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分享一下對本期陳銘老師高質量拆論和開杠的看法(已更新採訪部分,見末尾)。

個人從未認為他是雞湯王,或者說,當雞湯王絕不是他的本意,本期就是最好的例證。

因為本期陳銘的發言,拆論部分簡直完美,彰顯了一個頂級辯手把技巧用到極致後幾乎看不出使用了技巧的純熟境界,當真是非常贊的一段反駁,是教科書般的拆論學習材料。

其實,之前傅首爾表現超好。

她用自己很接地氣的發言,詮釋了一個角度獨特的論點:

「是啊,我為啥需要那麼多的知識,這不沒有個性了嗎?大家不都一樣了嗎?啥知識都知道的話,我不失去成為平凡人的自由了嗎?」

對於非辯手出身的傅首爾來說,有一種獨特的演講風格和詮釋風格。

這個論點的氛圍其實已經被她渲染得足夠到位,在場面上的效果可謂十分耀眼,她的這種日常辯場上不多見的風格,其實對我等辯手蠻有啟發性的,讓我等在日常研習中值得仔細思考:

該如何更好的借鑒這種接地氣的風格應用到辯論中呢?

或者該如何更好的用這種看似吐槽的隨心方式帶入觀眾到自己的語境中呢?

畢竟,辯論不就是說服觀眾的遊戲么?

她的優秀暫且不表,只是,可惜,她後面跟著老狐狸陳銘。

相對於傅首爾來說,陳銘是後結辯。

對於陳銘這種段位超高的辯手來說,後結辯的優勢從來都是巨大的。

(PS:陳銘老師2017年老友賽天王山之戰奪冠那場,就是一次超經典的後結辯。

那次前結辯的是馬來亞大學顏如晶,如晶當時已經被逼入絕境,在前結辯中,已經爆發得很強悍,且從未見如晶那麼強勢、狀態那麼炸裂,期間直接反覆用「這塊,是我的」這樣的句子來搶地盤,也是看得我會心大笑。。

但是狐狸老師上來後,把之前如晶的搶走的地盤拆得七零八落,看得俺目瞪口呆。。。

(感興趣者可各視頻網站搜 2017老友賽 馬來亞大學VS武漢大學)

所以後結辯的優勢對他們這種級別的辯手來說,真心不容小覷,

再例如,執中少爺「後結辯不敗」的名頭也不是蓋的,並不是說他後說一定不敗,只是說明他經常能把後結辯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且,很多華語辯壇經典結辯都是處在後結辯的位置,執中陳銘如此,京京哲耀如此,丁冠羽王肇麟如此,青雲飛宇如此,環保小葵亦是如此……)

這一段陳詞中,整個發言的前面80%時間裡,陳銘都是用辯論中最基本的拆解技術,針對傅首爾的發言進行一層一層的紮實拆解。

但因為陳銘老師自身功力深厚,很難感覺到他在做技術性拆解,在觀感上毫無突兀感,顯得順滑無比,值得每位辯手仔細研究學習。

就好比喬峰在聚賢庄一戰中,偏用中原武林人士人人會打的太祖長拳對抗各路豪傑,這最普通、最簡單的太祖長拳在他手中發揮了巨大威力,原因無它,唯功底深厚爾。

雖然招數誰都會,但是能打出武功的至高境界,那就是喬幫主自己的本事了,因為即便同樣的招數,各自對招數的理解不同,內力深厚程度不同,各人使用出來的效果一定不同。

我們來看看陳銘是怎麼用常規招數打出高手風範的。

首先,帶領觀眾跳脫對手語境。

因為傅首爾已經成功帶領大家進入了一種「我平凡,我快樂」的語境,很多觀眾還沉浸在這個氛圍中,若不能及時帶出來,對辯手自己塑造新的語境非常不利。所以這些頂級辯手第一步的常規操作,往往都是先帶觀眾走出對方設下的語境氛圍。

他用的快速切入方式是打比方。

他的目的是指出傅首爾把「信息」、「知識」、「能力」攪在一起論證。

對於這種深邃辯題來說,打比方從來是讓人接受最愉快輕鬆的方式。

他選擇了「水」。

他把「一瓶水的溫度是7度」定義為「信息」

「水在零度會結冰」定義為「知識」

「將水製成冰棒,賣給他人」定義為「智慧和能力」

這個關於水的比方一打,非常容易讓觀眾理解「信息」「知識」和「能力」的不同。這樣,信息、知識和能力三者之間就有了初步的區別。

然後陳銘再做了一個關鍵的技術動作,這是戰略意義很大的一個環節:定義切割。

他先把「能力」解釋為「知識使用上的差別」,令人信服的把「能力」從「知識」這個辯題關鍵詞里切割出來,讓「能力」和「知識」有了明顯的區別,這樣,為其後面的拆論就做好了非常方便的布置和鋪墊。

接下來就是順理成章的拆論工作了。

拆解傅首爾的第一個論點是「知識導致大家都一樣」。

還是因為前面做了非常清晰明了的定義切割,所以拆解起來非常容易。

陳銘直接說:即便每個人的知識一樣,因為價值觀不同,能力和選擇也會不同,所以導致的結果肯定不同,所以不會造成對方說的同一性。

其中又用到的例證的技巧。

舉的例子是「頂級肺科專家有抽煙的,有不抽煙的」,非常合適到位的例子。

此例子也算是拉入生活,先告知大家:頂級專家到了一定程度,對肺部知識的了解都差不多(都頂級專家了,他們的肺部知識97分和98分基本無區別),但他們仍然在抽煙上做的選擇不同,是因為內心價值的不同,所以做出的選擇就不同。所以,即便所有人的知識是一樣的,每個人的選擇也會不同,所以大家不會一樣。

第一個點順利拆解成功。

拆解傅首爾的第二個論點是「拿知識做壞事不好」。

拆這個點用的是歸謬法。

一級歸謬:

陳銘說,若傅首爾說的知識掌握在壞人手裡就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那麼,我們教博士碩士豈不具有巨大的風險?

