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戰場,赤壁之戰的風華依昔尚存。

那個曾經沸騰人心的赤壁之戰,詩人杜牧對它有着不一樣的解讀,那場戰爭很多人能感覺到獲得勝利後的自豪,可杜牧卻在這首詩中寄託了愁思,用自己的處事態度理解過去的那場赤壁之戰。

我們都知道勝利往往是會被人們頌揚的,赤壁之戰中周瑜巧借東南風獲得了最終的成功。詩人杜牧是以怎樣的情感寫下這首詩的?我們可以一起了解下。

杜牧一首七言絕句,託物詠史,可謂出神入化,難怪會被選入課本 宗教 第1張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一首七言絕句,託物詠史,可謂出神入化,難怪會被選入課本 宗教 第2張

顯然,這是一首經典的詠史詩,也有着獨特的視角。一般借古論今的詩詞,都是磅礴宏大,而這首詩卻獨闢蹊徑,用小人物小事件抒發對國家興亡的感慨,看似小落腳,確實大主題,大感慨,讀來耐人尋味,可謂精闢。

詩人由前朝之物引出詩作,點出了周瑜赤壁之戰勝利的偶然性原因。詩人帶着自己的所思所悟寫下這首詩,這種表達所展現的創作技巧反映出詩人構思的精妙。詩人杜牧更多的是想借古代發生的事情,給予今朝執政者一些建議。

杜牧一首七言絕句,託物詠史,可謂出神入化,難怪會被選入課本 宗教 第3張

人生當中能夠獲得勝利的,更多的是那些精心準備的人。一個朝代、國家更是如此,盛世繁華與昌盛需要執政者不竭地努力。倘若沒有那場東南風,赤壁之戰的最終結果有可能會發生變化。詩人以後來人的角度看待這場戰爭,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它,淡去了感受勝利時的愉悅與自豪,理解到那風雲巨幻中的偶然的因素。

杜牧一首七言絕句,託物詠史,可謂出神入化,難怪會被選入課本 宗教 第4張

杜牧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國家和人民也一同遭遇着,有很多的苦難和磨難需要人們齊心協力地渡過。詩人希望能挽救國家於危難中的是國家,是這個朝代的實力,是人們的付出和努力。所以,他理解的這場戰爭,他寫下的這首詩,寄託情感與感悟的同時,把自己所嚮往的,所堅持的信仰和信念融於這首詩中。

古時的人們他們有過經歷,有過自己的感悟後,詩歌文章中所迸發出來的情感才更加地直擊人心。詩人希望盛世繁華能存留住它的芳香,未來受苦受累受難的人能越來越少,國家能盛世無限、繁榮安康。有着思想和期望,才留下了這首詩篇,表達着詩人的期望。

杜牧一首七言絕句,託物詠史,可謂出神入化,難怪會被選入課本 宗教 第5張

我們欣賞這首詩時,知道它運用的技巧,知道它在創作時與眾不同的構思。但我們更應該記住讀這首詩時,那種和情感的互通,那種和心靈的共鳴。我們在生活裏可以付出愛,可以把自己的青春年少奉獻給這邊土地,奉獻給保護着我們的國家。

你們怎麼看待這首詩呢?歡迎討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