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蘭克林讀書部

熹里話:

今天分享一個觀點——真正的高手,在於持續性自律和穩定性輸出。所謂的人生演算法也就是——堅持常態化的有效努力+持之以恆的刻意練習+培養平行過渡的能力。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只要你堅持下去。做好一件事不難,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才最難。把努力變成你的常態,是你人生中重中之重的事情。

作者 | Ray先森(富書籤約作者)

來源 |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PART

01

程序員在大多數人眼裡,或許都是一副不修邊幅沉默寡言的木訥形象。

但是最近剛剛拿下「登喜路林克斯錦標賽冠軍」的微信之父張小龍,刷新了我對程序員的陳舊印象。

有人說:

如果沒有微信,也許大家不會知道張小龍;

如果沒有高爾夫,人們也了解不到來自孤獨星球張小龍這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不可否認的是,這幾天「張小龍」和「登喜路林克斯錦標賽冠軍」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名詞被緊緊捆綁在了一起,反而還生出了一種讓人眼前一亮的驚喜感。

所以才會有人好奇,到底張小龍是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才成就了「高爾夫業餘球手專業奪冠」的B面人生?

PART

0

2

所有非常態的努力

都是自欺欺人的偽命題

 

如果你了解張小龍背後關於他打高爾夫球的故事,你可能會明白其實沒有誰的成功來的如此容易。

 

誠如斯言,微信成就了張小龍,而高爾夫卻成為他的另一片江湖。

 

要知道「登喜路林克斯錦標賽」在高爾夫界的地位是最高的頂級,你完全可以理解成世界盃水準。

張小龍的成績讓人瞪目結舌,與搭檔李昊桐以低於標準桿35桿的成績奪冠,這讓很多人都感到驚訝,一位投身於IT行業的普通人,居然能夠跨界在其他完全沒有聯繫的領域內,再次創造輝煌。

 

能以業餘選手的資格奪得專業比賽的冠軍,這種高度自律就已非業餘選手的境界。

 

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冠軍,可是對於張小龍來說,是他7年漫長生活里常態化的努力。

 

一天400個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動作和姿勢,平均一分鐘打一個球的話,就佔去了他每天1/3的時間;

而在這1/3的時間裡,還需要不停的調整與練習,優化著自己身體上的細節,

最難能可貴的是幾年如一日地堅持著。

 

有人說,在高爾夫球場上,一個人是可以不斷挑戰自己的弱點。

同樣,一個人的有效努力不斷複製,也是可以獲得不同階段的成功。

 

每個成功人士背後都有他不可複製的傳奇,或許張小龍的成功就在於堅持常態化的努力,用一種近乎「偏執」的價值觀去驅動自己完成跨行業的付出和嘗試。

 

2016年底到2017年初,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轉型做自媒體,開公號寫文章,很多極富天賦的人到如今紛紛都銷聲匿跡,甚至再沒有蹤影。

曾經看著各大公號轉載他們的文章,又或者是看到他們在朋友圈信誓旦旦要原創日更,到現在只剩下一個再無更新的公眾號。

 

所有非常態的努力,都是自欺欺人的偽命題。

我常常聽到很多人一面喊著「我要日更寫公號」,到最後堅持不了就拿「公眾號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來安慰和解釋自己的懈怠與放棄。

 

可是但凡你留意一下現在的頭部活躍大號,他們的百萬粉絲就是靠一篇一篇文章寫出來的,他們的10W+就是靠一個一個字敲出來的,至少到今天它們還活躍在你的微信訂閱列表裡。

 

所有看起來偉大的夢想,都需要日常點滴中細微到可以忽略的點滴努力,或許這才是對最高的自律最接地氣的解釋。

 

插坐學院創始人何川曾經說過:

 

紅利期就好比你聽槍准,第一步快,但很快規律和方法就會透明,比的就是耐力和持續思考、調整的能力。所以,我對微信公眾號能做多久並不關心,我關心的是,背後的能力到底是什麼。什麼能力,可以讓我在任何一個時代的微信公眾號上成功。

 

真正能走到最後的,都是那些保持恆定耐力和持續思考的有心人,而非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就怕你心血來潮做公號,三天兩頭要拖稿。

 

人生最無奈的事,不是後悔自己的無能和無知,而是有人心甘情願冠以自律之名,做著自我放縱慾望的行為。

PART

03

所有超出常人的遙不可及

都來源於持之以恆的

刻意練習

 

連奪三冠、重升國旗、破紀錄,並且極有可能包攬男子自由泳中長距離四項冠軍。

在今年本屆雅加達亞運會上,孫楊這個名字再一次刷爆了國人的朋友圈。

孫楊勇奪男子200米自由泳冠軍

從12歲入拔游泳隊開始,已經拿下近百個冠軍,其中包括12枚奧約會和世錦賽自由泳金牌,成為了世界自由泳個人金牌數歷史第一人。

 

如今27歲的孫楊,在世界泳壇上更是有自由泳王者的美稱。

看似一路綠燈的職業生涯,讓人不由覺得上天是在無條件眷顧於他。

 

可成為王者又豈是天眷就可以,被選拔進游泳隊起,孫楊就開始了日常兩萬米的游泳訓練。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除了大年初一沒有訓練,其他時間幾乎從未間斷。」

 

2006年開始成績突飛猛進的孫楊,獲得了前往澳大利亞留學和訓練的機會,孫楊右手不慎受傷,加之長期泡在水中,傷口進水腫得厲害,痛得抬不起來,但他依然堅持每天兩萬米。