我們何不在小學入學教育就進行道德檢測,若不通過,人就沒有受教育的權力,九年制義務教育豈不是件害人的事情?

因為前面的鋪墊成功,這種歸謬用起來很帶入觀眾,確實容易讓觀眾認為對方論點不合理,且現場效果極佳。

二級歸謬:

他接著往下深入歸謬:若對方論點成立,那麼還應該發明一個晶元,可以一秒鐘抹殺所有人腦中的知識,這樣就可以防止壞人用知識做壞事了,世界就安全了,安全了還不夠,繼續往下走:大家直接回到進化之前的狀態變成猴了。。

此操作讓是哪個他對方論點聽起來更加荒謬,既幽默有場面效果,又直接擊中對方主邏輯鏈,可謂非常漂亮的操作。

所以,看似簡簡單單的歸謬,看似調侃般輕鬆,但陳銘用起來很寫意,讓傅首爾第二個論點在歸謬法下,瞬間遁於無形。

拆解傅首爾的第三個論點是「不想知道那麼多知識,就想做一個普通平凡快樂的人」。

此處用的是舉反例。

第一個反例是美劇《越獄》。

例子中詮釋的是男主角MICHAEL作為建築學家,到監獄裡看到的景象和常人看到的不同。陳銘說自己看到的是囚牢、球場,移動的獄卒等,人家看到的是下水管道,通風管道,緊急通道等等(看過此片的朋友一定深有感觸,Michael的地圖紋身以及他的「透視眼」視角反覆出現,越獄第一季實在是太經典了……)

此例子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銘用到的是列舉細節的技巧,用一些具體名詞來進行描述,讓觀眾聽他舉例時,腦中充滿畫面感,所以觀眾能很快明白為什麼「知識讓人看到的世界不同」這個點。

此處他第二個反例是,現場100個人對馬東、羅胖、高曉松、誕總是100個不同的身份,因為這幾位對奇葩說觀眾來說,區別明顯,大家都很清楚這個反例的內核。

且陳銘這裡有個頑皮的設計,順道一人拍了一通馬屁,讓人會心一笑(我們日常辯論中也有辯手喜歡CUE一下台下的領導或觀眾來達到同樣的效果:))也同樣,這一段既有場面效果,又有邏輯上的到位反駁。

至此,傅首爾第三個點也被拆得差不多了,個人認為本季到目前為止最完美拆論誕生,雖然陳銘老師用的全是最基本的辯論技巧,但他用起來卻絲般順滑,頗有喬幫主使用太祖長拳之風,在效果、場面上皆可圈可點。


而陳銘在拆論後,開始闡述自己的觀點,只是時間所剩無幾。

相對於自己珠玉在前的拆論來說,有一說一,個人認為陳銘本期論點的設計一般般吧,其論述鋪陳方式不算亮眼。。

他說「知識」被所有人知曉,可以救人的命,這個點在俺的觀感上,不算特別中意。

因為用知識救人命和害人命的效果在這個邏輯上是對等的(例如他說的知識可以讓人躲避地震,假如現場發生地震,大家都知道某個地方是安全的,若安全之地容不下那麼多人,大家是否會因為知識而自相殘殺呢……),所以單獨論證獲取全部知識後能救人命,有論證不全的嫌疑。

同時俺覺得此論點他實際上打得不夠深也不夠巧,有強上價值的小嫌疑,當然,這是跟他自己的珠玉在前比。。。。

況且,我們看到的是剪輯版成品,是否剪掉了一些陳詞不得而知,再退一萬步說,一位辯手在長陳詞中如何分配駁論和立論的時間,從來都沒有固定的公式,漸彪可以全篇結辯都是駁論,照樣讓2001金錢辯永載史冊,所以辯場上的時間分配問題,永遠都是辯壇探討的長青話題……

但已經無所謂了,本期陳銘的完美拆論,陳詞效果上佳,說服度和完成度極高,其以攻代守的目的達到,讓他的這一段陳詞足夠99分。


接下來聊聊陳銘本期思路清晰的開杠。

江湖有相逢,陳銘與詹青雲真是淵源無數。

所以,兩人的開杠真算是老朋友、老對手切磋了,因為,兩位不知在各種不同的場合遇到過多少次,對抗過多少次,合作過多少次……

不算本季《奇葩說》前面幾集的交手,就拿最近的兩個例子來說,他倆也是君子劍和玉女劍般存在。(這個比喻其實不合適,和節目中沈玉琳的調侃一樣不合適,見諒)

一個是CCTV世界聽我說節目,兩人一個當導師,一個當選手,化身惺惺相惜的師徒,聯手奪冠!

