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網申的高峰期,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會有一些學生髮牢騷,為什麼我同學找了中介對方把網申什麼的都填了,我花了幾萬找和創卻要在這兒苦哈哈的填網申。。。這是每年導致和創年度客戶回訪總評分下降0.25(10分滿分)左右的一個原因,包括我自己親自服務的學生在內(當然,我可能評分下降比平均水平會好一些)。其實這個問題坦率講,對我這個強調服務滿意度的人來說,是個非常糾結的事情。

填,還是不填,這是一個問題!

所以我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說說我的想法,也想聽聽大家的反饋。如果你比較忙,或者沒耐心,可以直接跳到文末的分割線之後~

先說幫學生填網申的好處:

1, 賺錢;2,增加客戶滿意度;

因為填網申現在很多機構要麼是提前打包在整個服務中,已經把這個錢收出來了;要麼是通過後收錢的方式,加申一所學校收幾千(和創在去年合同修訂是也開始嘗試加申收費,不過本著實事求是的思想加申的工作量更多是在文書而不是網申)。所以從商業利益角度,這個做法是不虧的。(諮詢師幫填網申收費的話,和創是會給諮詢師績效的,諮詢師能賺公司最看重的口碑也能賺錢,也不錯)

因為申請高峰期,學生往往面對材料寄送、送分、聯繫推薦人、期中期末考試、實習或科研、文書寫作修改方面的多重壓力,面對十幾所學校的申請,瑣碎而有些單調的工作,容易讓人產生很不爽、很煩的感覺。如果諮詢師全部幫忙了,感覺確實會讓壓力小很多。尤其是一對比,有些機構幫填的時候。如果自己得填,就會出現上面說的導致回訪評分下降的不好感受。

所以填網申,應該從公司利益角度說,應該是個挺好的事兒。

那問題來了,我還有什麼可糾結的?

1,填網申從學生自己的角度而言是更安全的

入行前幾年,每年我都會看到學生的網申被填錯或漏填的事件。比如MKT在他的公號裡面所反饋的幾家大廠的惡性事故(新通麻亞煒總裁,請把我的offer還給我!, 啟德,你拿什麼拯救我的留學)。很多人可能會說,你們收這麼多錢,這麼暴利,多花點錢去請點好人,用點心去做就好了啊,別光想著控制成本賺黑錢。但是如果大家了解真實的情況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從真實世界的經濟角度、心理學角度而言,這個事情比我們想得要複雜很多,自己填網申的安全係數是更高的。下面說些事實,供感興趣的人了解。(不感興趣的看加粗字體就好了,或者跳到最後分割線之後就好)

1)這個行業沒你想的那麼賺錢。行業里老大是目前大機構中利潤比較高的了,20%凈利潤,大家可以從其財報去看。公開的數據,經過財務公司審計過的。其他幾個基本都不如它。10%是很常見的數據。收7個億隻能賺7000萬。而且更要命的是,這筆錢的流轉率是極低的。這是國內留學公司沒有一家可以獨立上市的核心原因(現在獨立上市的除了上新三板的,前途是XDF上市後出來的業務,太傻是被華聞傳媒收購的,360是被立思辰收購的,留學五大的老二啟德上市籌划了好幾年,至今未成功)資本家覺得這個生意雖然現金流很好但是不那麼賺錢。。。

2)從實際運營角度,每年學生和諮詢師的雙重人性(拖延症)疊加導致deadline之前申請工作量出現異常的峰值。我從業12年,每年都會遇到申請最後一刻來找我幫忙的學生或者家長。「deadline是最大生產力」這句話大家應該不陌生。

這種峰值對於中介代理模式其實並不太存在,因為這種模式所代理的學校招生周期非常長,申請文書及其他材料要求簡單,所以隨到隨申,很快出結果,每年春秋兩季都會招學生。所以大廠中介可以專門養個團隊來做這件事情。但即使如此,也還是會頻繁出現MKT那個帖子中暴露的問題。

而到美國為主的非中介代理模式申請,這個問題就更要命了:和創是做非應屆生案例比較多的機構,但是總量的佔比也不到20%,絕大多數學生都會趕每年12月的這一個大截止月。

而且這種高端申請,其實網申很複雜:不同學校往往系統不同(即使本科用commonapp的多但supplement也很多不同),除了個人信息,教育經歷這些,其他信息、上傳文件的要求經常是各不相同。所以之前有不少計算機系的學生自己開發Chrome插件也只是解決了一部分問題,適合一小部分學生,沒有一個成功流行起來,除了英國這種相對標準化的申請。

這時候,如果你讓一個新人或者助理去填,出了差錯,將是致命的事故-對學生家長和諮詢師都是(因為出了事諮詢師自然會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即使讓新人填,老諮詢師也得自己檢查一遍。所以這就是個很不經濟的事情了。

3)自查時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

如果一個人自己檢查自己填的網申,往往是很難檢查出來的,而相互檢查時則很容易查出來。這個現象大家應該見過不少。就我目前的了解,可能是人格心理學裡涉及的自利性偏差導致的觀察者期望偏見。(自利性偏差會讓我們更容易把成功歸結於自己,失敗歸咎於環境;他人成功歸咎於環境,失敗歸咎於個人。所以看別人的東西習慣性找錯,看自己的東西習慣性認為是對的)也有人說是因為慣性思維。

無論是哪種心理效應產生的,事實確實是自己檢查很多遍往往也檢查不出來,而且一旦發現了一些錯誤,很多人就會基於巨大的心理壓力重複檢查很多遍導致心理強迫症的出現。

2,學生填寫對於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有幫助

填網申看起來是個很機械很無聊的工作,但是其實它能強化一個人的耐心程度、在高強度壓力下能否合理安排自己時間有節奏工作的能力。由於網申中瀏覽器兼容問題,上傳文件格式或者大小的問題,繳費系統的問題(以前信用卡系統不完善的時候會經常導致付費被decline,現在好多了),這就跟學生做實驗的時候,你debug了半天,仍然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卻發現是某個地方插頭沒插好的感覺。

