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享受生活,VR你們覺得怎麼樣?可以說這是曾經價格相對高昂,但卻又相當吸引人的體驗。不論是VR觀影還是VR遊戲,在逐漸完備的生態環境下,擁有獨立處理能力並且不需依附其它設備支持的頭戴式VR一體機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那麼從售價的方向考慮,從性能的進化再到受衆用戶的普及,曾經令人高不可攀的頭戴式VR一體機,也在逐漸的將平民化價格推到我們眼前。或許很快,頭戴式VR一體機的地位,就可以和我們家中的電視平起平坐了。

  對於目前市面上兩款頭戴式VR一體機,一款是行業主流老大哥——愛奇藝奇遇2 VR,另一款則是後期新秀——Pico G2 4K。但這兩款定位相似的頭戴式VR一體機,如果作爲推薦的話,對於想要享受VR的人來說,哪款會更適合呢?

  一、外型設計

  先從外形上來,愛奇藝奇遇2 VR和Pico G2 4K區分還是比較明顯的,愛奇藝奇遇2 VR的整體造型更偏向於硬核,而Pico G2 4K則偏向於小巧簡約。

  兩者採用類似的平衡式結構,將頭顯和電池分離開來,並將電池與頭枕合二爲一。這樣的好處在於可以將電池的重量作爲機身配重,用以平衡機身前後重量,還可以減少電池的發熱堆積,並可以盡力做大電池容量。

  但截然不同的是,愛奇藝奇遇2 VR採用的是硬質頭箍設計,而Pico G2 4K則採用的是軟質綁帶設計,前者更注重佩戴,後者則更重視輕便。另外,愛奇藝奇遇2 VR整體柔性緩衝海綿的質量會比Pico G2 4K更厚實一些。

  頭顯機身上,兩者的功能配置基本相同,均包含有開關鍵、確認鍵、返回鍵、USB Type-C接口、SD擴展卡插槽以及3.5mm耳機接口。愛奇藝奇遇2 VR的所有按鍵與接口,全部位於頭顯頂部。而Pico G2 4K則位於頭顯底部,操控按鍵則位於頭顯左側面。

  這裏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兩者對聲音的選擇,愛奇藝奇遇2 VR的選擇更具隱私性,在機身兩側配備有磁吸式雙動圈定製耳機,但並不具備揚聲器。而Pico G2 4K雖然並沒有配備耳機,但頭顯底部還是保留了揚聲器開孔的。對於兩者VR設備對音頻的選擇,直接自帶耳機的愛奇藝奇遇2 VR明顯要更方便。

  最後,在看不見的方面,兩者在散熱的選擇上,愛奇藝奇遇2 VR爲內置的靜音風扇留有上下三處散熱風口,同時在屏幕鏡片兩側也留有透氣開孔。反觀Pico G2 4K更加傳統的選擇了低成本的內置鋁片散熱,而仿網罩的頭顯前罩,無論怎麼看都會覺得它“保溫”效果不錯,具體散熱能力下文繼續考察。

  至於手柄,愛奇藝奇遇2 VR的造型採用瘦長水滴形,背面扳機鍵、左側音量鍵,正面主頁鍵、返回鍵、功能鍵以及觸摸板。Pico G2 4K則接近於水桶型,背面扳機鍵、右側音量鍵,正面僅有返回鍵和Home鍵以及觸摸板。

  其餘造型設計兩者基本相似,在這裏就不多囉嗦了。

  二、佩戴方式

  由於硬質頭箍和軟質綁帶的不同,愛奇藝奇遇2 VR和Pico G2 4K的佩戴方式也完全不一樣。

  愛奇藝奇遇2 VR的硬質頭箍已經有了固定形狀,所以只需要像戴帽子一樣扣在頭上就行,並且頭銜上方有海綿護額定位,在確保佩戴舒適後擰緊頭枕處鬆緊旋鈕即可。而頭顯與硬質頭箍的連接結構類似於合頁,所以在需要和外部進行互動時,直接向上翻轉頭顯就可以露出眼睛來,並不需要完全取下。

