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介企圖瓜分業界的應急資助。

新冠肺炎下飲食及零售業苦不堪言,港府早前以防疫抗疫基金提供應急資助,惟政策一出爐,中介即空群出動,以「不成功不收費」招徠,企圖瓜分業界的應急資助。有飲食業界接獲多家中介公司,以上門及電話推銷代辦申請,並獅子開大口要求抽取三分一資助額為報酬。除了中介公司,亦有小型會計師樓搶食,並向不諳電腦操作的老店主埋手。有立法會議員更知悉,有顧問公司聲稱可為不合資格的服務業店主取得資助,擔心有店主被誘使提供不實資料,結果誤墮法網,得不償失。

市民為避疫減少外出用餐,飲食業成為重災區。

為支援受疫情影響的行業,港府上月宣布成立300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並陸續接受飲食業及零售業的申請,以飲食業為例,普通食肆可獲20萬元資助,小食食肆、食物製造廠等則有8萬元,至於合資格的零售商戶,亦可獲8萬元資助。由於受惠人數眾多,有中介公司最近積極向食肆及零售東主埋手,聲稱可代辦申請,並於資助金額中抽取佣金圖利,被批評於疫症下吃「人血饅頭」。

觀塘區議員顏汶羽上周接獲街坊報料,指在土瓜灣街頭收到中介公司單張,聲稱可協助飲食業申領基金資助,並揚言「不成功不收費」。原來這批中介早有行動,日本餐廳S2鐵板燒負責人樂師傅指出,去年10月李嘉誠基金會宣布推出「應急錢」計畫時,已有中介公司推出代辦申請服務,以「保證申請成功」作招徠,抽取三分一資助額作報酬,「當時資助款項只有6萬元,中介卻收2萬元作手續費。」

今年2月政府宣布成立防疫抗疫基金後,樂師傅再遇到多家曾從事科技券申請的中介公司,派人上門及電話推銷,「之前細節都未有,他們便想繼續食住條水賺錢。今次同樣要收取三分一資助額。」代辦基金申請的中介服務「食水深」,但他知悉,行內有食肆及零售商店主因不懂上網,仍需購買相關服務,「對他們而言,資助金雖被中介瓜分,但有錢落袋總好過無。」

市民為避疫減少外出用餐,飲食業成為重災區。

申請基金抽佣的做法除了有中介參與,有不願具名的零售商知悉,不少處理公司報稅的小型會計師樓亦參與其中,「他們一向有為商鋪東主處理稅務文件,於是乘機協助店主處理申請資助文件,另外再收手續費。」

事實上,由於政府及坊間的資助申請項目眾多,不少手續更繁複,令代辦申請資助的中介服務應運而生。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指出,過往政府推出BUD專項基金等資助時,已有中介公司抽取兩至三成資助額作服務費,「比起其他政府基金,今次防疫基金的申請程序明顯簡單得多。」翻查今次零售及飲食業的資助計畫,兩者申請方式並不複雜,食肆只須提供牌照號碼及地址,零售商須提供商業登記證、租金收據、水電費帳單及銀行帳單,再附上一張店舖近照,即完成手續。

在政府資助出台後,不同政黨商會紛紛義務協助市民處理申請,顏汶羽發現,由於零售商申請只可於網上進行,為老人家帶來困擾,「有些長者連智能電話也不懂得用,亦不懂網上交表。」他認為港府可效法選民登記做法,於各區設立臨時攤位,協助處理申請。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認為,是次資助為業界的應急錢,加上今次申請手續簡單,如有中介公司從中掠水,做法無異於吃「人血饅頭」。

邵家輝更知悉,有顧問公司早前更鼓勵不合資格的服務業店主,申請零售業資助,做法令人憂慮。他解釋,是次資助僅包括銷售實體貨物的商鋪,以美容業為例,提供美容服務的店舖並不合資格申請,如該店鋪同時有出售美容產品,則有機會符合資格,「我見到有顧問鼓勵商店『博一博』,我擔心這些顧問會要求商戶提供,甚至是偽造不確實的資料,企圖增加成功機會,但一旦被發現文件有問題,商戶有機會誤墮法網。」

此外,由於食環署轄下熟食中心經營的食肆不合申請基金的資格,引起檔主不滿。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早前發現,有熟食中心檔主發起簽名行動爭取資助,惟一旦爭取成功,須繳付一成資助金額作為行政費,有「掠水」之嫌。記者昨多次致電聯絡簽名行動發起人,惟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同樣正爭取熟食中心食肆納入基金資助的全港公共街市販商大聯盟主席黃齊偉表示,不認識簽名行動發起人,不評論對方的做法,但強調大聯盟爭取資助的過程「一毫子也沒收過」。

有熟食中心老闆發起簽名運動為同行爭取資助,事成後將收取一成資助額作行政費。 受訪者提供

兩家旅行社疑收取「抗疫防疫基金」資助後隨即結業,有區議員建議,政府發放資助前應加入承諾繼續經營的條款,以防止濫用。

本月中逾八成旅行社陸續獲發8萬元基金資助,未幾有兩家網上旅行社停業,令人憂慮日後飲食及零售業亦有人收款後結業,與政府支援業界渡過難關的原意背道而馳。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直言,過去兩個月飲食及零售生意大跌,不少店舖因欠缺現金流周轉而計畫結業,故估計收取資助後結業的情況陸續有來,「資助金額最多幫補到小商戶,捱多一至兩個月。」

消委會委員兼深水埗區議員袁海文認為,現行基金資助存有漏洞,因無明文規定申請人收取資助後須繼續營運,導致有人收款後將公司倒閉,「為防止濫用,政府在發款前,應要求公司承諾繼續經營。」

市民為避疫減少外出用餐,飲食業成為重災區。

大批註冊工程承建商因文件不足,未能申請抗疫基金,並批評現有文件要求「離地」,將業界拒諸門外。

建造業「防疫抗疫基金」申請早於上月底開始,向每家合資格承建商、分包商和顧問公司,發放5萬元,至於合資格的建造業工人,則每人獲1500元,但原來目前的申請方式,令大批從事私人工程的承建商未能申請資助。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簽署人協會主席黃永華指出,不少分包商因未能提供強積金僱主供款文件而未能申請資助,他解釋,由於聘請工人由外判判頭負責,分包商一般會一筆過向判頭付款,由對方處理強積金供款事宜,他批評港府離地,令大批業界無法取得資助。

黃永華建議,政府可根據屋宇署註冊承建商紀錄發放資助,因註冊承建商每次續牌均要提供工作證明,政府毋須擔心資助落入未有營運的空殼公司手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