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會,我可能不會結婚生子,在事業上沒有野心,掙的錢能夠滿足正常需求即可,無論學習,讀書,工作,旅遊,慈善……我都有足夠的自由度。我能夠更加容易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而自由。

然而現實是:我不能辜負父母對我的恩情,我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讓他們安享晚年,才能把他們從大半輩子的勞苦中解救出來。我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讓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得到幸福。如果他們不快樂,我也肯定無法快樂起來。我不禁想:如果我是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即便童年相比其他人更加灰暗,生命中也少了大多數人所擁有的,但我一輩子是不是會更加快樂呢?


有時候不是因為親人,是因為自己的責任感。

哇,我是被邀請回答了嗎....讓我竊喜一下,畢竟一直都在暗暗窺屏。

每個人肯定都是不一樣的,家庭的環境,與親人之間的關係啊什麼的。對於我個人來說,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就有不同的想法了(明明才20多歲,我怎麼把自己說的這麼老....)。

從小時候一直到初中,我好像對親人沒什麼概念吧。從小學就被寄管在一個當老師的表姨那裡了,反正一個星期回一次家,那時候完全不存在親人的羈絆啊。但是也沒有那種像電視劇里一樣,一家人特別溫馨的感覺,因為從小到大都會時不時的遇到他們吵架啊打架啊(有一次我媽直接把高跟鞋脫下來,釘到了牆上,嘖嘖,暴力二人組)。

到了高中,從小鄉村進了小縣城,眼界打開了一點。反正就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也沒有小學初中那麼狂了哈哈(我覺得我那個時候心態特狂)。高二的時候家裡吵架打架越來越頻繁。有一次偶然接到一個女人打來的電話,告訴了我我媽有多麼多麼的不堪。後來我媽知道了,偷偷往我書包塞了一封信,然後我也就沒多想,可能也是不敢往下想吧。再到後來高三,一次吵架,我爸爸特別奔潰的告訴了我事情的真相。反正那個時候心態崩潰了。期間備戰高考,我媽還特意跑到我學校附近,給我做好吃的照顧我。但是高考還是沒考好。我直接就把志願填到了北方,離家特別遠。

上了大學,家裡越來越不清靜,尤其上大學的前兩年。簡直是人生的噩夢,後來我受不了了,提議爸媽離婚,折磨了一群人。離婚之後,情況並沒有好轉多少,兩人還是要起衝突,加上金錢方面的事情,有的事情還要牽扯到我。所以,我活的很喪。每每想起家裡的事情,就特奔潰。

現在,爸媽對我不如之前那樣了。可能他們也老了,我反而體會到了什麼叫親情。但是還是很苦惱,比如過年了,我應該去哪裡吃年夜飯。而且,去哪裡我都沒有歸屬感。我感覺到,爸、媽、我是這世界上最孤單的三個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大概就是羈絆。昨天我和我同學說,哎,寫這個破答案,想到以前的事就把自己寫哭了,她知道問題之後,一句話就把我開解了——既是鎧甲,也是軟肋。
其實這樣的問題本就沒有意義。每個人原生家庭的環境不同 親人對待個人的態度方式 感情程度均不相同。我和你說你是錯的,你也能用你自己的經歷反駁我。一切在照顧別人感受的基礎上為了自己,加油!
不會,一定不會,親人的陪伴已經融入我的血和肉,我不敢想像沒有父母沒有我的弟弟 沒有我的親人們,我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可能我會變成行屍走肉沒有情感的在世界上苟延殘喘!又或許我會直接選擇自殺。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擁有過他們,我不會這麼激進,但是他們陪伴了我的所有人生以至於我現在不能失去他們。


我小時候家裡很正常,爸爸在外掙錢,媽媽家庭主婦,童年很幸福,後面爸爸酗酒,高血壓,然後天天跟我媽吵架,後來出來工作了,很怕接到家裡電話,都是各種不好的消息,那種你在外面辛苦努力奮鬥,然後家裡給你拚命拖後腿的感覺,應該就是你說的家庭的羈絆吧,很絕望,很無奈,很想拚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能重新找回小時候那種溫暖,可是我卻感覺永遠都得不到了然後那種無力感,厭惡感油然而生。。最後我爸在我的厭惡之下突然離世,我卻難過到通過自殘來緩解痛苦,終於明白過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首要前提是你還有家,家裡的人齊全。。即使家裡再怎麼不融洽,可是彼此都是很愛對方的,愛的牽絆突然斷了,就感覺心裡空了一塊。想要卻再也沒有了。


昨天陪媽媽去買東西

回家的路上有一輛車開在前面慢悠悠的,媽媽習慣性地叨了幾句。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這個人肯定不知道要去哪裡才這樣慢吞吞的!」是啊,因為心裡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所以漫無目的地遊盪…而我和媽媽,因為「回家」,所以迫不及待。

因為我是單親家庭,對家的概念比普通家庭的孩子的認識或較深又或較淺…

每逢節假日爸爸媽媽都會展開一個拉鋸戰…我也不知道該去誰那裡好…有時候真的很羨慕很羨慕很羨慕別人有一個完整的家…我從沒感受過有爸爸媽媽的家是什麼樣的…我想…單親家庭就能讓我那麼難過了…如果我連這個不完整的家都沒有了…我會有多難受啊…