另外一個是上半年在水立方的2018年華語辯論世界盃決賽,青雲的「我偏要勉強」結辯技驚四座(若沒看過今年青雲的世界盃決賽結辯,你可能錯過了青雲今年最大的亮點,強烈推薦),而陳銘是決賽的評委和點評者,與其他點評者不一樣的是,陳銘著重從辯論的角度盛讚了青雲。。。

很明顯,兩位頂級辯手老朋友都清楚明晰的知道以下幾個事實:

一,對方是頂級辯手(so很難採用像抓董婧漏洞那樣去對付,且自身不能犯低級錯誤)

二,對方知道自己是頂級辯手(so對方不會貿然採用對付新手的奇招)

三,對方穩妥起見,會先採用辯論賽自由辯的搶定義戰術來進行攻防(定義是雙方論點成立的根基)

四,雙方第一要務,是必須拿下辯題中「知識」的定義,這決定了「知識」到底會不會造成所有人都趨同,只有拿下這個定義,才可能讓己方觀點得以鋪陳……


所以,陳銘一上來就問「晶元植入了大腦,大腦還在不在?」

此問題言簡意賅,戰略意圖清晰,其目的是要將他之前已經切割開的「知識」和「能力」再次做確認性區隔,也希望讓觀眾重新意識到「知識」和「能力」是兩碼事。

換而言之,陳銘的意思是,即使有了這晶元,大腦只是提取晶元中的知識,但每個人的大腦使用晶元知識的方式都各不相同,所以大家仍然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價值和不同的選擇,不會達到對方說的所有人趨同。

但詹青雲當然也能明顯清晰意識到,這一塊定義,即使雙方可能糾纏不清,在戰略上也絕不能輕易讓出去,所以堅持「知識晶元統一的是我們的神經網路」。

也就是說,有了這晶元,大家被統一了,思考方式和行為甚至都可能一樣了。

當然,開杠時,陳銘也時刻清醒知道對方知道這個定義戰的重要性,也清楚定義戰很可能將直接決定勝負,直接用「不不不」進行了明確否定,並繼續之前提問的順延:「大腦可以對晶元知識進行質疑、挑戰和更新」,也就是說,即使晶元一樣,大家還是不一樣。

詹青雲直接請求共識:

「知識是腦海中相信為真的東西」。

這個反應足夠快,技術動作簡潔清晰,意圖無聲無息「包下對方的定義」。

最有價值的是,其可能設置的「坑」在於:

一個人除了知識之外,還有什麼相信為真?當然是自己對知識的判斷和使用,也就是陳銘之前說的「能力」。

若這一塊陳銘認下來,那麼,青雲就取得了階段性定義戰勝利。

老狐狸陳銘當然不會上當,再次直接以「不」字開場(以「不」字開場,態度明確,且能保持較好的氣勢,就好比拳擊中最直接的側手直拳),然後繼續爭定義:「知識是客觀世界驗證為真的東西」

接下來兩輪,兩人繼續這關鍵詞「知識」的定義戰。。。

兩位高手並不是不知道,這樣打定義其實並不算真正精彩,但作為身經百戰、技術紮實的頂級辯手,他倆更加清楚的知道,若這塊定義戰失利,那麼自己的論證體系將轟然倒塌,所以誰先跳出定義之爭,誰就可能輸掉開杠。。。

直到青雲打出「一套思想會統一一切的」的點,陳銘終於不再爭定義。

好比一場膠著的球賽中,雙方球隊都在試探著採用防守反擊打法,突然之間一個隊改變踢法,全線壓上……

但是,全線壓上其實是雙刃劍,也是一種賭博。真就好比球賽一樣,某隊全線壓上並不一定就能保證贏球,且具有不小的風險。

陳銘在這一輪勇猛的、果敢的主動跳出來,用對方開爾文熱力學的例子,再次例證法,舉反例說,「還有兩朵烏雲飄在上面,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很明顯,「兩朵烏雲」這個點亮了。

這是知識儲備的亮點,是個人素質的亮點,是臨場從頭腦中搜刮自己平生所學提煉出閃光精華的亮點,是個人搜尋頭腦圖書館迅速找到解決方案的極好展現。

所以對於辯論本身來說,因為「兩朵烏雲」的「變陣」攻擊,讓原本相對糾纏的戰局發生傾斜,所以這場開杠到此時此刻,陳銘的變招算是賭贏了,佔優了。

假設,如若有新國辯或世錦賽或世界盃的判准評委在場的話,讓他們做個投票,個人感覺他們大多數人判陳銘開杠更佔優的概率更大。


總的來說,這組和青雲的高質量自由辯交鋒,精彩之處有三:

一是雙方知己知彼,都能清醒認識對方能力,清晰知道對方採用什麼戰術,所以不約而同先花大力氣在「知識」這個關鍵詞定義的爭奪上,技術動作純熟而紮實,語言精練而到位;

二是陳銘有勇氣跳出糾纏不清的定義戰,主動變招。因為對任何高手之間對決來說,穩中求進的招數更多,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決賽無名局」的原因,因為決賽中採用相對防守穩固戰術的球隊或選手偏多。

且主動變招一定需要選手的膽識和勇氣,而對辯手來說,勇氣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

三是陳銘用個人知識儲備非常漂亮的解決了對方「一套晶元統一所有思想」的邏輯原點和定義,在戰略上和戰術上均取得了優勢,非常好的呼應了自己擔任辯論賽評委時的判准。

下周即將開戰的2018新國辯,陳銘老師將擔任評委,他提交本屆新國辯組委會的個人判准中的最後一段(請參考下圖)就是對自己「兩朵烏雲」亮點最好的詮釋,那就是:

總覺得,一場辯論賽的勝利,應先是讀書的勝利,知識的勝利;再是角度的勝利,思維的勝利;最後才是言辭的勝利,技巧的勝利。一個復古而懷舊的審美!

