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互聯網巨頭BAT,大家並不陌生,分別是百度、阿里、騰訊。但提到TMD,不少人還是得停下想一想,稍微捋一捋,畢竟TMD出生的時間比BAT晚了十幾年。

  話說TMD,T指頭條(即今日頭條)、M指美團、D是滴滴。三位出生的時間分別爲2012年、2010年、2012年。如果將BAT的發展歸因於互聯網時勢造英雄,那麼TMD大概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產物了。

  對此,也曾有外媒記者這樣評價中國互聯網狀況,“現在的中國已經見證了下一代科技巨頭的崛起,這些企業多誕生於移動時代,專注於在線服務的迭代更新,由人工智能和共享服務推動。”剛剛好,TMD就是誕生在移動互聯網興盛的時代。

  三位的崛起並非歷史偶然,而是集齊了天時地利與人和,接下來逐一分析。

  天時:互聯網載體以及網速的變化

  互聯網二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最具代表的是網絡速度的變化以及從電腦PC端拓展到移動手機端的過程。1994年4月20日,在國家的支持下,中國互聯網成功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連接。

  後來經過不斷測試、加速、迭代,2013年12月4日中國移動互聯網進入了一個更快速、更方便的移動互聯網時代——4G時代,這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大進步。4G網絡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極大加速了圖片、視頻、位置導航等高容載信息的處理效果。且最直觀的一個體驗是,在流量可以承受的範圍內,4G的網速甚至與無線WiFi的網速相當。

  更重要的一點是,4G的到來引爆了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同時也在催生一個新興的互聯網產業。

  TMD的快速發展時期恰好是4G網絡興起的時期,同時也是TMD用戶增速最快的時期。況且,2014年到2016年間,是中國智能手機以及4G全覆蓋的時期。2014年中國4G增速首次超過3G手機,到了2016年,中國4G手機用戶已經徹底超過了2G和3G手機用戶數量。

  今日頭條做的是推薦引擎產品,爲用戶推薦信息。後來在2016年,今日頭條宣佈了投資10億元用以補貼短視頻創作,這爲後來推出火山小視頻、抖音等短視頻矩陣做了重要鋪墊,因爲4G網絡完全支持短視頻的播放。

  美團和滴滴同樣對4G網絡有需求,特別是移動支付方面。4G提供的快速流暢網絡環境在支付環節爲美團和滴滴提高了服務效率。再者,美團和滴滴對定位、導航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對手機的硬件功能以及網絡的流暢程度要求亦是極高。

  也就是說,智能手機+4G是美團和滴滴在位置功能上不可或缺的硬件條件。總之,TMD的發展正好趕上了移動網絡普及的時期,因此4G網絡發達的背景,爲TMD在用戶羣體中快速開展業務提供了天然的條件。

  地利:押對了算法

  推薦算法是今日頭條崛起的殺手鐗,今日頭條通過較爲精準的推薦機制,最大限度將內容匹配給合適的用戶。同時,無論是最開始運營的新聞媒介,還是後來拓寬到短視頻領域,今日頭條加大了對技術的投入,目的是更加完善與更精細化推薦算法。

  說來有趣,當初張一鳴堅持做信息流的算法推薦,卻遭業界不少人質疑,並頻頻搖頭。如今再來看,抖音的火爆以及社交APP新聞推薦的普及,背後的推薦算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項技術也恰恰讓今日頭條在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的壓力下突圍而出,成爲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獨角獸。再放大到行業去看,推薦算法改變了內容的傳播方式,將傳統媒體推向了新媒體社交風口。毋庸置疑,曾經被看輕的推薦算法,今日頭條押對了。

  再看美團和滴滴,對於美團和滴滴而言,二位的技術核心壁壘則是基於LBS算法匹配,即基於位置服務的匹配。這與美團和滴滴的主要業務有關,美團有美團外賣和酒旅,滴滴則是網約車,這些業務的開展對位置定位與導航有着嚴格的要求,因此需要更復雜的算法體系。

  在滴滴的算法中,大數據的運算能力占主導地位。據滴滴研究院副院長葉傑平介紹,當前滴滴在交通領域的數據量佔比可觀,每日處理數據超過了2000TB,覆蓋了交通路況、用戶叫車信息、司機駕駛行爲等多維度的數據。其中,這就牽扯到了用戶數據,用戶數據越多,數據就越精準,推薦自然也就越精準。

  美團外賣和滴滴的網約車似乎在解決同一類問題,即協調騎手/司機與用戶之間的聯繫,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完成網上訂單。而不同的是,美團的騎手比滴滴司機要進行多一個步驟,即到商家取貨。

  但歸根結底,外賣與網約車都是爲了完成網上訂單,而訂單背後牽扯到的商家定位、用戶定位、用戶數據處理等,則需要各家技術各自發揮了。相關新聞曾報道,美團正在加大投入對配送系統進行優化升級,着力打造基於AI和數據的智能調度系統。

  所以,如今大數據盛行,TMD三位能在互聯網企業排位賽中脫穎而出,與三位在算法技術上的投入有着重大關係,況且三位在大數據的整理方面也是極出色的,美團與滴滴在社會中更是擔任着不可或缺的食與行的角色。

  總的來說,押對算法讓今日頭條、美團、滴滴都嚐到了不少甜頭,尤其是今日頭條。

  人和:用戶已經成熟

  隨着網絡環境不斷升級,從PC端到移動端,若以4G移動網絡的開始作爲時間節點去評判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成熟程度,那麼以目前智能手機已經普及的現象來看,4G網絡同步滲入了國民生活,況且下一個速度更快的5G移動網絡時代正在蠢蠢欲動。

