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新聞我就有留言,這麼蠢的人,是怎麼坐上總編輯的位置的。很抱歉我不看報紙,剛開始還以為環球時報是西方的報刊呢,這麼高大上的名字。一查原來是個野雞報刊,難怪能有這麼蠢的總編輯。不會寫影評可以學的胡總編輯,負能量是什麼意思嘛。

另外聯想到前陣子北大校長念錯字的事情,都是些什麼人在從事這些本該由知識分子去從事的職務啊。


無論是天註定,山河故人,還是江湖兒女,電影裡邊體現出的環境和人們的狀態,小市民之間的生活細節(為利益產生的糾紛,矛盾升級等等;尤其將陌生人之間不同種類的騙體現得淋漓盡致)至少令我真的很能感同身受。因為它的確就是作為八零九零後甚至七零後曾經有過的記憶,社會的縮影。就像回首再聽電影中有點尬的KTV舞曲,讓人恍如隔世。

(對比下來,芳華老炮兒這些電影太過理想和臉譜化表達了那個時代的生活。也不是說不好,但意識形態過重的片子讓人總覺得缺了點什麼;而那些不知所云的青春片則像架空在生活中的記憶樓閣,除了那些大院,校服和廣播以外,就真的難有同感了)

電影拍的好不好,有沒有內涵咱們另說。但一定得承認,電影作為藝術的一種,賈科長做到了「藝術源於生活」


賈樟柯,中國內地導演

對我來說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沒有辦法公映

知道他作品的寥寥無幾

所以他沒有

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的

票房號召力

看他的獲獎記錄

威尼斯、戛納、柏林、台灣……

國際已拿到終身成就獎的巔峰

對觀眾來說

他是個熟悉又陌生的文化符號存在

新作品《江湖兒女》

經歷一波三折上映了

豆瓣評分7.8

口碑出現了兩極化

喜歡的網友,讚不絕口

不喜歡的嘲笑他

靠拍國人的醜惡博取外國人的好感

反方代表胡錫進

環球時報總編輯

微博上表示這是一部

充斥著負能量的電影

價值觀導向不正

更將電影比喻成精神鴉片()

昨晚,賈科長用十二條回應了

胡錫進的炮轟點評

「負能量」「現實題材」「鬼片與觀眾」

「好萊塢寶萊塢」「善惡正常」

……

十二條回應,剝繭抽絲

隔著屏幕我都能想像到

對方毫無招架之力的無措感

就像一個孩子

被大人脫光衣服

赤條條走進公共澡堂

回應里沒有一句髒話

明嘲暗諷,字字吊打對方

看了網友評論

清流一色路轉粉賈科長

想起之前「馮小剛十問崔永元」

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小鋼炮的憤怒

這十二條簡直:高明

網路作家木子美隨後發表了針對

十二條的個人看法()

簡單來說

胡是耿直boy,賈是心機boy

胡憨厚發表意見

賈小氣較真手撕對方

下午一點胡錫進針對十二條

在微博上發出聲明()

