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熱,即是胃火。中醫認為多由邪熱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量食用肥膩食物等飲食不當問題都可能引起胃熱,而氣滯、血淤、痰、濕、食積等也會鬱結化熱、化火,導致胃熱。此外,肝胃不和也會引起胃熱。胃熱患者平常喜歡吃冰冷的食品,不喜歡吃熱的食品,常常在大量飲食冰冷食品後有舒適感。正因如此,才會導致體內濕氣重,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而影響健康。那麼,胃熱,體內濕氣重怎麼辦?

一般而言,胃熱,體內濕氣重可通過以下方法緩解癥狀:

1、茶療:可取配方玫瑰花瓣0.3g,蒲公英根0.7g,荷葉2g ,做成蒲公英荷葉茶包,每日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即可。《醫林纂要》認為,蒲公英能補脾和胃,瀉火,而荷葉味苦性平,歸肝、脾、胃經,可消暑利濕,健脾昇陽。此外,玫瑰花中和蒲公英和荷葉的寒性,使得這個方子不寒不燥,適合更多人飲用。

2、食療:

①綠豆赤小豆湯。赤小豆沒有綠豆那麼涼,但是有解毒的作用,同時也去濕,這兩個豆在一起,可是有很好的去濕作用,對暑熱天皮膚的疹子有改善作用。可以用綠豆和赤小豆一起,量隨意,幾十克就可以熬湯,然後放點冰糖,當做飲料來喝,如果皮膚問題稍微嚴重一點,可以用當歸苦參丸解除熱毒。

②「三子養親湯」。 用炒萊菔子、炒白芥子、炒蘇子(中藥店都能買到)打粉沖服。蘇子和萊菔子有溫中理氣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濕。有化痰、理氣、除濕、溫中、降逆的功效。既清除了體內的濕邪毒素,又疏通了經絡調養了氣血,還增補了脾胃功能。對於咳嗽、痰濕、哮喘、濕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體質等慢性病有著非常顯著的療效。

③玉米、玉米須、燉湯喝、可去濕熱、健脾宜胃。

3、運動:生命在於運動。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甚至出汗,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對治療胃熱,體內濕氣重也是大有益處的。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胃熱、體內濕氣重是2種不同的亞健康狀態,有的人是只有一種癥狀,有的人兩種癥狀都有。接下來我們分析下導致胃熱以及濕氣重的原因,然而再對症調理。

胃熱,從中醫的角度也叫做胃火大。胃熱的人,一般都有口臭,大便糖稀(也有的便秘)等癥狀。

也有人說,如何辨別自己是不是胃熱呢,這個很簡單,找一面鏡子,伸出你的舌頭來,你會看到舌苔泛黃,用棉棒刮一下舌苔,會有一股臭臭的味道,這就說明胃熱。

胃熱多由邪熱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食油膩食物,助火生熱;或因氣滯、血瘀、痰,濕、食積等鬱結化熱、化火,均能導致胃熱(胃火);肝膽之火,橫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熱(胃火)。總結下來就是,多數胃熱患者均由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

【胃火大該怎麼調理呢?】

胃火大的人,可以吃些清胃火、瀉腸熱作用的食物,如小米、小麥、豆腐、綠豆、綠豆芽、苦瓜、冬瓜、黃瓜、莧萊、白菜、芹菜、茭白、西瓜、香蕉、枇杷、梨、桃子、兔肉等。

忌食食物: 1、 性質溫熱,具有補陽助熱作用的食物,如秈米、核桃仁、狗肉、羊肉、雞肉、河蝦、海蝦、龍眼肉、荔枝、鏈魚、草魚、薤白、芥菜、刀豆、紅糖、紅棗等。 2、味辛辣性溫熱的食物,如辣椒、韭菜、茴香萊、肉桂、乾薑、生薑、花椒、胡椒、小茴香、茴香菜、大蒜、白蔻等。

【食療參考方】

a. 西瓜飲:以榨汁機榨取西瓜汁150毫升、梨汁80毫升、白菜汁50毫升,混合後涼飲。 b. 小米綠豆粥:綠豆20克,清水煮50分鐘後,加入小米50克,待小米煮爛後即好,涼飲。

c. 涼拌芹菜:芹菜300克,切段,過沸水後,晾涼、加鹽、味精、香油,拌勻。

【介紹一種調理胃的中成藥】

1 同仁堂制的香砂養胃顆粒。改善胃功能,沒有任何刺激,治標更治本。

【體內濕氣重】

表現:

