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

  中國是個喫貨大國,美食簡直是數不勝數,而我國的美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尤其是起名字這塊,真的有時候讓不知情的人一臉懵逼,比如說老婆餅裏沒有老婆,魚香肉絲裏面沒有魚,菠蘿包不是菠蘿做成的等等這些看似“名不符實”的美食。而在潮汕地區,這樣“名不符實”的美食也多的是,像是鼠曲粿其實跟老鼠毫無關係,鴨母捻真不是鴨子做成的,還有今天要說的豬腳圈。

  說到這豬腳圈,我想起之前的一件趣事,之前一個外地的同學過來潮州玩,他說他想喫點在別的地方沒見過的潮州小喫,想了想之後,我說給你買幾個豬腳圈吧,他說:“豬腳圈?這有什麼稀奇的,香辣的還是滷香的?”我告訴他是油炸的,而且很便宜,2塊錢一個,他有點驚訝:“你們潮州豬腳沒人要嗎,賣這麼便宜?”等我買回來了他又納悶了:“不會是包在裏面拿去炸的吧?”喫了一口之後:“沒有豬腳的豬腳圈?有點意思!”然後就把我買給自己那份都給喫了。

  相信在潮汕地區長大的潮汕人沒人不知道豬腳圈這東西吧,也許你們那邊不是叫這個名字,但是東西是一樣的。豬腳圈是潮汕民間的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油炸小喫,雖然名字叫豬腳圈,但是通常情況下,它是素的(也有肉圈),雖然名爲豬腳圈,但是它實際上跟豬腳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因爲形狀像豬腳圈而被潮汕人親切地稱爲豬腳圈。在以前,潮汕地區的街頭巷尾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兩個炸豬腳圈的攤檔,我還記得當時還有人騎着自行車,後面載着兩個筐,當街叫賣豬腳圈、菜頭(蘿蔔)丸等等這些東西,但是現在卻越來越少見了。

  跟腸粉一樣,豬腳圈在潮汕各地的也略有不同,主要就是餡料的差別,有的地方是包的韭菜,有的地方是胡蘿蔔跟芋頭,而潮州這邊則是豌豆(也可以黃豆)、蒜苗和芋頭。用來製作豬腳圈的是一種特殊的工具,這是一種很像勺子的工具,長長的鐵柄,一頭焊上一個直徑約8cm,高大概在2cm左右的圓形鐵盞。做的時候,先將餡料炒熟,再將和好的麪糊倒上一些在鐵盞底下,然後放入餡料,上面再蓋上一層麪糊,最後放入油鍋裏定形,待形狀固定了之後,就可以脫盞了,將脫盞之後的豬腳圈炸至金黃焦脆就完成了。

  剛炸好的豬腳圈是非常香的,一口要下去,外面是焦脆的口感,咬到裏面之後,香芋的軟糯香甜與顆粒感十足的豌豆粒交相輝映,形成了非常豐富的口感,再加上蒜苗的香味,簡直停不下來啊!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傍晚的時候走街串巷的售賣豬腳圈的叫賣聲,父母經常會買些當成晚上送粥的雜鹹來喫,蘸上一點醬油送粥,味道也是極好的。而每次在街頭小巷閒逛的時候,看到有炸豬腳圈的攤檔,禁不住香味的誘惑,總是會忍不住買上一兩個邊走邊喫。

  從以前的2毛到5毛,再到後來的一塊五和現在的兩塊,我們也從當初童年的青澀到現在的花樣年華,時間在變,而我們的美好回憶卻一直存在。也許你沒注意過,但豬腳圈在潮汕的街頭已經漸漸少見了,曾經存在於大街小巷裏的那一口酥脆,那一陣陣令人期待的叫賣聲,如今只能在記憶中慢慢回味了!

  本文由每天都在鬱悶的老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務必通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