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走過再多的路,在外的泉州人歸家只爲這一口潤餅菜

一卷人間煙火,道不盡家鄉味。

在以往清明節,泉州人家家戶戶都要喫寒食,

意思是將蔬菜放涼後包裹進麪皮中食用。

潤餅便是包裹各種菜式的麪皮。

這種喫食方式始於明代,至今延續已有千年,

餅皮講究清透、筋道Q彈,

誠如亞佛潤餅皮的名氣,

一張餅皮傳承的也許便是幾代人的心血。

走過再多的路,嘗過再多的美食,

潤餅菜之於泉州人來說,

已然是無法忘卻的美食記憶。

而那些漂泊在外愛拼纔會贏的泉州人,

最爲思念的可能是和家人一起,

備好一桌滿滿的配菜,

挑選自己喜歡喫的菜式包一兩卷潤餅菜,

邊喫邊笑着對方滿手的油膩。

作爲一個地地道道的泉州人,

喫潤餅菜,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飲食習慣。

而潤餅菜本身便是很有哲學意味的一道美食。

喫潤餅菜無需動用碗筷,是閩南版的“手抓飯”

用手抓着食物大快朵頤的感覺,

竟讓人有一絲絲返璞歸真的意味。

而潤餅菜也跟泉州這個海上絲綢起源地

有着不謀而和的默契,

泉州包容了不同的文化在這個佛國之地共存,

潤餅菜亦包容了各種鹹甜食物在同一張餅皮裏。

年少時,撒嬌着對母親說不想喫加花生末的潤餅菜

求學時,向同窗好友極力推薦自己的家鄉美食

而離家在外的泉州人啊

卻可能因爲一句問候湧上無盡思鄉愁緒

“今年歸家喫潤餅菜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