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部分城市都是缺地、缺房、缺錢,但是這個城市很不一樣,它什麼都不缺,只缺人。

  如果你想擁有一個杭州戶口,現在也許是最好的機會。

  01.

  鳳凰網財經報道,杭州昨天發佈《關於貫徹落實穩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通知》,提出“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

  關鍵詞有兩個,一是“專科”,二是“直接落戶”。

  此前杭州的落戶是有限定條件的:45週歲以下本科人才及35週歲以下專科人才,在杭居住滿一年及以上並連續繳納一年以上的社會保險(不含補繳)。

  此次新政中並未提及年齡和社保繳納年限這兩個硬性條件,說明杭州的落戶門檻將大幅降低,專科及以上學歷者有望直接落戶。當然,具體細則還沒有出臺,是否徹底取消限定條件還不確定。

  衆所周知,在這幾年的搶人大戰中,幾乎所有強二線城市都肉搏上陣,使出渾身解數,杭州是爲數不多的一個例外,在戶籍政策方面一直比較矜持,這一次主動放低姿態,實屬罕見。

  02.

  杭州此前的矜持是有道理的。

  一方面杭州的經濟發展勢頭好,本身就對人才的吸引力大,人口增長一直不錯,2018年增加了33.8萬常住人口,增幅僅次於深圳、廣州和西安。

  二是杭州房價上漲的壓力大。浙省藏富於民,投資氛圍濃厚,各地資金對省城房產虎視眈眈,擅自打開戶籍之門,房價可能會失控。

  但杭州不可能永遠矜持,一方面,人口爭奪戰存在機會窗口,南京、武漢、成都、西安、鄭州、石家莊各路英雄正大開門戶,在很大程度上搶奪了人才對杭州的注意力,杭州如果仍不“參戰”,會被人才江湖遺忘。

  另一方面,杭州缺人,非常缺。

  杭州的轄區面積達16596平方公里,什麼概念呢?這個面積超過北京,比上海、廣州、深圳三座城市加起來還要大,相當於大灣區廣州、深圳、香港、佛山、東莞5個城市之和。

  杭州的市區面積也高達8003平方公里,同樣超過上海和廣州,相當於4個深圳。然而,轄區遼闊的杭州,在北上廣深巨大的身影面前,仍然是個“小城市”。截至2018年,杭州的常住人口只有980萬多一點,還沒有突破千萬,被鄭州和西安超過。

  市區人口大約857萬人,這直接英影響了杭州的城市規模等級。在2016年發佈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羣發展規劃》中,上海的規模等級是“超大城市”,南京是“特大城市”,杭州的只是“大城市(I型)”,在長三角地區僅居第三梯隊。

  匯聚在1.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GDP也僅爲1.35萬億元,比廣州、深圳足足少了一萬億,全國排名也低於蘇州、成都、武漢。地均經濟密度不到深圳的1/10,在幾個強二線城市中也是墊底。

  相比上海、廣州,杭州對其轄區內縣市的輻射效應也遠遠不夠,大部分縣市人口稀薄、GDP只有幾百億,這種情況在北上廣深都不會出現。

  其實,杭州這些郊縣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差,快遞行業赫赫有名的“桐廬幫”就是從杭州郊區發家的,但之所以經濟總量低,根本原因還是人口太少。

  03.

  一言以蔽之,杭州經濟雖強,但密度太低,對周邊的輻射效應不足。面積和杭州轄區相當的廣深港經濟走廊(廣州、深圳、香港、佛山、東莞)匯聚了5000多萬的人口和9萬億的GDP,分別是杭州的5倍和6倍。

  浙江正在倡導環杭州灣經濟區,如果經濟密度能向粵港澳大灣區看齊,那麼杭州實在太缺人了,1.6萬平方公里的轄區上,至少還能承接兩千萬級的人口。

  最近幾年,我們看到杭州正在努力做大城市規模,目前在建的地鐵里程數超過300公里,計劃在2022年亞運會前,形成15條軌道交通線、539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

  老實說,杭州在造城方面相比其他強二線城市慢了好幾拍。還是以地鐵爲例,杭州地鐵目前的通車裏程只有117公里,少於蘇州,不到武漢、成都的1/2,相當於南京的1/3。

  所以,這兩年杭州真的很拼,完全從一個與世無爭的旅遊城市,蛻變爲一個熱氣騰騰的拼搏之城。

  2018年,杭州賣了250億元的地,穩居全國第一,比第二名的上海足足多了600億元。

  2018年,杭州還賣出了148814套一手房,成交量相當於廣州的1.5倍、上海的3倍、深圳的5倍。前兩年則更多,2016年賣出了21萬套、2017年賣出了18.3萬套,供應量相當充沛。

  2018年,杭州的二手房成交量約7.28萬套,不到一手房的1/2,這表明杭州未來很多年仍將以新房市場爲主,房子不緊缺。

  2018年,杭州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825億元,在省會城市當中排名第一。

  財政充裕,房屋供應量大,房價上漲壓力小,這爲杭州打開戶籍之門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

  綜上所述,杭州不缺地、不缺房子、不缺錢,缺的是人。如果你想把自己變成一個杭州人,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

  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非常空曠,生機勃勃、嗷嗷待哺,至少還能裝一個上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