可以說,陳銘老師本次開杠的表現,為廣大學習辯論、尤其是研習自由辯的辯手們再次上了教科書般的一課,也很好的履行了他自己當辯論評委的判准和對辯論的審美,把「讀書的勝利」放置在「技巧的勝利」之上,值得每個學習辯論的辯手們反覆琢磨研習。。。


所以,從辯論賽的角度來看這一期《奇葩說》,其辯論方面的技術含量已經到達一個非常高的水準,讓這一集成為了各辯論愛好者學習辯論技術的經典一集,陳銘老師也為自己在第五季開足火力的上佳表現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實個人從未糾結過陳銘老師奇葩說奪冠與否,個人感覺那些對他來說都是浮雲,只需想想他在其他節目和各種場合中的身份,各位應該更加理解俺的意思……

俺只是簡單期望,陳銘老師能夠繼續有興緻、有熱情、有感覺的在奇葩說延續自己的狀態,繼續有興緻、有熱情、有感覺的在節目中盡情展現自己頂級辯手的風采,因為,那真是我等辯論愛好者的福分……

(以上為11月17日最後修改的原文。)


以下為看完採訪後,11月21日補充的新內容:

感謝知友「拖延症3.0」的回復,讓我知道《奇葩說》每集竟然還有採訪片段放出。

於是,我饒有興緻的觀看了本期青雲和陳銘的採訪後,又有了新的感觸,善始善終的把對他倆的對決補充完整吧。

先說對青雲的採訪。

《奇葩說5》採訪:詹青雲輸掉比賽心情低落 自責開杠沒有拉到票?

www.iqiyi.com

她特別談到了自己沒有時間說完的一個論點:

不要共享知識是因為,大山的孩子可以努力學習知識走出貧困,因為對他們來說,學習知識是最好的改變命運的方法,共享之後,這條路就沒有了....

這個點因為沒有時間說,所以放棄了,個人感覺這個點真的蠻有愛的。

對於與陳銘的開杠,確實青雲有點沮喪,但她態度非常誠懇。

當問到青雲如何看陳銘指出的「兩朵烏雲」時,她非常大方的承認陳銘很厲害,且非常大方的說:「我覺得在這個點上,他挺對的,我這個例子相比第一個例子沒有那麼好」。

各位,坦坦蕩蕩的承認對手的強大,並坦率認下自己的不足,這,就叫大將之風!

-------------------------------------------------------

接下來再說對陳銘的採訪。

《奇葩說5》採訪:陳銘解釋「兩朵烏雲」 信息不對稱才是最大問題?

www.iqiyi.com

因為之前我就懷疑過,陳銘以開爾文作為英文名,是否跟熱力學家開爾文有關,但我知道他微博「陳銘Calvin」是C開頭的,而熱力學家是K開頭的Kelvin,所以我覺得,可能純粹是巧合吧。。。

殊不知,陳銘竟然在這段採訪中提到了,在讀碩士時,他喜歡去旁聽五大物理學院的課程,尤其喜歡聽量子力學,自己的英文名就是來自這位開爾文,因為之前很崇拜這位傳統理論物理學家。

我了個去!!青雲啊青雲,你這某種程度上不是撞到了槍口上了么,你竟然陰差陽錯的舉了開爾文的例子,人家陳老師就是崇拜你說的這個「開爾文」而將其當做英文名誒............

(沒有這麼巧吧。。。若青雲看了這段對陳銘的採訪,是否內心會高歌一曲:烏雲烏雲快走開,你可知道我不常帶把傘,帶把傘。。。)

然後,陳銘著重講了他在開杠之前的思路。

OMG,陳老師竟然又是臨場換戰術,再一次臨場決定採用拆對方的打法...

因為之前,陳老師準備的自由辯原思路,是根據自己「共享知識能救人命」的論點,把對方拉入己方戰場,直接打「救人命」的價值,想把這個點打實了。

可當他聽了青雲的申論後,決定拋棄原計劃,選擇了勇敢跳入對方戰場,勇敢拆對方關於「共享知識將同化人類」的點。

陳老師在採訪中的原話是:

「我還有個選擇是,跳到青雲所說的核心內容上,不一定能說得很清楚,但這是一個有勇氣的選擇」

「最後選擇豁出去了,我不管,我就要把我不贊同的地方說清楚」....

有了陳老師再一次勇敢的選擇直接拆論,才有了我們看到的這場爽歪歪的經典開杠。

所以,連同之前的接傅首爾之後的陳詞,他都是以「勇敢跳入對方戰場、勇敢拆論、勇敢到對方核心地帶近身搏鬥」的方式贏得了觀眾的心。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勇氣,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衡量辯手的指標」,在任何競技運動中都一樣,臨場勇敢變招都是雙刃劍,贏了,一切都好說,輸了,可能對自己的賭博之選後悔不已.....

可辯論的魅力不正是如此么?


