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老者同時也要別人關心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聯同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進行一項「年長護老者身心狀況及服務需要研究」,成功訪問1115名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的護老者。結果顯示,超過63%護老者面對「沉重照顧壓力」、55%亦有「抑鬱徵狀」。

右起:梁凱欣、樓瑋群、蘇素芝及鄭麗玲。社聯提供圖片

受訪護老者的平均年齡為70歲,75歲以上的佔35%,8成為女性,主要是被照顧者的配偶或子女。58%的受訪者每星期提供的照顧時數超過40小時,相當於一名全職員工的每周工時。而被照顧者有各種病患和衰弱情況,包括常見的高血壓、認知障礙症、關節炎、骨質疏鬆、糖尿病、中風、心臟病、抑鬱、腎病,以至癌症。

研究從三方面了解受訪者的狀況,歸納有超過63%受訪者面對「沉重照顧壓力」、55%有「抑鬱徵狀」及40%出現「家庭功能薄弱」。再者,有25%受訪者同時有上述三項狀況,屬於高危組群。

社聯聯同港大進行一項「年長護老者身心狀況及服務需要研究」。社聯提供圖片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指,受訪者出現上述情況涉及多個因素,例如擔心經濟狀況、照顧時間長、自身健康狀況、首次當照顧者、缺乏家人支援,以至基於被照顧者的衰弱程度和是否有長期病患,如認知障礙症、中風、心臟病和抑鬱等。

社聯長者服務總主任梁凱欣表示,近年發生連串家庭倫常慘案,照顧者長期處於極大的壓力及感到無助,亟需支援。今次研究亦引證年長護老者壓力很大,當中44%受訪者的睡眠質素差、27%受訪者自我健康評估為不好或非常不好,這顯示照顧者的情緒及健康也響起警號。研究同時顯示,過去的照顧者服務未能完全滿足照顧者需要,例如經濟支援、情緒及健康支援服務、熱線服務等。

社聯建議政府應訂立以照顧者為本的政策及服務,包括:定期推行長者及照顧者的住戶統計調查,以了解長者及照顧者特徵和需要,從而規劃服務及分配資源;增撥資源發展專業服務,透過個案管理及輔導服務,為照顧者提供全面的支援;優化對照顧者的經濟援助,為照顧者提供實際支援,減輕照顧壓力;建立標準化簡易檢測工具,讓照顧者能及早作出自我檢測,及提升求助意識,適時尋求協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