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前幾日寫了一篇

動物世界的行者:職場中年人士轉型指南?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職場中年人士轉型指南》遭到某個帶知識分子屬性的「杠精」抬杠,當然了,我也寫了一篇《杠精的誕生》

動物世界的行者:杠精的誕生?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來反駁此人,爭論到此為止,我也不打算做過多回應。但是關於其描述的工作圈內大部分同仁「拿下CPA證書卻只有月薪7000塊工資還加班加到快猝死」的上班狀態,卻引發了我更深層次的思考。

姑且認為他所說的是事實,當然了,肯定也只是一部分的事實,而非全部真相。但世上確實存在著這麼一種事實:無論你多努力去迎合這個社會的規則和需求,你都很難致富。

比如,知乎上有個經典問題:如果上清華北大了依然買不起學區房,那麼上清華北大有什麼意義?

的確,按照社會對人才的分層規則,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可以算作是這個社會上最優秀、最頂尖的人才了,但是即使是一個社會的最頂尖人才,也依然無法致富,這到底說明了什麼社會規律呢?

曾有個很諷刺的比喻類比各批次學校出來的學生,說985、211的學生和普通學校的學生的區別就是,985、211的學生就是菜市場上那個蓋了章的豬肉,上面有著官方蓋棺定論的「優質豬肉」標識,僅此而已。

殘酷點說,大家都是被宰、被剝削的對象,沒什麼區別。

但是我不認為,因為我們畢業於優質院校,我們畢業之後依舊得非常辛苦地工作才能維持生活,是我們失去希望、走向絕望和喪氣的理由。

正如我在

動物世界的行者:小白領的跌落與賣鍋盔的逆襲?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一文中,寫到,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創造價值,什麼是創造價值?就是製造需求/發現需求,滿足需求,達成交易,賺取利潤,擴大再生產,擴大利潤。

如果以這種思維方式去倒逼我們的行為模式,我們會發現,終究,致富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創造價值,去主動地創造價值,才是我們走出「被剝削」和「窮忙」怪圈的唯一路徑。

為什麼「被剝削」和「窮忙」幾乎是必然聯繫在一起的?

按照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解釋,資本主義的本質是僱傭勞動,而僱傭勞動就一定會產生剝削,因為資本家就是靠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來完成財富積累。

對照現實,你會發現,即使是最頂尖大學畢業的學生,假設一畢業就進入頂尖機構工作,也需要打拚數十年才能達到「年薪百萬」的位置,這一財富積累過程顯然太慢了。而且「年薪百萬」幾乎是打工者的天花板,這一收入也絕對算不上富有,再往上就很難了。各位「杠精」不需要來杠,我知道還有很多高級打工者,公司會分股權等等,一年的收入遠遠超過百萬,但是這是工人和資本家合作的另一種方式,已經跳脫了純粹的「僱傭勞動」範疇。我說的「年薪百萬」是當下市場環境下僱傭勞動的上限。

也就是說,按照剩餘價值理論,無論你創造多少利潤,這個利潤中的大部分都被資本家拿走了。而資本家能給到你的上限也就是一百萬,但是,一個年薪百萬的人,他為資本家創造的價值應該遠遠超過一百萬、甚至一千萬。

所以如果把目標定在致富層次,那麼第一步應該是跳出「僱傭勞動」的結構性剝削,是的,只要處於「僱傭勞動」的結構之下,就一定會陷入結構性剝削,無論你多努力,多拚命,對你個人而言,你收入增長的速率是非常低下的。

但如果跳出被僱傭的體系,就意味著我們必然要承擔更大的風險,且在沒有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之前,我們幾乎沒有能力不靠「出賣時間」、「出賣勞動力」生存。

但一旦只能靠「出賣時間」、「出賣勞動力」生存的時候,我們必然陷入「窮忙」怪圈,關於剩餘價值學說和剝削理論對此的解釋,不再過多闡述。

馬克思提出「剩餘價值」學說,正處於資本主義工業大發展時期,針對被剝削、被壓迫他提出的方案是「全世界的工人聯合起來」。

但是,至今全世界的工人也沒有聯合起來,而資本主義卻已經進入了另一個發展階段——信息化。

針對信息化的社會,卻再也沒有哪一個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告訴被壓迫的「窮忙」一族該怎麼辦。

我整理了這些年我看過的各種各樣的觀點,並結合自己的思考,重新編輯,展示給所有的讀者,願對你們有所幫助。

@李笑來 在

賺錢的最正確姿勢:躺著?

mp.weixin.qq.com
圖標

《賺錢的最正確姿勢:躺著》一文中,寫到:作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要堅定地理解兩個事實:

普遍來看,普通人的賺錢能力在越來越快地提高

普遍來看,普通人在生活必需上的開銷所佔比例正在縮小。現在的九零後、零零後,大多數情況下是絕對不再需要「鋌而走險」的。社會的進步正在整體改善個體的生活狀況。要相信第一條,所以才能堅定不移地想盡一切辦法通過學習可以獲得更強的賺錢能力;要相信第二條,所以大可不必刻意或過份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去換取未來的財富 —— 這兩條都篤信且實踐,才能做到「別把自己的青春過得太窮」。

而在賺錢的方式上,他也做出了分類,即所謂的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所謂主動收入,就是你必須干點什麼才能獲得點什麼的那種收入;而被動收入則相反,就是那種你不必幹什麼但竟然可以有的收入。

被動收入的最常見例子是利息。利息是需要本金才能獲得的,沒有本金怎麼辦?