批評一般的人和事

如果自己覺得欠妥刪掉了

被批評者就會真的看不見或者假裝沒看見

但是批評一部電影,只要發出去

你刪了,埋到馬里亞納海溝里

都得被人給撈出來呵

對於胡、賈、不加v三人的這場戲

你來我往,確實精彩

對上映5天的影片

票房突破5500萬

超過3500萬的《山河故人》

這才是這場戲真正的產物

買票觀影發表觀影感受

這個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是名人一句話就讓導演努力付之東流

既然如此

賈導自發其言,較真回懟實在合理

賈科長的作品較好不叫座

我想這個理他比誰都清楚

微博回懟激水花,增票房這個是必然的

拍電影的初衷就是讓更多人接受

《江湖兒女》變成17年愛情故事

成為一部粉絲電影

完成人到中年的一個致敬

所以,這片子敗得好

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今成為沉穩妥帖的科長

江湖雖不在,情義也沒有多少人談

時間肯定會改變科長和他的電影

但我不認為他失去刀鋒和鋒芒

25號媒體見面會,邀請「錦鯉」楊超越站台

緊跟潮流

一撥大咖明星:廖凡,徐崢,張譯,董子健加入

譚維維獻唱同名主題曲

抖音紅人摩登兄弟的推廣曲

作為文藝片導演

拍廣告、做代言,做投資

……

小眾導演,不缺錢

2000年已經掙得第一桶金500萬

這些年來,作為一個商人無疑是成功的

國際上,影評界給予他的認可

不再靠票房來決定

唯一要做的只是得到大眾的認可

要抹殺大眾認可的胡錫進

踩中導演「江湖理念」「黑幫情結」的底線

只能被倔軸的科長調侃得一絲不掛

張藝謀一直都在求變

大眾卻不買單

多年過去

還沉浸在《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的世界中

賈導一直不變

大眾依然不買單

從國際回來了

他還沉迷於自己的「小江湖」中

他只渴望自己的小江湖被大眾所認可

所以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值得我為他《站台》


由於胡錫進總編打的字較少,且身為朝廷心腹,更加重要。這場爭論里我已經判賈樟柯導演輸了。

當然雙方觀點都有道理,都代表了各自的觀眾意見。都是合理的意見。我覺得只要不動用官方權力再封殺賈樟柯導演五年,任何爭論都是好的,都是助攻,有助於兩個不同觀眾群之間有一個強烈的互動。不同意也是建議嘛。至於互相的調侃,就當一個添頭,也挺好玩的。

不提,直接封,那才是最糟糕的。代表了一種極端的自我封閉,那是需要警惕的。

我覺得胡總編和賈樟柯之間我不知道誰更負能量,但這件事是挺正能量的。


《江湖兒女》豆瓣評分:7.8(73763人評)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26972258/豆瓣的評分還是相對客觀的,刀筆吏批判這部電影不奇怪,比起去北朝鮮不讓你隨便拍照的朝鮮官員好多了~


關於這件事,我是打心裡支持賈導的,那什麼胡錫進就洗洗睡吧,自己什麼貨色自己心裡沒點X數麽?姜文,賈導都是我特別尊敬的大導演,他們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但都在做著同樣的偉大事業。通過自己的作品對人性、時代、社會、體制、不斷諷刺和鞭策。。。敢於揭露陰暗、齷蹉、醜惡。。。一個有著浪漫主義的英雄情懷,一個是樸實無華的現實魔幻主義表現手法。。。

人生處處有驚喜,片中點滴是精華。。。賈導的電影總在不經意處埋下一根尖刺,刺痛這個偉大的時代和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就像我們每一個勞苦大眾的生活流水賬。。。看似平淡無奇,寡然無味,令觀影者昏昏欲睡,但卻總是能於無聲處起驚雷!令我們本已死水一灘的麻木內心波瀾驟起......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們才會忘記自己不過是一條鹹魚,才會想起理想、正義、情懷、才覺得自己還不是行屍走肉。。。才覺得自己是有靈魂的。。。雖然我們只敢做沉默的大多數。但偶覺心有不甘。這就是好的藝術作品能帶給我的共鳴和啟迪。

在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各種垃圾思想在侵蝕著我們的大腦,各種真人秀,無腦綜藝節目娛樂至死........各種心靈雞湯、勵志大片害人不倦。賈導的文藝片就是中國社會的一股清流。。。。。

他給我們頭上澆了一盆冷水,用現實狠狠的抽了我們一個大嘴巴。告訴我們應該清醒清醒。。。。

各位小粉紅,小鮮肉別被抖音快手上的繁華盛世給迷糊了雙眼,一個個還真TM以為我們的生活過得就跟小視頻一樣?全是網紅美女,豐乳肥臀?全是高樓大廈,霓虹閃爍?全是如畫美景,詩和遠方?快TM醒醒吧。自己過的什麼樣自己心裡沒點X數麽?

你以為你在大碼頭錄個夜景視頻,拍個街邊擼串照片發發朋友圈你就生活幸福大國公民了?難道你忘記明天還要早起擠公交地鐵啦?忘記你每天干8小時苦力,住90年代筒子樓啦?