本場出場順序:

楊奇函,趙英男,高慶一,傅首爾,陳銘,詹青雲,蔡康永,薛兆豐。

傅首爾是分水嶺。

她之前是段子,是綜藝。她之後是思辨,是深度。而她本人,承上,啟下。

我覺得這個結構天然具有美感,以至於我忍不住想按時間順序來推演。

楊奇函:

最整塊的表達獻給了「直播類似於古代的天橋賣藝」,而這一比喻早在16年就曾在知乎上看過。

另外在綜藝效果上,還寫了一段「歌頌」陳銘的打油詩。

除此之外,延續了其過往表現。點很多,但依然有些散,尚未能形成有機整體。

比如:

「教育公平可以打破貧富差距」;

「引用喬布斯『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進一步引出自己的觀點,stay brave.」

有的人也許知道,楊奇函是高考滿分作文得主,在之前第三期的時候我也曾點出來過,楊奇函的發言稿很像高考作文。

如何評價《奇葩說 第五季》第三期(關於取消爸爸稱號)??

www.zhihu.com圖標

其實這麼多期看下來,這個特徵我現在基本上已經很確定了。

高考滿分作文的訓練對他來說應該是影響巨大的,大家可以看幾個特徵:

1金句的引用,背後邏輯不是重點,只要搭上就可以用。(喬布斯這句)

2內容要翔實。(儘可能多的堆砌觀點,想到就是寶,摟到碗里就是菜,以至於整體性稍差)

3迎合閱卷老師心態。(段子誰不會?陳銘打油詩來一個,直播像天橋演繹一把)

其實對於楊奇函,我很早之前就有關注過,在一個不太火的綜藝上,叫「你說的都對」,早在那會兒我就很喜歡這個人。他足夠聰明,高考作文滿分也絕不是黑點(廢話)。

但以我對他的期待,他的能力遠不止表現出來的這樣。他理應走得更遠。而現在這幾期看下來,顯然是找到舒適區了。

以目前這種狀態,混一季,可以。打算常待,不行。

趙英男:

相比他的辯論,我更想討論他的離開本身。

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只是覺得可惜,並且不是針對他一個人的可惜。

本季的《奇葩說》已經完成了「其樂融融一起成長的學堂」向「成年社會殘酷斗獸場」的定位轉變,而我總是轉不過來。

繼李思恆走後趙英男也走了,本季的新人再無一人讓我期待。

高慶一:

這是高老闆表現最好的一次。

但這種爆發,類似於本季第一次教練下場時肖驍的表現,即選手的人生,和辯題產生了共鳴。

他的故事很打動我,他花了15年,學英語,學計算機科學的基礎知識,在最後的效果也不過是能聽懂那「關鍵詞含義而已」。

他沒有叫苦,但我知道那有多苦。

「我的人生啊那是」

他輕飄飄的一句,直直打到了我心裡。

學習太苦了,真的。

如果你也是一個熱愛知識,熱愛文明,熱愛科技所帶來快樂的孩子,如果你也曾在面對浩如煙海的基礎知識時,在感興趣的學科門外久久徘徊而不得其門而入過,你會明白他心裡的難過。

人生太短,而震懾人心的知識又太多。

我看不見,我真的為那註定的看不見而難過。

回答一開始,我說傅首爾之前的選手都是綜藝效果,其實高慶一不是,但蛋總生生把他變成了綜藝效果。

在最後的結詞上,高慶一說:

「朝聞道,夕死可矣。」

李誕接話,「可以可以」。

高慶一不是一個應變能力多強的人,他硬撐著,把那段話念完了。氣氛,節奏,都垮了。我不知道蛋總是出於什麼心態,我只是覺得有點可惜。

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是一個終將到來的時代,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這一次,我是宇宙無垠的面壁者。這一次,我是知識共享的破壁人。

傅首爾

傅首爾很聰明,她選了一個最接地氣的角度,在辯論結果上,她也在自己的發言期間拿到了極高的票數。

上來先給自己扣帽子,「我要代表小市民群體發表意見」。

緊接著在插科打諢中,非常立體而連貫地拋出了本場比賽中第一套組合拳。

比上,強無敵。比下,甚至稍顯小兒科。

這,就是本期節目的縱深。

我們先來看傅首爾的論點。

1人類會失去多樣性。

在這個論點下,她造了幾個梗我們數一數。

1.1我這麼大屁股,讓我穿楊奇函的褲子?

1.2熊浩/陳銘/高慶一外表相似,薛教授黃執中外表相似;

1.3人與人的差別就只剩下顏值,我能佔到什麼便宜?鹿晗有了高曉松的才華,會出人命的!(將荒誕推向極致)

1.4除了顏值還有身高,楊奇函你為什麼會坐在對面?

梗與梗之間銜接得非常緊,表演流暢如水銀瀉地般。

2拿知識做壞事怎麼辦?

在這個論點下她出了幾個金句。

2.1維護一個世界的美好,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但是毀滅這個世界,只需要幾個人努力就可以了;

2.2人類之光是發光的光,但也可能是死光的光。

瞧瞧,要麼是寫公眾號10W+出身的。

公眾號10W+的特點就是,牛逼本身不重要,乍一看牛逼很重要。傅首爾,深得其中三味。

其實這一論點在早先年我也有聽人談過,出處記不得了,大概的標題是「脆弱的文明」,其中以「3D列印」技術為例,講到以後可能會出現漢堡形狀的機關槍,反恐工作開展起來會非常困難,而製作武器的知識都在圖書館裡堆疊著,隨便誰都可以去翻看。屆時,防護的難度將越來越大。

這是一個可以挖得很深的點,而在本期節目中,也不過只是個點綴。

3知識會剝奪朦朧美

這是一個扯淡的論點,就如同告訴你,博士生畢業了也得給小學生打工,比爾蓋茨都是大學退學的,不念書的有不念書的美好和驕傲。

這是一個扯淡的點,但特別容易引發普通人的共鳴。

而這,也完全符合傅首爾從頭到尾的打法定位,接地氣

一套操作打完,票數比值來到1:9。

而陳銘老師看得非常清楚,三個點層層鋪開,很精彩。但可惜,都在射程之內。

陳銘

下半場正式揭開帷幕,開場三十秒,以一瓶水為例子,徹底打掃乾淨戰場。

都別繞了,我們先把桌子擦乾淨。很簡單:

信息,外部客觀事實。

知識,對外部客觀規律的歸納和總結。

智慧和能力,對知識的處理,運用。

通過一瓶水,深入淺出,不光闡明了定義,還明晰了其區別,形象其場景。真的是一個好老師。

各位注意傅首爾此刻的表情,點頭,若有所思。

她很清楚陳銘在做什麼,她是服氣的,幾乎是學習的姿態。

緊接著,陳銘一條一條的把傅首爾的點丟回去。

第一條,多樣性。

其實聰明的觀眾已經明白了,智慧和能力不一樣,這是發生在未來在具體運用中的事,共享知識顯然不會傷害到這個層面嘛。

陳銘不依,還要繼續深化,拿到所有觀眾的認可,他舉了肺病醫生的例子,聚焦於「知識背景相同,但價值觀不同,進而選擇不同」。

第二條,用知識做壞事。

陳銘採用了「歸謬反證法」的技巧。非常典型的辯論技巧。傅首爾用歸謬來講段子,來討論「鹿晗得到了高曉松的才華」,而陳銘則展示了「歸謬」的正確打開方式。

還他媽用的是「逐步歸謬」,在效果上造成一巴掌一巴掌的感覺。(笑)

簡單說就是,不正面反駁你的論點,我就從你的論點出發,推導出一個明顯荒謬的結論,其論點不攻自破。

那我博士不能教了吧。碩士也不該教了啊。小學,小學也得做入學道德測評啊。

「可不敢教哦!」看這個表情,皮得一批。

所以說,知識分子「壞」起來,是真的能把你氣死。(笑)

第三條,知識會剝奪朦朧美。

之前的陳銘是在辯論。而這一環節的陳銘,我願意相信他是在作為知識分子,在公共發聲渠道,在表達自己內心的一些真的東西。

知識,是你用來看這個世界的眼睛,知識結構越豐富,你看到的世界就會越豐富。

在這我也想說一句,是真的。這是真的。大家真的要好好學習。人類文明之厚重,人類智慧之美好,常常會讓我在深夜感到顫慄。在過去我們沒條件,但現如今,互聯網上的教育資源,大都是免費且公開的。

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與諸君共勉。

回到節目。

為了表達「知識背景不同,人們看到的世界就會有所不同」,陳銘以在現場的導師為例子。

說現場有100個人,在馬東眼裡,可能這是100位「觀眾」,因為馬東是很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上一季羅振宇老師,稱100為「用戶」,因為他有著互聯網產品的思維;

而高曉松老師,可能會覺得這是100位「聽眾」,所以曉松老師發言總是一首詩,一首歌。

然後就是這段。

聲音很突兀。慢速看的話可以看到,有那麼一瞬間,李誕眼裡是不耐煩,而陳銘眼裡是驚愕和不爽。

當然,很快兩人的眼睛裡都被「社交笑意」填滿了。

我很難揣測其動機是綜藝情況,是真的不喜歡陳銘,還是想為飛飛戰隊出頭(高慶一也是正方),我只能從其行為來評價。

1沒有get到綜藝效果。

2這很不禮貌。

讓我沒想到的是,陳銘不疾不徐說出了接下來的話

在蛋總眼裡,也許這裡是一百位,笑話。

如果這是節目組提前安排的橋段,那我只能說李誕犧牲太大了。(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說這是陳銘事先準備好的現場砸掛,那隻能說老天真是個牛逼的編劇。(我個人傾向於此可能)

但如果說陳銘事先準備的詞也是抬一手李誕,而由於李誕的反應他現場改的詞兒(以之前的那次freestyle來看,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那我真的要吹爆這個人的情商和臨場反應了;

陳銘說完後現場各位的表情

大家可以看到,其他人都是吃瓜群眾的姿態在美滋滋看熱鬧,而蔡康永老師卻在頻頻點頭。

也許在他看來,李誕也有些失禮了,故而可能會覺得陳銘「懟得漂亮」吧。

詹青雲

純粹的辯論大手。

還是一如既往的風格,綿,密。以一個大論點始終貫穿,但過程中會穿插許多持續吸引你的輔助論點。

本期她的大論點是:

「有晶元的世界裡,是由別人替你決定,什麼是真理。而這很可怕。」

而貫穿其中的,不斷在反覆強調的論點則是:

「強調過程」,西遊記取經也好,自己學習法律的經驗也好,都在強調,要重視過程。

其實很難受,因為陳銘已經把桌子擦乾淨了。而她的全部論點,都在「信息,知識,智慧和能力」的範疇之內。

她不過是在說「能力很重要,能力需要從過程中取得」而已。可陳銘已經說清楚了:知識,能力,不是一回事。

觀眾也許不能很清晰地抓到這一點,但聽完陳銘的表述後,總會覺得青雲講的,哪裡怪怪的。

事實上整場辯論,她都一直正面暴露在陳銘的炮火之下前行。

最後還被高曉松抓住一小辮子(高老師最愛干這個事兒了,每次都特開心)

你說了那麼多,你把題目改了啊,你說的那不是「分享的知識的晶元」,你那是「分享真理的晶元」啊。

其實還是在概念上做文章。

但二人的開杠真的是特別精彩。

陳銘先拋出問題,大腦還在不在?

