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果因中求

  比丘尼恆慎法師 講於萬佛聖城大殿

  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晚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這裏是恆慎,今晚的講法者臨時不能來,所以恆慎在這裏代講。如果沒有次第,或者是講得不好的地方,敬請見諒!

  前些日子,有一位師兄告訴我說:她在大學時代,有一個學姐帶着她學佛。學姐很精進的,但是她覺得出家的生活太困難了,她覺得出家的生活沒有自己的空間,沒有自己的時間,出了家要上殿、要做工,然後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她覺得沒有一點時間可以給自己做功課,或者是看經典。而這個學姐,她現在還是一個在家人(官中囹圄猶存赦。家業拘牽沒了時)。偶爾她會來聖城參加佛七,或者其它的打七。那我們這位師兄呢,卻已經出家快20年了。我在想:她們倆是誰得誰失呢?所以很多時候,當我們一個觀念不對的時候,一步路走錯,後面就步步錯。

  我也聽說有的學生,因爲同學之間會嫉妒誰的功課好,那功課不好的就想把功課好的拉下來,所以就想辦法跟他講話、跟他玩或跟他做什麼……就希望他不要讀得那麼好。那到底這個又是誰得誰失呢?

  其實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是要知見正確,還要深明因果。其實我們不管想要得到什麼,如果我們想要最快的方法呢,其實從果報中得來的是最快的。如果一個人他想要功課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教別人功課,讓別人功課好,那你的功課就一定會好,這是果報。

  這裏我舉個例子來講。阿難尊者他只是初果的聖人,但是他的記憶卻比任何的阿羅漢,比四果的阿羅漢都還要強,所以“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爲什麼?也是從果報中來的。

  阿難尊者的前身曾經是一個賣香的童子,他對僧人都很恭敬。有一天,有一個沙彌下山來託鉢乞食,他當然不止是乞食而已,他還要爲廟上化一些東西回到廟上去。那他的師父爲他規定,一定要化多少東西回去纔可以。

  這個賣香的童子,他就看這個沙彌非常地認真。爲什麼?他來化緣的時候,也隨時不停地在背經、在讀經。那麼這個賣香的童子就問他:“你讀的是什麼啊?”然後他就說他在背經。童子就問:“那如果你不出來化緣的時候,你一天背多少經呢?”沙彌就說:“哦!大概背個七、八卷。”“那你如果出來化緣時,你可以背多少經呢?”這個沙彌就回答他,“可以背一卷經。”

  這個賣香的童子就很歡喜,他說:“哦,那好了!從今天開始,你不要來化緣了。你需要什麼什麼東西呢,你就讓我知道,我把所有的東西都打點好,給你送到山上去。”這樣子,賣香的童子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就這樣供養這個廟上,當然他的供養是爲了護持這個沙彌能夠學好他的經典。過了一段時間,這個賣香的童子到廟上去看那個沙彌,他很高興,因爲沙彌已經背了很多很多的經典,可以瞭解很多的東西,所以他就很歡喜。

  所以這就是爲什麼阿難尊者,他今生可以智慧如海的原因,就是他能夠記得佛所說的所有的法,而其他的四果阿羅漢卻並不一定做得到。所以這也是從果報中來的,是最快的。

  有的人汲汲營營求富貴,那用了多種方法,或者是非常地節儉,以各種方法來積蓄金錢。但是富貴是可以求來的嗎?其實富貴要是從果報中來那是更大、更快的。當然這不是叫大家都以佈施來求富貴,這只是給大家一個概念:我們想成就什麼事情的話,就是從因中求是最快的。

  我們再來舉一個例子。上人曾經講過有一個居士(這個居士,可能你們大部分的人會知道他,但是我在這兒不提名字),這個居士是一個輪船公司的董事長,他很有錢,他有錢到可以獨資來建一個寺院。那麼他爲什麼這麼有錢呢?

