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被收錄至活動「十萬個是什麼」中。

  •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主要課程有哪些?
  • 開設院校及專業排名是怎樣的?
  • 就業方向和發展前景如何?

活動時間:2019/05/20-06/20


活動規則:大於 200 字的客觀事實定義,且註明可信來源,創作時間在前的優先採納。


活動內容:歡迎參與活動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優質內容將有機會被收錄在話題中,同時還有機會獲得一份精美的知乎周邊禮物。更多相關問題請進入活動文章了解。


本問題將作為「知識庫」欄目的一部分,你的創作將有機會被收錄在相關話題的百科簡介中,為知友們解答各種十萬個是什麼。


小弟在香港大學讀的生物醫學工程,然後原校讀了PhD(牆裂不建議大家這麼干,不是學校不行,是這樣子對你的讀研的心情有影響,盡量找比本科更好的學校,跑題了。。。),還是醫學工程。畢業後去華大工作了一年。巧合和運氣的作用下,給我找到了一個麻省總院的博後,目前剛開始。希望能給小夥伴們一點我自己的經驗哈

其他的回答都說了好多,其實想了解生物工程,可以從了解他的相關成果入手:

我的背景是十分傾向生物方向的,在相關方面給大家一些例子。

比如業界大牛MIT的Robert Langer 教授在口服膠囊里加個發射裝置, 讓它在胃裡發射可溶解的胰島素微針,解決胰島素注射問題 (圖片來源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

http://news.mit.edu/2019/pill-deliver-insulin-orally-0207?

news.mit.edu

比如給大腦腫瘤裝個軌道,讓他爬走,解決膠質瘤預後干預困難的問題 (圖片來源:Duke University)

Breakthrough device lures aggressive brain tumor cells out of the patient?

medicalxpress.com圖標

比如CRISPR大神張峰的SHERLOCK系統,用Cas13在不需要電子系統下檢測極其微量的病毒RNA(常規電子檢測甚至都沒法檢測到的微量),能在非洲地區輕鬆快速檢測,比如伊波拉病毒。

當然CRISPR系統本身也是生物醫學工程的一大突破!(圖片來源: McGovern Institu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oUIlLmxf4?

www.youtube.com

其他的比如電子工程(因該是最廣為人知的方面了,CT,MRI,還有新一點的生物光子學像OCT,流式細胞儀,手術機器人,測序儀其實也算吧)

信息工程(MRI,CT,超聲影像數據處理等,基因組,生物信息學)

其實還有材料學(心血管支架,人造皮,金屬/陶瓷義肢等,甚至外骨架)

流體力學(微流控晶元,drug delivery, POC診斷Kit,血液疾病模擬模型)

和細胞組織方面(再生醫學,人造器官/組織,基因工程/療法,細胞療法等)等。

範圍很廣很廣,其實只要是用工程學方法研究生物和醫學問題或者提供解決方案的,都能叫生物醫學工程。

我個人覺得生物醫學工程更像是目標,是動用一切工程技術以達到解決生物醫學問題的目標。

給準備報考的同學一點自己的忠告:(非勸退)

1. 知識和技術涉獵極廣,

我本科是做腫瘤模型,PhD是做關節炎,還做過幹細胞模型,現在是主攻發育方向的。知識儲備從基因組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材料學啦等等都需要,隨便一課都能拿出來讀個本科那種。十分交叉學科,但殊途同歸,最後的目的都是要作出改善現有生物醫療科技的創新解決方案。

技術需求很廣,而且沒有一個所謂的課程表,你需要自己建自己的技能樹。但是又像在草原逐鹿一樣,限制你的就只有你自己的能力和想像。

本科畢業基本勉強叫做完成了Introduction。相比CS,EEE,ME等工程畢業生,很難有比較突出的技能,很難立刻投入一種專職的工作崗位。(因為還不具備專長技能。。。天才可忽略)

2. 大部分想繼續的人都需要讀研,不讀研的都是當個銷售代表啥的非技術性職位,或者轉行了。

-也有創業的,他們基本是累積人生經驗為主。(天才可忽略)

3. PhD畢業了應該有一點項目經驗,但還是比較綜合。

有的小夥伴會開始可以在博後期間主導一下項目了。

大部分小夥伴看開了,轉行了(我也在這邊緣徘徊了好久)

這裡要畫重點:

