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ra上有一個問題How do top students study?特別是如果你來自MIT,加州理工,斯坦福,康奈爾大學的學生,可以給一些學習方面的建議嗎?以下是三位來自頂尖名校的學霸的回答,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Hooman Katirai麻省理工在大學期間做科研,時間管理是關鍵

在MIT的3年我學了2個學位,截止到我因為參加面試而缺課的上學期,我一個學位的績點保持5.0/5.0,另一個是4.9/5.0。同時我在做兩個科研項目,為MIT的一位教授和哈佛醫學院的兩位教授工作。

我把自己當作專業的學生/學習者,我相信肯定有一些技巧能應用在其他人身上。

建議如下:

1.以一種可以測試你的記憶和理解的方式記筆記。

很多人的筆記很好地總結了知識點,但是他們的筆記不可以促進理解、記憶或查漏補缺。但我的筆記可以。

簡單來說,我的筆記類似學習卡片,因為我記的時候把「刺激」和「反應」分開。「刺激」是指線索或問題(想像成學習卡的正面),「反應」是指根據這個線索的答案(想像成學習卡的反面)。「刺激」寫在空白的左邊,「反應」在右邊。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在你的筆記上放一張紙,你可以蓋住答案,只看到「刺激」。想更清楚了解,去google「Cornell Notetaking method(康奈爾筆記法)」,我的筆記是它的改良。

2.培養積極閱讀的能力。

不要只是消極地閱讀材料。而是在讀材料的時候提問、假設並積極地測驗。我想這就是第一個帖子作者的提到的為每一個學到的知識建立一個「模式」。

3.為你的同學服務。

很多競爭大的項目中大家不願意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知道的知識。我看到很多人害怕去分享,因為他們害怕被其他人超過。我建議大方地分享。

如果你不願意與他人分享,在你需要的時候你也得不到他人的幫助。我會花數小時教別人我擅長的科目。因此這些人會在我不擅長的科目上幫助我。我發現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而且他們的提問都是我不曾想到的,這很有幫助,因為有些可能會在考試中出現。

4.知道教授是怎麼評分的。

你要知道是誰在評分,他們是根據什麼評分的。你越早了解你應對的對象是怎樣的,你越快可以適應他們的評分方法。

5.大學期間積极參与科研。

有些申請學校,科研成果可能和成績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如果你唯一的優勢是成績,雖然你仍有可以去到頂尖的以課程為主的研究學院(比如不要求研究生論文的斯坦福),但是你去頂尖的有科研項目的計算機學院(比如MIT,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機會就微乎其微。

我大學期間做了一個人工智慧的研究項目並放在網上。不久後它就被引用到IBM、AOL(美國在線)及其他發明公司的專利。此外還有40個人也引用了我的成果。我認為這有助於我進入MIT因為他們看到我的研究是有實用價值的。之後我參加一些頂尖的科研團隊也是因為這項科研成果。它也有助於我的研究生申請。如果我大學期間沒做科研,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

6.上課。

很多教授只會在上課的時候講有些內容。很多材料只會在課上出現,你不上課你連這些材料都拿不到。同樣你也沒法問即時提問。

7.時間管理是關鍵,尤其是大學期間。

我認識一個排名前5%的朋友,他甚至吃飯時間都在計時。

8.享樂有助於提高成績。

大學的早期我拚命學習,把時間都用來學習。之後我才意識到享樂可以清醒大腦並提高成績。不幸的是我花了2年多才明白這個道理。

9.學會google高級搜索.

這是讓你能快速回答自己問題的基本技巧。

10.改善弱項。

如果你做錯一道題,那是因為你的弱項。如果你不改變這個弱項,它會跟隨你到考場。我在應付標準化考試時學到了這個教訓。我合法地買到30份舊試卷,並且認為最好的應試技巧就是盡量做多點舊試卷。但每次考試我都拿到差不多的分數(+/- 5%)。然後我做了一個小的改變,我的成績就一直上升。確切的說,在每次考試之後,我會找出導致我答錯題的弱項,根據影響成績的程度把這些弱項排序,按此順序改正他們。之後,我的成績就提高了。

稍後我意識到了標準化考試的設計是為了提供一致的成績(如果該學生在兩次考試之間沒有改正他們的弱項)。事實上,這是一種用來測量標準化考試的質量的統計方法,稱之為「可靠性」。

我用一個類似的技術在標準化考試中取的好成績(GRE排名前99%),雖然我需要製作一些定製軟體來實現。畢業前我成立了兩家公司。根據一些這裡談到的技巧,在五年內,我的新公司成為加拿大最大的準備藥學資格考試(我們每年訓練了700個藥劑師)的備考公司。我計劃明年擴大我的公司到GRE和GMAT領域。

David Koh, MIT 11, Course 6-3麻省理工做好時間管理,培養直覺洞察力

最重要的是了解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基礎知識非常重要,因為大多數進階知識只不過是基礎知識的延伸。

