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親戚朋友,有富的,也有稍窮的,多數生活安逸。富的送子女去歐美留學,每月要去新加坡看房子,了解出租情況,再考察還有沒有購房升值的機會。每年有去南非淘金稍帶旅遊。還有在內地如上海周邊置辦幾個小型加工廠,參加內地商品展覽。在港島經常掉換居住地,高樓住煩膩了,就去山上別墅。稍窮的創業裝修房屋,居住還可以,港島居住煩膩了,就去內地老家換換環境,換言全當做內地游,在老家祖籍農村種植各種經濟作物,與人合夥在內地或香港銷售。

親戚居住區,號稱是就在身邊的外灘:香港新界馬鞍山躍泰街一號嵐岸

香港九龍葵盛園高盛台

朋友的居住樓,香港島爹核士街

香港上環樓梯街

很多住籠屋,棺材房的港人見到大陸人百平以上的大房子有幾套,全世界的豪買,那種臉上流露出來的安逸和豪氣是他們完全沒有體會過的滋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之下的他們活得太可憐了!抑制不住的羨慕嫉妒恨吶!忍不住才爆發的啊……您們懂得,下次記得可憐可憐這些游弋在崩潰的邊緣的一群重度抑鬱人群吧!

2014年開始才是香港首次人均GDP趕超日本的時候。

【上海與香港兩條檔次相當的弄堂街】

上海黃浦區丹鳳路

香港島東區春秧街

北上廣深,那個城市發展勢頭都很足,內地也不是以前的內地了

上海華翔路國展中心周邊,專司展覽招待

香港東區常安街

上海楊浦區江浦路

九龍葵青區葵涌道

九龍西北最大別墅區 相當於浦西十里洋場區域

深圳高樓全境,打東邊看過來

香港島高樓全境,打銅鑼灣向中環看過來

深圳深南大道,從地面觀看,高樓大廈最密集最好的角度

香港島灣仔區司徒拔道觀看銅鑼灣東南

【合肥路是上海較時尚的馬路,能與衡山路、天平路齊名】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

【西摩道是香港島較外圍的山坡道】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周邊老西門新苑40層,老西門區域較少的超高層。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高雲台豪宅樓群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周邊老西門新苑,遠觀。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仰空觀賞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嘈雜鬧騰,人氣鼎沸。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靜悄悄,莫名的人煙稀少?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敞開式施工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全遮蓋施工,為防止空中施工掉物,砸到路人。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創業園區大樓底座,顯得平常2維。

香港島中西區西摩道高樓大廈底座,顯示立體3維。

上海黃浦區合肥路

香港島中西區西邊街與漢寧頓道交匯

上海虹口區武昌路 觀賞高度805米【谷歌地圖少上海3D】

香港島灣仔區雪廠街 觀賞高度501米

香港島灣仔區雪廠街 觀賞高度219米

【武昌路是虹口區市中心靠近外灘蘇州河的馬路】

上海虹口區武昌路

【雪廠街是條小窄路,北段街口接連到繁華的中環】

香港島灣仔區雪廠街

上海虹口區武昌路

香港島灣仔區雪廠街

上海虹口區武昌路

香港島灣仔區雪廠街

上海虹口區武昌路

香港島灣仔區雪廠街

上海虹口區武昌路

香港島灣仔區雪廠街

上海虹口區武昌路

香港島灣仔區雪廠街


普通香港人在幾十年的房地產大鱷的教化下,已經習慣了一件內地人怎麼都無法習慣的事情,就是狹窄而昂貴的居所。

在內地,即便是北上深這樣的城市,40平都會被認為是小戶型,乃至迷你房了。但是在香港,40平,也就是香港人所說的400尺,那可真是大房子了。一家四五口住在這裡,已經很難得了。尤其是在港島中間到港島西,就更小而更貴。

壓力而言,首先在空間感上,就是巨大的高昂的壓力。

其次是香港的產業結構的單一化。

香港70年代的時候,勞工供應已經開始緊張,生產成本上漲了。到了80年代,90年代以後,香港的中小企業已經北移,轉移到了內地去了。那麼香港工業北移,一方面代帶來珠三角的工業化和城市,也讓香港成為了一個大都會經濟體,這樣一來,香港經濟的多元性就大大降低,香港的創業空間反而變小了。到如今,香港最厲害的就是我們都熟悉的房地產和金融業。