老闆老闆老闆 (讀博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

-千萬要選有熱情(名氣)有遠見(資金)的老闆呀(如果能選的話),要找能畫大餅的。因為會畫大餅證明他對未來有自己的想法(不管對不對。。。。誰又知道對不對呢。。。)。

-跟年輕和不出名的老闆,千萬要找方向比較新的。也就是那種做接下來十年或者二十年的課題會(至少聽起來)很有前途的方向(當然,也可能會錯)。

-不建議找還在研究過去十年或者更早時間前,已經十分成熟的技術(除非你老闆有臨床項目,完成了能轉產那種)。因為你做研究必然需要發文章,需要有空間給你探索,你想進入朝陽行業而不是夕陽行業。。。(這點有爭議性,自己考慮)

個人內心掙扎

-如果你有很多小夥伴從事金融業,慎重考慮讀研,或者吧朋友圈off掉。

-在接下來10年,你圈子裡成績最挫,勉強畢業了的,可能賺得比你多

-男/女朋友要千萬小心找;最好找也做科研的,互相鼓勵支持。或者至少不會嘲笑和打擊你的工作的人。。。(這個不是說笑,不是說笑,不是說笑)

可以的話,出國吧,去最先進的地方學習最先進的技術

(來到波士頓,你就能明白施一公教授沒有騙你,這個世紀真的是生物的時代!)

4. 我們國家的產業鏈是十分十分早期。。。

意味著你畢業後,很可能找不到一份相關的職位。找到了,同樣是PhD,待遇可能是電子,通信行業的1/4 -1/3

但是這也意味著你有成功的機會,或者協助其他人成功的機會。前途是灰暗的,前途也是光明的。

總結一下,

這是一個聽著高大上,幹起來很困難的行業。我認為一個合格的生物工程師需要接受的教育和訓練絕對不比醫生少。如果你是希望自己以後能按部就班,每一步都可以選擇跟從前輩路線的話,這真的不適合你。。。

我並不是要勸退小夥伴,但是如果沒有搞清楚情況就入了行。很多人就會覺得進了坑,理想性感,現實骨感,然後變成勸退黨(我自己以前也是一份子)。

但是如果你聽完我說的,還想繼續的話,歡迎你,我們是戰友啦。

如果你喜歡生物醫學,希望用自己所學為自己國家的產業發展出一點綿力的話,試一下吧,萬一成功了呢!就算你我未必成功,但我們的參與必定會一點一滴地推動祖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來用你我多年所學的技能回報國家吧!

(然後對勸退黨大聲說:你不行!不代表行業不行!)


用評論回答補充一下對就業的前景看法:

這一行的就業不簡單,必須要挑對城市。

波士頓應該是全世界生物工程產業鏈做得最完善的了。有哈佛和MIT兩家地表生物醫學和工程的頂級院校(其實還有Tufts,BU,NEU等),有臨床科研項目體量質量頂尖的麻省總院,還有一堆葯企和相關資本。

但也並不是唯一,華盛頓的JHU和NIH周邊,休斯頓MD ANDERSON醫療圈,還有舊金山,矽谷周邊都有極具規模的生物工程產業鏈。

由於生物醫學工程動用的資源龐大,器械硬體投資驚人,臨床實驗花費以億算,多學科專業人員需求熱切,centralized地抱團互惠互利是肯定的,所以只能在頂級名校和資本密集,又有臨床實施基地的地方,在政府支持,各方真心誠意合作的前提下,紮根發展,缺一都不可。出現寡頭明星城市的傾向是明顯的。

在我們國家,目前必然是只能在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才能發展。目前能做到國際知名的公司,也都是在這些城市。二三線城市發展這個行業並不現實,硬推的結果可能就導致你說的所謂「行業不行」。而且行業內部多樣性極其豐富,不同公司之間的業務可能差天共地,導致人員流動阻力(難以跳槽),這也是導致國內人員待遇上不去的其中一個原因(公司間對人才沒有競爭)。

你說行業不行吧,單單成熟的器械市場,2017年在美國是154 billion (Grand View Research, 2017)。這個還沒算蓬勃發展的的非器械生化檢測試劑盒,基因組測序諮詢服務,新療法(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等。

你說我們國家的市場有潛力嗎?我覺得還是很大的。至於你說輪不輪得到我們賺,那就要看大家造化了。畢竟就算給你做投行,也不是人人能close deal的。

總結就是,要就業,就去一線城市或者出國吧。


是一個被嚴重誤解的專業。

我以為經過媒體的普及,對生物醫學工程這個專業沒有誤解,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大家還是把它看成生化環材中的生物系列,和生物工程混為一談,像中山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居然幾乎是全校分數最低的專業,比投檔線只高一分,還不如生物、生態等專業,這就鬧大烏龍了,生物醫學工程分數應該和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等專業分數差不多才合理。

