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渦扇-15「峨眉」發動機,已經有很多傳說。是否已經裝配殲-20使用,沒有過硬的實錘,比如官方媒體報道與圖片。不過,兩年前的一個間接證據可以證明「峨眉」已經基本成熟定型。2017年5月央視《走遍中國》欄目這樣表述:從國產第三代發動機「太行」,到國產第五代發動機「峨眉」,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全世界為之驚嘆。

兩年後的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峨眉」至少已經裝機試飛。其實還有一些零碎的信息可以作為渦扇-15裝配使用的佐證。比如,殲-20總師楊偉的瘋狂暗示:你怎麼知道沒有用;再比如中航工業說殲-20具備了四代機所有特徵,這些都是「不能說,又控制不住說」的表現。

極少的圖片之一,還是模型

世界上,完全確認具備「4S」的戰機只有一款,那就是F-22戰機,這一指標也成了判定是否為五代機的標準。殲-20的超隱身性、超機動性、超信息優勢基本可以確認,唯一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一直受到懷疑。目前使用的渦噴-10B發動機,也能實現超音速巡航,但時間不夠持久。如果最大推力18噸,推重達到比10的「峨眉」發動機裝配使用,可以讓殲-20實現30分鐘以上1.5倍超音速巡航。

現在網上的質疑說法,多半是因為無圖無真相,實錘不夠猛。紅龍認為,今年一定會有重大官宣,軍迷們已經等得太久了。


首先第一點誰說ws15發動機已經被裝載了殲20上面的?相關報道,也就是殲20試換裝ws15,仔細觀察,目前放出來的殲20的菊花,會發現換的不是一個兩個。

第二點,誰說一定要憑藉ws15發動機才能具備四代機所有特徵的?之前報道的,採用了國產新型發動機是用了WS-10B發動機。最大推力14噸,推重比為8.5,能夠為殲-20戰機提供1.2倍音速的超音速巡航,

第三,殲20很有可能同時採用多款發動機。

同時採用al31fn發動機(側重對地)這個真的很難理解。....各路大佬,還真通過菊花分析的不少東西。

渦扇10b發動機(普通版)

,渦扇15發動機(對空強化)

WS-10B發動機。 最大推力14噸,推重比為8.5,能夠為殲-20戰機提供1.2倍音速的超音速巡航,並且在持久性還是較低。

我國真正為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研發WS-15發動機能夠提供18噸的推力,推重比能夠達到9.5-10以上。別說裝備了,渦扇15的發動機才是殲20的完全版。

裝備渦扇10b的,也就是還能用。

但是存根出這個裝備al31fb的是幹嘛的?反正我目前已經瘋了。菊花換的太勤快了。反正截至目前菊花已經換了兩三個。

雖然說殲20是飛火推一體的飛控吧。發動機注意點,也能保持有較高的戰鬥力,但是,直接換個發動機,還有這操作嗎?


類似的這種話,最早應該是俄羅斯說的。早在2011年,殲20首飛後,一些西方媒體妄稱,中國殲20可能使用了俄羅斯米格1.44的技術。對此,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副總巴爾科夫斯基專門做出了回應。

俄羅斯曾經的4代機驗證機米格1.44

巴爾科夫斯基稱,米格1.44於上世紀90年代亮相,當時中國確實很感興趣,並派出了相關專家,希望能夠有更詳細的了解。但米高揚在此事上做到了「四沒有」:沒有進行飛行表演,沒有進行相關商談,沒有進行項目介紹,甚至連圖片都沒有提供。巴爾科夫斯基稱,中國沒有任何機會得到米格1.44的技術,也不可能進行仿製。巴爾科夫斯基認為,從整體上看,殲20具有4代機的所有關鍵性能。題主所問的中航的話,不容易查到,也許是巴爾科夫斯基的話的演變。

殲20戰機

其實,4代機所有特徵也好,所有關鍵性能也好,並無明確的標準。作為世界上第一款4代隱身戰機,F-22創立了「4S」的標準,即:隱身、超巡、超機動、超視距打擊。然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最後一個「S」就逐漸變成了「超信息感知」之類的了。可見,標準並非固定的。而且,隨後F-35的出現,讓這個標準的強制性直接喪失了——F-35即沒有真正的超巡能力,又沒有大部分人所認為的那種超機動能力。也就是說,F-35似乎只有「2S」。但沒有人說F-35不是4代機,因為它是美國在F22之後研發的最新戰機。美國甚至曾經稱,F-22是4代機,F-35是更先進的5代機——直到美國徹底改變劃代標準,將F-22也劃歸了5代機,將沒有了糾結。於是,4代機的標準就變得模糊了。(註:下面繼續用中國劃代標準)

