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成都市政府網公佈《成都市五城區及高新區2019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根據計劃,2019年度五城區及高新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控制在2718公頃以內,安排商品住宅類用地供應計劃268公頃,同比增長22%,預計可建商品住房約500萬平方米。結合集體土地、國有土地徵收拆遷補償安置需求以及各類保障性住房需求,適度增加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2019年五城區及高新區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計劃78公頃,同比增長95%。安排商服類用地供應計劃100公頃,同比增長18%。

  原文如下:

  ??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編制的《成都市五城區及高新區2019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批轉你們,請認真執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9年3月30日

  成都市五城區及高新區

  2019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一、編制目的和依據

  (一)編制目的。爲繼續深化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以產出爲導向的土地資源配置,緊緊圍繞我市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等決策部署及工作要求,着力保障成都市建設“三城三都”專項行動計劃、5G創新產業聚集等重點產業發展、新經濟發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專家、人才、職工、新市民等多層次“住有所居”的用地需求,實施土地供應精細化管理,保障土地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編製成都市五城區及高新區(特指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及成都高新區,下同)2019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二)編制依據。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規範〉(試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17號)要求,依據我市五城區及高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產業發展佈局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設用地使用標準及各項目用地需求等,制定本計劃。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嚴格執行國家土地供應政策規定,合理安排各類用地供應指標,保障年度各類重點建設項目及民生工程項目用地需求,促進節約、集約、高效用地,爲五城區及高新區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撐。

  (二)基本原則。

  1.節約集約原則。嚴格控制總量,有效盤活存量,優化供應結構,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嚴禁別墅類項目供地。

  2.供需平衡原則。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嚴格保護耕地,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優先利用存量土地,保持土地供需平衡。

  3.精細化統籌管理原則。根據區域發展戰略用地需求,實施各區域土地供應的精細化管理,科學有序安排土地供應規模、結構、時序,實現區域統籌。繼續採取以租賃、短期出讓、使用標準廠房爲主的供應方式,實行差別化供地,滿足不同工業項目用地需求。

  4.有保有壓原則。優先保障符合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要求的建設人才公寓和產業園區配套住房、租賃住房用地供應;切實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公交場站、學校、綠道、道路、社區服務綜合體等涉及民生的公共配套設施項目以及棚戶區改造項目用地供應;重點保障重點產業、新興產業、新經濟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等項目用地供應;全力保障鳳凰山國際體育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開發用地供應。嚴格控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土地供應政策的項目,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重複建設項目。

  三、計劃指標

  (一)供應總量。 2019年度五城區及高新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控制在2718公頃以內。

  (二)供應結構。 2019年度五城區及高新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中,商服用地100公頃,工礦倉儲用地150公頃,住宅用地268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150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050公頃。

  (三)國有建設用地供應佈局。 2019年度,在五城區及高新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佈局上,工礦倉儲用地供應主要分佈在成都高新西區及東區、成華區龍潭工業園區內;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供應主要集中在商品住宅銷售週期較短或在合理區間、商業用房庫存量較小以及產業、住房、商業配套服務需求較大的重點區域內;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供應重點保障各區域中小學、幼兒園、養老、醫療、綠地、道路、垃圾壓縮站、社區服務綜合體等涉及民生的基礎配套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交通運輸用地供應主要保障成都高新東區(空港新城)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及機場配套項目建設、青羊區片區配套道路、道排工程建設。

  四、政策導向

  (一)供應指標按需調整。 參照五城區及高新區前兩年土地供應情況,結合五城區及高新區經濟總量、人口資源、土地市場運行情況、民生及重點產業項目用地需求、區域可售商品住房銷售週期、商業辦公用房庫存量、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情況等多種因素編制2019年供應指標2718公頃,總體較2018年供應指標725公頃有較大增長。其中:商服、住宅類土地供應量適度調增(同比增長21%),以切實穩定市場預期;工業倉儲用地供應量適度調減(同比減少25%),以向先進製造業等重點產業項目傾斜;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務用地基本持平,以滿足區域公共服務用地基本需求;交通運輸用地供應量大幅增長,以切實保障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特殊用地需求暫無。