你以為你麗江西藏藍天白雲寶馬賓士你就是偉大盛世牛X的中產階級啦?難道你忘記你每個月房貸車貸信用卡刷爆啦?忘記GS/SW/CG/GA隨便一個啥部門就能讓你分分鐘點頭哈腰當孫子啦?

你以為西餐牛排吃米其林睡希爾頓提愛馬仕穿路易威登你就白富美高端大氣上檔次啦?難道你忘記包養你的乾爹每日每夜騎在你身上無T內S的酸爽啦?忘記你當年在東莞夜夜含吊的難看吃相啦?

乍一看,繁花似錦,烈火烹油,實則諸佛皆幻象,不過是障眼法罷了。

只有賈導這麼實在。讓你花幾十元票錢來電影院看破落荒涼的小縣城,看底層百姓的蠅營狗苟,看大時代下小P民的生死離別,裝腔作勢,看繁華盛世下的窮困潦倒,背井離鄉......

放眼當今電影界,除了賈導還有誰敢這麼做?像胡錫進之流,一介草包,處廟堂之高當然當然要維護既得利益集團啦。難道我們小P民就不能獨立思考麽?這樣的導演不支持去支持啥?除了看那些掏糞小鮮肉、電腦特效、爆米花大片之外就不能有點追求?人賈導這是在說真話呀,在幫我們無產階級說話呀。電影看不懂多讀書啊,別TM糟蹋了賈導悲天憐人的一片苦心啊。

有人看你受地主剝削幫你吶喊伸冤你不點贊就算了,你還跟著地主家的管家瞎起什麼哄?當奴隸當習慣啦?

很多人說他只知道拍煤礦拍縣城拍落後地區的小人物故事,沒檔次。大哥我就想問問你,中國一共才34個省級城市,1600多個縣級城市。13億人大多數生活在小城市,並且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小人物。他這麽取材取景是為了誰?你要覺得你是大人物統治階級那你別看我的文章了,我不是寫給你看的。

還有人吐槽他總是喜歡拍壩壩舞迪斯科來硬裝文藝展現中國醜陋的一面給外國人看,好拿獎。我就呵呵了。。。這麼吐槽的渣渣們你不就是天天生活在這種露天壩壩舞老年迪斯科的環境中麽?這不就是活生生的現實麽?還不讓人展示了?你覺得LOW我TM給你一根高爾夫球杆你會打嗎?你消費得起嗎?到底是你自己愛裝比還是人家導演真實?窮不丟人。沒文化很丟人。。。。真的!

三觀不正的請先改過自新再來看賈導的電影。


實際上賈導和胡總的目的大致上是一致的:收割傻逼唄。

一下來源於渣浪「張內咸」:

胡錫進與科長的這一波炒作更像是對打默契牌,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各收流量各取所需。可能你們無法理解,這老哥倆表面上水火不容,但根本利益其實是趨同的。科長的政治立場,在《時間去哪兒了》這部電影中表現得最透徹,它是一部由中、俄、印、巴西和南非這金磚五國的五名導演以「不忘初心」為主題創作的短片集,其中賈樟柯執導的這部分是切題最深入的。當你在城門樓子上看著趙濤的那張老臉賣力地喊出「還是生二孩兒好!」的時候,你就明白鬍錫進的憤怒源於何處——明明大家都接的是同樣的活兒,憑什麼你就鏟得那麼漂亮?

而這確實也是賈樟柯一直以來最厲害的地方,他的情商和財商之高在中國導演中可以說是一騎絕塵。從他的公司架構中你就可以看出他是真的懂商業,事實上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嚴重被低估的模式創新者。只列舉一個小案例:早年間的Johnny Walker系列短紀錄片開創了商業紀錄片的先河,可以說後來一條二更等短視頻平台的誕生全是受他影響。更何況他在那個時候就跟soho中國的潘石屹達成一致,早早就布局在文旅地產的方向上——要知道那時候「文旅」這個詞還沒有誕生呢。