颱風戰機

從整體看,如果說4代機有哪一個性能必須擁有,那就是隱身了。以歐洲幾國為例,其「陣風」、「颱風」、「鷹獅」三款戰機,研發時原本與F-22同處一個時代,目前也是為了成為4代機。然後可惜的是,由於技術不足,陣風和颱風戰機只能算隱身修型,前向雷達反射面積(RCS)只到了1平方米左右的水平,連隱身的門檻都沒達到。所以,美國並不承認這三款戰機達到了4代機的水平,並戲稱它們為3代半戰機——這就是3.5代戰機的由來。至於JAS-39鷹獅戰機,其綜合性能只達到了3代中期型,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3.5代。所以,隱身對4代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最本質的。

至於超機動性和超巡這兩個指標,其實「另有乾坤」。4代機真正的超機動,並不是蘇27所表演的「眼鏡蛇機動」這樣很花哨的、讓人驚嘆的動作,而是指「過失速機動」;其主要表現為強大許多的大迎角控制能力。比如3代機的可控迎角通常在26-30度範圍,而4代機可以達到50-70度範圍。這種性能,賦予了戰機能夠做一些非常規機動動作的能力,對於戰機的安全性以及格鬥能力的提高大有好處。而無論是F-35,還是殲20,在設計時都明確要求了這種性能,不管它們是否裝了矢量發動機。

而至於超巡,F-22的超巡是指「發動機不開加力,只用軍用推力就能達到長時間的1.4馬赫以上的飛行」的能力。這是F-22創立的標準,F-35並不具有這種能力,目前F-35隻能夠做到「有限超巡」,或者「間歇式超巡」。意思就是,F-35先開加力,達到超音速後發動機關閉加力,然後維持一段時間的超音速飛行(時間短、速度低)。美國認為,這種能力也可以看做一種超巡。簡而言之,美國認為,美國的就是好的。也正因為,陣風戰機也號稱自己在「空載」時可以達到1.4馬赫的超巡能力。那麼,既然這樣的話,殲20即使裝的不是WS-15發動機,也依然可以達到這種標準的超巡。

所以,如果有人說,殲20已經具備了4代機的所有特徵,又有什麼錯呢?也正因此,這跟其裝的是什麼發動機,並無必然關係。

作者:晨曦/唐志峰


殲20作為四代機與是否已經使用渦扇15沒直接關係。對於渦扇15,大家要多些耐心、少些怨念。

殲20作為我國最先進的戰機,目前已經定型量產,除了裝備空軍試、飛訓兩個單位外,今年年初已經在東部戰區航空兵某旅列裝。這意味著殲20從一種先進「飛機」慢慢轉變成軍隊手中能打仗的「兵器」。

殲20的研製、列裝對於中國空軍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可喜可賀。但是有一些軍迷總是強迫症般的盯著殲20的發動機,以自己的邏輯想方設法的找出一些蛛絲馬跡,證明殲20已經使用了渦扇15。正如這個問題,航空工業在自己的宣傳口徑一句「殲20具備四代機特徵」就能讓某些人堅定不移的相信殲20一定是使用了新一代發動機渦扇15。

航空工業集團還把使用燒劈柴、冒黑煙 (使用RD33或者渦扇13E)的FC-31稱作四代機呢。所以,殲20被稱為四代機與是否已經使用渦扇15沒直接關係。

關於四代機的定義,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四代機的開山之做是美國的F22,它具備了4S能力(隱身、超巡、超機動、超級信息處理能力),其中超巡和超機動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拜強大的F119發動機所賜。但是目前問世的幾種四代機中也就是F22目前完全具備4個能力.殲20以目前使用99M1以及正在測試的太行改型發動機,確實不具備F22那樣的超巡和超機動能力。

但是,並不是完全具備4S才算是四代機、作為生產量最大、最普及的四代機,F35不具備超巡和超機動能力,但是誰能否認它是四代機?