我因為各種壓力,慢性病…想過無數次死亡…阻止我的,便是我的家人。


人都是在追求沒有擁有的一切。如果你是孤兒你就會羨慕那些春節往家趕的夥伴,你就羨慕那些電話那頭的嘮叨,飽含親情的督促。恨不得有人幫你包辦婚姻!因為至少是有人關心的。而不是自己孤孤單單的看著別人家的團圓。
我覺得,不會。你可能會更加孤苦無依。不是孤兒院的孩子是無法體會他們的心情的。從小到大沒有家人的陪伴,被別人欺負了也沒有家庭的溫暖。如果你從小在那種環境長大,你只會羨慕有家庭的生活,不論這個家庭有多累贅。當然如果家庭成員個個都是自私自利,愛打罵人,無法給孩子家庭溫暖的,那還不如孑然一身好了。家庭不論窮富,是你安心的港灣。是你在外面拼搏,滿身傷痕後的暫時的棲息之地。
為什麼是羈絆呢再不違背道德倫常的情況下盡量去取悅父母,滿足自己最快樂得時候就是父母在人前誇自己或者是別人誇我時,父母面帶笑意地謙虛老爸老媽好棒


可能會吧。這個問題,我很難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然後我害怕回那個家了。從前很幸福快樂,現在沒有了

從小放養,所以覺得可能會吧。

自己養活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為了之前18年供我吃穿的恩情,在他們退休之後供養之,這是我的觀點。
謝邀。個人以前和你有一樣的想法,後來慢慢發現人生在世有人愛著真的很幸福,以前想孤獨都是不太成熟的思想,那只是我不願意背負責任的託辭。一個人能想的事情很多,做到的事太少,寂寞的時候太多,熱鬧的時候太少。

恕我直言

拚命掙錢才能讓父母安度晚年,才能讓愛人孩子生活幸福這都是題主你自己的想法他們誰也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其實老人老了 他們吃不動喝不動玩兒不動了

每個月領了退休金也沒什麼可花的地方

頂多買買菜

剩下的都給兒孫留著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每天盼著你們回來 一家團圓做飯再累 老了再不願干你們回來了也給你們做一桌子你們愛吃的菜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家才叫家

至於愛人和孩子

個人認為孩子從小生活在普通家庭,甚至於稍微貧困一點的家庭沒什麼不好這樣他能比內些富有家庭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和感恩,也更懂事更體諒父母更成熟一些 增加的人生閱歷和體會也是他今後創作的源泉而且小孩子 他們其實並不那麼在意物質 因為他們還沒有形成成人對於物質的觀念 在他們眼裡小朋友和他們的家庭都是平等的

愛人這方面

真正愛你的人會很體諒你,心疼你她/他不希望你每天拼死拼活地去掙錢她寧願你在家裡多陪陪她忙於掙錢的人很多婚姻關係都出現了裂痕過些樸實而平淡的日子沒什麼不好而且題主幹嘛要把自己逼得那麼累呢你都是在為別人而活而真正愛你的父母,愛人,子女看著你這麼累又不快樂他們也不會感覺幸福以你的人生換取的物質 代價太大了


不會!一定不會,我跟我父母的關係特別好,好到跟他們沒什麼秘密,暢所欲言又不失尊重。每次生活上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或者不如意,或者跟身邊的人鬧了不愉快又或者跟男朋友有了一些小摩擦。我第一個想傾訴的人就是我父母,跟媽媽說,她會教我怎樣最大程度的保護自己不被傷害。跟爸爸說,爸爸會幫我排解不好的情緒,站在我的角度替我排憂解難。我父母跟我的關係更像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我們之間基本沒什麼秘密,好到我經常跟父母穿親子裝就出門去玩。雖然我現在都二十了,但是他們依然寵我,我也依然愛他們。所以我覺得他們不是羈絆我,而是在我成熟的道路上指引我。我很愛他們,雖然我已經接近兩個月沒回家了,但是經常會跟他們打電話發微信視頻聊天,我不覺得我沒長大,只是長大了也依然愛他們。孩子出門在外,能讓他們安心的也就是有意無意的一句問候和一個電話!
謝邀。肯定不會,如果就我一個人,人生該多麼寂寞!家人不是負擔,是長情的陪伴。
可能是你壓力太大了吧,我和你有點一樣,總是想不要辜負爸媽的期望,主要是不知道現在我自己的期望是什麼,對未來沒有規劃,對自己沒有信心,前途未卜,一片迷茫,說的就是我吧。
不會,親人的存在是歸屬感的來源。沒了歸屬感可能分分鐘想死吧
不會的吧,有時候就會希望他們神神叨叨,這樣會有家的感覺。

謝邀。

這個真不好評價,每個人都不一樣。

我一直覺得父母對我壓力太大,以至於我經常不開心。

我爸對我要求極其嚴苛,而且本身嘴巴又碎人又記仇,還法西斯一樣要求我和我媽一定要聽他的。前幾天才因為擅自做決定被他罵死了。

我當時也是義憤填膺,現在又回到每天就是等他碎完我,我就笑笑裝傻,日子還是照過=。=

因為我知道他其實很愛我,我也很愛他,為了這一份責任我走到今天,也將繼續走到我人生的盡頭吧。


從不敢想像,沒有親人,自己會怎麼樣。爸爸離世,帶給我無止盡的痛苦。如今,媽媽也漸漸年邁。經常想像著有一天她離開了我,我會不會瘋掉。家人帶給我快樂,幸福,和痛苦。但我願意,承受這些,更願意和家人一起享受快樂。假如可以選擇,我還是願意和他們成為一家人。我愛他們,也愛自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