在這種畸形的經濟體制下,其實其他行業的人都要為此買單。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曾經調查得出結論,香港創業活動率的百分比僅比俄羅斯和深圳高,顯著地低於內地,更不用講這些年來內地的創業如火如荼的多元性了。

這是在香港的產業結構下,香港的問題所在。金融業本身也是高壓行業。所以生活在香港,中產階級,統計學意義上的高收入群體,壓力也不小。

再次是香港的這種「積極不干預」的新自由主義政府模式。

就是典型的高工資、高物價、高房價、低稅收、低福利的模式。這基本上就是古典的粗放的資本主義模式——現在偏左的歐洲也好,偏右的美國也好,都沒有像香港這樣的社會制度,最根本的,香港居然沒有退休保障制度。我曾坐過80歲的人開的計程車。

在社會保障制度上,香港人生活可能不大嗎?


一部電影解答題主問題,杜琪峰2011年的電影《奪命金》。

分為大陸版和香港版,一定要看香港版。

這部電影很好地概括了如今香港年輕人的壓力。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已經沒有人願意去做實體經濟了,年輕人想著如何倒賣水貨蘋果手機到內地去賺快錢,而絕不會在鬧市區開一家小飯館。即使大家都知道收開飯館一樣賺,年輕人還是不願意做。

為什麼,他們通常的解釋是這樣的:「好累,還不如睡覺」。

梁文道曾在文章中說,香港人面臨越來越多的大陸人,說的最多的不是「我跟你拼了」而是「好累,懶得跟你爭了」,這是發達社會的頑疾,為什麼?

年輕人看著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換來的也不過就是一套小房子。

讀書又怎樣,港大,港科大讀好專業出來一個月四,五萬,還不是供不起動輒八百一千的房。那還不如好好打電動,在家待著,反正出去搵工也掙不了多少錢,何必把自己搞得那麼累。

列舉電影中的幾個情節來佐證一下觀點:

1、香港人抱怨內地地產老闆把房價太高,電影中他們受債務危機影響,市場相當不景氣。

任賢齊飾演的警察的女朋友在交定金後反悔,她不想買樓,卻又不甘心失去毀約金,最後由內地人出面,願意加價買她定下的單位。

2、任賢齊飾演的高級督察,典型的中產,月入港幣六萬,即便是這樣,也供不起一套房子,所以當被問到是否收養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時,他強調說再考慮一下。

因為壓力實在是太尼瑪大了。

3、 金融危機波及到了黑社會。

以前大佬做壽,擺上龍頭宴,吃個百八十桌很常見,而現在,就擺了六桌還是吃齋。老大進去了,保釋金都需要劉青雲去四處湊錢,小弟都看不下去,準備辭職。黑幫以往的光鮮亮麗化為如今的掙扎生存。

曾經那個光聽名字就讓內地人激動不已的香港哪裡去了?


謝謝邀請!

香港貧富差距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由於這個城市的階層固化嚴重,一出生就決定了自己的命運。所以,龍生龍,鳳生鳳,有錢人的孩子從小上私立學校,享受著最好的教育資源,出國留學或者考入香港本地名校。畢業後要麼留在國外,要麼進入香港各大金融公司,西裝筆挺出入中環高檔寫字樓。?

而平民的孩子依然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很多老人由於生活的壓力,很少的退休福利,為了生活工作。一輩子生活都在為別人打工,累死在生命的路上。

平民的孩子從小上公立學校,家庭條件差的沒錢上輔導班,可能讀完中學就出來工作了,很多都是做服務行業,幾乎逃離不了一輩子給人打工的命運。成績好的靠著政府的助學貸款上大學,畢業之後一邊工作一邊還貸,還要養家。??

對於房子,香港三分之一的人口沒有自己的房產,住在公屋裡(政府以低價出租給家庭收入達不到一定標準家庭的房子)。那麼對於這些家庭出來的孩子,他們的未來很大可能就是成年之後繼續排隊申請公屋,條件好一點的自己出去租房住。決心大一點的,省吃儉用十幾年才勉強湊個首付,然後就等著一輩子還貸。??

但是,也有部分香港人,衣食無憂、甚至家財萬貫,他們在享受自己仍在實現自我價值的狀態。?

