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那不勒斯四部曲》後的一段時間,我一直沉浸在這些書里,回味著每個角色的性格和命運,思考著書中的珠璣雋語。這是一本足夠真實與有誠意的書,因為真實,所以每個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能很容易的在裡面看到熟悉的身影;因為有誠意,所以毫無保留的展示了女性成長和女性友誼的深刻與複雜。

小說講述得是在義大利一個充滿貧困、暴力、落後的城區,兩個一起長大的女人之間跨越近60年的友誼和命運。主人公萊儂和莉拉,她們對彼此的認知和情感,她們的相互成就和相互角逐,她們糾纏一生的命運,向我們描繪了一副女性友誼的全景圖。但又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女性所要面對的原生家庭、伴侶選擇、養育子女、事業平衡以及所處時代和環境下女性身份的迷失與重塑。

以下是我看完書後最有感觸的幾點。

一、學習能力和學習精神

縱觀萊儂和莉拉的一生,她們一直都在學習,莉拉靠學習取得了一個個成就,萊儂靠學習擺脫了自己的原生階層。

不同的是,莉拉展現的更多的是先天的學習能力,書中說她自己都會被自己的學習能力嚇到,想要刻意停止高速運轉的大腦。每一個跟她有過交流的知識分子都被她深深的震撼。

在還沒學習文字時,她就從哥哥的課本上自學寫字,口算可以擊敗學校所有學生。輟學後在父親修鞋鋪子里幹活兒,10來歲年紀設計的鞋子,到20年後款式依然流行。一邊幹活,一邊還在緊跟萊儂在學校的學習進度,自學拉丁語和希臘語,整個城區她到圖書館裡借閱的書最多。雖然她不再上學,但依然可以輔導萊儂的語法,優化萊儂的文章。嫁人後跟丈夫迅速學會了做生意的門道,把自家的肉食店生意打理的很出色。中年時跟恩佐一起自學編程,成立了電腦公司。

每次情節最緊張的部分,就是萊儂發現莉拉又在學習或者展現驚人天分的時候,深深刺激萊儂的同時也刺激著讀者。

她們的小學老師奧利維耶羅,對莉拉沒繼續上學一直深感惋惜。老師曾對萊儂說,莉拉小時候頭腦的聰慧沒有找到出口,最後她的美都展現在臉蛋和胸上,還有大腿和屁股上,而那些美在這些地方都會曇花一現,就像從來沒擁有過一樣。

而萊儂表現出的是後天的學習精神。不同於莉拉的天賦異稟,萊儂不是天才,但她有的是「地才」式的刻苦學習。正因為她的刻苦,她在學校擁有優異的成績,所以她的小學老師一直說服她的父母為她爭取到繼續上學的機會。也是因為繼續上學了,萊儂才能接觸到大學生活里豐富多彩的生活和有學識的男朋友,使她嫁入名門。也是因為她的婆家,她才得以順利地發表自己的處女作小說,正式開啟了她的作家之路。

夜以繼日充滿毅力的埋頭苦讀貫穿了萊儂整個學生生涯,她在學校里汲取了所有她能學到的知識,同時一直沒有停止閱讀小說和報紙的習慣,這些都為她日後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萊儂太恐懼了,她害怕會一輩子呆在她不喜歡的城區,她害怕自己會變成像母親那樣的笨重粗魯,她害怕餘生都跟安東尼奧靠著一個加油站過日子。於是她緊緊的抓住「學習」這條繩索,奮力的向上爬,奮力的走出去。

她說,我的一生,只是一場為了提升社會地位的低俗鬥爭。

萊儂每次被莉拉的成績擊潰自信的時候,她就通過拚命的學習來讓自己趕上莉拉的步伐。莉拉每次感覺到萊儂很有優勢的時候,就會把注意力投入到新的領域,以這個領域的知識和成就讓她在萊儂面前尋回自信。甚至是兩個人養育女兒的時候,也在對比著雙方對孩子的教育能力。

兩個人的競爭就在於此,他們把彼此作為參照而暗暗較勁,她們離不開對方,正是對方推動著她們自身的前進。

他們競爭的本質其實就是學習力的競爭,萊儂用自己的堅毅勤奮的學習精神追趕著莉拉天資過人的學習能力。

二、女性友誼

為什麼我們說這本書探入了女性友誼的最深處?因為愛與恨,因為欣賞與嫉妒,因為依賴與毀滅,種種的極端感情同時存在。按萊儂的話說,我們的友誼是多麼的輝煌和黑暗。

萊儂不止一次的提到,她愛莉拉,比愛她的家人還要多。她崇拜莉拉,一次次原諒莉拉對她的冒犯;在莉拉最落魄的時候,她能挺身而出,不遺餘力的幫助莉拉擺脫困境;在莉拉結婚那天,她不舍把美好的莉拉交給莉拉未婚夫斯特凡諾,她想拉著莉拉跑掉,她想和莉拉相擁。