  上人曾經說:他前生是一個擺船的船伕,但是他每次擺船的時候,只要看到出家人,不管怎麼樣他一定不收出家人的錢。他沒有去區分這個出家人有修行,或者是沒有修行。只要是出家人他絕對是一律供養的,所以都是免費的。那麼以這種平等心的供養,所以他今生得到大富貴,得做這個輪船公司的董事長。那麼這個也是從果報來更快的例子。

  在《雜譬喻經》裏面,我覺得有一個故事也是很有意思。在印度,那裏的種姓製度非常分明,它有九品居,就是說它的品類分爲九品,有錢的、沒錢的、或者是當官的、或者是奴隸等等,分成九品居。最有錢的那個地方,就叫做“一億裏”,這個“一億裏”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必須要夠這個錢,就是你儲蓄必須滿一億的時候,你才能夠搬到一億裏裏面去住。

  有一個人他很想搬到一億裏去住,所以他一生非常非常勤奮,積蓄了9999萬,就差那麼1萬。但是就在他差這1萬的時候,他生病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夠完成這個心願。所以就告訴他的太太說,請她告訴兒子:他父親的心願就是要搬到一億裏,一定要足夠的錢搬進去。那是他的願望,所以希望他的兒子可以滿他的願望,而當時他的兒子才七八歲。

  這個母親就把家裏所有的財富告訴兒子,說他父親的遺願是這樣子的。但是這個孩子很有智慧,他說:“媽媽,你不用等我長大,我現在呢就可以做得到。”那媽媽很相信這個小孩,因爲他講得很有自信,所以就把這些財富交給這個小孩子。結果這個孩子並沒有把錢拿來經營生意,他把錢全部拿來做什麼?佈施貧窮,還有供養三寶,那把錢花得差不多的時候這個孩子就死了。所以這個媽媽非常非常地傷心,她覺得兒子也死了,錢也沒有了,她什麼希望都沒有了。

  但是這個兒子死了以後,卻投胎到一個富貴的人家裏,就是在一億裏裏面最有錢的一位長者家裏,(長者)他因爲一直沒有兒子,所以很擔憂。後來這個小孩投胎到他家庭的時候,就哭鬧不食,就是統統不吃東西,誰抱也不吃,媽媽抱也不吃,叫其他的婢女來幫助他,他也都不願意吃東西。後來沒辦法,就只好召告,看誰可以幫助這個小孩?

  這位死了兒子的媽媽聽了這件事情,覺得很奇怪,就過去看看。結果這個小孩一看到他前世的媽媽,非常地開心,馬上就要吃東西,而且與他以前的媽媽玩得很開心。那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哎!誰哄他、誰騙他都不行,怎麼就這個女人可以哦?”後來,因爲這個富翁很疼愛他這個唯一的兒子,所以就想辦法,就請小孩前世的媽媽住到他家來。跟他的妻子商量之後,就以重禮聘她爲妾,讓她另外居住一個地方,就專門照顧這個小孩子。

  結果,當她照顧這個小孩子的時候,小孩就跟她說:“媽媽,你記得我嗎?”這個女人嚇了一大跳:“我不認得你啊,我怎麼會記得你?”然後他就說:“媽媽,我是你的兒子啊!你看我們現在來這裏,我們只用了80萬……”他的大意是說:他們只用了80萬,結果就得到了80億的這個果報。他說:“你看這樣不是很快嗎?父親想要搬到一億裏的這個願望,我們達到了,而且我們搬到了最好的地方來。”

  其實,佈施而不求果報是最好的。如果佈施求果報,三生受福;如果能夠迴向菩提呢,受無量福。那其實呢,這個佈施求果報,其實不用求,因爲果報就像影子一樣。佈施求果報是最下劣的,等於是我們在行法上面選擇了一條最下劣的路,因爲果報總是像影子一樣,隨逐行人,不會丟失的,所以你根本不用求果報,果報就跟着你了。

  我們能夠再把這個佈施之福迴向菩提的話,就會得到真正的、究竟的解脫。所以即使佈施也可以成就道業。所以,這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阿彌陀佛!

  【編注】恭錄自“萬佛聖城中文官網”之“法語繽紛”單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