  Pico G2 4K的佩戴方式則更爲傳統,即將頭顯按基本位置戴好,然後撕下綁帶粘扣並勒緊再黏上,隨後在進行位置微調。至於需要和外部進行交互時,省事兒的方法還是直接取下頭顯。

  從佩戴舒適性角度來說,愛奇藝奇遇2 VR更加平穩,將電池分配在頭枕位置處,硬質頭箍很好的充當了槓桿結構,前後平衡,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愛奇藝奇遇2 VR想要做出什麼樣的佩戴效果。在佩戴時,頭顯和頭枕電池高度基本一致,可以戴得更“深”。整體佩戴感覺就像是帶了個帽子,完全沒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在長時間佩戴使用時對頸椎明顯非常的友好。

  Pico G2 4K佩戴感基本與愛奇藝奇遇2 VR非常相似,不過採用的平衡原理倒是有幾分不同。雖然電池也同樣放置在了頭枕位置,但軟質綁帶卻基本不能起到相同的槓桿作用,頭枕的位置相比於頭顯也更靠上一些,那麼Pico G2 4K是如何做到平衡的?很顯然,首先是依靠勒緊綁帶,將頭顯固定在眼前,其次就是依靠頭顯重量輕的優勢,減小“頭重腳輕”的影響。起初,使用者或許並不會感覺到Pico G2 4K的重心靠前,但在長時間使用後,還是能感覺到重心在向臉前偏移。

  三、操控體驗

  在操控感方面,愛奇藝奇遇2 VR和Pico G2 4K都是完全可以脫離手柄,進行頭顯按鍵的直接操控。

  不過,按照個人習慣來說,我可能會更喜歡將按鍵放在頂部右側的愛奇藝奇遇2 VR,在正常手姿端持頭顯時,右手中指和食指可以很自然的放在確認鍵和返回鍵上。

  而Pico G2 4K側面的按鍵在使用起來則稍顯繁瑣,略靠下的按鍵反而讓右手除了用於按鍵的其它手指無處可放,按下時還需要左手配合扶住頭顯才能保持穩定。

  手柄方面,Pico G2 4K的手柄顯得相當精巧,正面僅有三個主控按鍵,這讓大多數新手很快就能適應操作,而且按鍵面積較大且按鍵間隔也不小,完全不會出現誤觸的可能。不過,這種鍵位的缺點還是很明顯的,就是由於按鍵佈局密度比較小,導致了按鍵佈局相當“出格”,Home鍵已經延伸到了手柄下半段的掌心位置。對於手小的人來說可能還好,但手大的人使用則很有可能需要在按鍵時重新調整握持手姿,有悖於正常人的使用習慣,而且扳機鍵程和回彈反饋廉價感十足。

  至於愛奇藝奇遇2 VR的手柄,雖然體積和重量要更大一些,不過從我個人來說,水滴形的設計還是比較符合正常手掌拿捏的,按鍵集中在手柄頂部,在正常握持姿勢時僅一個大拇指就可以完全觸碰到正面四個按鍵。當然,按鍵面積較小,如果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肌肉記憶的話,在使用前其實還需要用大拇指先感受下自己大概在按哪個鍵。

  操控方面,其實更多的僅代表我的個人第一印象的主觀感受,但具體感覺因人而異,這裏就不做更多的優劣評價。

  四、系統體驗

  首先在進入系統開始體驗前,先來基本瞭解下愛奇藝奇遇2 VR和Pico G2 4K的硬件參數。

  進入VR系統,愛奇藝奇遇2 VR和Pico G2 4K顯然走的是兩種不同風格的路線。愛奇藝奇遇2 VR的UI界面更偏向於科技與童話的結合,首頁直接開門見山的展示出更加專精的影音推薦,基本沒有其它方面的雜項可選,一體化程度較高。

