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間,兩面針(600249,SH)發布公告稱,去年10月份,公司向柳州東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借款3億元,於當年12月份歸還一半,尚有借款餘額1.5億元於2017年10月10日到期。

而今期限已到,兩面針卻似乎面臨著還款難的困境。

兩面針在公告中稱,公司正與東通公司協商續借該款項1年。

曾經風光無兩的民族牙膏品牌,而今卻難掩頹勢,從當年牙膏市場上的霸主淪為中低端快捷酒店的一次性用品。

這到底是民族品牌的宿命,還是市場競爭中的方向錯誤?兩面針還能否力挽狂瀾,創造「雲南白藥」式的佳績?

連續15年本土銷量第一

在柳州,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兩面針,就像上世紀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一口好牙,兩面針」這句廣告語。

兩面針的前身原本並不做牙膏,它的前身是亞洲梘廠等5家小型的肥皂廠,後來更名為「柳州市日用化工廠」,直到1978年才正式成立牙膏車間,組建「柳州市牙膏廠」,也正是在這一年,第一支含有中藥成分的牙膏在兩面針研製成功,開創了藥物牙膏的先河。

藥物牙膏的功效很快在中國洞開了市場,同時期,一大批國產品牌牙膏也看到了市場紅利,迅速介入這個市場,力圖分得一杯羹。

彼時,進入了民族牙膏品牌的黃金時期,在近二十年的時間裡,中華、兩面針和黑妹三大國產品牌在中國牙膏市場占壟斷地位,分別佔據著東部、南部和西部,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而為了進一步在白熱化的競爭中突圍,兩面針進行了強勢的廣告投入,不僅大手筆地投放電視廣告,讓在 「一口好牙,兩面針」的廣告語傳遍大江南北,同時,在80年代初期的公交車上,兩面針創新性地嘗試將產品信息手繪於車身,這一個個流動的廣告牌讓「兩面針」三字傳遍街頭。

隨之而來的也是銷量的節節高攀,到1985 兩面針中藥牙膏年產銷量突破1億支,2001年,兩面針中藥牙膏年產銷量突破4億支,從1986年到2001 年,連續15年本土產銷量第一。

國產第一牙膏品牌

1992年,對於民族牙膏品牌來說,一場危機正臨近。

1992年,高露潔率先進入中國,1995年,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用品公司寶潔公司的佳潔士進入中國,而到了1996年,外資公司開始以強大的營銷攻勢開始快速佔領中國市場,中國牙膏市場格局也被重新洗牌。

這一年,國內牙膏十強品牌中,外資品牌還僅佔兩席,而到2000年,外資品牌已經增長到6席,許多昔日國產名牌淪為了二線品牌,退守三四線市場,整體陷入頹勢。

而此時的兩面針卻尚未感覺到危機的來臨,彼時的它正在蓄勢準備上市,正式走向資本市場。

2004年,無疑是兩面針最輝煌的一年,這一年,實現年銷5億支,與當時的高露潔、佳潔士兩大外資品牌一起,成為了牙膏市場新的「三國爭霸」格局,成為當時牙膏市場上名副其實的「國產」霸主,獲譽「國產第一牙膏品牌」。

同年,兩面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行業內首家上市企業。主要股東為柳州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等6家單位。

2004年,作為國內日化行業首家掛牌上市的企業,兩面針募集到大量的資金。在市場上表現不錯,在資本市場上依舊左右逢源,兩面針的雄心早已遠不止於牙膏行業。

外資品牌圍城

有了充足的資本,兩面針在策略部署上開始謀求變化。

面對眾多對手,兩面針企圖改變牙膏單品的競爭,選擇資本運營作為其多元化戰略的突破口,先後投資房地產、蔗糖製造、日化、巴士、葯業種植、衛生用品、造紙、進出口貿易等產業。

兩面針在發展多元化副業的同時,主業牙膏卻漸漸被忽略,而以高露潔為主的外資牙膏品牌卻開始在中國市場攻城略池。

根據尼爾森網聯的數據顯示,牙膏品牌在2015年全年投放在電視媒體的廣告總額超過130億元,牙膏產品所屬的化妝品/個人衛生用品大類是2015年廣告投放總額最高的三個行業之一。