生物醫學工程屬於電子信息類專業

或者準確來講,是屬於電子、醫學、計算機交叉專業。從課程安排就可以看出來,主要課程有: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基礎生物學、生物化學、信號與系統、演算法與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數字信號處理、EDA技術、數字圖像處理、自動控制原理、醫學成像原理、生物信息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微型計算機原理及介面技術、操作系統,80%的課程和電子、計算機相關,快接近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了。

往大了說,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綜合工程學、生物學和醫學的理論和方法,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及信息科學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醫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主要針對醫療儀器、醫學儀器以及其它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產業等部門從事研究、開發。

所以,它和醫學、生物有關係,但和電子信息關係最大,不是醫學類專業、生物類專業,是典型的工科專業,屬於計算機和電子類專業大方向,畢業後授予的不是醫學學士,而是工學學士。

如果是自動化是製造業和IT產業的橋樑,生物醫學工程則是醫學和IT的橋樑,二者都是有交叉複合特點的弱電信息類專業,屬於不錯的專業系列,比大部分傳統工科要好。

就業

舉個平易近人的例子,像醫學臨床中的人工器官、超聲波成像技術、CT、核磁共振等醫療技術和器械,就來自於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學生就業的主要去向為醫療器械領域的企業,比如邁瑞、聯影、強生、GE、飛利浦、西門子等知名企業,也可以在醫院工作的設備、影像科、臨床工程、信息中心等相關科室工作。

除了這些最相關的就業去向,生物醫學工程也可以從數學演算法,醫學電子、生物醫學信息學,生物醫學光子等等。


唉,都畢業三年了,現在也沒幹專業相關的事,實在是慚愧,畢竟這專業讀了7年,寫點東西紀念一下吧。

1.「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主要課程有哪些?

我本碩讀的都是東南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以下簡稱生醫),所以介紹一下東大生醫的主要課程,東大生醫一直排名靠前,應該還是挺有代表性的。

本科階段:

① 通識教育基礎課 (這個本科生應該都逃不掉。。。)

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 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軍事理論、人文社科類類課程、經濟管理類課程、體育、大學英語、工科數學分析(在東大這個課用來代替高數,比高數略難)、幾何與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計算機類課程

② 大類學科基礎課 (啥都學一點,不自己去鑽研很難精通)

分子與細胞、人體解剖與生理學、生物系統建模與分析、電路基礎、信號與系統、計算機結構與邏輯設計、生物醫學工程概論

③ 專業主幹課 (我本科時候分兩個方向,系內簡稱生化和醫電)

生物醫學工程最新進展、科技寫作與實踐、DCL 案例式教學、醫學儀器設計原理

組一(醫電方向):電子電路基礎、波動理論、單片機系統設計與應用、數字信號處理、醫學成像原理等課程。

組二(生化方向):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工程電生理學、生物醫學材料、生物分析與感測等課程。

碩士研究生階段:

看下圖吧,碩士階段靈活很多,選夠學分就完事了,一般一年學完,後面就是苦逼科研了。

博士研究生階段:

如果你真的在這專業讀到博士,那就真的是科研大佬,我強烈建議你去國外讀博,這專業國外比國內水平高很多。。。如果一定要知道的話,可以去以下網址查看(網頁標題有問題,其實是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

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121.248.63.139

2. 開設院校及專業排名是怎樣的?

這個看教育部最新的學科評估結果就行了,有很詳細的信息,摘錄如下:

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35所,本次參評32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70所。(註: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後,按學校代碼排列)

A+

10286 東南大學10487 華中科技大學A10248 上海交通大學A-10003 清華大學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0335 浙江大學10610 四川大學B+10001 北京大學10056 天津大學10246 復旦大學10561 華南理工大學10611 重慶大學10614 電子科技大學10698 西安交通大學B10005 北京工業大學10007 北京理工大學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10252 上海理工大學10590 深圳大學12121 南方醫科大學91030 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B-10025 首都醫科大學10141 大連理工大學10145 東北大學10226 哈爾濱醫科大學10247 同濟大學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0558 中山大學10559 暨南大學C+10062 天津醫科大學10284 南京大學10343 溫州醫科大學10422 山東大學10699 西北工業大學1070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C10112 太原理工大學10285 蘇州大學10384 廈門大學10486 武漢大學10613 西南交通大學11535 湖南工業大學91002 國防科技大學C-10013 北京郵電大學10080 河北工業大學10183 吉林大學10186 長春理工大學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10255 東華大學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 就業方向和發展前景如何?

