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ì Huánɡ

【英文名】RADIX REHMANNIAE

【別名】地黃、野地黃、酒壺花、山煙根

【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

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

【性狀】鮮地黃:呈紡錘形或條狀,長8~24cm,直徑2~9cm。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孔及不規則疤痕

。肉質,易斷,斷麵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黃: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長6~12cm,直徑3~6cm。表面棕黑色

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無臭,味微甜。

【鑒別】(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皮層薄壁細胞排列疏鬆;散有較多分泌細胞,含橘黃色油滴;偶有石細胞。韌皮部較寬,分

泌細胞較少。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狀。生地黃粉末深棕色。木栓細胞淡棕色,斷面觀類長方形,排列整

齊。薄壁細胞類圓形,內含類圓形細胞核。分泌細胞形狀與一般薄壁細胞相似,內含橙黃色或橙紅色油滴狀物。具緣紋孔及網紋導管直徑

約至92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熱迴流1 小時,放冷,濾過,濾液回收甲醇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梓醇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

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

仿-甲醇-水(14:6: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茴香醛試液,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

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鮮地黃:甘、苦,寒。

生地黃:甘,寒。

【歸經】歸心、肝、腎經。

【功能主治】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

【另附】

1.吐血唾血,補虛、除熱,去癰癤。用生地黃不拘多少,三搗三壓,取全部液汁,裝瓦器中,蓋嚴,在熱水中熬濃,去渣再煎成糖稀狀,

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黃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黃(切)二合,與米同煮,熟後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黃粥」。

3.明目補腎。用生、熟地黃各二兩,川椒紅一兩,共研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4.虛損(或大病後,或積勞後,四休沉滯,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飲食無味,多卧少起)。用生地黃二斤,面一斤

,搗爛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後虛汗(口乾心躁)。用熟地黃五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癰疽勞瘵。用生地黃汁十六斤、人蔘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勻,小火熬三晝夜,成膏。每服一匙,開水

或酒送下。此方名「 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黃汁六合,銅器煮開,加牛皮膠一兩,等化盡後再加薑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帶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黃汁半升、生薑汁半合、蜜一合,調勻服。

9.月經不止。用生地黃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兩次。

10.月經不調,久不受孕。用熟地黃半斤、當歸二兩、黃連一兩,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乾研細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七十丸,米湯或溫酒送下。11、妊娠漏胎,下血不止。用生地黃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開幾次後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黃為

末,酒沖服一匙,晝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黃、熟地黃,等分為末。每服半兩,空心服,白朮、枳殼煎湯調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

「二黃丸」。

11.妊娠胎動。用生地黃搗汁,煎開,加雞蛋白一枚,攪勻服下。

12.產生血痛(腹中有硬塊作痛)。有熟地黃一斤、陳生薑半斤,同炒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此方名「黑神散」。

13.產後中風。用生地黃五兩,搗出汁,生薑五兩,也搗成汁。以生地黃渣浸薑汁中,生薑渣浸生地黃汁中,過一夜。次日取兩葯炒黃,

焙乾,研細。每服一匙,酒送下。

14.胞衣不出。用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調勻溫服。

15.熱悶昏迷。用生地黃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飲水不止,則用生地黃根、生薄荷葉等分搗爛,榨取汗,加麝香不許,冷水調服。覺心下頓

涼,即不再服藥。

16.疔腫乳癰。用生地黃搗爛敷患處,葯變熱,即須更換。

17.跌打損傷,瘀血在腹。用生地黃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8.眼睛紅痛。用生地黃、黑豆各二兩,搗成膏,臨卧時先以鹽湯洗眼,再以藥膏塗蓋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藥膏浸濕、洗掉。

19.牙疳膿血。用生地黃一斤、鹽二合,共搗成團,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燒焦,剝出面殼,葯中加麝香一分,研勻,貼患處。

