於1991年加入《蒙特利爾議定書》,該議定書旨在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可能破壞臭氧層的人類活動造成的不利影響。議定書於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通過,1989年1月1日生效,截至2014年8月底共有197個締約方。如果不能正常捋順冷鏈關鍵制約因素的製冷劑,將不利於冷鏈自身發展,也不利於我國當前宣傳的負責的大國形象。

技術

成熟冷鏈物流涵蓋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而整個流程是對生產、加工、儲存、銷售等過程都進行冷鏈處理,具體來看可以劃分爲爲四個不同的技術階段。一是源頭採用真空預冷技術和冰溫預冷技術;二是在貯藏階段採用自動冷庫技術;三是冷藏運輸採用冷藏車、鐵路冷藏車和冷藏集裝箱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四是運用信息技術建立電子虛擬果蔬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對農產品鏈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控。

四大類冷鏈技術比較

目前,國內企業主要採用的冷鏈技術集中在貯藏和冷藏階段,實現供應鏈管理系統進行全面溫控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以節能爲要點的先進智能解決方案將成爲冷鏈物流行業的技術方向,目前來看,日本走在了最前列。

冷庫

冷鏈物流的主要設施包括冷庫或低溫物流中心、生鮮食品加工中心(包括中央廚房)、冷藏運輸車、超市陳列櫃等。而在冷鏈物流的所有環節中,冷庫是最核心的設施,其投資在冷鏈建設的佔比中也是最高的。

冷庫在冷鏈物流中的節點作用示意圖:

我國目前的冷庫總容量超過8000多萬立方米,可存儲超3000萬噸的商品,目前我國各類產品使用冷庫的佔比情況是,果蔬和肉製品佔比最高,分別爲30%和24%,兩者合計佔比超過50%;水產品佔比爲17%。

冷庫商品使用佔比:

冷庫可以按照其使用目的、使用場景以及使用主體的不同分爲交易型和週轉型兩種類型。

按照“生產地”和“銷售地”來區分冷庫,可以把區域分撥型、城市配送型以及市場型冷庫歸類爲“銷售地”冷庫,產地型冷庫和生產型冷庫則歸類爲“生產地”冷庫,區域分撥型、城市配送型冷庫、市場型冷庫佔比分別爲20%、27%和13%,即“銷售地”冷庫合計佔比爲60%,但“生產地”冷庫合計佔比僅24%。說明當前冷鏈“產地一公里”水平比較薄弱,田間地頭冷庫、預冷間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運送—冷藏車

冷庫和冷藏車是冷鏈兩種最基本基礎設施,冷庫在發達地區建設逐漸飽和,但是冷藏車整體體量依然較小。截至2017年底,我國冷藏車保有量接近13.2萬臺,每1.05 萬人配有一輛,對比2014年的每1.47萬人一輛,年複合增長率爲11.87%,然而人均水平仍與發達國家相去甚遠。

冷鏈物流成本比普通物流高出40%~60%,主要是由於預冷環節缺失、經營分散、運輸網絡落後、缺乏有效信息管理系統造成。

我國冷鏈物流業務的利潤率僅8%,物流企業常溫運輸業務的利潤率爲10%,而發達國家冷鏈物流業務的利潤率高達20%~30%。

我國冷藏運輸目前以公路爲主導,預計2020年公路冷藏車市場將達到41億元,未來五年的CAGR 爲5%左右。

冷藏車在國內區域保有量分佈中呈現出與冷庫類似的格局,華東等地區自有冷藏車密度普遍較高,這些地區普遍經濟也比較發達,居民生活水平、消費水平偏高,對食品質量和安全也更爲重視。

市場對於節能、輕便、小型冷藏車需求顯著,目前,大中型城市基本都採取了限制貨運車輛進城的交通管制措施,在限制通行區域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大型城市物流配送車輛無法有效保障冷鏈配送運行。在消費者對品質要求上升的推動下,由分銷網點向消費者配送的“最後一公里”藍海市場亟待發掘,適應城市配送需求特點的節能、輕型、小型冷藏車,是解決配送限制、食品品質的重要保證。

