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的原型,比梅長蘇還牛!

《琅琊榜》裏的梅長蘇,手無縛雞之力,體弱多力,卻神機妙算,有着過人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年少時隨其父統領的“赤焰軍”以7萬人擊敗了北燕20萬人。主角光環槓槓滴!

但這個故事裏的原型,梁武帝手下的常勝將軍陳慶之,遠比電視裏的梅長蘇更厲害,他所統領的“白袍軍”,也比“赤焰軍”更牛逼!

他率7000人送魏王元顥北歸,一路披荊斬棘高歌猛進,大戰四十七次,全勝!攻城三十二座,皆克!直取北魏帝都,席捲北魏半國!沿路打得北魏幾十萬軍隊望風而逃。

以至當時北方都流行一句民謠:名軍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琅琊榜”的原型,比梅長蘇還牛!

兩千對兩萬?打!

陳慶之雖然是打仗出名的,但他並不是武將。

他出身寒門,打小隻是梁武帝蕭衍的一個隨從,類似於書童的角色。

後來,蕭衍起兵反齊,當了皇帝,18歲的陳慶之被任命爲主書,所以蕭衍一直把陳慶之當文臣在用。

據《梁書》記載,陳慶之“射不穿札,馬非所便”。也就是說他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也不善於騎馬和射箭。妥妥滴文官屬性。

但陳慶之是有理想有報復的青年,當主書顯然不是他的目標。蕭衍也知道陳慶之的心,奈何一直沒有機會。

等到陳慶之41歲時,機會終於來了。

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突然一下叛亂,然後順利的失敗了。被困在徐州元法僧心想,橫豎都是死,不如投靠南樑,找個靠山,還能活命。就派人送信給蕭衍,說願意降樑,還可以把徐州雙手送上

蕭衍一看,好事啊!就任陳慶之爲威武將軍,去把元法僧接回來。等陳慶之把元法僧接回來之後,又被命爲宣猛將軍文德主帥率2000人把豫章王蕭綜送去接手徐州。

這一去一來並沒有遇到什麼問題,蕭衍就只是單純爲了給陳慶之圓個夢罷了。

結果北魏聽說元法僧降了南樑,立馬派了兩萬人馬來阻止蕭綜進徐州。誰料陳慶之直接開打,率2000人以摧枯拉朽的攻勢撕破敵人的防線,打得魏軍主帥元延明目瞪口呆。

本來形勢一片大好,結果蕭綜突發奇想,一個人跑去降了魏。然後樑軍就亂了陣腳,魏軍趁機進攻,樑軍死傷慘重,只有陳慶之成功率領本部人馬突圍,回到了南樑。

蕭衍一看,陳慶之是真人才啊!於是開始讓他領兵打仗,從此陳慶之就成了讓北魏聞風喪膽的常勝將軍。


“琅琊榜”的原型,比梅長蘇還牛!

被十三座堡壘包圍?打!

蕭衍看到陳慶之行軍打仗的能耐後,馬上安排他隨安西將軍元樹進攻壽春,並由陳慶之負責軍事上的指揮。結果樑軍直取壽陽等五十二座北魏城池俘獲75000人

陳慶之因此轉爲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

第二年,陳慶之受命與曹仲宗聯合進攻北魏渦陽

魏孝明帝元詡復派將軍元昭率軍15萬(也有說5萬)增援渦陽。結果前鋒剛到距渦陽城40裏的駝澗,陳慶之就帶着200騎兵直接打了過去。

魏軍當場就懵逼了,被陳慶之大破前軍。本來對魏軍來說是敵寡我衆,佔盡天時地利,被陳慶之這一打,直接變成了雙方對峙。

史書記載,兩軍自春至冬,交戰上百次。雙方軍隊都已接近強弩之末,將士勞苦不堪。

魏帝一看,心想,丫的我還滅不了你?於是又派了大量援軍過來,圍着樑軍修了十三座堡壘。

曹仲宗一看,心想,丫的這還不跑?於是準備撤軍。

陳慶之一看,心想,丫的這還不打?於是拿着皇帝賜予的節杖,站在軍營門口說,“我們這次出兵,經歷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耗費了國家鉅額的錢糧,經歷了無數戰鬥。現在,你們竟然不考慮如何獲勝,而想着撤軍,你們這哪裏是想着爲國家立功,不過是借行軍之名,進行搶掠罷了。我聽說過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現在如果你們執意要撤退,我只好拿出皇帝賜給我的密詔,依照密詔中的指示行事了。”