我在這裡做延伸解釋,也就是你必須在積累一定量的本金之後才會產生利息。即使不從理財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從工作的角度也是如此,即只有你積累到足夠的專業技能、作品、客戶群體,你才可能產生後續源源不斷的溢價或被動收入。

所以你必須每天審視自己的生活,是否在為自己能夠有被動收入而積累本金,去審視你工作的意義,直到有一天實現財務自由。

什麼是財務自由?

所謂的個人財務自由,指的就是某個人再也用不著為了滿足生活必須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

而知乎作者 @學霸貓 也同樣對現代人的工作方式做出了反思,並認為,朝九晚六根本不是先進的生產方式,而更為先進的生產方式,她也給出了她的註解:

任何事情,按照大部分人的方法和玩法去做,一定只會得到平庸,甚至比較差的結果。在讀書的時候,這個結果的差距可能就是一點分數。走入社會之後,人的發展是全方位的,成就、健康、個人幸福等,這時候的差距就是幾何級數了。

所以我們到底該如何探索我們的發展?走出「窮忙」?

不要又窮又忙,歸根到底要做那個獲取財富的人。

為什麼越想賺錢卻越得不到錢??

www.zhihu.com
圖標

獲取財富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兩件,第一件,是思考。第二件,是耐心。當我們急於賺錢、過於渴望賺錢的時候,我們首先失去了耐心,自然也無法正確而持久地思考。

什麼是正確的財富觀?財富的本質是什麼?它到底從哪裡而來? 哲學家、小說家安·蘭德有一句名言:「財富是一個人思考的產物.」

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富必須是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相結合的產物。

給自己5-7年的一個成長周期,選擇某一個產業進行積累,除了在產業中了解這個產業外,最重要的是5-7年中,不斷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斷磨練自己的耐心。你很可能在前面1-4年都不怎麼賺錢,但你會發現,經過某一個坎之後,你開始以自己未能想像的速度和規模開始賺錢。

以上是學霸貓的回答,而我認為接著:

你可以開始創作,利用互聯網進行分享,出售你的產品,讓你的生產方式擴大化,規模化。

以前你的一個小時的時間只能賣給你的老闆,如今,你一個小時內的成果可以賣給100個人、1000個人,這就極大地提高了你的生產效率,你的財富上限。

不要害怕分享,因為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分享,就是鏈接。

當你以一個創作者的思路要求自己時,你必然會對自己的思考方式、產出成果作出相應改變,你必須去思考什麼才是大眾需要的,你拿什麼去解決他們的需求。

我們每個人都有求知的需求,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知識和經歷,你願意一直分享給大家嗎?如果你願意,必然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你。

一個人受到關注,受到認可,僅僅是因為他一直在創造價值,在無私地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歷,在盡自己所能地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任何時候,願意認認真真創造價值了,也就自然而然會收穫關注度。如此一來,你的市場就打開了,你的規模化生產就有了條件。

但前提是你真的在創造價值,我看過很多人,堅持寫了幾年文章,可是關注者還是寥寥無幾,將文章發遍朋友圈也沒人看。包括我自己,我也一直在反思是否自己沒有在創造價值,雖然我從一個知乎小透明到有了1000、2000、最後突破4000粉絲,最近還在增長中(雖然也一直沒運營,如果運營的話,相信成績會相對好一些),但我為什麼不運營呢?

因為我清楚地知道,一個人不會因為堅持寫文章而逆襲,因為根基不在寫文章,而在他現實中所達到的高度,為什麼牛人一旦入駐知乎,就收穫幾萬、十幾萬粉絲,為什麼有人即使寫作幾年過去也無人問津?

我現實中的朋友圈認識一個女孩,自己嫁了個條件差到一般女孩子都不會多看一眼的男人,反而充當起情感專家了,給年輕女孩子解決情感煩惱,孜孜不倦地每天寫文章寫了好幾年,如今也依然只有幾十個關注者,當然她至今也在堅信著自媒體創業的神話。

我大抵可以判斷此人不會成功,因為她的事業高度不夠(只是普通職員),分享職場經歷也沒人看,也無在傳統媒體積累的文字功底,文筆經驗,更加沒有鄧文迪式的「斬男」閱歷,這種人如何能以蒼白的閱歷和經歷靠文字逆襲?

你本身創造不出價值,就更不要指望你的文字能創造什麼價值了。

所以,本質上來說,打不開關注度,打不開市場,依舊是自己本身太弱。

如此一來,「窮忙」一族,哪怕忙到死,也一定要每天反思自己在做什麼,用盡你所有的腦力去思考,所有的力氣去行動,去攀爬事業的山坡,去倒逼自己不斷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行為方式,去挖掘、發現那條隱藏著的創富曲線,最終利用互聯網極大提升自己的創富效率。

一開始會極度困難,而且痛苦和累,但如果能有朝一日告別「窮忙」,那便不負此生。因為,很多人,是窮忙一生,直到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