但可惜的是投放的牙膏品牌多數是外資品牌,它們花重金投入廣告,使得消費者得以重複記憶,而兩面針在實施多元化策略後,就幾乎很難看到其廣告。

除了出色的營銷手段、價格優勢來獲得市場份額和渠道;外資品牌更是採取了收購國產品牌的方式,如聯合利華從上海牙膏廠取得了「中華」品牌經營權,後被雪藏多年;三笑品牌則被高露潔收購後,三笑集團在牙刷、牙膏、香皂、洗髮水、沐浴露等產品領域不得使用「三笑」品牌,致使後來三笑口腔護理產品幾乎絕跡。

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所佔份額越戰越大,兩面針也在牙膏業務上開始走下坡路。

投資頻頻受挫

在主業不利的情況,兩面針在多元化的探索也頻頻受挫。2007年,兩面針7家主要控股及參股公司中5家虧損;2008年,兩面針8家主要控股及參股公司中6家虧損;2009年,兩面針9家主要控股公司中5家虧損;2010-2012年,控股公司中僅3家表現優異。

為了自救,兩面針決定拋售資產。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兩面針持有中信證券9552.75萬股,為了獲得資金,當年處置了不超過800萬股,2011年,再度出售不超過1400萬股;2012年至2014年,兩面針先後三次拋售中信證券股票,共獲得超過5億元現金支持。

但依舊補不上資金缺口,於是,2015年7月2日,兩面針再度拋售中信證券股票,換取3億元。

除了主業不振、副業拖累,兩面針還在2007年被爆出一系列「醜聞」,並在三年後迎來結案通知。

證監會2010年下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指出,兩面針在2003-2005年的三年期間,利用虛假銷售、少計廣告費、提前確認股權轉讓收益等方式虛增利潤。其中,2003年兩面針虛增利潤0.88億元,而當年年報披露的凈利潤為0.41億元,但公司實際情況則是虧損。

也就是說,按照實際情況,當時的兩面針並不具備「連續3年盈利」的上市條件。這也令投資者廣泛質疑:兩面針虛增利潤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上市。最後,兩面針被給予警告處理和60 萬元的罰款。

振興主業以自救

拋售資產自然不是自救的根本方式,於是,兩面針決定重回主業,振興兩面針品牌。

轉機似乎出現在2013年年初,曾任柳工副總裁的鐘春彬,突然「空降」到了兩面針,出任公司董事長。鍾春彬一經上任,就對兩面針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在多個場合強調,使公司的工作中心目標重新轉移到以做大、做強、做優大日化主業為核心上。

針對品牌老化嚴重、產品缺乏創新、廣告投入乏力三大問題。兩面針不僅邀請佟大為、張嘉譯等明星擔任形象代言人,企圖拉近年輕用戶群體;同時,還開始與一些影視劇、娛樂節目有合作。

兩面針還以最高零售價達59.9元的全新兩面針中藥消痛系列牙膏,高調殺入中高端牙膏市場。年報披露,2013年新品共產生銷售收入 2700 多萬元,實現毛利 1000多萬元。

相比於高露潔「防蛀」、雲南白藥「止血」的賣點,消痛系列填補了市場空白,也被外界認為是兩面針重塑輝煌的回歸之作。

2015年,兩面針一方面加大牙膏新品進場鋪貨速度,及公司品牌宣傳和廣告投入,另一方面,開展落地活動「百萬消痛計劃」,向民眾免費派發百萬份兩面針中藥牙膏體驗裝,企圖深度撬動市場。

但兩年過去了,儘管兩面針集中力量對中高端牙膏的研發和推廣,但就目前來看市場反應依舊平平。

2015年,兩面針終於實現扭虧為盈。財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5.6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690.30萬元。然而,兩面針靠的卻不是牙膏,而是出售資產及投資分紅。

2016年,兩面針2016年的一到三季度虧損仍比較大,分別虧損4578.49萬元、3233.38萬元以及1407.83萬元,在年報中較為靚麗的數據實際也不是主業盈利,依舊靠出售金融資產。