我一直是勸退黨,後面仔細一想,學生醫總比純生物好多了,這個好歹能轉程序員。。。

關於就業方向,我說幾個身邊的切實例子吧,不整虛的(排名不分先後,想到啥寫啥)。

  • 百度(憑生物信息學裡的經驗轉的大數據工程師)
  • 華為南研所(醫電方向有機會能去,其他地區的華為也有,不過去南研所的最多)
  • 賣保險(性格合適的話也挺好的)
  • 醫院(一般能進設備科,有關係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懂)
  • 公務員(醫檢所之類的,能考的範圍不是特別寬)
  • 升學(這個人數比較多。還是那句話,搞科研,去國外。哪怕你去幾年再回來都比一直在國內好)
  • 投行(生物醫藥產業分析員)
  • 邁瑞(國內醫療儀器大手,不過南京那邊的分公司願意去的人少,主要不是做核心產品)
  • 聯影(國內醫療儀器新銳,總部上海,離南京近,願意去的人多)
  • 盛大遊戲(遊戲策劃)
  • 網易遊戲(遊戲策劃)
  • 華大基因(國內基因方面大手,不過基因相關的市場成謎,現在民眾測個基因也就看看自己的DNA祖系,什麼20%的蒙古人基因啊,30%的漢族基因啊blabla,就是圖個樂,目前沒有醫療方面的實際應用價值)
  • 各類研究所(蘇州醫工所之類的)
  • 國內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類外企(比如西門子的技術支持,強生的QA等等)
  • 國內各種不知名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類小公司(比如我曾經在的那家。。。)
  • 國內各種非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類公司(這專業啥都學一點,所以理論上來說啥都能做)
  • 回去繼承千萬家產,在自己家的公司從底層做起,扮豬吃老虎的。
  • 嫁人當全職主婦的

關於發展前景,得分為個人的發展前景和專業的發展前景。個人的發展前景正如上面大家看到的,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不要讓大學的專業束縛你的發展,要讓專業成為你的助力。專業的發展前景就是一句話: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手動狗頭~


生物(?)

醫學(?)

工程(?)


利益相關:西南某校生醫在讀

所以努力回憶一下上學期導論課老師講的知識吧

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將理學和工學知識與醫學結合,應用到人類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中,為傳統醫學提供新的解決方法。研究目標是「通釋生命,融貫醫工,變革診療,助力健康」。

生醫從工程學的角度,在多種層次上研究生物體(特別是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它生命現象,揭示和論證生命運動的規律,深化對生命系統的認識,提供防病、治病、衛生保健、康復、安全防護的新理論和新方法,設計和研製用於防病、治病等的新材料、人工器官、裝置與系統,正由充當「橋樑」連接作用的交叉學科漸變為整合生物學、醫學、工程學的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並將持續更新和變革。

科學技術手段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已有很長的歷史,但是生物醫學工程形成一門獨立學科卻是近幾十年的事。目前主要研究領域有:① 生物力學(細胞力學、運動力學、血流動力學、呼吸力學……);② 生物材料學(硬組織修復與替代、軟組織修復與替代、血管替代、人造皮膚……);③人工器官(人工心臟、人工心臟瓣膜、人工肺、人工腎、人工胰……) ;④ 生物系統建模與模擬;⑤生物醫學電子學(生物醫學信號檢測、處理與識別,生物醫學感測器……) ⑥生物醫學儀器(生理功能分析、放射治療、超聲碎石、γ刀、細胞刀、康復輔助系統……) ⑦ 醫學圖像技術(X 光片、CT圖像、B 型超聲波圖像、核磁共振……);⑧物理因子在治療中的應用及生物學效應。

我們學校有5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生物材料與醫用植入體

組織工程與人工器官藥物控釋與靶向技術生物力學與系統模擬生物信息及醫學儀器

補充一下:雖然四次學科評估都在全國前5吧,但我們學校的生醫主要以生物材料與人工器官為主,據我所知很多學校的生醫都在電子電氣類的學院,但我們學校是在材料學院,依託有一個生物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前景很好…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