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一點,說自己能「感覺」到「顏色」的人,多半是騙子;

我剛學色彩的時候聽過老師這麼說過,「你的色彩感覺不錯~」(畫的好的時候)「你的色彩畫的像素描,沒有色感!」(畫的不好的時候)

那時候我也納悶,前兩天還誇我感覺好,怎麼突然感覺就沒了呢?怎麼才能保證「感覺」永駐呢?這個問題可能很多學習階段的人都有,所以下面給學弟學妹系統的說說「色彩」和「感覺」的事情。

先說感覺

我學色彩最懵逼的一次,老師指著一個塊檯面上白色的布說「你看這一塊是泛著藍色的,那一塊是泛著黃色的,大家去感受,大家感受到了嗎?」緊接著大家都點頭說看到了,我頓時懵了,因為我的確看到的是白色~其他的真的啥都沒看到,莫非是我的「色彩感覺」有問題?當時,自己已經給自己的「色感」下了「死刑」。

為了「不暴露」我也跟著點點頭,我頓時感覺這像極了《皇帝的新裝》里的一幕,莫非大家都看不出來,都在這裡裝能看出來?

明明一塊白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五顏六色的變化呢?這個事就有意思了;

對這件事的探索真的不是一天兩天的,時至今日,在經歷過集訓、藝考、本科、碩士之後,對「色彩感覺」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如今我就特別想對當年那個色彩老師說:「我信你個鬼。。。」

(註:如果說你在室內,沒有看強光源的情況下,能清晰的看見哪裡有明顯的色彩傾向,那你就去醫院看看吧,如果有哪個老師給你說自己能清晰的看到,不是傻子,就是騙子!室外的感覺的確更明顯一些,室內則很弱)

色彩要想畫的好,不在於神乎其神的「感覺」,而在於科學理性的分析色彩原理和對顏色熟練的運用,感受的成分固然存在,但是絕對不是絕對性因素,只有到了真的「創作」層面,才會用到「感受」的意思(藝考階段基本不需要);


好看色彩是「對」的色彩嗎?

首先科普一下,在藝考語境之下,色彩往往是指「印象派」的色彩,簡單;簡單來說,也就是因為色散原理的發現,再加之莫奈大大對冷暖顏色的精彩演繹,因此 色彩中的「冷、暖」產生且普及大眾,甚至現在的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的主流其實也是印象派的顏色(後印象、野獸、解構、當代卻被很少接觸)。

在此之前色彩都是古典油畫這樣

之後就是這個樣子了,印象派大行其道~

在紐約MIT見多原作,近距離觀察真的相當震撼

滿滿的感受

所以一般意義上,大家概念的理解,只有受背光有冷暖對比才是對的,反之是不對的,但是你們看高分卷,卻是不一定有冷暖,但的的確確卻又是高分,並且也的確很有效果,很好看;

這張還是有很強的冷暖意識,但是更多的是黃綠色的搭配運用

藍色和黃色的補色關係色調

相同色系的不同明度的和諧色調

為什麼這樣的試卷也可以是高分?這在於色彩的另一種維度——裝飾性色彩(色彩原理)

在這個維度,冷暖關係不再是唯一的重視點,純度、明度、色相、對比色關係,補色關係,臨近色關係才是關係的重點,能否組成一幅美麗的畫面不在乎你對冷暖的理解,更多是你能耐否科學的理解顏色的搭配原理;

所以:色彩原理>印象派色彩

考試來說,設計類的考試對顏色的理解會比較多,而不是印象派的色彩;

這樣原理其實在設計學中會廣泛應用,比如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等,這也恰恰印證了為什麼很多頂尖院校的高分試卷,色彩不一定有冷暖的原因了;

平面設計

服裝設計

室內展陳設計

室內空間設計

這麼多年來看,畫色彩的有這幾種人~大家可以對照自己是哪一類~

1.不會畫的壓根就沒感覺;

為什麼說不會畫的人完全沒有感覺,就是因為沒有任何理論支撐,根本感受不到任何顏色;(一個紅蘋果放在白布上,白布會偏紅,這很難觀察到,但是可以很簡單的分析到;)

