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著對新一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愛慕,買了一本時下噹噹最熱的《逃離》,但翻開看了一段,實在是失望。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這樣糟糕的翻譯居然可以出版。一開始以為此書的譯者——李文俊,應該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但百度一下,百度百科給的頭銜,居然是著名翻譯家,還曾翻譯過《卡夫卡》。這麼有才的人,為什麼翻譯出的《逃離》卻那麼差勁?


只能說,翻譯得非常干,詞句非常枯燥,有些地方甚至不是很通順,讀起來很費勁。

《逃離》這本書本來就不算是易讀的書,翻譯成這樣,沒有很大的耐心,基本上是讀不下去的。

不過愛麗絲門羅在中國原本就不是知名的作家,如果不是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估計幾乎沒有人認識,有人翻譯出來就不錯了。如果英文過關的話,請讀原版,中文版真的讀的人想死。

很久之後的補充

今天心血來潮又翻來來看了看,現在算是鞭屍?

這是全書的第一頁,可以看到開頭幾段用了很多破折號。怎麼說呢?李文俊先生無疑是著名的翻譯家,但他翻譯這本書的時候一定沒有認真,這麼多破折號證明他在翻譯的時候都懶得調整英語插入語的語序,要知道這樣是非常不適合中文閱讀習慣的,很容易導致閱讀障礙,而且讀完你會發現,文中有這種問題的地方非常多。

再來看看文章標題

倒數第二篇,我最想吐槽。原版為《Chance》,從文中內容和原著來看,這裡無疑翻譯成類似於「偶遇」「邂逅」,這樣的詞難道不應該更加信達雅嗎?《播弄》是什麼鬼?頓時一股邪惡的氣息撲面而來好嗎?不知道還以為譯者是一個直男癌晚期。


天吶……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知乎ers的水平?詆毀李先生譯的《逃離》也就算了居然有人詆毀李先生譯的福克納這麼說吧……數數福克納國內有幾位譯者後來的這些個,哪個又不參考李先生的譯本

英語過四級了么?

沒本事看原文撈證據就憑几張嘴?
不太欣賞用「爛」之類的詞來評價任何譯作,翻譯本來就是帶著鐐銬跳舞,各位翻譯家的主張和觀點不一樣,所以採用的翻譯策略也會不一樣,看似拗口彆扭的處理可能背後是譯者刻意而為之。翻譯本來就是各花入各眼,只要不是硬傷性的錯誤,何來爛字一說?先生在採訪中明確表示有意去再現原作的語氣,畢竟原作是很煙火氣很生活化的作品,有強烈的女性主義色彩,所以刻意用了語氣詞。至於大量保留的破折號,那是因為先生一直覺得原作的形式保留下來,被讀者感知,可以豐富漢語本身,卞之琳翻譯莎士比亞四悲劇如此,魯迅提倡寧信不順也是如此,五四之後,中國白話詩歌大量借鑒西方詩歌體裁更是出於這樣的目的。不同的角度去看譯文,得出的評價會不同,但是不要輕易貼上好和壞的標籤。


這個底下的回答是認真的嗎?????那個《喧嘩與騷動》看不下去的,那是你本來就看不下去。李文俊先生是我心目中當代最好的翻譯家之一。

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英文大概過了四級的人口氣那麼大,哪來的蜜汁自信,呵呵……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