正如前文所說,四代機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標準,正如三代機也沒有清晰的定義標註一樣。以筆者愚見,四代機是一個比較概念,最核心的特徵是高度隱身和信息綜合能力,而機動性方面只要不弱於典型3代機就算合格。以這樣的標準衡量,殲20當然是貨真價實的四代機。

目前列裝部隊的殲20全部使用99M1發動機,使用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的殲20原型機也於2017年曝光,目前正在測試。誠然,無論是99M1還是太行改,都不是殲20最理想的動力,也無法發揮殲20的全部威力,這主要體現在無法實現高馬赫數超巡和超機動。但是,使用99M1的殲20在列裝部隊後已經初步展現除了碾壓一切三代機的能力,這就是代差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軍迷朋友對殲20的望眼欲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把期待變成怨念。渦扇15目前的進展筆者也不知道,但是決不會是像某些人說的已經到了在殲20裝機測試的地步。

簡單、直接的說,如果渦扇15已經在殲20上裝機,軍方和廠家幹嘛要費時費力費錢的安排一個太行版殲20加塞?!

還有很多軍迷以上圖為依據,證明渦扇15已經生產了03批次,肯定已經裝機了。筆者也希望是真的,但是參考太行發動機的研製歷程,第03批太行1997年交付(用作地面測試),但是直到2002年太行才在殲11上試飛,而定型已經是2006年的事情了,而裝備太行的殲11B形成可靠戰鬥力要等到2012年以後。

所以,對於渦扇15,大家還是理智、耐心的等待。目前狀態的殲20雖然不完美,但是已經是具有超強作戰能力的空中利劍,太行該型發動機也為渦扇15的發展成熟爭取了時間,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使用渦扇15的殲20大殺四方、成為一代王者。


很多人懷疑很正常,畢竟我們國防工業發展才靠短短30多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近百年的路程。這都已經讓人家足夠震驚了,並且在高端武器製造上,還要拔得頭籌,怎麼可能不會讓人家懷疑你的技術和實力呢?宋丹丹老師的一句經典話語,「說沒有緋聞的明星就不叫明星」。而殲-20隱身戰機作為我們高科技明星自然也會被懷疑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我們在面對國外眾多質疑的聲音,我們同樣要保持自己的冷靜,更要堅定執著的完善自己的技術的突破與發展。正好他們的冷水和冷眼,才能給我們更多的激勵,讓我們認清現實,才會把我們的高精尖武器做的更好,更優秀。

將20隱身戰機作為世界上裝配部隊的第二款隱身戰機,確實擁有國際通用的4S標準。既,超隱身技術,超音速巡航技術,超機動性技術,超級戰場感知技術。而我們的殲-20已經全部具備,只不過很多網友和國外對殲-20戰機的超音速巡航都表示懷疑。這主要是因為殲20戰機所配套研製的WS-15發動機還沒裝配部隊。

注意2101號殲-20的尾噴口與下圖的WS-10B

目前殲-20戰機裝配的發動機是WS-10B發動機,而目前新裝上殲20戰機的WS-15發動機正在處於實驗驗證階段。但是就目前的WS-10B發動機,同樣能夠為殲20戰機提供超音速巡航,只不過是相比較WS-15發動機,不能做到持久。

WS-10B發動機尾噴口

WS-10B發動機最大推力14噸,推重比為8.5,能夠為殲-20戰機提供1.2倍音速的超音速巡航,並且在持久性還是較低。作為WS-15配套發動機能夠提供18噸的推力,推重比能夠達到9.5-10以上。並且可以為殲-20戰機提供1.5倍超音速巡航能力,持久性能將會更強,這也得益於WS-15發動機「錸」金屬新材料的應用!