但同時,她也會恨莉拉,有多恨呢?她希望莉拉死掉,以停止莉拉對她的影響。

而莉拉對萊儂的感情也很複雜,她同樣欣賞萊儂,她說萊儂是她的天才女友;在萊儂學習和經濟方面遇到困難時,積極的支持萊儂,鼓勵她繼續學業;為了保護萊儂,義無反顧的反抗索拉拉兄弟;把萊儂的孩子視如己出,無微不至的照顧。

但是從童年時代的布娃娃開始到後來她引導萊儂回到那不勒斯,我們就知道,她確實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利用萊儂,且不止一次。

閨蜜間可能就是這樣,因為關係太近了,近距離博弈,短兵相接,所以關係是粘稠的。見不得對方比自己過得好,也見不得對方不好;既欣賞對方的優點,對比之下又很容易產生自卑或嫉妒的情緒。

也許對於一個女性而言,最難承認或說出口的,除了暗涌的慾望,就是我們在嫉妒或厭惡著那個最好的朋友。

相信每個女孩子在成長中或多或少也曾會有這樣的體驗,所以看書的時候非常感同身受。

三、書中的男性角色

小說的背景是從義大利50年代開始,那是男權的社會,女人在家庭的地位很低,男人可以隨意毆打女人。即便是兄妹之間,哥哥也會毫不留情的打妹妹。

書中的男人們,斯特凡諾就是男權的代表,尼諾是典型的鳳凰男,里諾是幼稚且暴躁的那一類巨嬰男,阿方索是溫柔的gay,索拉拉兄弟是紈絝子弟,彼得羅博學寬厚但有點迂腐。

莉拉和萊儂一個圈子的男孩兒們都很有正義感,安東尼奧忠誠但太脆弱,帕斯卡萊激進又莽撞。全書最好的男人是恩佐,這個小時候因口算輸給莉拉所以扔石子打莉拉的男孩,起初普通不起眼,後來完全逆襲,讓人刮目相看。

看完全書現在再回頭想,其實一切都是有預兆的。尤其是關於那場小學口算比賽,前前後後隱喻了好幾個人日後的性格。

莉拉當時贏了阿方索和恩佐,阿方索哭了,這是非常女性化的表現,預示著他的性傾向。阿方索的哥哥斯特凡諾帶著弟弟來找莉拉出氣,居然以大男孩的身份毆打恐嚇小女孩的莉拉,這也預示著這個男人內心深處的卑劣和暴力。

比賽過後恩佐也打莉拉了,但是他們是以小孩子的角度在互扔石子鬥氣,估計恩佐也沒想著真打莉拉,因為在打中莉拉後,他哭了。後來還給莉拉送了水果示好,這當然體現了恩佐的純良本性。

而且,比賽中恩佐是僅次於莉拉的學生,這說明他也很聰明,這在長大後他自學電腦編程以及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可以體現出來。

甚至是恩佐給莉拉送水果時,那種贈人玫瑰卻對結果的無所謂,不也是跟後來恩佐對莉拉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表現相吻合嗎。

全書男人里最令我不適的男人是尼諾,怎麼說呢,雖然作者是跟我們不同的國籍,但她所描繪的「尼諾」這類人,可真的是跨越種族普遍化的存在。因為這類男人,真得太典型了。書中有幾段揭露尼諾本性的話,針針見血。

萊儂的公公圭多評價尼諾:尼諾的聰明是沒有根基的,他喜歡取悅掌權者,而不是為某種理想而奮鬥。

萊儂在看清尼諾後說:尼諾太聰明了,他非常有文化,他對我的背叛源於一種更高級的意識。

尼諾迎合所有女人,善於勾引她們,最後不負責任,這是第一;第二,他很無恥地靠著有錢有權的女人上位;第三,雖然總是高談闊論,但他沒有真正高尚的追求,他追求的僅僅是「成為一個重要的人」;最後,他很聰明,但他用這種聰明來粉飾自己,偽裝自己,因此前面三點很多女人都難以識別,被他利用和傷害。

(說句題外話,女孩們一定要識別並遠離這種高級渣男啊!)

