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文“戴高樂孤身一人代表法國與英國合作,丘吉爾向盟友開刀”

  (1)架空戴高樂

  戴高樂對英國的強硬態度也引起一些人的不滿,特別是戴高樂在領導中的“一意孤行”行爲,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

  以海軍中將米塞利埃爲首的“自由法國”海軍力量認爲:戴高樂不應該如此獨斷專行、不該在不合時宜也沒有能力與英國叫板地情況下,把與英國的關係搞僵,這對抵抗運動本身不利。

  由此,米塞利埃與英國海軍部商量後,制定了“自由法國改組方案”。在該方案中:戴高樂只具有名義上的主席、總司令的頭銜,並沒有指揮武裝力量的權力。

  如果戴高樂不同意,那麼,“自由法國”的海軍力量將與英國海軍部進行更緊密地合作,並不再聽從“自由法國”的命令。

  丘吉爾得到戴高樂的抗議後,便很快要求海軍部:海軍部應該要求米塞利埃向戴高樂道歉。這次奪權行爲,還算無驚無險,後面的事情就嚴重了。

  (2)米塞利埃第二次奪權

  1941年12月24日,米塞利埃指揮艦隊在加拿大附近的兩個殖民地小島聖皮埃爾、密克隆舉行公投,內容是你支持“自由法國”還是“維希政府”,最終,98%的人支持“自由法國”。

  戴高樂明明知道這會讓承認維希政權的羅斯福政府憤怒,也命令如此做。顯然是在給羅斯福難堪。因爲,美國和維希政府簽有在西半球法國殖民地內保持中立的協定。果然,羅斯福政府對此非常不滿。

  1942年2月,米塞利埃發起了第二輪奪權行動。但在“自由法國”內部,米塞利埃並不佔據優勢地位。3月3日,戴高樂便免除其一切職務。

  米塞利埃認爲:自己即使離職也有權指揮艦隊,因爲艦隊是靠他才得以成型的。但戴高樂地要求很簡單:你可以走,一個人也甭想帶走。

  這時,英國海軍部和外交部連忙跑出來要求米塞利埃留任。

  戴高樂的態度很堅決,他告知自己的手下,如果鬥爭失敗,就把事情告知世界並且和米塞利埃、英國、美國要鬥爭到底。

  隨後,戴高樂也提出辭職。其實質就是要求丘吉爾進行二選一。

  恰在這時,法國國內抵抗運動的代表皮諾向英國政府發表宣言:法國國內的抵抗運動只承認戴高樂作爲領袖。

  與此同時,“自由法國”殖民地的武裝人員們也支持戴高樂。

  丘吉爾很明確,作爲老牌帝國主義強國法國,現在雖然已經衰落,但是,它的潛力仍然巨大。他並不認可羅斯福對法國難以崛起的論斷。如果英國在戰爭中、戰後想繼續維持“日不落”狀態,法國是英國的最佳助手。正如“一戰”後,英法共同將美國和威爾遜排擠出國聯一樣。

  法國決不能被美國爭取走!

  這是丘吉爾的底線!

  米塞利埃只能出局!

  下文提示

  遠在千里之外的羅斯福和美國也在關心這件事兒,羅斯福決定和丘吉爾再談談如何替換戴高樂的問題,並即將推出一位比戴高樂更有威望、更有實力的替換者!

  戴高樂孤身一人代表法國與英國合作,丘吉爾向盟友開刀

  戴高樂將自己打造成站在“法蘭西帝國屍骸”上的巨人

  美英蘇三國角力致使戴高樂二戰後,沒當成總統半退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