  Pico G2 4K的UI要更多的偏向於多元化,看得出來這似乎就是Pico G2 4K的強項。同爲九軸傳感器的Pico G2 4K,擁有自有的應用商店,同時擁有獨有的手機投屏功能,在對第三方應用支持上強於愛奇藝奇遇2 VR,但多數應用僅爲2D應用,少數內容需要通過web瀏覽器實現。

  兩者UI都還算不錯,這裏唯一要吐槽的就是,Pico G2 4K在打開護眼模式後整體畫面色彩極爲偏黃,並不支持自選護眼等級,所以會造成護眼和觀感不可兼得的尷尬局面。在兼容性等Pico G2 4K方面還需加強,因爲在使用過程中除了部分應用不兼容扳機鍵外,甚至還會出現手柄短暫的“失聯”問題。

  五、觀感體驗

  在整體觀感上來說還是有所不同的,主要因爲愛奇藝奇遇2 VR和Pico G2 4K採用了完全不同的鏡片,所以成像差異會很明顯。前者歷來使用的是非球形鏡片,後者則是更薄更節約成本的菲涅爾鏡片。

  Pico G2 4K的菲涅爾鏡片由連續不斷的曲面劃分,看上去像是一圈一圈的紋路。好處是鏡片整體厚度更薄成本更低,但缺點也非常的明顯,就是對佩戴位置有嚴格要求。否則,當眼睛離開菲涅爾鏡片中心位置時,由於邊緣曲面的折射,會導致非常嚴重的畫面眩光問題。當使用者需要頻繁運動時,眩光模糊基本就無法避免了。

  再就是Pico G2 4K內置播放器的熒幕較觀看者來說比較“接近”,再加上101度並不算大的視場角,很輕易就會感受到畫面邊緣約四分之一的位置,出現菲涅爾鏡片的模糊紋路和眩光。這也導致了雖然Pico G2 4K擁有着4K分辨率的標準屏幕,但觀感上卻反倒因爲鏡片的眩光模糊,導致功虧一簣,甚至會讓使用者產生眼痠、眩暈等問題。

  那麼愛奇藝奇遇2 VR雖然不存在鏡片的眩光模糊問題,但Pentile的子像素排列方法卻導致了在高精度的畫面呈現時,會產生輕微像素塊和毛邊的問題。不過,好在心裏安慰可以告訴我,Pentile的顏色壽命顯然要比RGB來的更長壽,長時間的色偏問題基本不用考慮,但現實效果確實要比RGB差那麼一些。

  如果考慮到兩者各自的缺點在進行比對的話,顯然接受Pentile的輕微像素塊和毛邊要比菲涅爾鏡片的眩光模糊更加容易得多,因爲後者需要不停調整,而且很容易在一些奇怪的使用環境中瞬間“齣戲”。

  另外,在平放狀態下的愛奇藝奇遇2 VR的影片熒幕,無論是顯示比例還是距離位置等方面,都要比Pico G2 4K更舒適些。Pico G2 4K的屏幕距離使用者會靠的更近,且熒幕位置要更偏上一些,觀看時需要略微仰頭觀看,這難道是爲了對抗頭顯重心向前偏移所故意設計的相互平衡?

  在音頻的輸出方面,僅憑機身自帶的耳機和揚聲器,以我不太敏感的聽覺來說除了揚聲器沒有隱私性外,基本音效半斤八兩。唯一的問題是,Pico G2 4K的揚聲器音量上限還值得再提升一下,否則在複雜環境下非定向揚聲器很容易被噪音蓋住,倒不如主動連接耳機來的實在。

  六、片源支持

  在對於片源的支持方面,愛奇藝奇遇2 VR和Pico G2 4K雖然均接入的是愛奇藝的影視資源,但有心的用戶在經過對比後,可以明顯發現即使是相同平臺的相同的影片,Pico G2 4K的清晰度也遠不如愛奇藝奇遇2 VR。至於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明顯差距,主要原因是因爲Pico G2 4K接入的僅僅是擁有愛奇藝標準片源的愛奇藝VR APP,而愛奇藝奇遇2 VR則獨自享有針對4K屏幕定製的iQUT超清片源。

