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印紀傳媒發佈2018年度業績報告:印紀傳媒的營業總收入爲3.77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3.70%,虧損達20.06億元。

  1月30日印紀傳媒披露2018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將2018年度業績預計由-12億元至-8億元(2018年10月30日披露於三季報)向下修正爲-32億元至-21.4億元,時隔3個月的巨大差異,不得不引發深交所發函關注。

  對此印紀傳媒給出的回答是:“因市場環境變化、行業整體下滑、公司及客戶資金緊張所致,基於謹慎性原則做出大額減值準備”。

  從整體看來,影視股整體處於下跌狀態,各大影視公司也均出現不同程度上的虧損,印紀傳媒說的“市場環境、整體下滑”似乎合情合理,但是縱觀印紀傳媒的整個發展來看,其說辭卻多少有些經不起推敲。

  “性感”的框架圖增值率達856.45%

  從整體業務佈局的情況來看,印紀傳媒很會搶風口。

  2008年,八部國產片票房過億的體量讓我國電影總票房首次殺進全球前十,迎來國產電影的春天。全國銀幕數量超過4000塊,這時的DMG看到了風口,於是印紀影視娛樂傳媒有限公司成立。

  首先在定位上,印紀傳媒可謂極盡奢華。

  印紀傳媒戴的是內少有的具備國際“高概念”娛樂品牌操盤能力和經驗的公司的帽子。

  瞄準繼漫威和DC漫畫後第三大超級英雄宇宙“勇士”(Valiant)系列IP、“變形金剛”實景娛樂IP、並搭上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將《終結者2》全新3D版引進國內,高概念的架子搭上了。

  另外印紀傳媒的高管架構也可謂“性感”。

  負責創意的是美國人丹·密茨,被稱讚爲將廣告藝術做到極致;董事長肖文閣,具有強大的社會背景並在處理政府關係和人際上遊刃有餘,而吳冰——在文化傳媒圈一直被標榜爲“中國的好萊塢女製片人”。

  印紀傳媒原本的前身DMG,是類似於藍色光標、省廣股份的廣告公司,因在《杜拉拉昇職記》的廣告植入而掀起電影商業化的浪潮,但是其影視業務卻不足兩成。

  而此時華誼光線、唐德等上市公司均已在其之前搶佔了先機,擁有了一定的積累,印紀傳媒只能通過“講一個性感的故事”來爭搶這塊蛋糕。

  這強大的陣容結構,在影視公司中已經堪稱“完美”。

  2013年,印紀傳媒更是砸中《鋼鐵俠3》,內地票房達7.54億元,成爲當年28部過億進口片票房之最。緊隨《西遊降魔篇》,成爲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第二。這無疑讓印紀傳媒間接對外宣佈:“看我準沒錯”。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印紀傳媒淨利潤率達到1.52億,12年2.22億,13年2.76億,穩步增長。

  2014年國家鼓勵文化產業的發展,印紀傳媒再一次看見了機會,玩起了借殼上市,因爲當時的殼——高金食品,是一家主營屠宰和肉類加工的食品公司,印紀傳媒被網友打趣道是賣豬肉的的影視公司。

  而此次借殼上市,印紀傳媒收穫不小,60.12億的高估值,與6.29億元的淨資產賬面價值相比,增值率達856.45%,刷新了A股文化傳媒類企業併購案的估值紀錄。

  2015年印紀傳媒的毛利率遠超光線傳媒、華誼兄弟,2016營業增速繼續超其二人。

  這也成爲了印紀傳媒的高光時刻。

  套現40億甩手,一人身兼4職

  此時的印紀傳媒初顯頹勢,接下來其錯綜複雜的拋售與組織架構的調整也讓衆人有些看不懂了。

  14年上市,15年末,大股東肖文革就將董事長一職交給吳冰,隨後肖文革還宣佈將所持的1.6億股上市公司的股份轉給個人全資控股公司——印紀時代,本來就是自己的,爲何偏偏轉手再交給自己自找麻煩?一位證券商人曾經對媒體說出來他的觀點:“轉股可以爲未來增加融資渠道,甚至可以交換私募債。”

  僅2016獨立董事辛茂荀、王寶英、證券事務代表韓洪龍接連辭職,在2017年3月,董事會祕書李榮強辭職後, 吳冰的身份是印紀傳媒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祕,其更是因患病無法回國。

  一般而言,董祕對外負責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關係管理,對內則負責籌備董事會會議、股東大會,公司規範化運作等。而在A股上市公司中,董祕更是極其重要。一方面要對上市公司的所屬行業十分熟悉,另一方面也要通曉金融和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僅董祕一職就已經十分頗費精力了。

  壞賬、商譽過高,印紀傳媒或難翻身

  今年2月末,印紀傳媒發佈2018年度業績報告。印紀傳媒的營業總收入爲3.77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3.70%,虧損達20.06億元。