意圖是徹底消解其「晶元統一人類對真理認識」的說法;

詹青雲通過大段描述,自圓其說了自己的觀念,「知識,人類消化接受了的東西,就是我們的神經網路。」

陳銘看對方不接招,直接拋出論點,「知識只是知識,但我們可以用大腦去質疑啊!」

然後雙方在概念層面,開始秀自己的學識功底厚度。

詹青雲問,「知識,是不是大腦中相信為真的東西。」

實話實說,不是長期在科學體系的訓練之下,一般普通的本科生這時候也就點頭了。

但陳銘概念非常清晰,再次重申了「知識是客觀世界中,驗證為真的規律。」

然後雙方互飆了兩個來回的概念理解,在談到「證偽」時,詹青雲突然開始發力,拋出自己的核心觀點

「之所以可證偽,是因為有人質疑。而你今天用一套標準,統一所有人思想,它就永遠不會被證偽。」

我為什麼說詹青雲是辯論大手。就是這句話。

節奏,思路,反駁方式,都是上上級。陳銘也罕見地只能幹巴巴的擺手否定,沒有,沒有。但再說不出什麼。

但幾秒的調整之後,陳銘很聰明,去找了給自己托底的那個論點。

開爾文所說的兩片烏雲。

從詹青雲說出這個例子的時候,我就猜想陳銘一定會用「兩片烏雲」作為反駁,我不清楚為什麼詹青雲明知對面坐的是陳銘的時候會留這麼大一個把柄給對方。

但話說回來,陳銘這一手也有點狼狽了,是真的被逼到角落了,沒辦法,只好在辯論技巧層面,指出對手只說出部分真相,掩蓋了那兩句話。有點魔術師揭秘同行拆台的意思。

嗨,說那麼多,現場效果炸,才是最重要的。

瞧,感覺肖驍都快哭了。

導師對決

蔡康永

先respect一個。認真是尊重舞台尊重觀眾的表現,而尊重,永遠是相互的。來看論點吧。

康永老師第一個觀點就讓我眼前一亮,他說

宗教為什麼要迫害科學,因為科學在跟宗教爭奪解釋世界的權利。

縱深感一下就出來了。

緊接著以巴格達為例,講述了第一個道理。(認真功課+1)

建立知識要很久,而消滅知識,只需要一瞬間。

隨後列印了一本科幻小說的海報(認真+1)

以極其動人的表述闡明了人類對知識的熱情。

他就是一本行走的《莊子》,他就是一本行走的《紅樓夢》,他就是一本行走的《傲慢與偏見》。

而以上只是熱身,只是康永老師慣用的,「先把你帶進我的敘事節奏」的手段而已。

在觀眾已經沉浸在其表述中之後,蔡康永冷冷地說:

包括首爾在內,站在台上的, 你們全部都是知識的既得利益階級。

我非常感動康永老師會這麼說。

就像之前有網友曾評論過,

李誕佛系,人間不值得。你不值得你掙錢幹嘛?對不對?老婆也很漂亮。這不光是得了便宜賣乖了,這是不是都有點那個意思了?自己吃倍兒香,一抹嘴捂著盤子告訴各位說,別來,不好吃,真的。

蔡康永戳破了那層窗戶紙,不要裝了,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好的。拿出來給所有人怎麼了?你們在怕什麼?

(大段的反駁,爺爺奶奶可以享受天文,孩子應該有更精彩的童年等,不展開)

在最後,康永老師居然試著去押題。(認真+1+1+1)

在他的設想里,薛教授可能會說,「獲取知識很艱難,如果獲取知識不能獲得利益,那就無法保障知識的可持續發展。」

而他用來反駁的論點則有兩個:

1新知識的獲取成本之高,會阻礙其他知識分子對該領域的研究;

2新知識早一點出來並低成本推廣,就可以早一點發揮作用(救人);

喏,他其實並沒有能正面駁斥掉他想像中的薛教授的觀點,他只是作為一個左派理想主義知識分子,在呼喚「進步」和「平等」。

當然。這已經迸發出遠超一個綜藝所承載的價值。

薛兆豐

先借用一句話。

不管曉松老師是不是在商業互吹,這句話我是打心底認同的。

辯論打到這個時候了,抖機靈是沒人看的,概念陳銘已經說死了,而概念的理清也在青雲和陳銘的來往中說得很透了。宗教的理想和社會的厚度已經被康永老師說過了,他甚至還刨了教授一個論點。而對辯題的質疑,梁文道老師也說得很好了。我真的很期待薛兆豐老師能說出些什麼。

效率

這是整場都沒有任何一個人提到的點。人類社會是一個總公司的話,那每一個人的精力都是公司的資產。而專利,可以讓每個人的精力都得到最佳配置。

其實薛教授的邏輯鏈有點長了,他的意思是:

「專利是好的,是有助於效率的,所以我們要保持專利」→→「是專利,保護了知識的產生與進步」→→「晶元的出現,會在源頭上遏制知識的產生。」

但仔細聽教授的整場發言,邏輯串聯處的因果過渡句,真的不太明顯。

其實薛兆豐和蔡康永這兩個人是真的互補,一個是表達的極致,一個是邏輯的極致,而他們的開杠環節,則是感性和理性的大碰撞。

開杠一開始,雙方試探性聊天過後,薛教授迫不及待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質疑:

「蔡老師,你寫書的目的是什麼?」

這一段其實沒什麼意思,倆人簡直是在給CP黨磕糖一樣拉了拉家常,薛教授的表情像熊孩子一樣全是興奮。

終於康永老師勉強把話題拉了回來,問「你發表論文是不是希望更多人看見」

其實潛台詞是「你也有分享知識的慾望吧?不是嗎?」

然後薛教授一板一眼的回答說,也不一定吧,專業的論文不是要讓所有人看見的。(真的在認真回答問題誒!完全忘了自己在幹嘛嗎?)

