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部小圖.jpg 

快書與數來寶的演出形式,都是由演出者站著,以手持擊節的小型打擊樂器自行伴奏說唱,說唱的曲詞是句式比較整齊的韻文,快書的內容是人物鮮明、戲劇性強的故事,數來寶則具備了即興演唱的特徵。

 

台灣常見的快書有山東快書和快板書兩種。

 

演唱山東快書時,演員左手操持兩個月牙形、方寸大小的銅片,稱為鴛鴦板,其中音色較佳、在上者稱上板,在下者為底板,唱詞以七字句為主,一韻到底,講究乾淨俐落,短句多,語言淺白,有時在句中靈活加上襯字、崁字、嵌句等,以加強語意或增加變化,演唱的方式仍保留了歌頌英雄的傳統,地方色彩濃厚、樸實生動並具趣味性。

 

快板書是在數來寶的基礎上,借鑒並吸收山東快書的特點、相聲的包袱手法發展出來的,基本上是演唱長篇故事,但也有演唱短篇故事、繞口令的,稱做「小快板」,在演出形式上和數來寶相似,不同的是,快板書採一韻到底,長於敘事,句式變化多,可有大段插白;數來寶則用花輒,多是即興演唱,句子簡單整齊,以唱為主少有插白。演出快板書時,演員雙手分持竹製的「節子板」和「大板兒」擊節演唱故事,常用於開場過門,可收肅靜凝神之效。

 

演員敲擊竹板控制節奏,同時進行說書表演,板點節奏變化繁複,演員須隨時進出故事中的角色,是一種高難度的表演藝術。竹板操作有夾、打、撞、刮、基本點、火車點、馬蹄點等多種不同花樣。在竹板與演唱的配合上有快打快唱、快打慢唱、慢打快唱、慢打慢唱四種不同形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