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左眼地獄,右眼天堂

這個神祕的國度

無處不充滿驚訝和驚喜

我們早就該開啓這場

不可思議的神祕之旅了

不僅可以走進千年文明

還可以遇見柯布西耶

路易斯·康和多西的經典作品

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我們規劃了九天八夜的行程

去見存在於教科書裏的經典

去探索總是不敢觸及

卻又魂牽夢繞的天竺

01

昌迪加爾議會大廈 | 勒·柯布西耶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勒·柯布西耶的17個著名建築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十幢建築位於法國,而剩下的,則散落在7個國家。其中昌迪加爾國會建築羣位列其中。整個建築羣包括5個項目:議會大廈、高等法院、祕書處大樓、光影之塔,開放紀念碑。議會大廈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建築。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Fernanda Antonio

02

昌迪加爾高等法院 | 勒·柯布西耶

建築物的主要部分用一個長100多米,由11人連續拱殼組成的巨大頂棚罩了起來,頂棚斷面爲V形,法院入口有三個直通到頂的高大柱墩,形成一個開敞的門廊,柱墩以紅、黃、綠三種顏色,鮮明地突出了入口。超乎尋常的尺度,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和不協調的色塊,給建築帶來了怪誕粗野的情調。它是現代建築流派中粗野主義的代表作之一。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Fernanda Antonio

03

祕書處大樓

昌迪加爾祕書處長254米,高42米。是部長級會議室和所有部級機構的所在地。整個建築有六個區,每個區之間被一個垂直的伸縮縫隔開,外部是粗糙的混凝土。建築物前後兩個大型斜坡爲所有樓層提供服務,爲3000名員工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疏散解決方案。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Laurian Ghinitoiu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Benjamin Hosking

04

開放紀念碑 | 勒·柯布西耶

這是柯佈設計的一座手狀的雕塑,在昌迪加爾政府的三座建築之間。這座雕塑的手意味着:和平與和解,開放地給予並開放地接受。現在也是昌迪加爾最著名的標誌。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05

光影之塔 | 勒·柯布西耶

光影之塔是通過投射陰影記錄太陽軌跡的儀器。這座“光影之塔”展示出了柯布西耶超高的建築才華和驚人的創造力,展示出了他試圖主動控制光線照射的強烈興趣。這個象徵性的構築物除北側外,東西南三側均有“Brise -Soleil”遮陽系統,通過此種方式來控制光線進入建築的區域,達到在炎熱地區能夠實現室內空間的節能效果。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06

柯布中心

在柯布西耶逝世50週年之際,昌迪加爾政府成立了柯布西耶中心,這裏有豐富的藏品來講述柯布西耶是如何建造這座城市的,爲人們提供了更多瞭解柯布與昌迪加爾的機會。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07

昌迪加爾博物館與藝術畫廊

勒·柯布西耶設計的僅有的三座博物館。其中兩個就在印度,除了昌迪加爾博物館及藝術畫廊,還有艾哈邁達巴德文化中心博物館。昌迪加爾建築博物館沿襲了柯布的“無限擴張的博物館”模式,它螺旋式的畫廊圍繞着中心庭院,將建築的高度向上延伸。在美術館裏,條狀的天窗成爲了可使用的夾層,房間與光源成爲了一體。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Fernanda Antonio

08

昌迪加爾建築博物館

建築博物館展出了照片,信件,模型,報紙報道和建築圖紙等,講述昌迪加爾規劃設計與發展的故事,還包括曾廢棄第一個方案。在這裏,我們可以完整的看到柯布西耶的總體規劃思路。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09

CEPT大學 | B.V. 多西

建築學院的漏斗形入口將徐徐微風引入學院的每一個房間,同時帶有角度的窗戶也能夠讓陽光不受限制地進入室內,而開放區域則被轉化爲能夠遮陰並且通風良好的空間。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Iwan-Baan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Iwan-Baan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Iwan-Baan

10

艾哈邁德巴德洞穴畫廊 | B.V. 多西

爲了耐受城市中心炎熱的氣候,多西設計了這座半地下式畫廊,其中展示着印度現代主義畫家馬克布勒·菲達·侯賽因的作品。設計綜合了電腦輔助規劃和傳統的部落茅屋搭建技術,前者可幫助避免不必要的建造差池。多西的靈感來源於印度的阿旃陀石窟與埃羅拉石窟內部圓形和半圓形的設計,侯賽因的壁畫則受到舊石器時代洞穴藝術的啓發。藝術家與建築師的交鋒誕生了最意想不到的結果。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Iwan-Baan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Vinay Panjwani