我自己在第一次填網申、剛改革的簽證系統的時候(那時候自動存儲總出問題)就意識到,其實罵系統做得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就需要一點點耐心的按照系統的邏輯分析推理。雖然有時候是系統設計的不好,但是往往真正出問題的地方是我們並沒有完全理解對方。

這種訓練,我認為對學生來說是有意義的:到了美國之後,SSN的申請、獎學金的申請、選課、信用卡的申請等等這些都是要面對的事情,和創的學員都應該是有能力去做這些事情的。

所以不要輕易說這件事情沒有技術含量。就像你在健身房做力量訓練一樣,每一個提拉,每一個推舉,每一次奔跑,其實都沒有啥技術含量。但是我們仍然是需要去做這些事情的-因為這對我們能力的提升是有幫助的。

3,讓諮詢師有更多的時間從事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最終受益的是所有人

其實和創的學員找和創來做申請服務,並不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DIY,沒有能力做網申。更多是希望找一個專業人士在自己所需要的地方能夠提供所需要的專業意見。(推薦閱讀專業與業餘--從吳軍的文章談留學申請的專業與業餘的區別 這篇文章)諮詢師確實需要懂網申系統,能夠指導學生搞清楚其中所遇到的問題。而對於美國這種高端申請,各個大學非標準化的系統,養一個專職的低成本團隊是不可行的(助理有可能把事情搞砸,比如要讓助理理解簡歷中的某項工作在網申表格中到底用什麼表述去填寫其實需要做到很詳細的信息對稱才有可能做好,而對於諮詢師或學生自己而言則是不難的),如果讓諮詢師從事大量體力性工作,那麼對諮詢師的專業價值的發揮就會打折扣。

很多學生和家長可能覺得跟自己無關。但是別忘了,我們都在這個社會大系統中。留學諮詢機構只是這個系統中的一部分,一樣遵守這裡面的各種規律,比如說經濟學原理,比如博弈論。如果所有諮詢師被逼從事這種工作,他們承載的客戶量自然下降,因為高峰期出現的峰值決定了諮詢師的承載極限。而同等質量前提下,諮詢師承載量下降,則導致企業成本增加,最終一定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有句老話,買的沒有賣的精)。所以,在這個大系統中,一味地壓縮合作夥伴的利益,最終一定是大家都受傷

至於很多人覺得留學行業暴利這個事情,其實諮詢師和律師、老師都一樣,從事的是專業知識諮詢工作,時間成本是在那兒的。而且我上門所提到的行業普遍的凈利潤率不高這個事兒是客觀存在的,大家自己可以去查。

我知道很多留學生覺得自己可以做好留學,寫個文書就可以收幾萬塊,很暴利。但是大家別忘了經濟學原理,別忘了市場自由競爭的存在(現在中介資質沒有了),是不允許有這種暴利存在的。(最開始可能是,但是很快就會有大量人湧入,利潤下降,直至到一個平衡)的確,在某個點上,看起來是不公平的,我英語好,懂我自己的專業,所以寫個PS很容易。但是你真的了解不同專業不同學校的全部錄取數據嗎?你能夠面對各種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都能保證專業服務態度的嗎?我們今年就開掉了一個背景很牛的海外諮詢師,背景再牛,不尊重不同學生的特點,沒有契約精神,怎麼可能做好所有申請?心情好點時候,拉個順風車、跑個滴滴很多人能做到。但是你看看現在滴滴司機,有幾個是兼職?白領有幾個能面對各種類型的乘客都能面帶笑容?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能不考慮宏觀比例,跟我談個例哈。所以這些年海歸回來做留學的,沒幾個能堅持很久的。因為這個存在了二十幾年的行業,比我們想的要複雜得多

有點跑偏,我重點不想吐槽,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一個協作體系,只有彼此了解才能彼此理解,彼此理解才能形成高效的合作。

所以基於以上三點,使我一直讓和創堅持不代替學生填網申的原因。因為這三點是契合我們和創的mission的:提升學生的留學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以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我是總結觀點的分割線-----

當然,我也知道,確實有特殊情況存在,比如學生完全有能力,也願意填,但是特殊情況,沒時間,出差在外地,上網不方便,等等。真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都會主動幫忙。

我也很清楚的知道,很多消費者是沒腦子關心這些問題的。我完全理解,並尊重這個事實。所以其實我也不是寫給所有人看的。如果你能看懂我所說的東西,認同我上面所談到的理念。那麼很開心,我用這個事情,讓你們可以開始意識到,面對一個看起來簡單的問題,其實背後可能很複雜。

如果你能收穫到這點,那麼你就有機會開始嘗試理解:撒切爾夫人等保守主義者堅決反對歐盟的做法-她更相信一個經過百年歷史檢驗的英鎊體系,而不是「精英」所構想的歐元體系。這背後都是對於複雜事物的謙遜和好奇之心。

當然我也確實知道,這個工作,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說,就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只要說清楚了,大家彼此了解來龍去脈,可以合作的更好。如果真的需要,或者希望諮詢師幫你填網申的,大家彼此尊重,彼此溝通好,就行了。就像寫文書一樣,學生不參與,直接把素材給我們,對我們諮詢師來說,反倒是比較簡單是事情。根據我們的經驗,寫出一篇優秀的文書的能力,我們還是有的。

核心就一條,大家彼此了解,彼此尊重,多溝通就好~

最後,祝大家申請順利,拿到好的offer!

愛你們的水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