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5日的《軍事報道》節目中,我們驚喜地看到了我國海軍固定翼反潛機部隊的公開亮相。

實際上該機早就已經入列服役,並開始執行任務,但是在官方媒體上如此高調地公開,這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次。

因為我國此前在固定翼反潛領域存在著戰力空白,因此,很多網友看到這一條好消息後也是非常開心地說:中國海軍的又一塊短板終於被補齊了。

我國周邊是世界上潛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日本、韓國海上力量均有大量的先進常規潛艇在活動,美國的核潛艇也經常在第一島鏈附近活動;甚至於東南亞中小國家中也愈加重視潛艇的作用,如越南就一次性購得了6艘俄制基洛級常規潛艇。

隨著現代潛艇自身噪音的降低,以及攻擊性武器的更新換代,在戰時情況下對潛艇的忽視將可能造成巨大的不利後果,因此必須在平時我們就要建設好一套有效的反潛體系。

由於此前我國海軍首先面臨的是反艦及防空的壓力,因此在反潛這塊一直比較薄弱,所依賴的除了艦艇本身的反潛力量之外,就是艦載的直9或卡28反潛直升機了。

但是這樣的話,我國漫長的海岸線顯然不可能以密布作戰艦艇的方式來形成成套的反潛體系,總體上還是有漏洞的。

而我們在反艦和防空領域的燃眉之急解決後,也終於騰出手來重視反潛作戰了。

我國反潛體系基本如下:

其一:以潛艇對潛艇,通過我國周邊部署的大量國產潛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外軍潛艇的作用;

其二:除了主力艦的反潛體系之外,大量建造056/056A小型護衛艦,該級艦配備有較強的反潛設備,而且作為看家護院的小弟弟,056主要就是在我國周邊海域溜達;

其三:打造專職的固定翼反潛力量,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高新6號固定翼反潛機。

高新機項目是中國海空軍特種機的一個統稱,即在運8/運9中型運輸機平台上進行改裝,以滿足海空軍對特種機型的需求。

以我國海軍航空兵來說,目前的固定翼預警機、固定翼電子戰機、固定翼巡邏機均是高新機之列。如本次亮相的反潛機即被稱為是高新6號,而此前承擔一定反潛任務的則為運8警戒機。

實際上高新6號的亮相非常早了,其標誌性的「尾刺」也非常好識別。

這個「尾刺」實際上是用來探測水下潛艇的磁異偵測儀;機身上的凸起為刀型高頻天線,除通訊功能外,還可接收漂浮在海面上的聲吶所發回的信號;機頭之下有一個"腮"形整流罩,配置可360度環視海面的搜索雷達,用於搜潛之用。

從平台性能上來說,高新6號與美製P3C相當;但從技術性能上而言則對後者有一定超越。不過,目前高新6號的綜合性能尚且不及美製P8反潛巡邏機。

雖然如此,我們也不必灰心。

在本次軍事報道中,播報員多次強調這是中國第一代固定翼反潛機,而在接受採訪的海軍航空兵某師反潛戰術指揮長孟浩然口中,我們還得到了這樣的信息。

孟浩然說(大意):目前我們的反潛機只是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只要是有反潛相關的演練,我們都會當成一次實戰去參加。

而且現在我們應用現有裝備的一些經驗將給未來的更新換代和改進帶來有益的參考。

從這些信息中我們不難發現,新一代的反潛機肯定也在規劃當中了,現有的這些經驗將在新一代反潛機建造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新一代艦載機在留空時間、反潛能力和反潛範圍上肯定比現有的機型還會取得更長足的進步,我們希望在不久後的將來能看到這款更加強大的反潛利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