11

艾哈邁達巴德文化中心博物館 | 勒·柯布西耶

整個建築是一個從地面升起的封閉盒子。屋頂上有一個可以在炎熱的天氣裏充滿水的游泳池。博物館展示了艾哈邁達巴德的歷史、藝術、文化和建築。這座博物館很像昌迪加爾博物館及藝術畫廊,它們的平面組織都是以螺旋交通爲基礎。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12

印度管理學院 | 路易·康

路易·康對教育系統方法的好奇甚至略帶批評的觀點影響了他在印度管理學院的設計。不再把教室當做學術思想的中心,教室只是開始學習的正式場所,而走廊和廣場成爲新的學習中心。康用當地的材料(紅磚和混凝土)結合大尺度的外立面形式,作爲對印度本土建築的敬意。這是康將現代建築和印度傳統融合成只適用於印度管理學院的一種建築方法。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Laurian Ghinitoiu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Laurian Ghinitoiu

13

棉紡織協會總部 | 勒·柯布西耶

這座建築是一個物質性的宣言,代表了柯布西耶關於現代印度建築的建議。他開發了一套基於溫暖氣候區的建築設備,以適應印度當地的氣候和文化背景。建築則採用多米諾體系形成自由平面及流動空間。在這裏的混凝土不再粗獷和厚重,與之相反地呈現出輕薄與通透狀態,尤其在東面完全垂直的窗格最大限度地開放視野,積極地將外部環境納入建築中來。隨着時間的推移,綠植爬滿窗格柔和了混凝土的機械與冰冷,展示了自然和諧以及融於生活的舒適姿態。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panovscott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panovscott

歷史建築

01

泰姬陵 1653年

泰姬陵幾乎是印度的象徵,蘊藏着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白色的大理石牆面在一天不同的時間中,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泰姬陵集伊斯蘭和印度建築藝術於一體,堪稱世間藝術珍品。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02

阿格拉堡 1573年

阿格拉堡有着四百多年曆史,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通體用紅色沙石建成,高達20多米的城牆壯麗大氣。從16世紀到18世紀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這裏是統治全印度幾百年的莫臥兒王朝的首都所在地,這裏融合了登峯造極的藝術成就與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03

風之宮殿 1799年

齋普爾城區規劃獨特,整個城市“四四正正”地劃分爲九個長方形區域。風之宮殿建於1799年,位於皇宮後方。風宮的牆壁上開了很多窗戶,使得宮殿內任何地方都有風吹入。如果有狂風來襲,只要把窗戶都打開,大風就會吹過前後窗戶而不會把宮殿吹倒。風宮據說含有屹立不倒的意思,它是印度建築史上的傑作。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04

月亮井

在印度,月亮井可以說與泰姬陵齊名。它建於8世紀與9世紀之間,由3500個狹窄的對稱階梯構成,深入地下,彷彿一個沒有盡頭的迷宮。從高空往下看,13層樓的高度井深達30米。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05

蓮花廟

蓮花廟又名巴哈伊寺,這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建築,以其壯觀美麗著稱,早已成爲印度人的驕傲。作爲德里獨一無二的標誌性建築,其巧妙設計成爲這座寺廟的最大看點,蓮花廟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印度星羅棋佈、金碧輝煌的寺廟中,印度新德里東南的蓮花廟,則以其光風霽月、匠心獨具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Eric Zhang

06

阿格拉森階井

這座極具氛圍的神祕地下宮殿建於14世紀,阿格拉森階井是古印度文明的標誌性建築,最初用來蓄水,現已被廢棄。103級臺階直通底部,兩邊牆壁上有許多拱形壁龕。階井的建築風格受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影響,每層的兩側都排列着拱門廊柱,井底直通一座蓄水深池,在降雨量少的印度西北地區,民衆可以通過階井取地下水飲用。它的階梯結構詮釋了水在印度文化的地位,可以說是古印度人最偉大發明之一。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jazza

07

阿達拉傑階井

阿達拉傑階井始建於1499年,共五層。建築由上而下的建築延伸,很好的解決了底層的採光,通風等問題。阿達拉階井頂部的平面呈八邊形,有大量精雕細琢的支柱支撐。牆面均雕刻了印度教的手工藝與伊斯蘭教建築中的植物與幾何圖案。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08

琥珀堡 1592年

建於1592年的琥珀堡位於齋普爾北部城郊的一座山丘之上,是齋普爾的曾經的古都,歷時一百五十餘年,一直到1727年王城遷齋普爾爲止。建築由紅色砂岩和大理石建造而成,作爲拉賈斯坦邦的山地要塞的一部分,於2013年被列爲世界遺產。

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只爲建築狂!一起暴走印度看建築,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somnusit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