但有趣的地方就是,文青為什麼會把他和胡錫進當成正邪對立的黑白兩面呢?大概是因為他的每一次發聲,都把自己放在「弱勢群體」的位置上屢試不爽。科長在銀幕上展現出來的一貫的小人物視角之所以讓人感到不真誠,是因為他十幾年前早就不是弱勢群體了,但還是一直樂此不疲地玩這種弱勢群體cosplay吧


賈科長回應之後,胡總又寫了一篇作為回應,看起來寫的挺老實,結果被大V @六神磊磊 給扒皮了。。。。。心疼胡總。。。。


總的來說,胡總編顯然沒有一丁點兒「江湖經驗」

胡總編給賈導出題的時間是24日0點18分,應該是剛看完午夜場,心裡添堵了,不吐不快,大家都理解的,不過,胡總編顯然不具備的第一個江湖經驗就是「不要在晚上做任何決定」

賈導接題的時間是當天下午2點多,「胡錫進總,你的觀點我看到了」,言下之意你這個題我打算接了,但是我先想一會怎麼答,再來懟你。所以顯然,來到江湖裡,賈導是更有武功秘籍的,不但避開了會產生「那夜我喝醉了拉著你的手」式錯誤決定的午夜時間,還一個閃身躲開了胡總的第一拳,也是最重的一拳,給自己一個攢大招CD的時間。

胡總的第一拳顯然撲了個空,愣了半天之後,到晚上才連忙發了幾篇「經濟貿易軍事」類題材的微博表達自己已經把那個事兒忘了,什麼都沒發生。

但賈導作為江湖人士顯然不能忘的,江湖規矩注重一來一往,大招終於在第二天晚上將近0點的時候攢好CD,一拳打了回去,當然不能再拖過0點再發了,拖過0點那你CD就太長了,在遊戲裡面,CD太長的英雄也是沒人願意用的。

「匆匆寫,算是回」表達了一種武林高手雖然使了不小勁兒,但還要假裝彈指一揮就致敵人於死地的武林至尊級水平。

全文不但對胡老總打蛇打七寸,簡直是從1寸打到7寸,再從7寸打回1寸,排除胡總編微博長文本身的漏洞百出不說,這種「開卷考試」形式的交鋒,一來一回,胡總編就算沒有漏洞,也會被找出漏洞來,就算把手放到你屁股上也能給你摸出脈來。

總的來說,整個事件胡總編是吃虧的,從他「衝動的懲罰」那一晚起他就註定要吃這個虧了。

我倒希望胡總編沒事多操心一下國家大事,這些家常小事兒就不用您操心了,畢竟大才不能小用,您要是都閑下來沒事兒看賭氣的電影了,那誰來為老百姓關心民生關心國家大事呢?

賈導呢沒事兒就好好拍您的電影吧,說實話如果這次碰上個從電影本身角度來給您出題的人的話,您還真不太好做這個武林高手,我雖然沒有多喜歡您的電影,但是我的想法跟您是一樣的,確實需要多一些不同的聲音,不但要看到白天,我們也需要看一看黑夜。

總之希望我國未來的影視事業少一些和稀泥,多一些喜聞樂見吧!


看的就是能讓我心裡堵得慌的電影,嘻嘻


偏賈不偏胡,好一個知乎。

都在不同江湖,憑什麼要互相理解?

包容就好了啊。

可你們依然不放過。


批評方是保守派報刊就再正常不過了

江湖兒女有些東西隱晦但不是沒有,鍵盤俠,國有資產流失,兩次火山的對比,英文名,空空如也的雲中站以及雲中站背後的紅色背景宣傳,打算換擋的時候和好,還有最後離別時透過監控看到趙濤,這與偽紀錄片的開頭遙相呼應,都算打破了第三面牆

我要是保守派媒體,一樣罵他,牛逼的在於賈樟柯不矯情,蔫壞,罵人從來都是雲山霧繞,所以你永遠無法坐實


一個只能把自傳體或類似自傳體作品作為自己藝術成就頂峰的藝術家,最好就此打住見好就收,不要瞎幾把掙扎折騰了。

老老實實做個二流藝術家就好,不要再硬擠所剩無幾的力比多了。

一個藝術家居然四處公然宣稱自己在「說真話」,這得有多無聊低級啊!