主業陷入僵局,多元投資連連失誤,兩面針面臨巨大危機。儘管做了政府介入、體制改革、迎合市場等措施,但依舊無力回天。連續虧損9年後,兩面針牙膏滑下「國產牙膏第一品牌」寶座,市場份額已從2006年高峰期的10%跌至不足1%。

問世30年的兩面針牙膏,在經歷新興寵兒、行業霸主、日漸落敗等階段後,「一口好牙,兩面針」終究還是被市場留在了過去。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頭條號:快消觀察家】


我很小的時候就用兩面針,非常清楚的記得那種淡淡的中藥味道。後來外資牙膏大舉進入中國市場,貨架牌面上基本是佳潔士和高露潔的天下。

現在,偶爾在一些快捷酒店還可以看到兩面針牙膏,但被邊緣化的趨勢愈發明顯。

曾幾何時,國貨牙膏的第一品牌,年銷5億支,在國內市場排名前三的牙膏品牌,像眾多國產老牌日化品牌一樣,迅速消失在消費者的眼前。

首選需要說明一點:拋開體質因素來談。

兩面針牙膏怎麼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體制因素,也有多元化的困惑,更多的是品牌定位模糊和產品不再有吸引力。

要怎麼做才能復興兩面針?

這個肯定不是紙上談兵能解決的,但憑我多年的營銷經驗,提幾點建議,或許有所啟發。

策略:業務聚焦、定位聚焦

全線出擊是一個大錯誤。這是一個「積貧積弱」企業不能夠完成的任務。成功永遠沒有捷徑,成功也不可能憑偶然,成功一定是聚焦主業,實力使然。

學習百雀羚的品牌升級之道,找到品牌的差異,避開現有主要競爭對手的鋒芒,切入到一個細分市場,中藥定位雖然也是一個細分市場,但現在已經很泛化,難以形成獨特的優勢,還需要深入發掘品牌的內涵,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

產品:提煉有差異化的賣點和大單品。

現有產品進行梳理,全線升級產品的賣點,包裝也要進行重新設計。規劃好產品組合,如兩面針的高端形象產品,賣點是消腫,價格最高50幾元一支,個人覺得就不是很合適,消腫?並不是一個小眾市場的大眾需求,也不是很強的潛在需求,並沒有「防止牙齦出血」一針見血。而高端價格50多元一支,顯得曲高和寡,意義不大。關鍵是要讓利潤產品和走量產品有一個大的突破,有幾個拳頭產品帶動銷售。

做實樣板市場。

消費品還是需要達到一定的曝光和渠道的可見度以及構建合適的分銷渠道。

那麼怎麼實現渠道和終端的接受呢?

需要做一個或者幾個樣板市場。一個是為了積累經驗,鍛煉團隊;

另外一方面是為了讓渠道終端看到成效,產生經銷的興趣。

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和營銷活動。

精準營銷,原點人群和核心人群帶動。

傳播並不是花錢越多越好,需要精準和集中,同時選擇一些新媒體進行消費者活動和營銷活動。

最後,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整體的升級。品牌IP和產品場景打造是不可少的。

觀點提供:深知精準營銷CEO蔣軍

提供互聯網精準營銷策劃運營及互聯網商業模式設計,資源導入和落地。


兩面針的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先回顧一下它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一、發展歷程:

1、1978年,成立牙膏車間,第一隻中成藥的牙膏研發成功,開創了藥物牙膏的先河,並迅速被市場所認可。同時一大批國產牙膏品牌應時而生,並在隨後的20年內,牙膏市場出現兩面針、中華、黑妹三大國產品牌三足鼎立的局面!

2、2004年實現銷量5億隻,被譽為「國產第一牙膏品牌」,與高露潔、佳潔士三足鼎立,同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日化行業的上市公司!