7月7日我們的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發動機領域的專家在公開講座里指出,我國第四代軍用小涵道比發動機進展順利。將在三到五年內設計定型,而其所說的第四代軍用小涵道比發動機就是指的WS-15發動機。而WS-15發動機的核心機早在2011年就已經定型成功。

劉大響院士正在講解航空發動機發展

而很多人的質疑主要就集中在WS-15發動機是否裝機。而隱身四代機並不一定就是一定具備超音速巡航,像美國的F-35A戰機,這個4S標準,只到達了2個。而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都不具備,但是世界公認其依然是四代隱身戰機。

所以我們的殲-20也不一定就得完全具備超音速巡航就是真正的四代戰機。但是我們的設計目標就是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只不過我們的科研人員還要努力,還要攻克一定的難關,讓我們的WS-15早日生產裝配部隊。

WS-15就是我們的殲-20的標配,只不過為了應對我們周邊越來越多的四代機,我們先用一批WS-10B發動機來製造一些殲-20戰機,一來可以培訓更多的飛行員,二來還可以對周邊四代機形成對等優勢。二來可以為部隊訓練帶來更多的新戰法。可謂是一舉多得,絕對不虧!

圖片來源於網路

至於外界的說法也無所謂,讓子彈飛一會吧,早晚我們也會用事實來證明我們的實力的。畢竟有挑剔的眼光還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我們還需加緊努力,只不過我們需要給我們的科技軍工人員更多的時間和信心才行,大家說是不是呢?

歡迎大家的留言評論,以上是淡然小司的觀點,同時也謝謝大家的閱讀,點贊,轉發和關注!!!


中航工業的這句話中所包函的信息量很大:殲20已經配裝了為其量身打造的,大推力WS15三維捱力矢量發動機!從而具備了四代戰機的所有四S性能指標。就意味著此前大家普認可的在隱身性能、超視距作戰性能、超音速機動性能之外,現在又具備了超音速巡航性能。從此補齊了殲20最後一點小缺憾。

此前人們已經熟知殲20的隱身性能(四代機最關鍵的標準,沒有之一),並未因其那對小鴨翼而受任何影響,已經完全達到了四代機水平。而四代機的第二項關鍵指標:超視距攻擊性能也已在我國一流雷達技術,一流的導彈及火控技術的支撐下,在來捍衛祖國的戰場上,完全可以做到光敵發現,先發制敵的先機掌控。而四代機的超機動性能指標,已在那對關鍵的小鴨翼的助為之下,已經獲得了完美實現,以致於我們的長空驕子們,喜不自勝,溢於言表:一進入超音速飛行,(戰場)就是殲20的天下!這說明它的機動性能是那些習慣於在天上摸爬滾打的勇士們,找到了一種此前從未體驗過的隨心所欲,想啥來啥似感覺,這就是殲20的超機動性能給他們帶來在天上上下翻飛、任意閃展騰挪的快感。

四代機最末一項性能指標——超音速巡航,這也是一項進入和撤出戰場的硬指標,這種性能具備與否,不僅意味著其是否完全具備四代機的性能指標,而是它是否能夠應對未來瞬息萬變的戰場作戰時機(戰機)的需求,晚1分鐘可能就會失去機會,這一點在紅軍飛奪盧定橋等多個戰例中,都有極其深刻的體現。

現在從中航工業的″殲20具備了四代機所有四S性能的信息發布中來看,殲20無論裝配的是WS/10B還是B加,還是WS/15、16……,但必然是一款具備三維推力矢量的大推力發動機,使殲20已經補齊了超巡這塊稍弱的短板,從此也具備了不致痛失戰機的超巡性能,同時還讓殲20那已為四代機之王的超機動性能更上一層樓。而其它幾型四代機,如果不做顛覆性魔改,就沒必要贅述了。


中航工業說的沒錯,殲20達到了四代機的4S標準,屬於真正合格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但是中航發布的信息卻不代表著殲20裝備的發動機就是渦扇15,這是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即便是不裝備渦扇15,殲20仍然可進行超音速巡航。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氣動外型。有句話說得很有意思:美國是動力足,板磚也能飛上天;而我們是動力不足,外型上找。

題主說的「殲20已換裝渦扇15」,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沒有任何消息能夠證明殲20裝備的是渦扇15。就在7月7日,我發動機專家劉大響院士在講座中就公開表示:我國第四代軍用小涵道比發動機進展順利,將在3—5年內設計定型。目前,我國僅有渦扇15是第四代軍用小涵道比發動機,沒有第二款這類發動機。劉大響院士用的是我軍方的劃代標準,網上很多人將其稱為「第五代」。