  (二)繼續優化供地結構。

  1.保障住宅用地供應。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建房〔2017〕80號)要求,結合區域商品住房銷售週期情況,強化商品住宅類用地“五類”調控目標管理,加大熱點區域商品住宅類用地供應,2019年五城區及高新區安排商品住宅類用地供應計劃268公頃,同比增長22%,預計可建商品住房約500萬平方米。結合集體土地、國有土地徵收拆遷補償安置需求以及各類保障性住房需求,適度增加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2019年五城區及高新區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計劃78公頃,同比增長95%。

  2.保障商服類用地供應。深入貫徹落實我市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提升產業能級的相關要求,圍繞五城區及高新區產業發展需求,支持和鼓勵重點產業項目發展,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結合區域重點產業項目用地需求,適度增加有明確產業要求的重點產業項目用地供應比例,並優先保障供應;同時,結合區域商業用房庫存量,適度降低傳統商業辦公用地供應比例。2019年五城區及高新區安排商服類用地供應計劃100公頃,同比增長18%。

  3.保障民生類用地供應。全面保障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道路、教育、文化、體育、養老等民生項目用地供應,做到“應保盡保”。

  (三)深入推進住房租賃市場建設試點工作。 貫徹落實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對公共型租賃住房用地供應“應保盡保”;繼續支持在商品住宅類用地拍賣中配套建設並無償移交(自持)租賃住房,切實保障租賃住房的市場增量;優先保障各區域租售型人才公寓及產業園區配套住房用地供應,切實滿足區域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及產業園區引進專家、企業員工的職住需求。

  (四)落實“增存掛鉤”機制。 深入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廳關於落實“增存掛鉤”機制促進批后土地有效利用的相關要求,通過進一步加強土地供前計劃管理、增強供地前瞻性和規範性、加大供後聯合監管力度等措施,促進城市新增建設用地及時供應和高效利用,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繼續支持和推動棚戶區、舊城區改造,增加存量用地在土地供應中的比例,提高舊城區土地利用效率。支持企業、科研院校利用存量房產進行製造業與文化創意、科技服務業融合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聯動機制。 市政府相關部門、五城區及高新區政府(管委會)、市土地儲備中心、市屬國有企業,要嚴格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管理規定〉的實施意見》(成府發〔2015〕21號)、《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土地上市與供後監管的意見》(成府發〔2017〕20號)等文件規定,建立貫徹落實土地供應計劃的工作聯動機制,共同做好土地供應各項工作,確保供應計劃得以有效實施。

  (二)切實保障土地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新要求及全市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要求,實施國有建設用地全生命週期的精細化管理,科學合理安排土地上市規模、結構、時序。研究完善多種市場調控措施,精準調控土地市場,穩定市場預期,確保土地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三)進一步加強國有建設用地供後監管。 高效運用“自然資源部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和監管系統”,加強對國有建設用地規劃、徵收、供應、價款繳納、開發利用等環節全過程、多層次的監測。同時,明確供後監管職責,結合系統監測數據,及時開展土地利用動態巡查,督促已供土地及時開發利用,依法處置空閒閒置土地,提高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水平。

  易居企業集團(2048.HK),中國創新的、基於大數據的房地產交易服務商。旗下含克而瑞、易居營銷、易居房友等特色業務,全面覆蓋從大數據應用服務、新房營銷代理到房地產經紀服務平臺,實現了房產交易服務鏈全覆蓋,服務絕大部分的百強企業。

  克而瑞,成立於2006年,行業領先的中國房地產大數據應用服務商,現信息覆蓋387個城市。依託強大的專業研究力量和諮詢顧問團隊,克而瑞服務於TOP100強中90%的房地產企業,併爲政府、企業和購房者提供房地產線上線下信息服務的全面解決方案。

  經過十餘年淬鍊,克而瑞從行業數據到客戶數據,實現了房地產大數據閉環。依託大數據和大研究兩大核心平臺,克而瑞的服務業務覆蓋一手住宅、二手租賃、資產管理、建築建材、證券研究、物業管理研究等。創新研發產品CRIC系統、投資決策系統、數據營銷系統、場景化大屏、CAIC中國房地產資管信息服務平臺等,爲大量房企提供了決策依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