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4日電 (夏賓)電商等互聯網新業態,不但沒有衝擊實體經濟,反而提振了實體經濟,尤其是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對於農民工返鄉創業話題,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長雲近日對記者表示,電商爲返鄉人羣提供了示範、引導和人才培訓等幫助。尤其是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來說,電商能很好地解決農產品和城市餐桌的市場連接及供需匹配難題。

  從兩方面數據來看,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返鄉下鄉的創業創新人員達780萬人,農民工540萬人,佔70%。有高中和大中專以上學歷的佔40%,54%的人在利用互聯網和電商等信息技術創業創新;阿里巴巴近日公佈,2018年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創造就業達4082萬個。

  農村電商正助推農民工返鄉創業。“這幾年農村電商拓寬了鄉村創業就業的空間,極大推動了鄉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姜長雲說。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對記者表示,農民通過“入淘”創業,發展的是互聯網新業態,不會破壞農村原生態環境。同時,淘寶村模式又能帶動“集中連片式”就業。

  “淘寶村和淘寶鎮,讓鄉村農產品和特色小商品形成產業。產業興旺後,村裏就能留住人,以吸引更多人才和年輕人返鄉創業就業。”崔麗麗說。

  以阿里爲例,截至目前,在發改委的341個返鄉創業試點縣裏,阿里服務了162萬返鄉創業者。其中,近半試點縣得到了阿里的物流補貼,每單補貼2.5元,平均一個縣補貼約爲100萬元,縣到村的物流成本下降了8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