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引起醫療界的廣泛關注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長學制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班正式開始招生,據2018年招生簡章顯示:試點班2018年招生不超過30人、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且需在校成績單、英語CET6級或相當水平的英語能力考試成績單、2名副教授以上推薦信及其他能佐證具有學習醫學能力等相關材料,並於2018年8月1日至8月26日之間登錄試點班招生網站(mdadmission.pumc.edu.cn)在線填寫申請表。此次申請表提交截止日期是2018年8月26日。

一周前,北京大學教務部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一篇題為《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試點班招生》的消息,擬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非醫學類專業,招收有志於醫學事業的大四學生到協和就讀臨床醫學博士。

全文僅一百餘字,卻在醫學甚至其他各行各業迅速發酵,是否可以理解為招收不同學科教育背景的本科生學醫?措施實行之後,第一學歷非臨床醫學的畢業生無法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怎麼辦?文科生能否報考?培養、考核及畢業標準如何?在公眾提出諸多好奇和疑問時,這則信息的閱讀人數迅速突破十萬,並共收到近兩千份有效答卷,其中不少問卷填寫者來自哈佛、耶魯、霍普金斯等海外名校。

在協和醫學院2018屆畢業典禮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院士發表了精彩演講,特別指出,所謂「4+4」體制,前面第一個「4」是任何本科專業背景的學生,滿足一定的醫預科基本條件之後都可以報考醫學院,醫學院從中進行選擇。它的一個作用是多學科背景的學生可以進入醫學領域,它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在各個專業優秀生中選擇一些最優秀的學生進入到醫學這個領域。這不是醫生自恃太高,不是醫學這個行當自恃太高,而是因為醫學太關乎人類的根本和終極利益——生命和健康。

王辰院士還提到,4+4模式滿足了醫學兩個條件:第一,是以人力所能及的方式設計、體現了醫學的多學科性;第二,是設立了可以通攬天下各專業精英人才從醫的機制。當醫學院同學來源於不同的本科專業背景時,不同學科所訓練的學術習慣、學術思維,在醫學生階段,在未來醫學生成為醫生或者其他醫學科技人員或者衛生管理人員的時候,這些多學科基因會在不同的階段、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表達是在醫生和醫學界群體中的表達,避免了個體表達的不足和有限性。

對於4+4的優勢和今後的發展,王院士提到,醫生群體中融入了多學科的基因,這一群體就會成為一個承載了人類所能夠承載最豐厚知識的群體,也必然會最為社會所尊重。這就是4+4的妙處。學校會積極對院校教育進行4+4的改革。對於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學校也會有所部署推進。

背景

「創新醫學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圍繞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目標,加強醫學領域的具有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通過借鑒國際醫學人才培養經驗,遵循醫學教育規律和醫學人才培養規律,體現醫學教育對多學科教育背景人才的要求,立足於中國高校實際情況,從大學本科生中選拔不同學科背景、已完成通識教育並有志於學習醫學的生源,接受臨床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訓練,培養思想品德高尚、具有寬厚的知識基礎、紮實的臨床技能和優秀的職業素養,並具備多種發展潛能,追求卓越、引領未來的醫學領軍人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