最後蔡康永老師使出殺招,非常誠懇的姿態,以交心的口氣問,

發出直擊靈魂的一擊:

以你的聰明才智,你難道不遺憾你這輩子只被經濟學給限制住了嗎?

一般來說,任何一個搞學術的人,其實夜深人靜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思考吧。

但從最後的效果來看,薛教授牢牢記著自己在辯論的使命,貌似壓根沒聽進去蔡康永這句話是說了個啥。

薛教授認真辯論完之後,從蔡康永這個表情來看,我認為他是受傷了。(笑)

結辯

結辯還能迸發出新的亮點,這在往期是很少有的。

詹青雲

聚焦了現在。

我承認我是知識的既得利益者,我自己就是貴州山區長大的孩子。我請大家相信,這些孩子什麼都不缺,他們最缺的是一個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振聾發聵。如果早期圍繞這一點來打,可能會有所不同吧。

其潛台詞是,知識共享了,那他們還有什麼新的social ladder?老實說,這個話題隨便深聊一下,這期就被封了。

陳銘

展望了未來。

我們先用晶元讓大家知道所有的知識。接下來的教育,我們致力於研究創造性,突破性,開放性。更新它,挑戰它,質疑它。

節約孩子們一點死記硬背的時間,給予他們更多創作性的天空。不是沒有事做,我們還有星辰和大海。

就這樣結尾吧。

我欣賞本期的所有人。

面對一個新的發明,我們有:

試圖拆解理解的楊奇函,在現有的知識里找新發明的關聯性;

還有提出質疑的趙英男,感覺這個新發明,在生活里怪怪的;

我們有:

渴望的高慶一,基於現狀的痛苦,表達對新發明的嚮往;

還有表示懷疑的傅首爾,擔心會不會帶來什麼壞處,會不會改變我們太多?

我們有:

呼喚開拓人類文明邊疆,鼓勵所有人要勇敢的陳銘;

還有叫所有人停一停,睜眼看看現狀,請認真審視自己究竟會丟掉什麼的詹青雲;

我們有渴求進步,平等,希望人人幸福的理想者蔡康永;我們有認真分析效率,在社會層面推導的理性學者薛兆豐。

左派推動,右派維持。

而他們所代表的每一個群體,都共同推進維持著人類的閃耀文明。


我是陳默,將長期專註於綜藝評價,請關注我。


剛剛看完,我特別感動!!!!!

我,特別希望,我回到家,我的爺爺奶奶可以在觀星,在做機器人!!

如果這些,是他們真正喜歡的!真正想要去追尋的話!

那一代人,有幾個人可以去追尋自己的人生,他們缺乏的是什麼?一條道路!一條知識道路!

如果可以!!我根本不希望我的奶奶這一生最大的希望,是我!!!!

為什麼要因為時代的悲哀,所以將就著過一生!

有多少人會像趙英男那樣覺得這個場景很恐怖!

是不是乍一聽覺得好有道理,這是不是也變相的在心裡告訴自己,爺爺奶奶的無知也是快樂呀??

我的爺爺奶奶如果在如今的教育環境中,為什麼不能成為這樣的人!

一邊在傾訴時代的悲哀,一邊在歌頌那些倖存者對知識延續的偉大,有了能力卻又不讓他們擁有擺脫悲哀的權利?

這個晶元最大的作用,不是給人人灌輸了知識可以不勞而獲。而是給大家一個知情的權利。權利!人人都有了這份權利,才不需要那麼多的專家,博士,學者去本著『老百姓無知就是快樂』的意念去公共場合妖言惑眾,才不會每次去醫院連醫生寫的字都看不懂。還會有崔永元和方舟子嗎?

對不起情緒很激動。

以上

抱歉


有沒有人覺得薛教授開杠,說出自己提前準備的套路的時候,神情和姿態挺萌的,像個小孩隱藏不住自己的陰謀。還有全身扭著去扳那個手柄的動作,就好高興啊那種感覺


薛教授真的是大魔王

他最後那個觀點真的是冷冰冰的,簡直是在質問我們公平和效率要選擇哪一個

我一開始沒反應過來,薛教授說的金塊和蘋果樹是什麼意思,是知識么?為什麼說知識是定量的?知識不是可以被傳播被複制么?

後來等到他講了打撈沉船的例子,說「其他公司就去做別的」,我才反應過來,薛教授講的根本不是什麼很多人做同一個科學研究,會造成內耗。

而是在這個生產力還不夠發達的時代,是不允許讓整個社會的所有人平等地分享知識。

因為它創造不出足夠的崗位提供給所有人,所以倒不如一開始就把絕大部分人的門關上。

就像投遞簡歷時,hr隨機把一半的合格簡歷丟進垃圾桶,因為合適的人總比崗位多,每一個精挑細選只會增加公司招聘的內耗成本。

這就是冷冰冰的公平和效率之爭。

美國對於底層的愚民教育,某種程度上就是如此。

通過教育實現階級躍遷的機會存在,但是終究是有限的。所以底層教育會被慢慢抽干,縮小階級躍遷甄選成本,才會有這種殘酷的高效運轉。因為一個求職失利的博士生,很難跑去當清潔工/外賣員,這個成本是被消耗了。

另一個現實就是大學擴招的反彈,已經開始出現了。

薛教授舉的例子太模糊了,因為他知道這個觀點太刺眼了,但又往往是我們無奈的選擇。

讓窮人的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對整體效率來說不一定是好事。但這種話,真的說不出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