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瑞典,很多人跟小編一樣,可能腦子裏最先蹦出來的就是宜家、沃爾沃、諾貝爾獎,還有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那種濃濃的簡約現代性冷淡風。崇尚極簡主義,瑞典人可是出了名的。這一點,跟中國的科技互聯網圈子氣質倒是很接近。最近,瑞典的媒體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的科技公司和商界大佬。

  剛剛過去的3月,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作爲封面人物登上瑞典知名商業雜誌《Milestone》,同期出現的亞洲企業家還有馬雲、馬化騰、李嘉誠等。這家總部位於瑞典,關注EMEA(歐洲、中東、非洲)和亞洲地區的商務刊物,爲何選擇李彥宏作爲封面人物呢?小編以爲,這個問題就像踏青賞春,滿樹櫻花你摘哪一朵?當然是最美的那朵!當然,儒雅帥氣風度翩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李彥宏背後的人工智能。當下,在中國,李彥宏帶領的百度被認爲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跑者。

  瑞典商業雜誌《Milestone》封面人物: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

  小編梳理了一下,《Milestone》雜誌以《A Positive Position》(積極定位)爲題,講述了李彥宏的個人經歷和早期創業歷程,主要介紹了百度在AI領域的佈局和投入,以及李彥宏對AI的態度。以下爲《Milestone》刊登的原文翻譯(有節選)——

  積極定位

  百度總部設在中國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儘管被譽爲中國最受歡迎的互聯網搜索服務提供商,它其實是一家跨國科技公司,專門從事與互聯網相關的服務和產品以及人工智能業務。

  公司成立於大約20年前,由李彥宏和徐勇共同創立,如今已擁有4萬多名員工,並經營着世界上訪問量排名第四的網站,僅次於谷歌、YouTube和Facebook。

  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其不可思議的創業之旅中一直擔任公司掌門人的位置,在那段時間裏,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起起伏伏。李彥宏出身於清貧人家,從很小的時候他就意識到,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必須努力工作並付出代價。

  1968年,李彥宏出生於中國山西省人口約100萬的陽泉市,在家裏五個孩子中,他排行老四。

  該地區以農業和礦業聞名,他的父母都在當地的工廠工作,如果李彥宏不是偏愛數學的話,他可能會繼承父母的職業道路。

  李彥宏的高中只有五臺蘋果-II電腦,供給1800名學生使用,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優先讓數學分數排名高的學生使用電腦。據李彥宏說,就在這個時候,他“立即愛上了電腦。”

  在北京大學學習信息管理後,李先生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學位。

  他最初在道瓊斯的一家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爲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的網絡版。

  在爲他的一項超鏈接分析設計申請專利後,李彥宏加入了硅谷的搜索引擎先驅 Infoseek,擔任高級工程師。

  就在那時,李彥宏決定回到中國併成立自己的公司。他聘請北京大學的一名教授和五名畢業生,開發了百度搜索引擎的第一個版本。

  2010年,李彥宏在Web 2.0 峯會上接受採訪時談到,賺錢並不是他的主要願望。

  他說:“當我創立這家公司時,我從來不知道搜索引擎能帶來如此豐厚的營收。”“之所以決定這麼做,是因爲我認爲搜索是非常有用的,這樣我可以設計出一個可供數以億計的人使用的產品。現在,我不需要更多的錢,但我仍然想讓我的產品變得更好,這是我日常工作的動力。”

  對李彥宏來說,錢當然不是他的動力,多年來,他目睹了公司財富的快速波動。李彥宏說,“對我來說,重要的是用戶數量不斷增長,我們的服務不斷提升,同時更加積極地佈局未來。”

  發展正是百度所做的,如今作爲一家年收入超過1000億的公司,百度在人工智能研究和開發方面已處於領先地位。

  2017年7月,中國國務院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計劃”(AIDP),在這一領域投入並將繼續投入數十億美元。

  爲了確保百度能位列本行業的前列,同年,李彥宏將百度90億美元收入中的10多億再次投入到研發工作中,其中大部分投入了人工智能領域。

  李彥宏去年在紐約的彭博全球商業論壇(Bloomberg Global Business Forum)上發表講話時表示:“如果互聯網是前菜,那麼人工智能就是主菜。”

  “我們確實有很多機會,”他說,“但話雖如此,還是有一些制約因素,比如,如何保護隱私,如何確保技術不會失控,並對人類造成不良影響。有些事情我們比較擔心,但我確實看到了比威脅更多的是機會。”

  在聚焦人工智能之後,百度已經在許多項目上取得了長足進展。去年,他們宣佈與福特聯手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百度的阿波羅自駕系統將安裝在福特汽車中,並在北京進行測試。他們還開發了語音識別軟件,如Deep Voice 和SwiftScribe,一種人工智能驅動的轉錄軟件。

  李彥宏在2017年的北京論壇上宣佈,“現在人工智能已經成熟到可以在市場上發揮一定作用了,我們對這一天終於到來而感到相對輕鬆”。

  儘管人工智能受到許多人的歡迎,但一些思想領袖(包括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對這種快速發展的技術的影響仍然感到擔憂。

  去年在德克薩斯州舉行的SXSW會議上,馬斯克直言不諱,“我並不是很擔心短期的事情。”他說,“狹隘的人工智能會導致混亂,失業,更強大的武器等等,但它不是一個基礎的物種水平風險,數字超級智能就是如此,我非常接近人工智能的前沿,這讓我非常害怕。它的能力遠遠超過任何人所知道的,而提高的速度是指數型的。”有爭議的是,馬斯克說,他認爲應該實行某種政府監管和監督機制,以“確認每個人都能安全地發展人工智能。”

  儘管許多人驚訝於馬斯克對政府人工智能監管機構的呼籲,有人認爲百度團隊在中國不會存在類似的干預問題,在中國,類似的規定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對於像百度這樣的本土公司來說,同樣必須遵守中國政府的法律和政策。在2017年,李彥宏因爲非法在開闊的公路上測試了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吃到了政府的一張罰單。

  李彥宏一直很清楚自己的職責,就像他在2018年接受查理·坎貝爾(Charlie Campbell)採訪時所說的那樣,“如果某些事情被認爲是非法的,那麼它就是違法的,我們應該阻止它,”他說:“這是我們在這裏經營企業的方式。作爲一家互聯網公司,我們總是不想要任何監管的東西,這樣我們可以自由做事。但我也意識到這並不現實,甚至對國家也沒有好處。”

  李彥宏在遵循政府要求方面做得很好,同時,他在國際訪談和會議上,也樹立了百度的友善形象。

  李彥宏性格謙遜,並且他似乎也對變革持開放態度,並希望中國向其他國家開放,而與此同時,美國等其他國家正計劃關閉他們的邊境。

  他告訴 《時代》雜誌,“我們應該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讓外國人在這裏開放發展,創新,建立公司。”

  在文章的最後,《Milestone》認爲,百度的快速崛起以及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李彥宏功不可沒,值得稱讚。當下,李彥宏還在繼續着他的創業之路,並把握機會在國內外擴大人工智能的落地場景和應用範圍,他的公司和人工智能技術也將迎來一個充滿希望的美好前景。

  在小編看來,《Milestone》所提到的可能只是百度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縮影。但這也足以說明,中國人工智能在學術、產業、應用等方面取得的進展越來越令全球矚目。只不過,距離中國7000多公里之外,瑞典的小夥伴們,對於“真·扛春晚流量·百度”和“AI先生”李彥宏,以及中國整體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發展,還需要多多加深瞭解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