關節:當濕邪傷及到關節時,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消化: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小便及婦女帶下:濕邪還有一個特徵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徵都相對經典。

舌苔: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徵。體內有濕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改善方法】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

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党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祛除濕氣的食療方】

冬瓜粥利尿祛濕冬瓜粥

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凈,帶皮切成小塊,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鍋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爛米熟成粥即成。冬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並能利尿祛濕,同時也是消暑佳品。此粥根據口味可做成甜或鹹的,最佳食用時間是每天上午和下午的餐飲時間。

參芪粥

黃芪15克,党參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紅棗2個,大米100克。先將薏米、扁豆炒至微黃,紅棗去核,用清水洗凈黃芪、党參並放入砂鍋內,加水煎汁。葯汁熬好後,去除藥渣,將炒薏米、炒扁豆、紅棗肉、大米一同放進葯汁中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粥。功效:黃芪、党參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夠祛濕,做成能夠養胃的粥,可補中益氣,健脾祛濕,緩解濕盛帶來的身體不適。

除此之外,濕氣重的朋友還應多運動,注意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記住,好好吃飯就是最好的養生!

》查悅生活,致力於為大家提供更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知識,讓大家快樂生活每一天。

》關注查悅生活,為生活多一份健康保障。


1、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

2、身體發沉、發重,渾身無力。

3、皮膚上會有濕疹,胃口不好,嘴裡發黏。

4、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耳內濕(耳禪濕)毛髮粗糙,易脫落。

5、舌質很胖,顏色偏淡。癥狀嚴重的,舌頭邊上會有齒痕,這叫「裙邊舌」。

6、眼袋下垂,黑圓圈嚴重,肥胖,減肥後反彈,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質量不高等。

以上癥狀,如果你佔了1—2種,就要引起注意了,這說明你體內有濕氣。濕氣纏身,百病自然就找上門了。那麼,怎麼排除體內濕氣呢?

1、運動排汗祛濕

運動出汗可以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2、食療

①玉米須。中醫認為,玉米須性平,味甘、淡,可降血脂、血壓、血糖,還能利水、消腫、泄熱,對腎炎、肝炎、膽囊炎、膽結石等有效。同時是十分好的祛濕食材。把蒲公英和玉米須泡製成茶飲效果更佳,且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蒲公英龍鬚茶。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可見其利尿效果俱佳,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更多的水分,並且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抗菌消炎,清熱解毒,在增加排尿量的同時,還可以對尿路起到沖刷消炎的作用,對尿路感染也非常有好處!

②綠豆赤小豆湯。赤小豆沒有綠豆那麼涼,但是有解毒的作用,同時也去濕,這兩個豆在一起,可是有很好的去濕作用,對暑熱天皮膚的疹子有改善作用。可以用綠豆和赤小豆一起,量隨意,幾十克就可以熬湯,然後放點冰糖,當做飲料來喝,如果皮膚問題稍微嚴重一點,可以用當歸苦參丸解除熱毒。

③「三子養親湯」。 用炒萊菔子、炒白芥子、炒蘇子(中藥店都能買到)打粉沖服。蘇子和萊菔子有溫中理氣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濕。有化痰、理氣、除濕、溫中、降逆的功效。既清除了體內的濕邪毒素,又疏通了經絡調養了氣血,還增補了脾胃功能。對於咳嗽、痰濕、哮喘、濕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體質等慢性病有著非常顯著的療效。

3、濕熱天不要貪涼

很多朋友的脾胃出了問題,都是貪涼導致的,吃了很多涼的東西,喝了很多的涼的飲料,這樣直接導致了脾胃寒濕嚴重,往往是舌苔白厚膩,上吐下瀉的,脾胃難受,有人會誤以為這是熱毒,其實不是熱毒,是寒濕,過度喝冷飲會傷到身體。


胃熱、濕氣重說的是兩種狀態,有些人只存在一種,有些人可能會同時出現這兩種情況。可以通過以下食療方法進行調理。

胃熱,中醫也叫胃火大,胃熱的人,大多伴有口臭,大便稀或便秘等情況。

胃火過大的人,平時可多食用些具有清胃火、腸熱功效食物,如:

清胃火的蔬果

豆腐、綠豆、苦瓜、黃瓜、白菜、芹菜、香蕉、梨等。

涼飲果蔬汁清胃熱

用榨汁機把西瓜、梨、白菜分別炸成汁,各取適量混合在一起進行涼飲。

小米綠豆粥

綠豆二十克,用水煮大概五十分鐘後,放進小米五十克,煮熟後,放涼食用。

濕氣重的人會出現以下表現:

濕邪傷到關節,會造成部分氣血不通暢,四肢關節出現酸痛感,屈伸不利等。

胸悶腹脹、食慾差、大便不成形等。因脾虛造成「內濕」的,還有口淡、口黏、口渴卻不想喝水、乏力等表現。

我們日常吃的食物不少都具有除濕功效,如:

薏米粥

薏米具備消腫、健脾祛濕、舒筋、清熱等功效。

紅豆粥

可健脾止瀉、消腫等。

冬瓜粥

冬瓜、粳米各100克。把冬瓜洗乾淨連皮切塊,然後與粳米一同放進沙鍋里,放適量的水,文火煮成粥食用。冬瓜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且利尿祛濕功效好,粥可依個人口味甜、咸均可,宜每天上下午食用。


{!-- PGC_VIDEO:{"vid": "v020043e0000betbp5na1havabogo8v0", "vu": "v020043e0000betbp5na1havabogo8v0", "duration": 192,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0, "neardup_id": 17684115499673432477,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92.24,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7328088}, "ultra": {"duration": 192.24,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12400719}, "normal": {"duration": 192.24,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6012030}}, "vname": "u4f53u5185u6e7fu6c14u7684u56f0u6270.mp4", "hash_id": 12539909653647092822, "status": 0, "media_id": 1570157186026498, "thumb_width": 640,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ddc8000745ec5fdab1f4", "thumb_width": 640}], "item_id": 6609805418883449358, "user_id": 5822212340, "thumb_url": "de210007eb49cda4e639", "md5": "c97a5b7a44114e2e922c0ad7791f4d29",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de210007eb49cda4e639", "src_thumb_uri": "de5f0000468d56626652", "sp": "toutiao", "group_id": 6609805418883449358} --}

在宋代,有一本官方醫學典籍《和劑局方》裡面,記載了一個祛濕氣的秘方:《根豆粉》,由紅豆、薏米、山藥、蓮子、白扁豆、雞內金(重要)、茯苓7味藥材組成,起到三大功效:健脾胃,滲濕氣、滋補脾腎。

關注Andy老師,古方護膚~佛系養顏!


個人體驗來誠信回答一波

本人女,常年體寒,所以對這個祛濕氣深有體會,接下來說五點:

1.推背刮痧

2.艾灸(我做的好像是艾熏)

和圖片中是一模一樣的,除了我沒有她漂亮,艾灸對痛經,月經不調也有效果,在一起做艾熏的幾個朋友說快到經期的時候就去做艾熏,半個小時,艾草的精油加水汽把小腹烘的暖暖的。

3.紅豆薏米粉

有條件的可以在家製作紅豆薏米粥,但對於學生而言,紅豆薏米粉更實用,早上三勺紅豆薏米粉,250毫升熱水,杯蓋擰緊使勁搖,當早飯喝掉,很粘稠像粥一樣,常喝可以清腸胃還有減肥。淘寶上搜都有的,就注意不要買太便宜了的,一分錢一分貨。

4.熱水泡腳

我濕氣最重的那一會兒,每天晚上會泡至少半個小時的腳,放艾草或者其他味道的泡騰片,專門泡腳的泡騰片,每次泡完都感覺自己升華了~

5.鍛煉

食療,物理療法其實都不如鍛煉來的快和有效,對我而言慢跑最有用,我之前是每天晚上4000米的慢跑,出一身汗,身體的濕氣自然就排出了,而且汗液對皮膚是有好處的,跑步還能減肥,哇,好處不要太多~~~


胃熱,濕氣重,會讓我們感到睏倦,四肢沉重,口臭,反正十分的不舒服。那有哪些好辦法可以調理呢?