畢竟,像李嘉誠那樣白手起家靠自己打天下的時代已經永遠過去。與其說生活壓力大,不如說很多香港年輕人根本看不到未來。


作為香港本土人,雖然香港人壓力大,但是,有成熟高效的醫療服務,公立或私立任你選,反正都是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高效低價的公共醫療香港人如果患上重病,在公立醫院住院要用多少錢?答案是每天100港元,一切膳食、住院費、藥物、手術費都包括在內,即便是大型的惡性腫瘤手術、心腦血管手術也一樣。如果病人經濟困難,甚至連這100元也可以減免。在日常保健方面,在公立醫療系統的例行兒童保健、學生保健、老人體檢和慢性病治療、疫苗注射等費用,則大多為免費。環境、食品、社會福利讓人沒有後顧之憂。

第一、香港政府每收100元稅款,其中17%用在醫療,21%用在教育,而我們是個位數;第二、香港是大中華地區工作效率最高的地方,醫療系統也不例外。

2016年香港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為2.5萬港元,較十年前上升了45%在香港,房租太高,工資的一半就要奉獻給房租了。1萬港元生活費也是令人捉襟見肘的狀態。掙錢還是得去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大地方


作為一個生活節奏極快的國際之都香港,巨大的貧富差距與高強度的工作環境,讓生存其間的每個普通人都承受著極大的精神壓力。電影(一念無明)中的阿東也不例外。

  在影片那樣的背景下,不少香港人患上了躁鬱症,且這個趨勢還在逐年遞增。人的耐心都是有限度的,自己的關心被最在乎的人否決,阿東在一次次煎熬中瀕臨崩潰。終於,在一次「意外」中,他令自己的母親「意外死亡」。

    阿東雖然有病,但病得更重的,是這個社會。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有誰還願意去真心實意地關心弱勢群體?除了滿足自己永無法填平的慾望,現在的人,已經沒有心思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有人說性本善,有人說性本惡。其實人是複雜的動物,身處複雜的社會,當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自私、貪婪、嫉妒兇殘等惡性被激發時,它就吞噬了善良,善惡一念之差。社會環境不能決定人性,但可以影響人性。所以,為了不讓惡的人性蔓延我們人人去維護打造善的環境。

人生活難免遇到困苦難挨的絕境時,那我們靠誰來解救自己。是社會嗎?是別人嗎?不是是靠自己來解救自己,自己主動爭取做命運的主人。做生活的強者,要學會不被一切壓倒的意志。生活求索的道路上不可能沒有坎坷,沒有一條路能繞過黑暗而達到黎明。正是坎坷、曲折、黑暗、困苦為我們提供了砥礪品格的契機。人要是有點精神的這種精神就是勇氣和自信,(自信的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自信:直木當做梁,彎木可做犁。欣賞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嗎?那是江河走頭無路時創造的奇蹟。 

  


香港人活得確實挺累的。以前經常去香港,也有一些香港的親戚和朋友,所以對香港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對香港人來說,人生重要的「四業」即「學業、就業、置業、創業」都壓力很大,困難重重。

香港的產業結構單一,基本就是金融、零售、貿易、房地產、旅遊、貨運等幾項服務業,為了保證香港的繁榮穩定,中央可以說作出了很大的犧牲,包括亞洲金融風暴時界入救市、建立深港通滬港通等穩定、繁榮香港的金融。包括加大自由行促進香港的零售、旅遊繁榮等。但香港始終堅守這幾項傳統產業,沒有抓住機遇轉型,早期的數碼港也變相成了地產項目。而之前落後於香港的新加坡卻轉型成功超越了香港,真的是十分可惜。最典型的例子是大疆無人機的案例,這本來是港大學生汪滔的一個項目,在香港卻無人問津,到深圳就發展成了一家高科技的行業老大。由此可見香港的創業環境真的很不樂觀。隨著內地移動互聯網的強勢崛起,必定對傳統服務業造成強大的衝擊,香港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阿里巴巴和騰訊也開始在香港布局,傳統的商業模式和實體店遭受衝擊是必然的,加上國人的出行多樣化及國貨日漸受青睞、自貿區日趨完善,香港的零售、旅遊、貿易都會面臨越來越大的衝擊。香港為什麼那麼多年青人充滿怨氣,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希望。由於香港的產業單一,可選擇的工作種類少,主要就是服務業,大多數香港人都是在商鋪、餐廳、小公司里工作,勞動強度很大、不少人甚至打兩份工,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年邁的多數在茶餐廳,年青的多數就在店鋪商場。而且香港的養老制度很不完善,老人沒有退休金,所以香港人總說手停就口停,不幹就沒得吃了,因此我們看到很多茶餐廳都是一些年紀很大的人在做服務員。