 

所有超出常人的遙不可及,都來之持之以恆的刻意練習。

 

我看到很多人常常把有些人超乎尋常的優異定義成「有天賦」:

 

你英語口語那麼好,你肯定是有語言天賦。

你歌唱的這麼好,你肯定是有聲音天賦。

你文章寫得那麼好,你肯定是有文字天賦。

 

天賦只能證明你擁有了這條賽道的入場券,而刻意練習才是你賓士在這條賽道的恆動力。

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曾提出過刻意練習法則,這個法則的核心觀點是:

 

「不論你在什麼行業或領域,專家級水平都是可以逐漸訓練出來的。練習者想要達到有效進步,關鍵是要找到一系列任務,然後按照一定順序完成它們。」

 

投入足夠的時間、以正確的方法練習,才能有所進步,別無他法。

作家Spenser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一書中寫過兩句話:

 

所謂死磕,就是保持持續的輸出。這一點看上去好像沒什麼大不了,但90%的人都倒在這個關口。寫作的人很多,都說現在寫的人比看的人都多,但真正堅持寫的人,還是挺少的。當你真正堅持下來的時候,和你競爭的人其實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值得你尊敬。

 

一語中的,說的就是像我這樣從未保持過穩定更新的人,任何行業都是通過不斷刷新過去成績來進行我迭代,尤其是自媒體這樣瞬息萬變的領域,少有懈怠完全就會被其他新人和大號取代。

 

那些之所以能長盛不衰的頭部作者,靠的就是勤奮得天下,而這種看似勤奮的背後,深藏著的就是他們不斷刻意練習的自律行為,通過去提升去積累,去不斷突破和拓寬自己的邊界。

如果你做不到刻意練習持續輸出,那麼你永遠無法進取到更高階的境界。

 

真正的高手,在於持續性自律和穩定性輸出,而這一點就是高手和平庸者最顯著的分水嶺。

PART

04

用持續性的自律

找到人生最美好的部分

 

尚德機構創始人歐蓬曾經有一個觀點:

 

「一個人最終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中75%是由不確定性決定的。」

 

比如,一個人可能不是那麼聰明絕頂,也沒有非常勤奮,但是他出生在山西的一個小村莊,他是這個村子裡最聰明、最勤勞、也最敢於冒險的人,他買下了村裡的金礦,仍然有機會變成幾十億的富豪。

 

所以說,命運的20%是由人的認識論決定的。

 

認識論跟聰明與否都沒有太大關係,它是如何在經歷過的不同事情中獲得的認知,以及得出的認知是不是在概率上更接近真理。

 

接下來,還有5%是由美德決定的,也就是勤勞、堅韌、自律等等品質。

 

作為個體,要能接受自己控制不了的75%不確定,而不是不斷去跟別人比幸運,抱怨自己為什麼沒有買下金礦,或者沒有早一點加入阿里巴巴。

 

就像歐蓬說的:

 

要接受你的人生是被70%多的不確定性影響的,但是你可以去塑造剩下的25%。如果能夠把剩下的25%塑造好,你在自己的行業里一定可以做到前三,甚至可以說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是前三。

 

同樣的,這就是為什麼明明有些人並不是專業的運動員,後者本身沒有優良的運動員體格,他依然可以從業餘選手打進專業比賽,甚至取得比專業運動員更優秀的成績。

 

既然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先天條件,那你後天的現狀就只能靠持續性的自律來重新改寫。

 

再舉一個例子。

在健身房裡,你是不是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身材越差越不想開始鍛煉,身材越好鍛煉越不想停止,為什麼?

 

因為身材不好的人自然體會不到,那種因為身材比例良好而產生自信的快感,這樣的反差只會讓這兩類人的人生差距越來越大。

 

記得在深圳工作的時候,有一個姑娘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每次吃完午飯大家都在躺在座位上玩手機看劇的時候,只有她一個人靠在牆壁上筆挺地「罰站」。

 

不僅如此,深聊起來才知道,她每天都堅持在小區跑步,經常做各種有氧運動,抓緊一切空閑時間做鍛煉。

 

日積月累的堅持鍛煉,讓她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印象最深的是她說的那句:「其實他們周末在刷朋友圈的時候,我已經跑了一公里。」

 

改變,有時候不是很大很宏觀的事情,而是很簡短的幾分鐘,每天多一點,就能拼湊出後來你想要的生活。

 

巴菲特曾經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所有正確的成功都來源於發現那塊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而持續性的自律可以讓你在這條坡道上越滾越遠越積越厚。

 

當你找到了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堅持它,抓住它、重複它、強化它,像找到一個最小的雪球一樣,找一個最長的路,不斷的去滾它,你堅信,總有一天,你將會收穫到時間複利效應的巨大回報。

 

這就是人生演算法:

堅持常態化的有效努力+持之以恆的刻意練習+培養平行過渡的能力

 

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樣的演算法中,找到獨屬於自己的成功路徑,在每一次的不斷迭代的過程當中,遇見人生中一切的美好。

(▲點擊「END」查看相關推薦閱讀)

請尊重一個姑娘的努力

女性

勵志

成長

情感

關注

作者:Ray先森,富書籤約作者,閑話職場法則,漫談人生故事,與你一起成長。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閱讀原文,進入熹文微店,逛逛新生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