然後,陳慶之就取了樑軍的實際指揮權。

陳慶之從軍中挑出數千精銳人馬,連夜突襲魏軍,一晚就端掉了四座堡壘。渦陽守將王緯開城投降。

陳慶之乘勝追擊,一口氣把剩下的九個堡壘全端了。魏軍幾乎全軍覆沒,書稱“屍首淤塞淮水”。也就是說,魏軍的屍體竟將淮河的一段河道給阻塞了。


“琅琊榜”的原型,比梅長蘇還牛!

七千對三十萬?打!

真正陳慶之成爲戰神的,是護送北魏皇室元顥北歸洛陽繼位

公元528年,爾朱榮發動了著名的“河陰之變”。打着替孝明帝復仇的旗號,屠了包括胡太后和小皇帝在內的兩千多名皇親重臣,一時間北魏大批人馬投降南樑。其中就有北魏皇室北海王元顥

元顥希望梁武帝蕭衍能幫他復國稱帝,蕭衍一盤算,這倒是個向北發展的好藉口,元顥復不復國暫且不提,至少能在樑魏之間建立一個防衛緩衝帶,便答應了這個請求。

但是,派太多人去顯然是不行的,怎麼也不會拿自己的軍隊去給別人打仗。於是就讓陳慶之率七千人馬出發了,能打到哪裏算哪裏,反正自己不會虧。

然後,陳慶之就一路打到了北魏的都城……

話說陳慶之在北魏元天穆率大兵東討邢杲時乘虛北上,走到睢陽時,遇到了老朋友丘大千

這個丘大千就是當時被陳慶率2000人衝破防線的北魏將領。

他一看,我那個去!陳慶之來了!連忙在睢陽城外連築了九道防線,坐擁七萬重兵鎮守睢陽。

七千遠征軍對陣七萬守軍,怎麼看都是送死,結果陳慶之用不到一天的時間就結束了戰鬥。

據記載,陳慶之是早上發起的進攻,下午四點左右就攻下了三道防線,然後,丘大千就投降了……

陳慶之繼續北上,在考城時,遇到了魏徵東將軍濟陰王元暉業率領的兩萬羽林軍

考城四面環水,元暉業量陳慶之也攻不過來,結果陳慶之在水上搭建了浮壘,眨眼就攻下了考城,生擒了元暉業,還繳獲豐富的戰利品,光戰車就有七八百輛。

然後,陳慶之在考城休整了一下,並突發少女心,把全軍將士的戰袍都換成了白色。那一片飄逸,看上去就氣度不凡。於是陳慶之的軍隊又被稱爲“白袍軍”。

覺得陳慶之真的是敢想敢做,打仗穿白色,多難洗多不經髒啊!

攻下考城後,陳慶之就開始向西進發。一路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弄得魏軍守將都要望白袍而降。以至民間勝傳一句民謠:名軍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滎陽時,陳慶之又遇到了楊昱率領的七萬羽林軍。而元天穆奉也爾朱榮之命,率領久經沙場的北魏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趕赴滎陽支援。另一支由爾朱世隆率領的一萬人馬也進駐虎牢關,截斷了陳慶之的退路。幾路人馬加起來,近三十萬大軍

陳慶之腹背受敵,軍心難免動搖。

此時,陳慶之又一次展示出了自己傑出的演講才能,他對手下的兵將說:“我們這一路打過來,攻城略地,殺死人家的父兄,搶掠人家的子女。所以元天穆手下的人馬和我們不共戴天。現在我們只有七千人,而敵人接近三十萬,今天咱們只能抱定決死一戰的信念了。元天穆帶來的都是騎兵,如果在平原交戰,我們必敗無疑,現在只有趁元天穆沒有進攻之前攻下滎陽。大家再猶豫的話,那我們只有等人屠宰的份了。