3、2006年,營收創出上市以來歷史新高3.12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凈利潤卻出現受此虧損,並且隨後10年主營業務一直處在虧損狀態,靠變賣資產扭虧。

4、上市後在在資本的推動下,開啟了多元化發展戰略,先後投資房地產、蔗糖製造、日化、巴士、葯業種植、衛生用品、造紙、進出口貿易等產業。然而參股的大半出現虧損。

5、為了自救,變賣資產:2012-2014年先後三次拋售中信證券股票,獲取5億資金支持,2015年再次出售中信證券股票,獲取3億元現金

二、兩面針的沒落:

回看兩面針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它的沒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偏離了主營業務,多元化策略失利:

這可以說是兩面針沒落的主要原因,多元化的結果,不僅忽略了自己的主營業務,讓競爭對手趁虛而入搶佔了市場,而且多元化業務虧損嚴重,拖累了公司整體盈利。

參股多家公司大半虧損:2007年參股7家中5家虧損;2008年參股8家中6家虧損,2009年參股9家有5家虧損。

2、外資品牌搶佔市場時,缺少危機意識:

當外資紛紛搶佔中國市場時,兩面針不僅沒有加強主營業務的防禦,還四處投資涉足多個領域!

1992年,高露潔率先進入中國,1995年,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用品公司寶潔公司的佳潔士進入中國,而到了1996年,外資公司開始以強大的營銷攻勢開始快速佔領中國市場,中國牙膏市場格局也被重新洗牌。

聯合利華從上海牙膏廠取得了「中華」品牌經營權,三笑品牌則被高露潔收購後,三笑集團在牙刷、牙膏、香皂、洗髮水、沐浴露等產品領域不得使用「三笑」品牌,致使後來三笑口腔護理產品幾乎絕跡。

隨著外資品牌在中國所佔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兩面針逐步走向沒落!

3、財務造假,自毀企業形象:

據證監會2010年下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顯示,兩面針在2003-2005年的三年期間,利用虛假銷售、少計廣告費、提前確認股權轉讓收益等方式虛增利潤。其中,2003年兩面針虛增利潤0.88億元,而當年年報披露的凈利潤為0.41億元,但公司實際情況則是虧損。

虛增利潤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市,最後被警告處分、罰款60萬!很顯然這樣的處罰是很難說服廣大投資者的,而兩面針的企業形象也備受損失!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性建議!


兩面針雖未消失,但現在的狀況只能用「慘淡」二字來形容。根據3月29日晚間,兩面針發布2017年業績報告。公告顯示,2017年兩面針實現營業收入14.72億,同比下滑5.74%,凈虧損1.44億,去年同期凈利潤為0.26億,業績大幅下滑。而這也已經不是兩面針的第一次虧損了,根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兩面針扣非凈利潤(元)從2006年至2017年分別為-1.08億、約-2700萬、約-4900萬、-7878萬,-8164萬,-9638萬,-7999萬,-1.09億,-1.77億,-1.70億,-1.09億, -1.54億。截至5月2日,兩面針的總市值為29億,凈資產達17.6億。

在年報中,兩面針稱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日化行業競爭激烈,公司家用牙膏等產品市場佔有率偏低,銷售費用率較高,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成本上升,因而主營業務仍然虧損。另外,兩面針紙漿、生活用紙產品價格有所上漲,產品毛利較上年同期雖有所提高,但毛利依然較低,且規模較小。

作為曾經國產牙膏王者的兩面針來說,這樣的解釋不免有些蒼白,連續十多年的虧損不是上述簡單的言論能夠解釋的清楚的。

追溯歷史,兩面針起源於1941年成立的亞洲梘廠等5家小型私營肥皂廠,距離今天已有77年。1978年研製出第一隻中藥牙膏,即便是在2000年外資同類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兩面針仍舊佔據前三甲的位置,2002年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2004年,兩面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行業內首家上市企業。但同時也是在這一年成為了由盛轉衰的重要節點,兩面針開啟了進行多元化布局,由一支牙膏延伸到包括洗滌用品、旅遊用品、生活紙品、醫藥、精細化工、製漿造紙和房地產等8大產業。不僅在多個領域投資實業,還進入金融市場,參與資本運作。但是從上面東方財富的數據顯示來看,多元化戰略並沒有給兩面針帶來預期的收益,反而是持續的虧損。

