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檔,我們的科幻電影終於從0變成了1,一部里程碑式的國產科幻片正式誕生。危在旦夕之際,我們中國人也可以成為拯救地球的英雄。

《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小說,它與同樣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瘋狂的外星人》有很大不同之處。《瘋狂的外星人》的導演寧浩只抓住原作《鄉村教師》中能夠觸動自己的「點」,然後把其他的一切全部推翻,自己重現建立了一個故事,因此在《瘋狂的外星人》中很難看出原作的身影。

《流浪地球》同樣沒有照搬原著小說的內容,由於劉慈欣小說的世界觀太過宏大,用一部90到120分鐘的影片是很難講清楚故事的,如果只鋪墊介紹世界觀,那科幻片難免成為了科教片,就算再有意義,也吸引不到觀眾。於是郭帆導演就只選擇2075年地球經過木星並藉助木星引力逃離太陽系那一段來改編。一方面,選這一段能讓觀眾有代入感,2075年科技發達的同時仍會有現代文明的影子;另一方面,這段故事在原著只有幾百字的介紹,導演在這段故事中可以有更多的發揮並能參考原著不至於偏離太遠。也正是這一選擇造就了《流浪地球》的精彩劇情。

有些讀過原著的觀眾看齣電影《流浪地球》的結尾並沒有遵從原著,那是因為郭帆導演認為原著的那一部分比較反映人性,雖然能夠加強影片的現實意義,但也容易使影片更加複雜。目前國產科幻電影剛剛起步,簡單而精彩的故事更加能吸引到觀眾,而隨著國產科幻片的發展,日後的科幻片可以逐漸加強深度,讓觀眾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流浪地球》在拍攝初期遭遇很多困難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資金不足。好在吳京能夠及時投資6000萬支援。

其實在影片的背後,還有許多投資者也曾在支持這部影片,春節前深圳的覃先生就在偶然的機會得知了《流浪地球》版權認購的事情,作為科幻迷的他因為是與中影集團面簽,所以很豪爽的投資了100萬,以目前的票房來看已經有5倍的收益了,這還只是票房分紅,後面還會有網路媒體版權收益、電視台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等。然而參與投資的並不只有覃先生一人,很多電影愛好者和網友們也都開始參與到影視版權認購中去了。相信除了吳京,還有很多朋友都慶幸當時參與投資了這部十分不起眼的票房黑馬。因為他們在自己獲得票房分紅的同時,更是支持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中國科幻電影,沒有吳京等投資人的支持,這麼一部好的作品就要被「扼殺在搖籃里」了。

郭帆導演也算是中國科幻片的探路者了,他摸清了商業與科幻之間的平衡,讓其他導演能有所借鑒,也算是付出了很多。郭帆導演執導的《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夠成功,離不開他的辛勤付出,他為了這部作品畫了上千張分鏡圖,並做了大量的動畫預演,好在最終《流浪地球》的口碑與票房對得起導演和整個劇組的努力。

《流浪地球》讓國人們看到了國產科幻片的希望,相信不久之後會出現更多的科幻大作,也會有更多的優秀科幻小說能被改編成電影作品與大家見面了,那麼大家喜歡看我們自己拍攝的科幻片嗎?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公眾 「阿生說電影」,每天都有新資訊,帶你了解電影台前幕後,更有好項目推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