冷藏車相對於普通卡車來說油耗更大,燃油是冷藏幹線運輸公司的主要可變成本,美國冷藏幹線運輸行業的總收入中有三到四成用於支付了燃油成本。馬爾登的營業成本中工資、燃油以及外包成本佔到總成本的80%左右,事實上,將部分訂單外包給個體經營戶的所支付的外包成本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燃油費用,因此,冷藏幹線運輸企業的盈利受油價影響較大,如果油價波動較大,那麼公司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都會相應波動。

5

-冷鏈的核心問題—斷鏈-

這是目前一個普遍的問題,也是核心問題!從某種程度來說,陽澄湖那隻螃蟹,就是死在了從陽澄湖捕撈上岸,一路運到北京,結果死在了往門店卸貨的過程中。怎麼辦呢?之前的成本已經付出了,那就先放到後廚吧,找機會,換上去!

存在一些企業爲了節約冷鏈物流的成本,間斷性的關閉製冷設備,造成冷鏈中斷,可能對藥品或食品的成分造成了破壞,威肋人類健康。冷鏈配套設施不健全,在中轉的過程中,未能實現全程冷鏈。比如,冷藏車無法開到冷庫中,在冷藏車停放地點到冷庫這段距離,就造成了冷鏈中斷。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生產地和冷藏運輸車、銷售點與冷藏運輸車的對接上。生產地缺少預冷設施導致全程冷鏈物流無法實現。很多冷凍的產品在卸貨時,都是在常溫狀態下,再到經銷商的冷藏設備中這段時間,冷鏈斷鏈,對質量造成了影響,使保質期變短。以上這些情況,都使全程冷鏈遭到破壞,不僅影響了冷鏈物流的發展,也讓人們逐漸對冷鏈物流的開展失去了信心,直接影響到我國食品藥品的質量與安全。

6

-生鮮電商下的冷鏈物流-

“最先一公里”+“最後一公里” 、 “產地倉 + 新零售線下店”

我們梳理了目前生鮮電商的商業模式,各家平臺無一不是在產地和銷售終端發力,作爲賣點。因爲這符合降低成本,提高營業收入的天然商業邏輯,同時,基於電商的互聯網基因,冷鏈產業鏈的中游部分,廣泛涉及傳統制造企業,是由諸如中集集團,河南冰熊,煙臺冰輪,大冷股份等上市公司和衆多長尾企業參與完成的。

以阿里爲例,力圖打造生鮮電商和新零售的兩大支點,一是以“神農計劃”爲代表的產地倉建設,未來兩年將在全國開設100個農產品產地倉;二是“盒馬鮮生”的新零售線下店, 現在全國已有100多家。

京東同樣形成了“自建物流+ 7 FRESH”的產地到消費終端的兩端佈局;此外,蘇寧、永輝、易果生鮮、每日優鮮等也在沿尋類似路線,或是重點佈局倉儲,或是加大線下店開設。從各主要電商平臺披露的規劃,預期未來2~3年將是冷鏈“產地倉+線下店”鋪設高峯。

生鮮電商極爲重視品質把控與消費者購物體驗,從產業鏈瞭解到行業內各大平臺,正逐步加碼投資冷鏈鏈條的兩端,即靠近農產品主產區的產地倉,以及靠近消費區的線下店/前置倉,以解決生鮮電商“最先一公里”與“最後一公里”的需求痛點。

生鮮電商的冷鏈物流體系:

產地倉通常位於生鮮產品原產地,具備預冷、檢測、包裝、儲存等功能,利於從源頭把控品質。

菜鳥網絡打造以倉儲爲核心的生鮮冷鏈物流網絡,在山東、廣西、海南等地均設有超過7 個產地倉,2018年4 月菜鳥與天貓聯合啓動“神農計劃”,將在全國開設100 個原產地生鮮倉庫。

