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們#我愛雲南#生物篇

小云:小蘭,重慶姑娘爲何來雲南?

小蘭:一場畢業旅行,本想爲大學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可沒想到這變成了一個開幕儀式。

小蘭:重慶人,來雲南旅行,閒逛到人才市場,留在雲南,也和三七結緣。

藍天白雲 VS 霧都

一次旅行就是一種儀式感。2010年,我畢業旅行第一次來雲南,藍天白雲晴空萬里,讓我這個霧都來的女子睜不開眼(省外的小夥伴有沒有同感)。等確認過眼神以後,就深深地愛上了這裏,不可自拔。

旅行結束,準備踏上回家的路,閒逛到雲南省人才市場。剛好這天有大型招聘會,我抱着試一試的心理進去了。沒想到,一次無意的跨步,我被雲南留下來了。

第一次接觸三七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雲南省藥物研究所,首次接觸的一個膠囊產品,它由三七、七葉蓮、燈盞細辛、玉葡萄根等八味組成,這是我與三七的第一次結緣。

2013年,研究所被雲南白藥收購,我要去白藥總部上班。每天上下班路上要3個小時。如果能利用通勤時間乾點事,那該多好。

幸運的是,我遇到一個領導,加入創客團隊,成爲了一名創業青年。

第二次接觸三七

創業的第一步,收購了一家公司。公司擁有一個保健食品批文,產品的主要成分是:三七、人蔘、淫羊藿,這是我第二次接觸三七。這款產品能夠讓人解疲憊,我於是對三七有了追蹤溯源的好奇心。

“在苗藥的運用中,三七可算是一棵神靈。”一位名苗醫告訴我,文山苗族居住在高山上,“三七”是苗族圍獵改善生活中常用藥,源於明清,有近600餘年的歷史。

相傳很久以前,就有苗族獵手在高山上圍獵時,不慎墜崖骨折,便順手扯下一株“平抽三枝,每枝並生五至七葉”(即野“三七”)的神草嚼爛,包敷於骨折處。

苗族民間流傳這樣順口溜:

“羞對烈日棚下站,青枝綠葉似蓮臺;

苦練三年結碩果,笑迎秋風戴紅冠;

堪與同行來比試。六招勝過北人蔘;

時珍早把迷津指,苗藥來比高峯攀。”

第三次接觸三七

春節回家,親戚朋友知道我在藥企上班,便託我帶些藥材回家。七大姑八大姨讓我人肉駝回三七、天麻,30Kg一到家就被瓜分了。這是我第三次接觸三七,沒想到三七這麼暢銷。

回到雲南,我很好奇三七到底是什麼,便來到了三七的原產地區——雲南文山。大片的紅籽美不勝收,眼前的三七植株這麼美。

當更深入瞭解三七後,我便想着讓更多人知道、瞭解三七,團隊便成立了“一顆三七的夢想”項目,立足三七爲大健康服務。關於三七粉的明星產品也隨之誕生,我也成爲了傳播三七的外地大使。

一個重慶姑娘,因爲三七,留在了雲南,工作、深造、結婚、生子,再也離不開了。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