20.牙齒動搖。用棉裹生地黃放口中細嚼,令葯汁作用於齒根,最後將汁涸下。

21.耳中常鳴。用生地黃一截塞耳中,一天換幾次。生地黃煨熟塞耳更好。

22.犬咬傷。用地黃搗汁塗傷處。


一說六味地黃丸,幾乎無人不知,是由六味中藥組成的滋補良方。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地黃。

地黃分為生、熟兩兄弟。熟地黃就是六味地黃丸中所用的,是滋補肝腎的良藥,而生地黃,另有一番妙用。

地黃是「四大懷葯」之一

中藥地黃,來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部,以河南焦作的為佳,稱「懷地黃」。與同是產自河南焦作的菊花、山藥、牛膝齊名,是大名鼎鼎的「四大懷葯」之一。

地黃入葯,可以用鮮品、干品,也可加工成熟地,於是便有了鮮地黃、生地黃以及熟地黃之分。

鮮地黃,清熱涼血有奇效

鮮地黃,就是新鮮採收的地黃,洗凈除雜後,切厚片或絞汁使用。

地黃的採收時間很有講究,李時珍曰「八月殘葉猶在,葉中精氣,未盡歸根,二月新苗已生,根中精氣已滋於葉,不如正月、九月采者殊好」。如今,人們仍然遵循這一規律,於秋冬時節採收地黃。

鮮地黃性寒,清熱涼血的功效尤為顯著。它的功效與生地黃很相似,常常「不分彼此」,醫生開的藥方上若寫著「地黃」,用藥時選鮮地黃、生地黃都可以。

如果我的問答對你有所幫助,請給我點個贊~【68】


(親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我謝謝!)

一、地黃

1.多年生草本,地黃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肥厚,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厘米,莖紫紅色。

2.花

花具長0.5-3厘米之梗,梗細弱,彎曲而後上升,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幾乎全部單生葉腋而分散在莖上;花萼鍾狀,萼長1-1.5厘米,密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10條隆起的脈;萼齒5枚,矩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長0.5-0.6厘米,寬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開裂而使萼齒總數達7枚之多;花冠長3-4.5厘米;花冠筒狀而彎曲,外面紫紅色,(另有變種,花為黃色,葉面背面為綠色)被多細胞長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鈍或微凹,內面黃紫色,外面紫紅色,兩面均被多細胞長柔毛,長5-7毫米,寬4-10毫米;雄蕊4枚;葯室矩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叉開,而使兩葯室常排成一直線,子房幼時2室,老時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無毛;花柱頂部擴大成2枚片狀柱頭。

3.葉

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長2-13厘米,寬1-6厘米,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4.塊莖

5.分布

分布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江蘇、湖北等省區。中國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

二、功效

熟地黃是一味常用中藥,其功效與作用如下: 性味歸經:性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

補血滋陰,益精真髓。

作用:

1 是補血要葯,可以用於血虛的多種病症。如面色萎黃,心悸失眠,月經失調。

2 是滋陰主葯,可以用於陰虛所致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症。

3 是滋補肝腎,填精補髓的主葯。常用於肝腎精血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眩暈耳嗚,鬚髮早白等症。


謝邀!地黃就是這樣的。


如果喜歡植物或中草藥,找一個類似「形色」的軟體輕鬆可以搞定的。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26, "thumb_url": "2ac200032bef13327995", "vname": "", "vid": "adeb404f040d4778b912dd711eff4290", "thumb_width": 240,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2.pstatp.com/large/2ac200032bef13327995",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jpg", "thumb_height": 960, "thumb_width": 540, "source": "first_frame", "time": 0.0, "thumb_url": "390f000913a1ef3ff9bd"}], "vu": "adeb404f040d4778b912dd711eff4290", "duration": 7, "neardup_id": 13794848501631569894, "hash_id": 13794848501631569894, "md5": "aae1ff34bc0627a9c93e83773a4a5ea6", "video_size": {"ultra": {"h": 960, "subjective_score": 4, "w": 540, "file_size": 1780512}, "normal": {"h": 426, "subjective_score": 4, "w": 240, "file_size": 566753}}} --}


地下的塊根是黃的。不信你自己挖起來看一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