四、原生家庭是難以擺脫的宿命

這點在書中體現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宿命的味道。

尼諾最恨他父親的虛偽和濫情,但他長大後跟他父親一模一樣,唯一的差別是他比他父親更聰明更英俊,所以殺傷力更強,並且他總能找到為自己開脫的理由。

讀者能想像到,父親在他小時候的出軌行為給他帶來多大的傷害和屈辱,聰明的他能透過父親虛偽的模具看到父親不堪的內在,他是如此厭惡,但諷刺的是當他變成了自己最厭惡的人時卻渾然不覺。

還有艾達,在她小時候看到母親是如何醜陋猙獰的跟尼諾母親爭搶尼諾父親,面對母親的歇斯底里和瘋瘋癲癲,她總是在拉著母親祈求讓她冷靜下來。那時的她該是多麼難堪和恐懼,那時的她絕不會想成為她的母親。但是她長大之後,同樣介入了別人的婚姻,那就是斯特凡諾和莉拉的婚姻。她和斯特凡諾長期的保持著婚外戀關係,當時她還有男朋友。她跑到莉拉的家裡,像瘋了一樣的跟莉拉爭吵,逼著莉拉離開莉拉的丈夫。

當莉拉悲哀的說了句,艾達,你簡直和你母親一樣。她突然安靜下來,她差異於自己的瘋狂,那是跟她母親一樣的瘋狂。

包括萊儂,她從小最擔心的就是她母親那樣一瘸一拐的走路方式會影響她,為此她努力跟隨著莉拉的步伐,但是當她生完第三個孩子後,生產後遺症讓她也變瘸了,走起路來就像她母親那樣。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塑造和影響是非常徹底的,如無法褪去的烙印一般,如不可迴避的宿命一般,一個人越想擺脫往往越會深陷其中。

五、對於階層的思考

人往高處走,大部分的人都想要更多的錢、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優越的生活環境。就像萊儂一樣,她不停地下決心要離開自己的階層,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去。而莉拉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她所生活的城區,她沒有那種想要往高處走的慾望。

老師曾對萊儂說,當庶民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萊儂一直在遠離庶民這個身份,然而萊儂發現,莉拉是庶民,但她拒絕救贖。

書中迪莉婭說,莉拉是絕不會諂媚的人。

就是有一種人,在他們的某些概念里是沒有二元對立的,無所謂好,也無所謂不好,或者說是有比這二元事物當中更重要的東西,使他們願意放棄或者忽略世俗眼中的評判標準。

對於莉拉來說,金錢不會收買她,權貴不能使她低頭。她不屑用她的才智為自己謀取福利,她甘願投身去改變身處的舊城區。她鄙視光鮮的索拉拉兄弟,她能看到不起眼的恩佐身上的優點。作為女人,她甚至不在乎自己的外表,作為天才,她並不愛惜自己的才華。

泰戈爾的《祝福》里寫道:He has not learned to despise the dust,and to hanker after gold。

莉拉也一樣,她不嫌棄泥土,也不追求天堂。

並且莉拉一直沒有改變,生活再難的時候,她也沒有妥協或者讓步。

所以,越到最後,讀者會覺得,萊儂和莉拉之間的較量已經不重要了,階層的高低也失去了它世俗的意義。因為讀者對莉拉已經充滿敬意,比起萊儂所擁有得眾多讀者和聲譽,莉拉就像沒有觀眾的孤膽英雄,同樣值得擁有無聲的掌聲。

六、關於作者的寫法

第一是情節發展:

本書作者在寫作手法上,最令人感慨的就是她所營造的萊儂和莉拉此消彼長的發展趨勢,每次意向不到的轉折,都在一次次地平衡雙方的局勢,達到一個新的較量起點。

比如從小時候開始,表面上是萊儂更有優勢,她得到繼續上學的機會,她的成績優秀。輟學的莉拉卻通過自學、設計鞋子、成為有錢人的妻子等等,總是讓萊儂感到自卑。

而後莉拉的婚姻開始陷入不幸,萊儂卻開始上大學、嫁名門、出書,萊儂又一次佔了上風。當萊儂告訴莉拉自己出書時的消息時,莉拉正在環境惡劣的肉食廠當工人。

中年時,萊儂離婚帶娃成為第三者,遭到所有人的反對。莉拉卻又重新回到穩定的生活,並且通過學習電腦知識,跟伴侶一起成立了電腦公司,一時間功成名就,把萊儂遠遠甩在身後。

