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媛媛 上海報道

  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出爐後,靠新能源異軍突起的中通客車或正在遭受“反噬”。

  4月1日,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通客車”,000957.SZ)發佈《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其於2019年3月27日、28日、29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累計偏離大盤值超過 20%。

  證券機構普遍分析認爲,中通客車的股價下滑或與新能源補貼新政的落地有關。3月26日,財政部等四部委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新能源乘用車、客車、貨車的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作了新的規定,整體補貼金額大幅下滑。受《通知》影響,3月27日,中通客車跌9.98%報7.31元,封上跌停板。

  據瞭解, 中通客車此前在業績預告中就曾表示,公司預計2018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500萬~3750萬元,同比下滑86.93%~80.39%,原因爲2018年國家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持續退坡。如今補貼政策進一步收緊,中通客車或將接受更大的考驗。

  對於如何應對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繫中通客車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補貼退坡致業績下滑

  相關資料顯示,中通客車是國內第三大客車生產企業,僅次於宇通客車和金龍汽車。中通客車專業生產大中型客車,綜合實力排名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是國家和交通部定點生產客車的骨幹企業之一,是國內最早投入新能源客車研發的企業之一。2000年1月,中通客車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1月28日,中通客車發佈業績預告稱,預計2018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500萬~3750萬元,同比下滑86.93%~80.39%,每股收益爲0.04~0.06元,而上年爲0.32元。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中通客車在公告中將之解釋爲:“2018年國家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持續退坡,國內客車行業持續下滑,公司銷售收入下降,同時因國家新能源客車推廣補貼資金未到位造成公司融資費用增加,導致公司2018年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

  據瞭解,近兩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不斷收緊。2018年,非快充純電動客車補貼退坡幅度約40%,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從85kWh/kg提到115kWh/kg。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提出續航250km以下的車型取消補貼;插電式混動車型補貼1萬元,下滑55%。 同時,新能源客車與新能源專用車的補貼金額也大幅下滑。

  隨着補貼的持續退坡,中通客車的銷量也大幅下滑。根據中通客車公佈的產銷數據顯示,2018年,中通客車的產銷量分別爲12891輛和13159輛,同比分別下滑41.23%和38.62%。

  其中,大型客車的銷量爲4752輛,同比下滑22.31%;中型客車的銷量爲3975輛,同比下滑21.71%,物流車的銷量爲468輛,同比下滑92.84%。

  進入2019年,中通客車整體表現稍有好轉,但根據2月份產銷數據,公司今年前2個月大型客車的產銷量依然出現下滑,分別同比下滑15.41%和22.8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