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學習不好者會給自己貼標籤,智商不夠,不夠聰明,學不會之類的標籤,是否只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借口。


學習成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受天賦所限是強求不來的。比如你和學霸都只是上課聽講完成老師的作業,結果學霸考99分,你只考60分,如果你課外花很多時間學習也就多個10分而已!笨點的人學習付出的精力很多而回報很小,你不能因此而說他不努力。這就是差生怎麼補課成績也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據調查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學習上花的時間更多更努力。說到這兒肯定有人會講成績不好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對什麼的,所謂學習方法只是成績不理想又不承認自己大腦不行的人的安慰劑。潛台詞是:我還是很聰明的,只是學習的方法沒別人好而已……

  • 當人們被要求對自己的某些特質(如:智力)進行評價時,人們傾向於打出高於平均值的分數。而這一想法會進一步延伸,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更優秀、自己養的狗也更聰明。這一心理傾向被稱為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

在天賦面前,一切的勤奮努力都像笑話。這是被智商碾壓過才能明白的道理。努力的意義從來不是超越別人,而是超越自我。

  • 霍金在自傳中提到牛津大學有一個理論叫「灰人理論」:灰人理論主導的學術態度是「反對刻苦」,你要做到不努力也智慧過人,或者坦然面對自己的極限,接受一個四等的學位,如果你為了獲得更好的學位而發奮努力,就會被人們視為「灰人」,這是牛津大學字典里最差的一種稱呼。

灰人理論看似反智,實際上並不是讓大家都不努力,而是提倡人們對自己的天賦要有清醒的認識,坦然接受事實,不要過分強求。誇大勤奮努力的作用,往往使人一根筋的付出過多的時間精力卻達不到想要的目標(比如學習成績),最終導致失落,厭學,碌碌無為。


看到周圍發生的事情,自己又無能為力的時候真的很失落,但大多數的時你會告訴自己要努力,人就是一個不斷向不可能挑戰的生物,絕不認輸!


慾望高於得到的東西,就會很心累。可能同樣生而為人,差距這東西生來就有了,如果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會很累,會活得小心翼翼,會很敏感。所以,我認為的拼盡全力是指,在自己能努力的範圍下,用力的努力一下就好了。


謝邀

別的事情我不清楚,不過學習這個事情,高中階段無論哪一門課

你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達到基本的合格水平。無論你的智商如何。

如果達不到,一定是你的方法有問題。你一直在舒適的地方努力著,而沒有什麼突破

但是你如果數學想考135以上,就要有一定的邏輯和計算天賦

另外,對於智商合格的人來講,你干社會的90%的行業都是沒問題的

只是你懶,不講方法,或者條件太優越等等

明天讓你攤煎餅,你去攤嗎?

我敢說,如果讓我改行攤煎餅,我會攤出天津市最好的煎餅

你敢說嗎?

這和愛好,天賦都無關

有關的是,你有沒有一個想做好事情的決心


很多努力了,還無法得到的東西?努力的程度?想得到的成績具體多少分?

一般而言問這種問題的絕不會是很努力了分數卻上不了一本這種,估計是自己間斷性?或持續性的努力,導致成績沒有如自己所料的上漲50或100分?你說你要是原來分數不夠本一線,那估計你知識體系也不完整,漏洞也多,學習如果不注重方法,只是一味的刷題,背,那提高不了成績也正常。

如果你是分數已經夠著了211分數線,那你想提高這麼多分,也不現實啊,越到後面越是查缺補漏,增加做題技巧,想提高50分以上,能做到的比例太小了。

大部分人高中時都是一直跟著老師的節奏走了,考試卷得做,作業得做,習題集得做,周末考試還得考,老師的節奏永遠是適應群眾的,如果你不是屬於多數的話,那老師的節奏對你不是最優解的,但是你有勇氣有能力去試探,找尋屬於你的更優化的學習節奏么?那為什麼有些人就可以?要麼是人家有勇氣運氣,真的給試出來了,要麼是人家有錢,有錢就可以請老師,老師經驗多豐富,用人家的經驗來給你指條明路,平時再輔導你,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再跟科任老師溝通一下,作業之類的能不做就不做,按自己節奏來挑著做,那成績自然能有滿意的漲幅。那一般人哪裡有這個條件,哪裡有這個試錯的勇氣和資格。