就是這樣,不勝其舉,像蹺蹺板一樣。小說最精彩的就是充斥全書的她們之間一次次境遇的轉變和對決,兩個女生間的較量就彷彿是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過程中,讀者也不由自主的站了隊,加入了戰爭。讀者有時候會站在萊儂這邊,覺得萊儂太弱勢,有時候又會同情莉拉,希望她能再次振作起來,一顆心就這樣懸在中間,隨著她們的「蹺蹺板」一直搖擺著。

到最後讀者會好奇,兩人持續了一生的較量最終結果會是怎樣。然而結局是,她們的較量將會一直持續下去沒有終點。

第二是人物塑造: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天才人物——莉拉,對天才的剝絲抽繭,跟《月亮和六便士》里毛姆對天才畫家的剖析方式很類似。看到描寫莉拉的說話做事風格,總會聯想到《月亮和六便士》里同樣特立獨行的天才畫家,他們都是堅定的、敏銳的、絕不媚俗的、桀驁不馴的。

有句話是他倆重複度最高的:我他媽的不在乎。

兩位作家把天才描繪的如此吸引人,以至於讀者想要一睹畫家畫作的好奇心和想要看莉拉文章的好奇心是一樣熱切的。

除了莉拉,還有尼諾、斯特凡諾、里諾、萊儂的母親等等,每個人都躍然於紙。

至於萊儂,其實她就是每一個「我」,每一個看書的「我」,每一個成長中迷茫、不夠果敢、不自信沒主見、總是羨慕別人、循規蹈矩平凡的「我」,看書時那麼多強烈的代入感也許就是這麼來的。

而萊儂最可貴的是對自我的不斷反思,她時而迷茫時而警醒的心路歷程,啟發書中「我」的同時,也啟發著讀者,使讀者可以對照萊儂,反觀自身。

七、連續劇《我的天才女友》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看完原著再看電影或電視劇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所以一開始我就堅持先把小說看完,再去看劇。

《那不勒斯四部曲》由HBO買下版權,第一季也就是小說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已於去年播出。HBO一向是大製作,這部劇也不例外。光是第一季劇組就做了1500套衣服,選角色花了9個月時間,並用4個月時間在一個廢棄的廠區建造了小說中的那不勒斯城區。

看第一集時,光看片首的幾張家庭合影,就能猜出是哪個家庭:奧賽羅家、格雷科家、卡拉奇家、梅麗莎家、索拉拉家等等一一對應,看到那些想像過的人物變成具體的影像,心情實在太激動了。

演員選的很符合原著,就連大小演員的容貌變化都完全吻合書中的描寫。

比如小時候的萊儂比莉拉漂亮,萊儂擁有金色的頭髮,人又乖巧,像小天使一樣。莉拉又瘦又小,總是髒兮兮的。

長大後萊儂頭髮變成棕色,臀部變寬,長青春痘,萊儂感到自己變的很醜,特別自卑。反觀莉拉卻越長越美,纖細高挑,很有誘惑力。

還有萊儂到海邊度假時,太陽和海水把她的頭髮變成金色,皮膚變成健康的小麥色。果然啊,劇里萊儂度假時的樣子變得確實好看多了,就如書里說的,像電影明星一樣。

一大波飾演爸媽們的中年演員,表演的非常穩、也非常准,感覺就像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

倒是莉拉,感覺這位演員有時候撐不起人物的力量感,發狠的時候,不夠穩,有點浮,還差一點原著中莉拉的尖銳。不過已經很符合了,她倔強的樣子,她嘲諷的表情,她不經意間的誘惑力,這就是莉拉啊,很多鏡頭都美得像油畫。

在幾次大場合戲中,讓我覺得還原度最高的是那場舞會,飾演莉拉的演員完全表現出了莉拉在跳舞時的投入和耀眼。

每次她們暗暗較量的緊張感和張力也很到位。

電視劇在體現城區破舊的同時,整體畫面還能不失美感,真的很難得了。低飽和的色彩、精心的布景,充滿高級感和懷舊感。

好期待後面的三季。

再沒有一本書可以把女性友誼描寫得如此驚心動魄,它是屬於女性的作品,它給女性讀者帶來太多的震撼和思考。

小說的主線雖然僅僅是兩個女人的那些事兒,但視角之深入,命題之寬廣,讓讀者覺得,它就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女性成長史詩。這正是於細微處展現宏大,於一朵花中看到萬千世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