2.稍微會一點的畫畫靠感覺;

會一點的一般是憑藉經驗畫,畫的很熟練,靠著手感和熱乎勁,形成了自己的習慣性用色,類似於賣油翁的「唯手熟爾」的意思,一旦哪一天不練了,很容易喪失「感覺」,再畫的時候就畫不好了;(很多人處於這個階段,不乏一些不太專業的色彩老師)

3.畫的不錯的不需要感覺;

比較會畫的不需要感覺,因為他們很熟練的掌握了用色的辦法,即便是狀態很差的時候也能畫的出來還可以的作品。達到這一步考試就很穩定了,不用擔心自己哪天「沒感覺」就畫不出來;

4.真的大師畫畫需要一點點感覺;

大師是的確是需要創作感覺的,精神狀態比較好的時候,或者某種情緒的感覺很強烈的時候很容易創作出非常顛覆的作品,永垂不朽;

這裡還有一篇有關考美院必備技能點的乾貨文章,自己的一點個人心得,希望對學弟學妹有用~

考美院需要什麼能力??

www.zhihu.com圖標

暫時整理這麼多,如果這條回答還不足以解決你的疑惑的話,那麼歡迎你來找我私聊,我們這別的沒有,就是美術學習和藝考的經驗多,嘿嘿……


首先美術形式感,是指欣賞者對繪畫形式要素的視覺感受。一般地說,繪畫具有六種形式要素:點、線、面、色彩、肌理、構圖。

這些不同的形式要素給人的視覺感受是不同的,並進而構成了繪畫藝術創作和欣賞的基本心理基礎。

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風格,如果考前老師說你的畫蠻有感覺,最起碼說明了你這張畫面大的方向是沒什麼大問題的,裡面也有一些值得保持的地方。

例如構圖,顏色,視覺中心這種形式感都是可以算的。

另外還包括這一種情況:老師對你的激勵。可能你的畫面有他喜歡的東西,但你並沒有很紮實的基本功,素描關係很亂。

因為如果你的畫面顏色構圖以及素描關係都很好,那麼老師一般都會說你畫的很好,老師這麼說就說明你的畫面有閃光點,但並沒有很完美。

此外,這種問題最好去問問說這句話的老師。

發揮刨根問底的精神,你要知道你畫面的閃光點是什麼,這樣才能把自己的閃光點擴大,在考試中可能就比別人多一個機會。

以上


可能你畫的顏色比較符合基本的色彩原理,這裡要用恰巧這個詞,所謂的色彩感覺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色彩知識上才能夠成立,如果你是考前班的學生,對這一方面認識肯定是有限的。到了一定程度,色彩不在是一種感覺,是很理性的。感性到理性然後再回歸感性,這是一個畫家要經歷的必要循環。你現在要做的是要學會理性作畫。個人愚見,僅供參考。


只和身邊看畫的人聊色彩

色彩感覺並非繪畫者或繪畫愛好者獨有的感覺,其他藝術從業者和愛好者乃至對任何藝術形式和作品都不感興趣的人都有對色彩的感覺。每個人的色彩感覺都不一樣,每個人在不同時期,甚至不同心情下不同場景中的色彩感覺,都可能發生顯著變化。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老師的話未必不是一種單純的鼓勵、欣賞,或者只是隨口一說,但不至於需要忽悠你。

以下略微展開,簡單聊聊色彩的奧妙。

客觀的色彩

即按成色(顯色)原理客觀存在的色彩或顏色,大致分為三類:物體本色(主要是自然白色光下的漫散射表觀色彩),環境光源下的物體表觀色彩(比較複雜的混色效應,包括反射、散射、透射、吸收甚至衍射等作用),有色光源發出的特定混合波長或單一波長「可見光」的顏色(包括物體發出熒光)。

客觀色彩與人類觀察者的視覺差異與色彩感覺無關,並且可以通過嚴格程序進行大量的複製和再現。通常屬於光學、凝聚態物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高分子化學及相關材料科學的研究範疇,同時與顯示技術、成像技術、控制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等密切相關。(點到為止)

