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萬物勃發,東北地區春耕準備工作也逐步開始,每年這時候,農民們最操心的是灌溉用水問題。

  在遼寧岫巖滿族自治縣於家嶺和雙泉村,有幾百口建於2000年的扶貧灌溉井,擁有這麼多井,灌溉想必不成問題。

  但當地農民卻愁容滿面,因爲這些井,從未打出水。

  2015年4月,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曾播出《遼寧岫巖:扶貧井塵封十五年》,曝光此地有幾百口扶貧灌溉井無法正常使用,引發廣泛關注。

  四年過去,扶貧灌溉井爲何沒有絲毫改善?百姓盼望的扶貧工程爲何徹底落空?記者再次展開了調查。

  1

  幾百口 “致富井”成廢井

  貧困村致富成空

  2000年,岫巖還是國家級貧困縣。政府爲了建設無公害蔬菜基地打了一百多口井,一方面爲了解決水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爲老百姓脫貧致富找路子。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

  而如今,這個扶貧工程廢棄在大片的田野中,從建好到現在,一天也沒有用過。今年的春耕,農民們用機井灌溉農田的願望繼續落了空。

  閒置灌溉井

  3月28日,《經濟半小時》記者來到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仙人咀街道雙泉村,雙泉村村委會主任曲天清將記者帶到地裏,指着一口已經被垃圾和秸稈封死的廢井說,這就是四年前被曝光過的閒置灌溉井。

  2015年《經濟半小時》播出節目中的機井

  2015年《經濟半小時》欄目曾對雙泉村不出水的灌溉井進行過報道,在當地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但曝光節目播出後,這些灌溉井依舊沒有人管,常年不出水,很多灌溉井已經被填死,成了名副其實的廢井,這樣的廢井在雙泉村有幾十口。

  灌溉井位置

  不光是雙泉村,在距離雙泉村3公里之外的於家嶺村也同樣出現了灌溉井成廢井的情況。

  於家嶺村村民董恩生曾經是打井隊的隊員,2000年的時候參與了打井。按照當地的情況,正常井深應在五米以上,但是,他們當時打的井基本上沒有超過三米的,井口也非常小,有的連水泵都放不下去,所以,這些井根本不能用。

  井深不足三米

  灌溉的機井是糊弄的,縣政府要建的蔬菜基地,自然也沒了蹤影。田野中一個又一個的深洞,倒是成了小孩玩耍和大人走路時的重大隱患,村民們不得以只好把大部分的井用土或者石塊重新填上。

  用土或石塊填上的機井

  村民李國義靠自家的四畝土地維持生活,其中兩畝種玉米,另外兩畝種白菜和土豆。

  村民李國義

  “種一年菜能趕上種十年莊稼。”李國義說,但是沒有水,他只能種一畝蔬菜。與他家的農田一道之隔,就有當年打下的灌溉井,可是這個灌溉井只是個擺設,他只能自己買水泵,從兩三百米遠的地方抽水澆地。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雙泉村村民

  種經濟作物比種大田掙錢,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縣政府曾大張旗鼓地宣傳建設蔬菜大棚,紅紅火火的挖了灌溉井,當年脫貧致富的夢想,真的觸手可及。

  但灌溉井最終成了廢井,蔬菜大棚也沒有興建,記者在多戶農民家調查時,當地村民們對這些問題已經心灰意冷,甚至懶得再說。

  2

  水利局說不管、農業局說沒錢

  財政局無賬目可查!

  不能用的灌溉井究竟是誰製造出來的?荒唐的扶貧工程究竟誰來管?2015年的曝光節目播出後,岫巖縣政府就承諾要進行專題研討,但四年過去,廢棄的機井依舊被廢棄,農民的問題依舊還是個問題,根本沒有得到任何解決。

  昔日政務公開欄公告

  記者試圖找到相關部門來解釋此事,但沒想到依然是一本糊塗賬。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水利局工作人員

  岫巖滿族自治縣水利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灌溉組織項目並不是水利局主導的,所以水利部門對具體的情況並不清楚。他強調要看這件事責任是誰的、看當時是怎麼定的、看當時是誰管的這個事、施工方有責任,驗收也有責任。

  而農村經濟局則說,十幾年前的事情了,難查,而且,他們也不負責廢井的善後工作。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農村經濟局副局長 韋天輝

  “那也不能找我農業局辦,不可能跨部門,農業局沒有這個錢,即使有那個錢,那是別的項目的錢,我也不敢挪用。”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農村經濟局副局長韋天輝說。

  農村經濟局不知情,水利局也說不知道,這樣糊塗的局面,在四年前《經濟半小時》欄目的曝光報道中,就已經出現過一次。當時記者根據職能部門提供的線索找到了財政局,但是等了兩天,記者也沒有看到任何關於這些灌溉井的賬目和資料。

  2015年岫巖滿族自治縣財政局工作人員

  四年前,記者在縣和鎮兩級部門調查時就發現,當時打井的記錄,工程造價,資金往來,岫巖縣、雙泉村和於家嶺村農田裏的廢井都無證可查。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財政局工作人員 於坤

  據縣財政局一位叫於坤的工作人員透露,四年前《經濟半小時》欄目對岫巖縣灌溉井出現的問題進行曝光之後,相關責任人受到了處分,但是,關於灌溉井的何去何從卻沒有結論。

  上級政府部門專項撥付的打井資金,最終變成了報廢井、殭屍井,當初轟轟烈烈的蔬菜大棚項目,如今也成了一句空話。

  調查結束時,記者瞭解到,眼下春耕在即,如果想要那些廢棄的灌溉井得到解決,需要重新向上級政府部門去申請立項。

  如果村民們想建蔬菜大棚,要主動去縣裏申請,層層審批通過之後,或許能得到財政補貼,自己去解決機井的問題。

  半小時觀察

  幾百口機井的扶貧工程建設,數目不清的建設資金,就這樣荒廢在了田地裏,時隔四年,記者兩次實地調查,採訪多個政府部門,這個項目連基本的財務支出憑證都找不到,整個工程的檔案資料都不見了蹤影!

  2015年我們對此事曝光之後,當地政府爲自己工作的失職誠懇道歉,表示堅決徹查,嚴肅整改。但隨後石沉大海、音信全無。今年春耕再度遇到我們記者,當地政府官員的話,則換成了年代久遠,不便追查,部門更換,概不清楚。

  眼下春耕在即,農民一年的生計,就係於眼前,扶貧的工程不是小事,它托起的是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夢想,是事關貧困羣衆切身利益的大事,決不能說不清道不明,決不能走形式、走過場。

  習近平總書記曾專門強調過,反對官僚主義,要着重解決在人民羣衆利益上不維護、不作爲的問題,黨員幹部要真心對羣衆負責,熱心爲羣衆服務,誠心接受羣衆監督,堅決整治消極應付、推諉扯皮、侵害羣衆利益的問題。

  我們希望這些話能在遼寧岫巖滿族自治縣裏,真正得到落實,幾百口機井的建設,別再是一本糊塗賬,別成爲人民百姓心裏的一份傷心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