對於大部分理科課程,有兩部分需要掌握。一個是直覺,就是指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在腦中構建一個模式。另一個是推理,即通過例子一步一步來運用邏輯或演算法,這在數學和邏輯學的證明中尤其重要。大部分優秀的學生知道如何根據規律推理,但沒有很好的直覺很難解決那些正確答案不明顯的複雜問題。

另一個很重要的是時間管理。優秀的學生是聰明地學習,而不是勤奮地學習(而學霸兩者兼有)。以下分部分來討論:

1.上課

聽課時,我往往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1)上課的進度很快,完全跟不上。

(2)跟得上進度。

(3)感覺進度有點慢。

第(1)種情況,你需要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

第(2)種情況,我一般不會課前預習,但是會課後複習筆記,因為筆記記的正是我沒掌握的。

第(3)種情況,我可能課後也不複習。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我之前學過。

最後一個我認為非常重要的建議是,試圖去了解教授是怎麼想的。比如我的數學教授關注概念,經常以比喻和圖形的方式來講解概念。因此我知道課程的組織框架,在教授講課時我能有很好的直覺。相反地,我另一個概率學的教授通過方程式來講課,也就意味著我需要從書本獲得直覺。

2.習題

習題可以很好地檢驗你知識的掌握程度。務必自己先做,因為如果一開始就有人告訴你關鍵信息,那隻會讓你錯失發現自己漏洞的機會。

我通常是這樣做習題的。首先,通篇閱讀,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答。做完或者被卡住時,再做下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持續如此,直到你所有的習題都做過一遍。做題可以立刻檢驗你掌握知識的程度。

當你的習題完成第一遍的時候,休息一下,然後再次投入。如果有習題仍不會做,再次跳過,我一般超過半小時還做不出才會跳過。用這個方法你可能會嘗試很多遍,並多次進入死胡同,但這是好事,因為你在學習什麼方法是不可行的,這是你在課堂上學不到的(但在考試中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一旦你把所有習題做過一遍,還不會的就找人求助。朋友、同學、助教和教授都是很好的選擇。

3.準備考試

我通常這麼準備考試:在開始複習前,先找一套模擬卷裸考。這可以檢查你掌握知識的程度。碰到不會解決的問題,標記下來然後繼續。

看看這套卷子里有什麼不會的。這些是需要學習的最重要的部分。另一個關鍵是看卷子中哪些內容沒有涉及到,記得也要複習那些。

另一個技巧是列出所有的主題,看看課堂上涉及了多少部分。這可以讓你知道每個主題的題目的難易程度。關於某個主題如果有很多題目或講過很多堂課,考試中可能有更深奧的題目,但也有可能更簡單。相反地,如果某個主題只提到少數幾次,考試中可能題目更簡單,但是可能題目更多。這只是一個規則,有時候可能跟事實完全不一樣,但是大部分情況還是有助於複習的。重要的問題--我把那些需要額外精力,在課堂上不一定講的知識劃為單獨的一類。沒什麼合適的方法去複習這些,因為你無法預知會考什麼,但是鞏固基礎知識對此很有幫助。

幫助其他人學習!講解你懂的知識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發現你的漏洞。如果你不知道班上誰需要幫助,去教一個已經懂的人。他們會告訴你你沒有講到的、講錯的地方,他們也可能問你你不會回答的問題(然後告訴你答案)。

4.參加考試

你可以找到很多應試技巧,我就講一些基本技巧。首先通讀試卷,從最簡單的開始,然後做分值最多的。

如果你被某個問題困住,確認你寫清楚你做到哪一步。能得到部分的分值也是好的。

如果你被某個不重要的難題卡住,試試你不確定的方法也無妨,通常如果你的答案接近正確答案也會得到部分分值的。如果你有某種直覺而無法論證,或許你已經接近答案了。

最後一個建議:如果你被一門課壓得闖不過氣,不要放棄!回到基礎知識,重新學習,花時間一點一點去理解。通常來說,進階的知識只是基礎知識上的簡單的往前一步。

Jessica Su, Caltech 13加州理工自控

我在加州理工屬於中上的學生,我的經驗是這樣的:

1.晚上睡夠8-9小時。

這讓我能很高效地聽課和做題。

2.不逃課。

即使是不實用的一門課,也是一天的一部分。一天有太多自由時間,會導致回報效益遞減——3小時和4小時區別不大。但是有一整塊3小時加一整塊1小時會明顯好很多。

3.獨立完成習題。

做習題能讓我更好地掌握知識點,也讓我更容易專註。

4.儘早開始做題。

或許因此你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這會讓你更有鬥志。而且你還有時間去找教授,考試前也沒有熬夜的壓力。

5.對於有些課,上課前先看書。

列好閱讀計劃,以免你偷懶。當然你不需要所有的課都課前看書,明智地選擇。

6.用電腦的「自我控制」應用程序

來屏蔽Quora、Facebook及其他讓你分心的事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