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剛實驗學校作為上海最著名的國際學校之一,不論是第一屆畢業生全都被名校錄取的優異成績,還是提倡「全人教育」的歲月靜好學校,或是非營利雙語學校的種種標籤,都在將包玉剛實驗學校推到上海國際學校的第一梯隊。

所以,第一梯隊的包玉剛實驗學校到底有什麼好?值得那麼多人交昂貴的學費、激烈的競爭那稀少的入學名額。

今天小探就帶各位家長,揭秘包校的重重優點!

包校理念

「今日興學,為明日中國。

今日興教,為未來世界。」

是包玉剛的辦學理念。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現如今的教育也正是為了中國的強盛。而現在包校將中國強作為興學目標,而興教目標則是放眼世界,可見其對於教育、對學生培養的野心。

再看包校倡導的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是對學生的智力、身體、情感、社會等各方面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成為知行合一的「完人」。這樣的教育理念,使得進入包校的學生不再只是追求成績,而是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世界公民。這樣的教育模式,和包校的願景也是相輔相成的,包校旨在「為明日中國創設世界級學府,培養價值觀正確及學業優異的棟樑之才和世界公民」。

就是這麼具有國際視野的包校,卻又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將「發展全人教育,傳承中華文化,拓展國際視野」作為學校使命。包校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建立在對國際視野的基礎上,讓中國文化的精髓深入人心。

包校對於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基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對「仁、義、平」的理解,無論是放到什麼樣的環境都是積極向上的,我相信這也是包校所希望傳達出來的精神,和希望給學生樹立的價值觀。

包校對於學生的品格的培養也是將學生塑造成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懂得「尊重」,不斷「反思」,有「責任」,性格「堅韌」,學會「自我管理」。包校一開始也沒有把自己定位到「名校收割機」的範疇,而是通過對學生品格的塑造,成為對社會、對世界有用的人。

包校的培養目標和一貫的風格相匹配,不是為了將學生全都送入名校,也不是為了高分,只是讓學生養成一生的好習慣,授人以漁。

包校課程

包校小學、初中以及高中部獨特的課程設置,融合了上海課程和精選國際課程,高中部開設IGCSE和IBDP課程,並融合上海課程。據包校高中部校長透露,2020年包校將開設AP課程。

除此之外,包校對於中國文化課程的重視,讓中華文化課程貫穿1-12年級,內容涵蓋語言與文學、哲學與宗教、政治、歷史、地理與經濟、藝術、體育、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中國文化的諸多方面。

在課程設計上,體現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相結合,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結合,單科課程與跨學科課程相結合,必修與選學相結合。

教學方式上,以自主、體驗、合作、活動、探究、思辨為主,注重激發學生對於中國文化的興趣,引導學生獲得個性化的體驗,逐步培養學生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平培養學生的文化批判能力。

包校師資

包校的師資團隊是一支充滿活力與教學熱情的國際化教師團隊。他們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他們以自己的母語授課,積極組織和參與各種學校活動,在課堂內外傳播中西方語言和文化。

包校的師生比為1:7,超過40%的教師擁有碩士學位,他們都來自國內外頂尖學府,比如哥倫比亞大學、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平均教學經驗超過12年。

並且包校非常重視教師培訓,會定期邀請中外專家對教師進行持續的職業發展培訓。這些專家包括來自英國牛津龍小學、伊頓公學以及上海多所著名學校的前任校長。此外,老師們還配有助教輔助教學,並在學生心理輔導員協助下,進行學生管理工作。

包校的高中部新校長是柏伽銘(今年新就任的高中校長!),他有著極其華麗的學術背景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他畢業於查特豪斯工學,深造於牛津大學,有著30餘年教育行業領導經驗,擁有工商管理的碩士學位,曾任Perrett Laver公司的CEO。總的來說,這位新校長的上任,帶給了包校高中部更容易融入社會的活力。

就是這樣優秀的師資團隊,和不斷更新的教育觀念,不僅學歷不凡,教學經驗十足,而且能夠跟隨最新的教育理念進行隨時更新。也正是這樣嚴謹的態度,和活潑的教學課堂,包校的學生散發出來的都是來自本源的個人魅力。

包校升學指導

包校升學與生涯指導辦公室致力於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高等教育機會,指導學生進行大學檢索與篩選,針對學生的個人興趣及能力提出最合適的升學建議,並且協助學生順利完成大學申請流程。

9年級起,升學指導老師開始幫助學生檢索大學,計劃暑期活動,包括學術深造、實習以及社區服務等。通過包校的全人教育,包校的學子都有著自己的天賦和才華。正是這樣,包校的升學與生涯指導團隊才會開放思維、仔細研究各大學的信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最適合的大學。

這樣的升學指導,使得包校在首屆學生畢業時,49名高中畢業生全部被世界一流大學錄取。55%的學生收到其第一志願大學的錄取(預錄取)通知書。85%的學生被自己心儀的前三所大學之一錄取。

包校學子

小探曾經接觸過一個包校畢業的學子,她現在去了美國頂尖的大學深造。在小探和她的接觸中,她自信樂觀、從容果敢,知識淵博而又不夸夸其談,待人禮貌熱忱,自內而外散發的是教養與文化的熏陶。

雖然包校不可能完全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但是通過包校的教育,能夠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改善一些不好的性格缺點。小探在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父母都是985的高材生,孩子很努力的學習卻得不到好成績,但是他很懂事、懂得體貼他人、個性活潑開朗、樂於幫助他人。由此,這對父母明白了教育的意義。

教育的意義不在於一定要拿到好的成績,而是成為一個很好的人。「很好」作為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可以是形容成績,也可以形容性格,還可以形容品行。包校所追求的教育就是這樣,不一定是專註於哪一個方面的優秀,而是成為很好的人,成為自己。

包校從來都不是「名校收割機」,也不把成績當作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老師親和,師生關係融洽,和學生平等交流,用平時的言行去感化學生,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績。這樣的教育方式將學生培養得很好,讓學生們保持良好的健身習慣,有良好的作息,對未知的世界充滿熱情和追求。

也正是在這樣的教育下,包校的兩屆畢業生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我相信這些學子,他們獲得的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他們在包校的環境中養成的受益一生的習慣,以及「仁、義、平」所帶給他們的價值觀的構建。這也正是很多家長,選擇包校、信任包校的原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