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島上有一種十分特殊的空間景觀-風獅爺,金門民間用風獅爺來「鎮風止煞,祈祥求福」,視為村落的守護神,亦搖身變為金門居民虔誠膜拜的對象,如今風獅爺已成為今日金門的象徵之一,亦是金門所特有的人文景觀與文化資產。


              

具有金門鄉土味,流露典雅、古樸韻味的陶土風獅爺


 



       金門的風獅爺可分為二種,一種是安置於村落外緣的地面,稱之為「村落風獅爺」,另一種是立於屋頂上,稱之為「屋頂風獅爺」,均泛稱為「風獅爺」,二者均被認為具備鎮風押煞,驅邪伏魔的功效,前者防護的範圍是整個村落,屬於公設性質;後者庇護的對象侷限於設置的住宅,屬於私設性質。



 



       風獅爺的材質,大抵可區分為泥塑和石雕兩種。東半島部分,多以石雕為主,西半島部分,多以泥塑為主。風獅爺有各種豐富的表情,或兇悍無比,虎視眈眈狀;或露齒含笑,圓圓酒窩,逗趣可掬的;有猙獰狀,有忸怩作態,也有一臉稚氣者,並不全是一副百獸之尊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


 


     


底座是檀香爐,如果點燃檀香,從風獅爺嘴巴會冒出縷縷煙燻


 


       不管是泥塑的風獅爺,或是石雕的風獅爺,風獅爺總是圓瞪著雙眼,裂咀露牙,一幅全神警戒,要吞噬風沙鬼怪的模樣;當然風獅爺也有婉約之美,胸前飄飛的巾帶,靈動的繡球、鈴鐺,把風獅爺刻鑿得活潑生動、馴良溫和、甚是有趣。風獅爺的頭頂,多半刻有卷曲的鬃毛,順著背脊直下尾錐,再逆勢捲起三欉尾髻,形成一條美麗的髮辮,這是風獅爺的背部之美。


 


     


底座兩種用途~~一面可當煙灰缸,翻過來就是檀香爐的底座


 


     


 


        由於獅子不是我國所產,一般人較少目睹獅子的真面目,出自一份好奇與敬畏之心,匠師們在製作風獅爺時,想將獅子威猛的精神面表現出來,因此常發揮想像力,加上許多裝飾性、象徵性的手法,獅子的造型便由寫實作風而漸趨藝術化了,甚至與獅子的原貌迥然不同。



     


金門風獅爺(青斗石石雕)


      


       金門民藝家成功燒製出具有金門鄉土味,流露典雅、古樸韻味,渾然天成的陶土風獅爺,材質為紅陶土、紅磚土,底座是檀香爐,如果點燃檀香,從風獅爺嘴巴會冒出縷縷煙燻,煞是好玩。最近市面上看到的風獅爺,大都是波麗製品,以手工彩繪,色彩極為豔麗,已失去那一份古樸味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