京東7FRESH運營後,生鮮產品由專業買手深入原產地選品,以確保產品品質,2018年將大幅增加產地倉的佈局。

順豐在陽澄湖大閘蟹產地冷運市場佔有率超過80%; 安鮮達與EMS 達成戰略合作,在大閘蟹產地建立7000平米產地倉,實現下單最快6小時送達的“朝發夕食”服務。

阿里:菜鳥網絡+盒馬鮮生

產地倉到消費終端的冷鏈資源整合

冷鏈是菜鳥網絡關鍵一環。

菜鳥網絡由阿里巴巴領投,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以期在全國範圍內形成開放的社會化倉儲設施網絡,搭建一套共享、社會化的基礎設施平臺。菜鳥計劃首期投資人民幣1000 億元,用 5-8 年的時間,建立一張能支撐日均 300 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骨幹網絡。冷鏈物流網絡的建立,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核心倉+產地倉超過 10 個,菜鳥倉儲佈局初步成形。2015 年 6 月,菜鳥網絡宣佈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推出生鮮倉儲配送中心,全球各地的新鮮水果、水產海鮮及肉類, 可在 24 小時內通過冷鏈配送到達消費者。2015 年菜鳥在全國已經擁有 11 個產地倉+核心倉, 主要服務於天貓、淘寶、聚划算等電商交易平臺,幫助商家進行全國分倉,提供次日達、預約配送、夜間配送等服務。

2018 年 4 月,菜鳥聯合天貓發佈“神農計劃”,未來兩年將在全國開設 100 個原產地生鮮倉庫,覆蓋全國生鮮主產區。

盒馬鮮生:線上線下融合的入口,已開設門店超過50 家。 盒馬鮮生是阿里佈局新零售的重要一環,線下店鋪實現超市和餐飲的融合,同時作爲線上平臺的體驗店與加工中心,實現線下流量向線上的轉化。 盒馬商品中生鮮產品數量佔比超過 20%,包括各類海鮮、生鮮食材、凍品、半成品等。

生鮮是盒馬的主打特色產品,生鮮佔比大幅高於傳統超市,生鮮區域面積在一半左右,品類齊全,中高端品類如波士頓龍蝦、帝王蟹等佔比高。同時店內有餐飲區域,部分生鮮支持現買現做現吃。盒馬定位是精品超市模式,各個細節無不體現優良品質。譬如,生鮮商品如果蔬均統一包裝、無散裝售賣不支持揀選,提供淨菜(處理好的菜品原材料,並配以所需調料)等契合現代都市人快節奏生活的高溢價產品種類。

盒馬鮮生的水產品價格與京東和順豐優選對比明顯較爲便宜,而其他品類尤其休閒食品和日用品相對傳統超市價格更高。

設備端將新增冷庫、冷凍冷藏展示櫃需求。盒馬鮮生不僅是線下的消費體驗中心,而且發揮着生鮮電商前置倉的作用,可實現線上訂單的快速配送,門店附近3 公里範圍內,可 30 分鐘送貨上門。門店中新增較多冷藏冷凍展示櫃,單店需求量在 40-50組;以及店內的懸掛鏈系統,工作人員現場揀貨,藉助懸掛鏈系統實現 10 分鐘揀貨打包,實現30 分鐘送達的目標。

注:不完全統計

7

-盒馬鮮生供應鏈-

生鮮的上游(農戶)和終端(消費者)均是分散的,而且非標短保,傳統鏈路鏈條長,層層加價,痛點明顯。生鮮超市龍頭如永輝等依託常年積累,形成封閉式的生鮮供應鏈體系和較大的生鮮採購規模,可以深入產地直採,降低成本並實現信息的更好傳導,從而提升效率,盒馬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生鮮供應鏈能力主要依靠:

1)採購規模;

2)整體採購體系的建設和運營;

3)生鮮產業基礎設施配套的建設,如冷鏈技術和物流的配套。

基本對比如下:

買手製

買手製是盒馬建立新零供關係的重要措施,通過買手製可以明確零供雙方責任,核心目標是滿足消費者需求。供應商提供物美價優的產品,盒馬減少不必要的渠道費用,雙方達成長期合作伙伴關係。另外,通過基地建設和商品聯合開發等手段,與供應商共同研發,共同成長,整合供應鏈資源,提升核心競爭力。

生鮮品類深入產地直採,和當地農村合作社、協會、合作商等合作,依託阿里集團資源進行採購,通過包機等形式快速供應至門店,保證食材新鮮度。

盒馬17年開始非常重視自有品牌建設,由於生鮮品類品牌效應弱,盒馬相繼推出生鮮自有品牌“日日鮮”、“帝皇鮮”、“盒馬工坊”等自有品牌覆蓋不同品類,做到生鮮商品強把控,未來目標自有品牌佔比達50%以上。

盒馬模式背後的邏輯,邏輯背後的支撐

《靈獸》不僅挖掘盒馬鮮生新現象、新模式背後的商業邏輯,更會直面邏輯背後的支撐力量。這也是我們一貫的宗旨。

線上線下結合模式

線上業務提升門店坪效和收入,收集大數據資源作爲數據庫基礎。

利潤方面線上客單價70元,按25%毛利率算大概有17.5元的毛利,訂單配送員每單7.5元配送費,剩下的10元覆蓋分揀、包裝等費用綽綽有餘,因此不算初期系統搭建等費用,線上業務基本能夠實現盈利,能明顯增厚門店業績。因爲盒馬的創新模式,線上佔比超過60%,線上可以承載更多客流,突破傳統坪效天花板,因此整體單平米承載客單量是同業4倍左右。而大數據的收集,一是基於盒馬鮮生的客戶定位於80、90後,基於手機購物,不需額外的教育引導支出,二是數據收集的維度更加寬廣,三是可以培養持久的購買習慣,比如不斷的推送商品信息,而這些商品,就是根據你既往的購買習慣計算出來的。

線下體驗爲線上業務背書,門店承擔前置倉功能

線下門店的第一作用是構建用戶體驗和檔次感,利用實物商品和與之匹配的服務,對外輸出品牌觀念。

其次是線上業務配送的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投入。

這裏我們必須指明的一點是,盒馬鮮生的線下門店,定位高端,其水產品和其他生鮮需要剛性成本的維護,門店租金也因爲其定位的問題而變得無法迴避,我們認爲盒馬鮮生現在的模式只能算是一線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初步成功,距離大規模開店的規模經濟,尚有一段距離。

經過全面,系統的梳理盒馬鮮生的商業模式,我們總結出了盒馬鮮生的核心競爭力和壁壘所在:

渠道+產品+科技

而線上線下同時開拓,高端精品門店,客單價以及新鮮的,具有極強競爭力價格的海鮮等等,其實是盒馬鮮生的骨架和肌理,這些運用,構成了一個你心目中的盒馬鮮生。這也是盒馬鮮生模式的邏輯底層。

那盒馬鮮生的邏輯支撐是什麼呢?到底是什麼能夠支撐盒馬鮮生以這種方式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呢?

是最基礎的冷鏈技術和冷鏈物流。這是保障盒馬鮮生的高端海鮮和產地直採的最基礎的商業設施配套,直接決定了商品的新鮮程度和供應效率,比如盒馬鮮生近期的“標籤門”事件,不是從側面印證了這個結論,而是問題的核心就在此。

《靈獸》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盒馬鮮生創始人對於盒馬未來的商業生態構想,是基於中國冷鏈技術,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等的不斷髮展才能形成其商業閉環的,而當前盒馬鮮生的盈利,是建立在定位於一線城市,核心地段,面向強購買力人羣的基礎之上的,其門店高昂的開拓成本推高了進入壁壘,本身就是其護城河之一和風險點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說,盒馬鮮生在二三四線城市的佈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靈獸其他研報

招賢納士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