現在的香港階層固化嚴重,己經很少出現七八十年代的白手起家創富翻身的機會了。所以香港的年青人徬徨、焦慮,書還沒讀完,他們就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命運似乎無法改變,這也是港獨思潮抬頭的原因之一。正因為香港停滯不前,香港人的收入中位數也很久沒怎麼增長,相反,香港的樓價倒是一直瘋漲,這其實更不利於香港的轉型。


大家已經對香港這個城市熟悉到不得了,在心目中就是一個美食+購物天堂。在過去的2016年香港人不斷刷新著他們的全球榜單~勇奪多項第一,不過其中某一些「第一名」真的讓人笑著流淚啊!

港人有句口頭禪「有開工,沒收工」,意思就是每天都要準時上班,但下班永遠超時,工作長期超負荷。根據UBS瑞銀公布的最新一項調查,港人平均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每年工時約2,600小時!相比起平均每周工作僅30小時,工時全球最短的巴黎,香港人每年比他們做多出約1,000個小時。工時最長就算了,帶薪休假的日子更是手指+腳趾就數得完,港人平均每年只有17.2天有薪假,比全球平均的23日還低。不過香港人可以開心一下的是,上海平均每年僅有7日帶薪假~起碼不是苦逼的「第一」了。

據美國研究機構發布的年度「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中,香港樓價中位數是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8.1倍,連續7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城市。香港樓價中位數在去年升至542.2萬港元,但是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卻在29.9萬港元,也就是說供樓負擔比例高達19倍!

這份報告研究了全球378個房地產市場置業的情況,之後以當地住宅價格與家庭入息中位數作比較,並按比率高低分為四級:3倍或以下為可負擔級別,3.1至4倍為頗難負擔級別,4.1至5倍為很難負擔級別,5.1倍或以上則為極難負擔級別。

香港的樓價出了名的貴,所以催生了各種劏房,籠屋甚至是棺材屋這樣的「畸形住房」。在內地人看來,港人連洗碗工都是上萬月薪的工資很誘惑,但是卻很少留意到隨隨便便租個幾平米的房子就已經花掉工資的三分之二了。

一家三口住在逼仄劏房

香港人每月收入中位數只有1.5萬港元,想要買動輒上千萬的房子,許多人奮鬥一生都做不到。


去過香港多次,香港人貧富差距巨大,香港富豪居住在豪華的淺水灣,每個別墅都是最低500萬美元為單位,體現頂級的富裕和舒適。

有一類香港人就是占人口大約三成左右的公屋人群。這批人的住宿條件與富人相差較遠,人均居住面積也才十餘平方米。不過,他們卻是香港茶樓的主要消費者。如果一個公屋家庭月入一萬元,繳納租金水電後大約還有八千餘元,因此可以將五千餘元放在茶樓解決就餐問題。這幾年,政府每年都給公屋住戶免除數月租金,子女還有可能獲得各種就學補貼。

很多的老人,由於生活的壓力,打多份工,經常看見60~70歲的老人開公交車,在餐廳,酒店當服務員。為了生活,一輩子為別人打工,累死在生命的路上。

生活處境比較艱難的還有是「夾心」階層。這類人蝸居住在膠囊房裡,香港房價太貴,許多窮人到老了也買不起房,只能一輩子合租房,對合租房的需求到合租樓的產生,這裡裝修簡陋,只滿足基本使用的需要,許多人合租在一個單位里。這是香港貧富差距最大的表現,香港人不同階層生活壓力天壤之別。


香港房價高,中環套內六十多平的房子二仟多萬港幣,交通費也貴,中午吃個簡餐也要七八十,的士司機十個有八個態度惡劣,還有現在的香港人比二十幾年前的香港人戾氣重太多。我九三年去香港,坐地鉄問路,一位港人直接把我送到地鐵口,現在人家直接不理,但現在香港人能聽懂普通話的人比二十幾年前大幅增長。香港日用品、進口食品、水果、化妝品、奢侈品比內地便宜,中餐廳吃飯貴,大家樂這樣的快餐比深圳貴不了多少,西餐廳中午的套餐比內地正宗實惠,還有冷氣超冷,能想到就這麼多,我這二十幾年因工作每年至少往返兩次,對這個城市始終愛不起來但又不能捨棄,買任何化妝品和衣服包包都會在出差期間買,孩子從小到大的奶粉衣服也是在那採用購,因為性價比比國內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