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商》全媒體記者 謝慶

音頻剪輯|汪菁璐

資深編輯|倪敏

【編者按】浙江是全國重點僑務大省。幾十年來,一批又一批的浙江人踏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出國門,攜「浙江製造/中國製造」奔赴世界各地,創業謀生。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浙商》雜誌、浙江省僑聯共同推出「致敬改革·僑·40人」系列報道,挑選有代表性的40位浙江籍華僑,通過改革開放的視角講述浙江人勇闖海外的故事,或者回鄉創業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故事。

今天推出第31篇,主角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秘書長林建海。

他沒有個人網站,卻吸引著眾多讀者在網上追尋他的足跡,研讀他的文章;

他甚少面對媒體,卻是全球金融危機中,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救助危機國家信貸項目時的重要人物;

他不是政壇領袖,卻站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制高點,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維護金融秩序穩定出謀劃策;

他就是林建海,IMF第一位來自中國的秘書長。

林建海

「2008年,世界經濟被捲入了一場破壞力極強的金融危機時,2億勞動力失業,很多國家的政府債台高築。」在與危機的較量中,IMF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 「消防隊」 。身為IMF秘書長的林建海在化解全球危機,出台穩定經濟政策中盡心盡責、不遺餘力。

工作再難再累,林建海也甘之如飴。因為一切的工作與努力,往往歸結到為一國經濟發展提出政策建議,推進該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做事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這是林建海恪守的信條,也是他的人生哲學。

2018年12月10日深夜,《浙商》記者越洋連線採訪了遠在美國華盛頓的林建海。與中國有13個小時時差的華盛頓正值白天,林建海在電話那頭對來自家鄉浙江的記者很客氣,「我每年至少要回中國兩三次」。雖然在大洋彼岸生活工作多年,但他時刻心繫祖國,關注著家鄉的發展。

坎坷求學路,凌雲壯志心

林建海出生於浙江樂清磐石鎮,在他的記憶里,磐石鎮南臨東海,背靠西山,古樸斑駁的老城牆和高高的城門,被流淌千百年的護城河靜靜地圍繞著,歷史韻味濃厚。

幼年的林建海非常喜歡學習,但他上中學時,恰逢「文化大革命」,學校在罷課與複課中來回折騰。初中畢業後,高中停辦,他只好在家務農。這個時期的勞作,讓他深刻地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

在家務農一年半後,當地的高中又開學了。可是,入讀資格不是擇優錄取,而是需要人民公社推薦。當時林建海所在的村得到了推薦一名學生上高中的指標,同時,磐石鎮還給了村裡一個工作指標:小學老師——這對林建海同樣成績優異的姐姐來說,非常合適。因此,他們家面臨著一道選擇題:「總不能兩個指標都給了你家,只能二選一。」

最終,姐姐放棄了教書,換取了林建海進入高中讀書的資格。這才有了他後來進入北京對外貿易學院(後更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讀書,出國留學的故事。時至今日,他還常常念及姐姐為他所做出的犧牲和其他的支持,每次回家探親,他都會專門看望姐姐,並帶她們全家到美國旅遊。

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後,林建海加入IMF。IMF是全球貨幣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國際機構,招聘職員要求很高,大多數是世界著名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生,每年申請職位的人多達千人以上,而最終通常只錄用二十來人。加入IMF後,林建海從一個普通的經濟學家開始,逐漸做到了IMF秘書長。

林建海的出類拔萃,並沒有捷徑。在他的詞典里,一切成功都源於踏踏實實的做事精神,源於更多的付出和努力。「周末少玩一點,晚上少睡一點。多思考、多觀察,向前輩學習,觀察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法。不管事情大小,都要做好;不僅做好,還要力爭超越自己,超越他人。」

首位來自中國的IMF高層官員

2012年3月,林建海被任命為IMF秘書長。由中國籍永久僱員擔任秘書長這樣的高級職務,他是第一個。

IMF一年兩次的春季大會和年度大會,是189個成員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組成的IMF最高全體理事會議,由林建海全權負責組織。此外,他還負責IMF執行董事會全年的會議,平均每年有350場左右的會議,需要閱讀處理近三千份、數十萬頁的會議文件。

執行董事會是IMF最高級別的常駐決策機構,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他們代表189個成員國對各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進行磋商,並對IMF的融資計劃、貸款發放以及其他管理事宜進行表決。

除了IMF秘書長,他也是國際貨幣金融委員會的秘書長,負責協助該委員會主席主持由24國央行行長和財政部長組成的委員會核心會議,參與經濟金融政策討論和戰略制定。

這樣的工作,既需要周全考慮所有成員國的利益,也需用戰略性的眼光來尋找組織未來的走向。

「他在基金組織有著廣博的職業經歷,精熟國別和政策工作。他善於在工作人員、管理層和全球成員國之間構築共識,他的這種才幹為執董會開展富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這是IMF總裁拉加德女士對林建海的評價。

IMF總裁拉加德(左)與林建海

面對此類的褒獎,林建海一貫謙虛:「我不是魔術師,沒有那麼神奇。只不過多下了些功夫,想得多一點、遠一點而已。」

林建海不僅工作能力出色,在IMF每年員工給高層官員進行評價時,他也都得到了高分。「做人要多為他人著想、少為自己打算。」這是林建海尊崇的處世之道。

「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讓我感到驕傲」

在IMF工作的三十年中,林建海與IMF一同見證了全球經濟的變遷和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里,年平均經濟增長近10%,綜合國力已躍居世界前列,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七億人脫貧。這是中國的輝煌成就,也是世界經濟里程碑式的發展。」

「中國是養育我的故鄉,日新月異的發展更讓我這個工作在國際經濟舞台的中國人,感到驕傲。」林建海說。

2015年的11月30日,經過IMF執行董事會嚴格審議,人民幣被認定為國際「可自由使用貨幣」 ,並決定於2016年10月1日起,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一道構成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是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人民幣由此成為SDR誕生近50年後,第一個由新興市場國家發行、並被國際社會正式認定的國際可自由使用貨幣。

「人民幣的入籃是對中國多年來在經濟金融體系改革方面取得成就的認可,」 林建海說,「中國持續推進和深化改革,將促成更加充滿活力的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有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寄語中國和浙江的經濟發展

「高質量增長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林建海強調,「高質量增長不等於是低速增長。增長速度不是單一目的,但適當速度的增長是經濟發展、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重要前提。在適合政策的支持下,質量與速度並存的經濟增長可以持續,並給一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對於浙江的發展,林建海表示:「浙江在過去的四十年里靠創新贏得了先發優勢,未來仍然需要依靠創新繼續領先。要保持技術和創新的持久活力和領先地位,必須依靠知識的支撐,營造濃厚的教育科研氣氛,提高教育水平,對高技能人才敞開大門,不斷積累知識和人力資本。」

「浙江應加強對經濟信息的收集、研究和交流,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天,網路的迅速發展使信息實現了在全球範圍內的瞬時傳播,網路商務、電子平台的作用越來越大。浙江的企業需與時俱進,採用網路信息新技術,提高汲取信息的速度,並擴大營銷和宣傳的有效性。」

「另外,講好浙江的故事,還應該包括其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學術成就等。基礎設施是城市的脊柱和動脈,而人文精神則是它的根基與靈魂。浙江濃厚的歷史和人文故事,需要更好地把握、宣傳和發揚光大。浙江的發展需要充分調動人力、智力,促進人才流動和知識的傳播,並向世界展示浙江的風采和活力。」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採訪的最後,林建海感慨地說:「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今日的輝煌,也使全球受益。」他希望中國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在高質量增長、提高人民福祉的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