基本是這樣的,學習不可能掌握100%的知識,只可能掌握知識的70%到80%,考試這次考的是你掌握80%以內的,所以你考的好點,下一下考試可能就考到了你不是很熟悉的20%,所以很多東西有運氣成分在裡面,學習如此,當你踏入社會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努力和幸運永遠是不可分割的。


是的,人生有太多無能為力的事情。比如,生老病死;比如,求而不得。學習當然也是一種,就比如數理化,有時候你再怎麼用過努力,嘗試了各種方法,請教了各種牛人,但是,就好像你的成績已經處在一個高峰了,再也提不上去。但是,數理化不好,你很大的可能是選擇了文科。你知道並且也嘗試過,你再怎麼努力你數學分數就是及格左右。所以你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文綜以及語文英語上。高考,你同樣考到一個讓你滿意的很好的學校。歷史上數學零分被清華北大破格錄取的多了去。正是因為人生經歷了有太多的無能為力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並根據現有的條件作出人生的最優解。


先把知乎里那些實際反響好的學習經驗帖都嘗試一遍,再來給自己下無能為力的結論也不遲。

感恩邀請。


我認為學習屬於其中一種

有那麼一個閾值 達到之後 想要突破 很難很難


人生有很多是你努力也爭取不到的,但不要傷心 。儘力做的最好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把目標定的底一點然後一點點去實現。我們努力不是給他人看的而是個自己看的,加油↖(^ω^)↗


基本上是的,但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改變。

——

1.一般情況下,你不能指望淮北的橘子是甜的。

人是環境的產物,此處約定環境是指一個個體所處的包括社會、歷史、自然等所有非主觀因素的總稱。

祖傳下來的高智商

優渥的教育資源

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

生在這種環境下,即使不努力,成績也大概率不會差。

如果父母所有的閑暇都充斥著手機和麻將,而碰巧周圍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

你覺得這個孩子的命運當如何?

很多很多情況下,個人的奮鬥就如同沙漠中的黃沙一般,很多,很渺小。

2.因此,如何定義努力,是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

吃飯從來不用努力,如果說那是必須的,那抽煙呢?每天抽幾根煙也是毫不費力就能堅持下來的。

我以前看過一句話並深以為然

真正的想要,是即將被淹死的人,對氧氣的那種想。

如果你真的想,那環境其實還好。畢竟知乎上永遠不缺逆襲的人,什麼專科逆襲北大,從山溝到500強高管…

但永遠是少數。

我們的社會總是有意無意的在向少年們傳達著一種讀書無用的信息。

正面的,靠爹的校長,靠拆的大媽,靠抽的錦鯉;負面的,清華畢業回家養豬,證書齊眉失業賦閑。

別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了

知識改變命運

還有幾個人相信?

孩子們沒有那麼「深謀遠慮」,很單純,眼光很淺。

隔壁王二哥搬磚干三天休四天,王者榮耀都上鑽石了,天天都有大盤雞吃,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何必一頭扎在什麼苦讀書上?

所以,你勸他努力學習,努力讀書,其實是

努力抵制各種誘惑,壓制內心的衝動,剋制讀書的煩躁

你指望一個小屁孩哪來的那麼多的精神力去做這些?戒指里的葯老嗎?

小屁孩的努力,不算努力,至少,不算努力學習。

而有些人,讀書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喝水吃飯。

——

3.先睡覺,明天再寫


怎麼說呢,其實仔細想想,無非是與人相比。等明白成績這個事是自己對自己的超越,一切以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成績只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