  以新片源《死侍2》在設備中的影片截圖爲例,愛奇藝奇遇2 VR的iQUT超清片源在亮度和清晰度上明顯優於Pico G2 4K,細節保留也更具優勢。

  另一方面,Pico G2 4K實際並沒有屬於自己的片源平臺作爲支持,這就導致了片源受制於人。而目前愛奇藝VR APP似乎早在去年就已經停止了對3D片源的更新,這也進一步導致了在VR觀影中,最刺激的3D體驗基本成爲了愛奇藝奇遇2 VR的獨佔。同時,對於獨享着H265最高9mbps碼率3D 4K片源的愛奇藝奇遇2 VR來說,顯然平臺優勢一覽無餘。

  雖然Pico G2 4K的可用存儲容量僅20GB,但和愛奇藝奇遇2 VR一樣可進行最高256GB的擴展,因此也並不需要完全依賴於視頻平臺給予的片源作爲支持。愛奇藝奇遇2 VR和Pico G2 4K完全支持目前所有主流視頻格式與外掛字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Pico G2 4K僅支持srt一種字幕格式,有待後期優化。

  七、硬件差距

  愛奇藝奇遇2 VR內置的是4400mAh電池,而Pico G2 4K則是一塊3500mAh的電池,客觀差異非常明顯,已經不能通過優化解決了。在正常觀看完一部本地1080P片源——135分鐘的《復仇者聯盟2》後,愛奇藝奇遇2 VR剩餘電量約爲26%,而Pico G2 4K卻在片尾字幕結束前耗盡電量自動關機,正常情況下續航在130分鐘內。雖然可以比較牽強的看完一部電影,但Pico G2 4K的續航顯然相當脆弱,150分鐘的大片甚至需要連接電源才能看完,其中揚聲器的耗電量也不容小覷。

  最後,則是有關兩者的運行溫度,總體上愛奇藝奇遇2 VR的發熱量明顯控制得更好。深究其原因並不是兩者優化的差距,雖然Pico G2 4K內置有導熱能力出衆的鋁片確保散熱,但始終抵不過“開掛”一樣內置有風扇進行主動散熱的愛奇藝奇遇2 VR。正常使用時,驍龍835發熱量還是很容易在Pico G2 4K的上體現出來的,尤其是雙眼位置的熱量堆積明顯,若是邊充邊用,發熱不適感不言而喻。在進行高負載程序運行時,熱量的堆積或多或少都將導致處理器降頻,甚至導致當前應用出現卡頓。

  結語

  總的來說,愛奇藝奇遇2 VR總體的設計思路更加飽滿,片源數量質量先天優勢,在各種無形之中的小細節上,你會發現它頗爲順手,而且相當符合正常人的使用習慣,也可以視作愛奇藝對其製作的前代VR設備的經驗積累。作爲原本定價4000元檔的高端VR產品,價位能夠下放到2939或許是在爲新產品讓路,但其不俗的細節與體驗卻顯然不是這個檔次所能輕易體驗到的,完全可以稱之爲2500-3000元檔中,少有能一步到位的優秀產品。

  作爲後起之秀的Pico G2 4K,比愛奇藝奇遇2 VR便宜近500元的定價,明顯是想站穩性價比的腳跟。在直觀的參數上雖然Pico G2 4K不落下風,但對於細節的把控只能說有待提高,而且可以明顯看出Pico G2 4K仍然是一款受成本所限、稚氣尚存的青澀新產品,博而不精。當然,這並不是對Pico G2 4K的否定,在硬件性能和軟件優化上仍有巨大的提升潛力,如果僅作爲2500元檔的入門級甜品來說,倒也可以接受。

  精彩資訊報道,專業視頻評測,盡在聚牛科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