換句話說就是:渦扇15都沒有正式服役,殲20如何裝備?現在沒有裝備渦扇15,原因只有一個:儘管其已經研製成功,但渦扇15還達不到服役要求。至於研製成功與定型量產的區別,奉勸那些噴子:多去查查,噴也是需要有知識的,否則只能表現你的無知,並且自以為是。多學點東西,以免丟人現眼。題主說的「殲20裝備渦扇15」才是錯誤的說法,這是對中航信息的誤讀,或者說是過度解讀。

央視報道過「殲20換裝新型發動機」這則消息,此消息一出,網上就變成了「殲20已裝備渦扇15」。然而,在後來的其它節目中,比如CCTV4的《今日關注》、《中國輿論場》,專家對此的分析都稱「新型發動機」指的是「渦扇10B」型發動機:渦扇10A的改進型,單台推力14噸,使用壽命1500小時(我軍方計算方法),應用了三維矢量技術。整體性能比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F的改進型要強些:推力略大,使用壽命更長,也更易於後勤維護保養等。

目前,殲20裝備的就是渦扇10B型發動機,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西方媒體推測其可使殲20「以1.2倍音速進行巡航」。而在央視的其它報道中,對殲20的超音速巡航也進行了相關報道,比如說對殲20飛行員的採訪、我國防部發言人的表態等。央視唯一一次報道是:殲20試換裝渦扇15。內容簡單到就剩這麼多,沒有詳細信息,更沒有後續報道。需要注意的是:報道中用的是「試換裝」,而非換裝。這就說明渦扇15距離服役,還需要一段時間。

根據公開的消息來看,殲20換裝渦扇15預計在2020年之後,按劉大響院士的話說,還需要3年的時間。這就是目前的情況,對於了解渦扇15進度的人來說,題主的說法,只會讓他們不屑一顧:胡說。換裝渦扇15,我們還需要時間,至少是在2020年中以後,才會有這個消息。

注意尾噴口

就目前來看,由成飛獨立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的第五代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的基礎版本,已經開始小批量裝備中國空軍部隊了。並且也據相關官方新聞媒體的報道,該型隱身戰機已經在空軍部隊,生成相關的戰鬥力了。

同樣,也由於全世界對於隱身戰鬥機的劃分不夠明確,也使得完全自成一派的中國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繼可以將自己戰機殲-20,以美國的標準命名為第四代戰鬥機。同時,也可以將自己戰機殲-20戰機,以俄羅斯的標準命名為第五代戰機。

而至於國產大推力航空發動機渦扇-15,就目前網上公開的消息來看,還未安裝在國產重型隱身戰機殲-20的機身之上。倒是另一款頗為成熟可靠的國產大推力航空發動機「太行」,目前已經開始安裝在殲-20的機身之上,進行相關的測試試飛工作了。

當然,也隨著未來殲-20這款優異的空中隱身戰鬥機平台,換裝推力越來越強勁的國產航空發動機,中國軍用戰機與世界上最為頂尖的美國軍用戰機的差距也將越來越小了。


補發動機短扳的過程是漸進的,很難說在某一天獲得成功。歐美的航發是試出來的,且是積累性測試,千百次的測試一次不能少,否則數據中斷,得吃回鍋肉,重來。中航的話不等於渦扇新型號研製任務己完成,就算國家己驗收,但使用壽命這塊骨頭還要啃下去,航發翻身仗是一場持久戰,就算使用壽命達到了萬小時,你還得提高推力,推力解決了,你又得解決超大推力的使用壽命問題。愚者認為,殲20確是已基本實現了全自研,全國產,能完成作戰任務,但在役測試不會結束,因為還不完美,這樣的研製摸式將長期存在。中航不要去和別人玩「推力遊戲」,更不要上「圈套」,要有簽別的學習,早一天跟上趟。


很有可能採用渦扇10B發動機的J20已經具備了短時超音速巡航的能力,是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所以中航才會說已經具備了所有特徵,這也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情況。

還有就是渦扇15已經小批量裝機交付,隨部隊配合訓練並同時測試,這個我不太希望看到這種場景,畢竟還沒到這個時候,還有時間去測試新發動機。

第三種就這是放出的煙霧彈,配合殲十矢量版來個政治籌碼,讓美俄英法日等國家心裡有點B數,別沒事作死。另外也讓中東,阿三。伊朗,土耳其等國家看看,我們在國際軍售領域才是最靠譜的,雖然明知道三哥不能買,但我就是在這噁心你,怎麼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