1.越懶越要動。濕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鍛煉的人。這些人常常感到軀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意運動,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時間久了,肯定會誘發一系列的併發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使濕氣排出體外,可以做的運動有跑步,瑜伽,太極,健走等,不僅能驅逐濕氣,還可促進消化。

2.飲食清淡適量。如果有胃熱,還有濕氣重,那麼一些煎炸的食物會加重病情,最好不要吃。脾胃是人體吸收營養以及水分代謝的器官,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食物不容易消化,也會加重胃熱,濕氣。生冷,冰涼,涼性的水果也會讓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最好不要經常吃。

3.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要注意。比如不淋雨,不穿濕的衣服,鞋子。洗完澡之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如果房間濕度太大,就不要久呆,或者開抽濕。再就是巧用平時的調味品,蔥姜蒜,胡椒,花椒等,做飯的時候放一點,就有去濕的功效。而且平時可以自己做一些滋陰養胃,又去濕的湯水來喝,比如紅豆薏米湯,淮山豬骨湯,土茯苓大骨湯,都可以利尿除濕,補脾健胃,對水腫的人也特別有效。

如果您有什麼去濕除胃熱的好方法 ,也可以告訴小編,一起學習一下。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病不是隨便亂生的,一定是自己什麼地方出啦差錯,吃錯或吃多啦不該吃的東西!

胃熱的癥狀: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身體浮腫,發沉,發重,有異味,無力,有濕疹,胃口不好,嘴裡發黏,有口臭,舌質很胖,顏色淡,感到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咳嗽,痰多,有黑眼圈等。

食療:玉米須和蒲公英泡水喝,小豆和綠豆熬湯喝,炒萊菔子,炒白芥子,炒蘇子打粉加冰糖當飲料沖服。原理:玉米能祛濕,降血脂,血壓,血糖,消腫等,蒲公英有利尿,抗菌消炎清熱解毒的作用,赤小豆和綠豆有祛濕解毒改善皮膚的疹子作用,蘇子和萊菔子溫中理氣作用,白芥子有祛濕化痰作用。

運動排汗祛濕:運動排汗是一個很好的祛濕方法,運動可以緩減壓力,活絡身體器官,使濕氣更快排除。

注意事項:患者因該多吃清胃熱瀉腸火的食物(小米,小麥,桃子,梨,豆腐,香蕉,白菜,兔肉等)。少吃性質溫熱補陽助熱辛辣的食物(辣椒,大蒜,韭菜等)也不要貪涼多吃冰凍食品等!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024825700639808540, "vid": "f4bbde1f568447e995aedf16b782da95", "vu": "f4bbde1f568447e995aedf16b782da95", "duration": 63, "neardup_id": 607771687575358974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12565001371859553552,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63.72,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4935389}, "ultra": {"duration": 63.72, "h": 540, "subjective_score": 0, "w": 960, "file_size": 6944347}, "normal": {"duration": 63.72,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3440572}}, "hash_id": 6077716875753589740, "status": 0, "media_id": 1577317011756046, "vname": "Au7389u7c73u9762u7ca5.mp4",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c6c000108af87d54555", "thumb_width": 640}], "item_id": 6515550335874892302, "user_id": 67863672955, "thumb_url": "5b52000481eda4076b4e", "md5": "8a0be60a4b1a18f47ee7609c3eb8bf3a",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5b52000481eda4076b4e", "sp": "toutiao", "group_id": 6515550335874892302} --}


胃熱、體內濕氣重,可以怎麼調理?

人的面部是胃經經過的地方,所以面子上的問題,比如臉長痤瘡了,和胃火有關係,臉紅、口臭、特能吃、大便干,愛吃辛辣的食物,沒有明顯的手腳冰涼癥狀,這種比較單純而統一的熱,是胃火引起的。

我認識一個人,是胃火旺的人,從外貌上看,有共同的特徵,濃眉、頭髮較黑、粗、硬,上嘴唇往上翹,偏厚。他的飯量也大,而且他的小便顏色肯定會比較黃,早晨第一次的小便會有泡。

找中醫的話,一般會用含有百膏的藥物治療,比如《黃連清胃丸》《黃連上清丸》之類。

如果用敲法去敲胃經,就可以袪胃火,把小便的顏色敲淡黃清澈了,小便沒泡子,舌中間的裂紋也沒有了,胃的情況就得到改善了。還要按四季睡眠,如果血多了,自然不會陰虛,胃火就下降了。

體內濕氣重,是身體里有濕,身體會變很很重、很懶。這是和脾氣有關係,濕是標,脾氣虛是本。

我的同學體胖,走路前腳掌疼,還得人扶著。

要想袪濕,你首先得健脾補氣,幾乎所有健脾補氣的葯都能間接地祛濕。上藥店去買《參苓白朮丸》,這是補脾氣的好葯,性質很平和,可以長期吃來緩慢地改善脾虛濕重的體質。

還可以採取食療法,比如山藥、薏米、芡實、白扁豆、荷梗等,與大米加在一起熬粥,是很好的健脾利濕食療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