一個攢了一堆社會負面新聞的《天註定》,居然就成了值得標榜的藝術作品了,你拍個記錄片不得了?

這樣的電影不看也罷,一天忙累下來,我還要去電影院受這個罪,我是受虐狂么?國內吹捧這類電影的人真的過得很慘呢。

除了對外輸出負面形象外,看不出有何藝術價值,有何現實批判意義?難怪有留學生氣不過,影響中華兒女行走江湖啊。

社會負面新聞究竟是集體性民族性的人格缺陷或制度缺失造成的不可避免甚至難以消除的社會問題(problems),還是各種偶然因素影響下的一個特殊的意外事件(accidents)?這個問題不需要思考嗎?

為啥就沒有好萊塢導演把校園槍擊母親殺子神父戀童等一系列事件串起來拍個電影呢?很顯然啊,在藝術性上這要多low逼有多low逼,既不符合美國主體意識也沒市場有錢可賺。

社會現實批判?真以為自己是迅哥呢?

手法粗糙思考淺薄風格粗野,也能標榜成個人主義,不是不可以,但在我眼裡,就只是個二流藝術家就好了,看不得和同樣有江湖黑社會情節的一流導演肩並肩。

他們有,侯孝賢楊德昌北野武……


看了下面很多回答,都覺得賈回應顯得很沒有姿態,不符合身份。

可是憑啥被人拿屎丟一身,為了別人眼中所謂的姿態,就不拿屎糊回去呢,憑啥就得被白白噁心一下,況且賈丟回的還不是屎,最多算辣椒水吧,辣歸辣,不臭啊


各位你們看過這電影嗎?

我贊成胡主編的結論,但不贊成他的理由。

這電影應該屬於那種介於好片和爛片中間的那種。不知道怎麼形容,就是堵得慌。


昨天因為電影「圈外人」胡錫進總編的亂入,關於《江湖兒女》的討論好不熱鬧。仔細看看,這場爭論,還真的蠻有意思。忍不住也說幾句。

正好我公公在北京,我昨天和他一起去電影院看的《江湖兒女》。看完後做了簡單的交流。我公公對電影並不是很滿意,在他看來,電影的後半部分很散漫,最後人物沒有一個圓滿合理的結局,總的來說不夠正能量。

按他的想像和意見,電影最後,城市不該是那麼灰暗,高速鐵路應該帶來全新面貌,人物最後應該「走進新時代」,一掃頹氣。電影導演就應該有這樣傳播正能量的職責和使命。

——這些觀感,真的和胡總編很相似呢,果然是同齡人。

我對這部電影也並非特別的偏愛,可我也能明顯感覺到,賈科長所試圖打造的影像空間,與這樣的想像有點格格不入。

賈科長的電影,不是《中國合伙人》,並不是講時代巨浪里踏浪而行、如魚得水的弄潮兒,而經常是一群在時空中流徙、充滿不適感的邊緣人。

就如電影中那個開摩托車向巧巧求歡的中年男人,在我公公看來是閑筆,只為博人眼球。但他口中看似無意的一句「我老婆去深圳打工一年多了」,這其實才是科長想說的重點。

國家與時代的高歌猛進,給個人、家庭命運帶來了重大的影響,產生了巨大的慾望空洞和錯位。這裡表達了中國人的大離散——又承接了上一部《山河故人》的主題。

圍觀這次的爭論,我覺得主要有兩點比較有意思。

第一是關於電影的創作觀念之爭。

老胡覺得電影讓人添堵。那麼電影是用來讓人開心的嗎?一定必須讓人振奮嗎?