  此外,印紀傳媒曾披露《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帶來營收2.058億元,而其在項目中出資佔比40%。但《虎嘯龍吟》未能按預期網臺同步播出,根據印紀傳媒公告,應收不二文化賬款餘額約爲2.77億元。但由於不二文化如今要返還江蘇華利約4億的鉅額現金流出。能否如約向印紀傳媒支付收益打個問號尚未可知。

  2018年3月,演員高雲翔在澳大利亞涉嫌性侵,其與范冰冰主演的《巴清傳》涉及幾個影視劇出品方,其中之一便是印紀。

  2016印紀傳媒投資引進了《極速之巔》,本以爲有安東尼·霍普金斯、本·金斯利及尼古拉斯·霍爾特的加持,能再圈收割一波。但最終只有1554.1萬的票房,沒能讓印紀再火一把。此後好萊塢也逐漸向印紀關門了。

  2016年肖文革就開始質押拋售其股權。

  更是有媒體曝出,2017年印紀傳媒尋找配資對印紀傳媒的股價進行“管理”。根據協議中的雙方會以約1:4的槓桿進行配資。一系類連續交易、盤中拉擡、虛假申報、自賣自買的運作後,印紀傳媒股票市值近4億元。 股價也維持在13-14元之間。

  而此時的肖文革也在瘋狂套現。

  到2018年肖文革公股權質押14次,累計佔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90.41%,佔公司總股本的43.98%。

  或許在15年肖文革就有了小心思。

  可見這場“麻煩的操作”不簡單。

  除了肖文革將董事長一職交棒,印紀傳媒的高管們也沒閒着。

  一人身兼數值,正當外界均懷疑其是否能夠撐起印紀傳媒時,公司給出瞭解釋: “吳冰女士通過OA 系統等無紙化辦公管理軟件,及時進行工作審批。作爲中國衆多民營企業家的縮影,勤勤懇懇創業,爲公司發展犧牲了個人,爲社會創造衆多就業崗位,向國家上繳了大量稅收,併爲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去年9月印紀傳媒就被爆出因未能按照約定將發行總額4億元的“17印紀娛樂CP001”兌付資金按時足額劃至託管機構,上海新世紀下調印紀傳媒主體信用等級至C。可見吳冰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於這種高管不健全現象,18年四川證監局就要求公司印紀傳媒解決,印紀傳媒也稱預計在不晚於第三季度完成聘任程序。而如今印紀再現風波,恐難出現接盤者。

  在印紀傳媒被深交所發函要求關於回覆2018年度業績預告修正的補充說明中可以發現。在印紀傳媒2018年擬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的20.07億元中,包括應收賬款12.74億元佔到總金額的63.48%。

  根據披露,應收賬款資產來自於公司主營業務,具體事項是2015-2018年期間爲深圳金立通信等客戶提供廣告服務以及與Venture Electronics company limited、GM Agency Company Limited等客戶的IP授權業務形成的應收業務款項。

  從印紀傳媒2017年發佈的財報顯示:2018年預上映電影《世界的盡頭》、《終結者2:審判日》、《斷片之險途奪寶》,但均不聲不響,2018年4月上映的《脫單告急》票房僅有3501萬。而2018年預計播出電視劇項目 《如若巴黎不快樂》、《十年陽光十年華》、《幸福照相館》、《愛的速遞》、《火柴小姐和美味先生》、 《套你一路》也是不溫不火 。

  同時隨着進口片的環境發生變化,印紀再也不能憑藉買斷片走其“國際化”打法了。

  如今好萊塢大片都喜歡走分賬片的形式,而國內只有中影和華夏兩家國企可以引進分賬片,同時體量小的影片雖然會選“買斷片”,但由於參與的玩家太多,無疑加大了片方的議價權。

  印紀軟了。

  雖然內容折腰,但是印紀傳媒近年來在影視衍生的佈局卻在不斷提升。

  2017年,影視及衍生佔公司總營收的57%,在營業利潤更是高達66%。

  印紀傳媒現金流很差,而且應收質量也很差,加之這兩年平臺、電視臺回款慢,很多片方都被應收帳款拖死了,如果賬上現金流不足,印紀傳媒恐怕要挨不下去。

  同時投資股票,股民們無不擔心其風險性,而把其商譽看得尤爲重要。而收購傳媒股這種輕資產公司,更容易產生大的商譽,市值40億的天神娛樂2018年在其商譽減值計提後,產生了70多億的會計虧損。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2018年以來,印紀傳媒堪稱“關注函接收大戶”。 印紀傳媒收到深交所關注函的次數達到了10次,其中5次對關注函都進行了延期回覆。

  而印紀卻一直屢碰“紅線”。

  在繼樂視、天神後,印紀或將倒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