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年度總結」除了總結自己工作上、生活上的成敗得失,花銷也應該包括在內,哪些花銷很值得,哪些花銷很雞肋,哪些花銷很浪費......

畢竟,總結出自己的購買傾向和性價比,以後才能把錢用在刀刃上。

問了一圈朋友,大家一致認可最值得的花銷是買書,因為,投資自己永遠是最值得的。

個人認為讀書有以下三大益處:

一是,書可以提供專業知識。

想要學習攝影,有專門介紹如何攝影的書籍,從新手入門到高級技巧,應有盡有;想要學習修圖,有相關書籍詳細講解如何使用PS,有台電腦就能動手實踐;就連減肥,都有專門的書籍告訴你應當如何運動和搭配飲食,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楊絳先生有句名言「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其實,我們人生中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尤其是專業類的問題。

二是,書可以提供看待世界的新角度。

著名經濟學家薛兆豐老師,解答任何問題都能從經濟學角度出發,觀點獨樹一幟;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與思考,把所有問題的根源歸結為「力比多」;而對於梵高來說,世界在他眼中就是畫面里呈現的樣貌,那是另一種抽象的美。

因為各種原因,他們能看到的風景與我們不同,我們很難輕易理解他們的思維邏輯,但閱讀相關書籍可以讓我們更接近他們的世界,或許有機會和他們欣賞到同樣的風景。

第三,書能夠還你一個詩意的世界

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柴迷油鹽醬醋茶,避不開人情往來,甚至都躲不過小小的加班,每天家和公司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人間不值得」成了很多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但王小波在《萬壽寺》里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高曉松也在歌詞里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既然現實中沒有你要的詩意的世界,何不到書中去找尋,那裡面藏著生活瑣碎之外的另一種世外桃源。

其實,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根據《京東全民閱讀報告》顯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民閱讀時代。

不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銷量都比去年有所提高,尤其是電子書,銷售數量激增。雖說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閱讀電子書,但依舊有很多人喜歡紙質書握在手裡的踏實感,和那股子書墨香。

儘管閱讀的方式有變化,但閱讀的初心不變,不管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獲得的知識是相同的。

2017年,京東平台用戶人均購書次數是將近兩個月一次,回憶一下你的2017年,有沒有拖全民後腿。而這其中又以教師和農民的購書頻次居高,是不是有點超乎預期?

從年齡上看,70後和80後是購書主力軍,這很好理解,他們正是在打拚的時候,知識儲備自然要跟得上。但反觀56歲以上的用戶購書頻次很高,就讓人有些不解了,至於原因,看完下個數據你就明白了。

閱讀偏好也有年齡差異。15歲的學生無憂無慮,讀著《名人傳》,以偉人為榜樣。16-35歲的青年人思維跳脫,喜歡《解憂雜貨鋪》類的書籍。36-55歲的中年人開始窺探人生,很多人選擇了《浮生六記》;而對於56歲以上的老年人,孩子才是他們的中心,他們通常是購買兒童圖書陪孩子閱讀。

你看,閱讀也是心路歷程的另一種記錄方式,無論是天真、困惑、迷茫、接納......每個年齡段的特點都體現在暢銷書目上了。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受著洶湧而來的各類訊息,頻繁地刷著知乎、微博、公眾號,看似學到了很多,但實際上繁雜且不系統,很多不過是些皮毛,知與行之間還隔著一條鴻溝。

是時候騰出時間去讀書了,我打算把看到一半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讀完,你呢?


一趟離家鄉的飛機票,讓我這個時時刻刻想離開的人在現在才知道家鄉的溫暖。


小廚寶,冬天給寶寶洗手方便多了


在限價下買了人生第一套房

1.作為一個準大學生,用自己賺的全部錢入手了7000多的筆記本。

2.入手了幾台電視,但是他給我不少經驗;

3.旅遊了好幾次,感覺開銷都是很值的;

4.18的末尾報了學車,最後我先說:有能力去買自己想買的東西,真好,祝自己2019經濟實現獨立。


彩禮。。。十幾萬的那種,哈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