2013年鍾春彬擔任兩面針董事長,開始對兩面針公司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在其帶領下,開始走高端品牌路線,推出高端新品中藥消痛牙膏系列宣布回歸主業。同時,大力營銷並在大型電商平台開設官方旗艦店,拓展銷售渠道。根據兩面針當年的年報披露,2013年兩面針實現了微盈利。此外,當時的兩面針兩面針將目光投向酒店,推行酒店產品線政策,並與錦江之星等大型連鎖酒店合作,成為他們的主力供應商。可在走高端路線的同時,其旗下主營兩面針酒店產品的子公司兩面針(江蘇)實業有限公司卻將兩面針的牙膏產品引進了中低端酒店,街頭巷尾的廉價酒店中頻繁出現兩面針的身影,這不僅拖累了兩面針整體的品牌形象,對兩面針的高端化品牌戰略也造成了傷害。

在發展主力業務的同時,兩面針還在砍掉其他產業,如今,在兩面針的商業版圖中,只有大日化、醫藥、房地產、生活用紙等四大產業。

儘管如此,但遠離消費者視線多年,兩面針的翻身仗並不好打,上述的一系列措施作用並不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兩面針選擇進軍直銷行業,不過它能否藉助直銷市場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還很難有定論。


現在還有人來問及兩面針牙膏為何突然消失了,也從側面說明了兩面針牙膏曾經的市場地位。確實,兩面針曾是中國牙膏市場的「王者」,即便是國外的日化巨頭進入中國之後,兩面針也長期佔據中國牙膏市場的前三甲。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大家通過「一口好牙兩面針」記住了這個品牌。如今,消費者已很少看到這個品牌的廣告,甚至超市的貨架上,它也被其他品牌的牙膏所掩蓋。看不到廣告,看不到產品,就可以充分說明,這個品牌的產品已衰落了。那麼,這麼厲害的品牌,為何突然就不見了呢?當然,有市場競爭的原因。寶潔等日化巨頭進入中國,憑藉資金以及嫻熟的市場打法,很快就讓中國本土的日化品牌招架不住了。要麼,因為經營難以為繼,消失不見了,要麼,就被這些巨頭收購雪藏。按說,兩面針堅持到現在也算不容易,儘管獲得很艱難。兩面針曾經是有發展機會的,2004年,憑著這一隻牙膏兩面針成功上市,有了上市公司這個平台,在資本的層面,兩面針(600249.SH)應該是有一定實力的。然而,兩面針其後的發展思路,就決定了它肯定無法再在牙膏市場中有機會。面對外界的競爭,兩面針選擇了以多元化的方式來試圖分散風險。當年首發上市募集的6.6億資金,被分散投入到了10個項目中,涉及到衛生棉、紙尿褲、洗滌劑、松香產品深加工、中藥萃取等多個領域。多元化並沒能讓兩面針強大起來,2007年之後,公司連續10年扣非凈利虧損,公司通過各種補貼以及變賣「家產」才踉踉蹌蹌走到了今天。再說回他們家的牙膏,兩面針2016年銷售的家用牙膏是4360萬支,市場佔有率已不足1%。所以,在市場上已很難看到。
兩面針並沒有消失。

新的型號,剛買的,九塊九。這個價位的牙膏里,我認為非常不錯。花香型的,口感、漱感和效果都很理想。唯一的問題是等待市場的認可。

過去國產牙膏其實並不差,差只差在口感和花樣、包裝沒有洋牙膏多。再加上普遍的崇洋媚外,這樣就使得傳統品牌牙膏莫名失意,有的直接消失不見了。

如果這使得牙膏質量提高了,那也就不說了。然而悲劇的是這些年牙膏整體質量明顯質量大幅度下降。低價牙膏跟假貨沒啥區別。過去被燙傷了抹點牙膏會舒服很多,現在這些牙膏低價無論本土,還是洋品牌都不行了。

如果達到一定價位就有保障的話,也不說了,然而事實是,只有特別高價的質量能保障。包括雲南白藥牙膏,我怎麼覺得現在遠遠沒有過去的白葯牙膏好了。洋品牌更是沒法用,我近期沃爾瑪買了幾支低價裝的佳潔士,也就包裝還行,完全沒有過去的質量了。如果是成本上漲,那可以不做低價的,中端價位也可以,只要值得信賴。如果買回來沒法用,那就跟垃圾一樣。