當然不是,文藝作品很多是批判現實的,令人不快很正常。比如我們所熟悉的《祝福》《雷雨》之類,可能現在來看和容易接受,那是因為我們站在一個新時代看舊時代。可放在當時,身處於那個時代而無法脫身的人們,作為觀眾,卻同樣是糟心的吧。

有的作品面對糟心的處境會提出解決之策,會留一些希望、留光明的結局。可不這樣做行不行?當然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痛苦有助於喚醒,有助於讓人感覺到自身的存在,痛苦通常比麻木好。

同樣,對於這類令人痛苦的創作者,態度不應是鄙夷,很多時候反而應予以尊敬,因為他們有著發現問題的眼光,還有直指問題的勇氣。

電影作品裡,比如前一陣子影院上映的《小偷家族》就讓人感到日本社會存在的嚴重的倫理危機。作為觀眾我們就會很敬重是枝裕和的洞見和能力。

像《小偷家族》這樣的作品,觀眾很容易感受到鏡頭背後導演嚴峻的批判態度和視角,傾向性很明顯。

但在某些作品裡,導演的態度很隱晦,只是以客觀的視角記錄那些讓人不愉快的現實情境和人物命運,觀眾就更容易迷惑。

這些導演往往是更相信真實力量的人,堅信就真實本身就足夠動人,作品也往往具有更多的開放性和多義性。

比如我看顧長衛導演和許鞍華導演的一些作品就會產生這樣的感覺。

賈科長的作品也偏向於此。他鏡頭之下的人群多是失意、疏離的。時代像大浪淘沙,淘洗出來的是閃閃發光的精英們。但並不是成功者才值得關注和歌頌,倒是那些落寞的背影,割裂的痛楚,恰恰構成了科長鏡頭最獨特的價值。

其實賈科長那封回信中也都說得很清楚了,他不愧是導演中最好的影評人。回擊很有力。堅持真實,而真實是複雜的,他不能像某些人一樣「選擇性複雜」。

另外,這場爭論中,我覺得第二點有趣的是爭論雙方的位置和立場。

賈樟柯是一位電影導演。電影是不用強調「真實」的,「真實性」並不是電影必須的守則。

我們一般強調的是電影必須戲劇化,可以主觀,允許腦洞十足。

比如我看昆汀·塔倫蒂諾的《無恥混蛋》,看到最後,女主角策划了用威力驚人的硝酸片在電影院里炸死了德國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倍爾,這個就明顯不符合歷史事實。

但這符合昆汀的創作調性啊,這就是專屬於他的遊戲與狂歡,觀眾也跟著一起爽爆。這樣的創作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也有很多的電影創作者把「真實」作為一種自身的美學追求。還有比較極致的,發展出「真實電影」「直接電影」一脈。

可電影畢竟是藝術創作,沒人把真實性的要求強加於它。

而新聞卻不同,真實性是新聞工作者的命脈。著名的老新聞人陸定一晚年痛定思痛:「我思來想去,新聞還是真實性最重要。」

所以在這裡,一位藝術家在談真實性,一位新聞領軍人卻在強調正能量,這還蠻弔詭的。

我也理解老胡,他可能覺得被「江湖兒女」這個片名騙了,看完電影發現和腦海中的固有模式有很大反差。然後就一吐為快,發了評論。

他後來覺得有點下不來台,自己又補發了一條微博。解釋了一下,那本是自己一時的感受,未經思慮周全,很快覺得不妥刪了,想不到被人截屏還大肆發酵。

我倒是覺得這樣直接的、即時的感受,反而更真實,更能說明這位主流媒體人的態度和立場。

新聞媒體發展到如今,「新聞真實性」受到各種挑戰。社交媒體、自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媒體發射台,快速便捷的同時,信息的可靠性變得泥沙俱下;

加上泛娛樂化的年代,新聞披上各種花哨的包裝和外衣;

更遑論意識形態對新聞的嚴格把控。

昨天讀到一個著名的公號發的文章,作者寫道:我一直不能理解用「正能量」、「負能量」、用三觀不正去評價一部電影的人。

這句話的前半部分我認同,不能用正能量、負能量去評價一部電影,有的好電影就是滿滿的負能量,喪到不行。老胡可能不太了解,如今「喪」早已成為一種潮流了呢。

但真的「三觀不正」的電影,我還是難以接受的。不論你有多麼卓越的創作天分,「三觀」還是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只不過我所希望的「三觀」,應該是盡最大可能開放包容。世界本就很多元化,對於異己者,應該多一些想像力和理解力。這對藝術創作,也是天大的幸事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