於是全軍上下拼死以戰,最終趕在元天穆形成包圍之前攻克滎陽,並且生擒了楊昱。

但陳慶之在戰場上絕不止是會演講這麼簡單。他們前腳攻下滎陽,元天穆的援軍後腳就到了。結果沒站穩腳跟,陳慶之就帶領三千騎兵打了過去。元天穆直接懵逼,心想這幫傢伙是妖怪嗎?然後就因爲措手不及,讓陳慶之三千人破了幾萬大軍,戰線一路崩潰,元天穆最後只帶着幾十騎倉皇逃走。

守在虎關的爾朱世一看,人家那麼多人馬都被打得屁滾尿流,自己這區區一萬人馬,還不夠陳慶之塞牙縫的。於是麻溜地溜了。

於是,陳慶之成功將元顥送回了洛陽,元顥順利稱帝,改元建武。


“琅琊榜”的原型,比梅長蘇還牛!

終極對決?打!

看到這裏,如果大家還屢得清人物關係和時間線的話,一定會問,屠了北魏皇室的爾朱榮去哪裏了?

他去平叛了。

這邊陳慶之的七千人攻城掠地長驅直入,那邊爾朱榮也用七千精銳滅了葛榮的幾十萬大軍、敗了蕭寶寅、鎮壓了多地叛亂。

然後,很明顯的,這兩位終於要正面剛了。

陳慶之攻佔洛陽後,爾朱榮就在北面集結了三十萬左右的大軍(對外號稱一百萬)。

一聽到爾朱榮要回來了,當時歸降元顥的人又紛紛轉投了爾朱榮。

陳慶之爲了爭取戰略上的主動,就帶着七千白袍軍渡過黃河,守在中郎城

很快,陳慶之與爾朱榮就在中郎城展開了終極對決。

七千對三十萬,對方將領還是北魏不可一世的軍事奇才爾朱榮,陳慶之這一次怎麼看都是沒戲。

但,這世間就是一物降一物,陳慶之生生在中郎城將爾朱榮阻截了三天,最後爾朱榮因傷亡慘重被迫撤兵

不過爾朱榮也不是吃素的,按照以往,三十萬被七千人打成這樣,軍心早散了。爾朱榮卻找了個會觀天象的人來,說夜觀天象,不出十日,河南就可以平定,然後軍心就穩住了,沒有形成潰敗。

不得不說以前的人真單純。

但和陳慶之正面剛是不可能的了,於是爾朱榮選擇了迂迴。打不起躲得起嘛!

他偷偷帶兵渡過黃河,繞開中郎城直取洛陽

元顥顯然不是爾朱榮的對手,打也打不贏,逃也逃不掉,很順利的被爾朱榮殺掉了。

陳慶之一看,元顥都死了,自己留下也沒事做了,就打算回南樑

但此時他的七千白袍軍一支孤軍身處敵境,爾朱榮肯定是不會放他這種人回南樑的,就一路率軍追擊,但又不敢追得太近,誰知道陳慶之會不會突然殺出來幹掉幾萬人。

於是陳慶之就在那裏從容不迫地撤退,爾朱榮就率着大隊人馬跟在後面尾隨,明明是追擊,硬是作出了護送的效果。

但這世上還有一種現象,叫“人力不可抗拒之因素”。陳慶之的白袍軍在蒿高一帶渡河時,突遇山洪暴發,這支北魏五十萬大軍都奈何不了的神奇軍隊,被一場天災覆滅殆盡。

不過陳慶之還是在這場災難中奇蹟的活了下來,然後他就假裝成和尚,在豫州人程道雍等人的護送下回到了南樑,繼續他的傳奇人生。

梁武帝蕭衍評價陳慶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毛zx也多次翻看“陳慶之傳”,並說:“再讀此傳,爲之神往。

這也許就是英雄惜英雄吧!

本文首發於公衆號有兩夏子,一個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公衆號,每天讓你意想不到。(ID:y2xz6666)

❖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