看到這個題目,又剛好用過這個新產品,所以就進來推薦一下。有好幾個口味,這款是價最低的,但已經不錯了。值得買來試試。


兩面針牙膏的沒落也從一個側面反映目前國產品牌和外資品牌在日化市場的差距。外資品牌在日化品牌所佔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的原因,除了大型外資企業不遺餘力在市場營銷的投入和利用產品價格優勢取得市場佔比和開拓渠道以外,外資品牌的另一個殺手鐧是通過收購國產品牌的方式來獲得市場份額:聯合利華從上海牙膏廠獲得了「中華」品牌經營權、三笑品牌被高露潔收購等使得我們耳熟能詳的國產品牌淡出了我們的視野。殘酷的競爭和外資企業的夾擊下,兩面針也在牙膏業務上開始走下坡路。

資料顯示,兩面針的前身原本並不做牙膏,它的前身是 「柳州市日用化工廠」,直到1978年才組建「柳州市牙膏廠」生產牙膏產品。就在這一年,市面上首支含有中藥成分的牙膏在兩面針研發成功,開啟了藥物牙膏的消費時代。藥物牙膏的功效很快被市場認可,此後20多年的時間裡也是民族牙膏品牌的黃金時期,中華、兩面針和黑妹三大國產品牌幾乎壟斷了國內的牙膏消費市場,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但是好景不長,高露潔於1992年率先進入中國,3年後寶潔公司將旗下的佳潔士牙膏帶入國內,次年,外資公司開始通過強大的營銷攻勢對中國市場進行強勢搶佔,至此國內牙膏市場格局也被重新洗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2000年外資品牌在國內牙膏市場前十名裡面已經佔據6席,許多昔日國產名牌退守三四線市場,整體陷入頹勢。面對國內外的競爭對手,兩面針選擇資本運營作為其多元化戰略的突破口,力圖轉型成為綜合企業。其先後投資房地產、蔗糖製造、葯業種植、衛生用品、進出口貿易等多個產業。但是投資大多收效甚微,甚至出現了虧損。兩面針同步開展多元化產業發展策略的同時,主業牙膏漸漸被忽略,而以外資牙膏品牌卻強勢的開始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搶佔市場。

總之,兩面針牙膏淡出我們的視野,有來自外資企業競爭原因也有兩面針在投資轉型的不成功的因素。


消極經營,處於接近被淘汰的狀態。原來是很有名的品牌。越做越小。主要是經營不給力。


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它未能在激烈變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調整提升,未能適應年青化用戶的需求,同時多元化投資不成功,主業又已落伍,最後「兩頭不靠岸」,終於導致基本淡出市場的結局。


說起牙膏品牌,我們肯定會首先想起高露潔或者是佳潔士這兩個市場佔有率極高、而且異常強勢的品牌。然而在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之下,我國也不乏本土知名牙膏品牌,像兩面針、冷酸靈以及藍天六必治都是很好的代表,其中來自廣西柳州的民族企業翹楚更是成功上市,讓所有的人都大為振奮。

「一口好牙,兩面針」曾經是一句所有人都熟悉的廣告詞,這個如神話般迅速崛起的牙膏品牌曾經傳下了年銷售量5億支的傳奇,這樣的驕人成績可是僅僅位於佳潔士以及高露潔兩大強勢品牌之後的。當我們以為兩面針會繼續循著這樣良好的前景發展之時,這個民族品牌卻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08年,兩面針公司的創始人也就是時任董事長的梁英奇與總裁岳江因為違規購買出售股票,謊報公司利潤被揭發,而相繼辭職,之後馬朝梅便接下了重任。然而在公司最高領導集團改組之後,兩面針便遭遇了經營的困境。儘管是牙膏行業最早上市的企業,兩面針如今卻遭遇著連連虧損的局面。

在很多大超市的貨架上,我們甚至很好能夠看到

兩面針

的影子,相反是冷酸靈這個一直堅守自己產品特色品牌慢慢成長壯大起來。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迫切希望有一天民族牙膏企業能夠集體崛起,佔領市場的大片江山,甚至衝出國門,走向海外市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