繪畫的色彩

組成實際繪畫畫面的一切顏料與綜合素材呈現出來的色彩,是色彩構成研究對象、色彩表達訓練項目、繪畫作品基本要素。影響因素眾多,包括內在影響、環境影響、觀察者影響、傳播者影響、作品載體質量影響等等。即便是原作,人們也很難客觀描述一幅繪畫作品的色彩細節,而由不同細節構成的整體色彩感覺,即便站在同一間展廳同時觀看,一定還是因人而異的。

從這個意義上可以明白,當有人說有色彩感覺的時候,可能是真誠的,至少對我們是一個啟發。但當其不厭其精細地試圖描述這種感覺的時候,請一定記住那枚老標籤:不是愚蠢就是欺騙。

色彩的感覺

色彩能夠喚起我們的感覺、知覺、情感、情緒、甚至肌體活力或者萎靡。據說有色彩心理學專門研究,不妨看看,也不要太當真。因為人的複雜性,所有心理學原理和規律都有無數例外,何況心情或許直接影響我們對色彩的判斷。

下面是幾個比較容易理解的客觀影響因素。

光色:同樣色彩,亮度不同、飽和度不同、旁觀與身臨其境的感覺十分不同。經常去夜店,或者感受過明星演出現場氛圍的朋友應該深有感觸。而環境雜訊、人群、空間、景物的變化也會大大影響對光色的感覺。

物色:同樣物體同樣色彩,表面狀態不同、形狀尺寸不同、所處環境不同,也會引起我們不一樣的感覺,以至於出現我們希望有的色彩但又幾乎不可能是它實際擁有的色彩。有幻聽幻視,亦有幻色幻彩,說不定繪畫繆斯暗送秋波呢。

感覺的色彩

視覺感色機制:例如早期的三原色理論(赫姆霍爾茲)後來被視覺生理學證實,人眼視網膜特定錐體細胞中,確有親藍親綠親紅三種視色素觸發對特定波長光子的響應,並通過一些神經細胞協同作用傳達神經中樞。這就是人眼的明視覺效應,顯然這些細胞在每個人身上都不會特別一樣,色盲、弱視等就是個別細胞長壞了的結果。

當外部光線很弱時,視網膜錐體細胞開始變得遲鈍,一種只對紫紅波長略微敏感的桿體細胞粉墨登場,扮演人類夜視救星。可惜氣辨色能力太差,只能保證我們不撞南牆,所以夜裡看東西,就不要計較色彩是否準確了,看清輪廓的都是好眼睛。

個體差異:除了視覺感知的本質差異外,每個人的色彩感覺往往隨視覺經驗變化(原作觀看經驗和印刷品觀看經驗完全不同),隨繪畫品種變化(比如國畫和油畫的現場色彩感覺幾乎沒有任何相似之處),隨情緒和現場氣氛變化(別人誇你的時候一起看畫的時候差別也很明顯)。所以,有人認為詳細記錄觀看體驗有助於欣賞水平快速提高(約翰伯格、羅蘭巴特)。

媒介差異:這是前面話題的延伸,對個體的色彩感覺或其敏感性有很大影響。簡單說就是,同樣一件繪畫作品,其網印報刊、膠版雜誌、銅板畫冊、雕版插頁、噴繪廣告或者掃描圖像、手機拍照、單反攝影、平板顯示、戶外數顯、投影觀看……色彩感覺都很不一樣。曾經有前輩說:不看原作不說畫。至少,別隨便說色彩,尤其不要隨便配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色彩的感覺應該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了。接下來就是如何豐富我們的色彩感覺,並通過不斷的繪畫實踐把這些感覺釋放到作品中。和別人閑聊肯定無濟於事。

注意:千萬不要試圖保持或者穩定化我們的色彩感覺,她理當捉摸不定、千手千眼、變幻莫測。不是喜新厭舊,不是日漸成熟,而是色彩本來奇妙,吾輩歡喜無限。


你也不把你的畫貼上來

有感覺可能就是

對然你畫的不是很好,

但是裝的像個大師一樣

顏色也懟的多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吧

還是得把你的畫貼出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