  以上種種都體現了國民對移動互聯網有着難切割的依賴性,也意味着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了成熟狀態,並且集聚了一定的用戶體量。這不,QuestMobile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年度大報告》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了11億。

  其中,美團發佈的2018年財報顯示,其年度交易用戶突破了4億,較2017年淨增近1億用戶。央視也曾報道滴滴用戶數量超過了4.5億,每天的訂單量高達2500萬。而據QuestMobile發佈的2018年第三季數據顯示,2018年9月今日頭條的月活用戶達到了2.54億。隨着TMD們業務範圍不斷擴增,用戶數量也在不斷髮生着變化。

  移動網民規模之大給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們創造了巨大的用戶資源,過億的用戶體量也充分體現了TMD在國民生活中佔據的分量。而TMD們也爲用戶帶去了更快、更便捷的信息獲取訴求以及相關的出行、飲食等業務。所以說,TMD們的崛起與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成熟度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整理來看,網絡發達的環境爲TMD的成長提供了有利的天然條件,這是天時。TMD三位看中算法,並積極投入算法技術的研究,爲其在往後的幾年時間提供了發展的催化劑,可視爲地利。而網絡時代用戶的成熟也爲TMD們提供了巨大的消費資源,這亦是人和。

  只不過,移動互聯網用戶成熟是事實,但是用戶從增量市場轉變成存量市場也是事實,TMD們風光背後付出的代價亦是相當嚴重。

  資本寒冬下,TMD風光之後損兵也損錢

  《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年度大報告》還披露了一點,從用戶規模增速上來看,移動互聯網用戶從2017年年初的17.1%,下降至年底的6.2%,再到2018年12月的4.2%,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正在逐漸降低。也就意味着,移動互聯網不再是增量市場,反而是到了用戶增長的瓶頸期。這對於TMD們這些互聯網企業來說無疑是壞消息。

  美團點評公佈的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財報,2018年Q4虧損了34.1億元,2017年同期虧損28.1億元;2018年美團實現營業收入652.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了92.3%,經調整的2018年虧損淨額有85.2億元。

  不久前滴滴方也透露,2018年滴滴公司全年虧損共計109億元。美團虧損也好,滴滴虧損也罷,兩者共同虧損的其中一點均是來自用戶補貼,也就是用戶的增長速度抵不過燒錢的速度。

  今日頭條2018年的盈虧情況截至目前沒有太多披露,但是不妨猜想,用戶增長放緩對今日頭條而言是存在打擊的,不過輕重如何,目前尚未得到官方確認消息。而且,2018年7月就有不少媒體報道今日頭條變相裁員的消息,一封《致今日頭條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中今日頭條前員工講述其被強制辭退的事情刷屏網絡。

  前段時間美團、滴滴們也在不同程度地傳來變相裁員消息,雖然後面三位均作出瞭解釋,但是資本寒冬已成事實,TMD們裁員真假與否相信羣衆心裏也有了一杆秤。

  另外,TMD不能避開的,還有與BAT之間的恩怨。

  TMD的發展始終避不開BAT

  TMD與BAT之間關係微妙,先說美團與阿里。最開始,美團屬於阿里系,阿里曾給美團投入不少資金,幫助美團從百團大戰中殺出血路。不料最後王興不想受控於阿里,並歸入騰訊隊,這也意味着美團與阿里是徹底鬧掰了。

  與美團不一樣,滴滴也接受了來自騰訊和阿里不同程度的投資,但是滴滴的獨立性強,目前也沒有想站隊的意思。但是,順風車事件一直是滴滴心結,且據多家媒體報道,滴滴成立六年來雖融資超千億,但至今未實現盈利,滴滴目前也是極其彷徨。未來會不會站隊BAT請求支援,且看且歌了。

  今日頭條雖我行我素,但還是受到騰訊、百度不同維度的阻擊。

  首先,今日頭條短時間內的崛起大家有目共睹,頭條的崛起引起了百度的警覺,於是2017年百度便開始實行“搜索+信息流”雙引擎戰略。

  其次,今日頭條勢力的擴增必會將騰訊的用戶進行分流,特別是如日中天的抖音,對此,騰訊開發了十幾款短視頻APP,就是爲了“狙擊”抖音。競爭異常激烈,不過今日頭條的軟肋也很明顯,數據顯示,2018年9月月活用戶雖然達到2.54億,但增速僅爲14.5%。

  總結下來就是,TMD與BAT之間,今日頭條獨立起家,此前被傳言站隊阿里;美團前期依靠阿里擴張,後來與騰訊交好,對戰阿里;滴滴雖接受騰訊阿里投資,但獨立也明顯。所以基本上表面看TMD是各自發展,有合作,有競爭,但是TMD的發展始終脫離不開BAT的光環。

  最後,存在即合理,增長是好的,但強迫增長,過分加速不見得是好事,搞不好還會適得其反。今日頭條、美團、滴滴,這三位從2010年開始陸續發展至今,近十年的時間裏三位曾順應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也曾爲擴勢而買單鉅額虧損。

  不過總的來說,TMD的崛起並非偶然,反而是時代的必須產物。未來TMD能否再造勢十年,甚至二十年,關鍵還得看下一個天時地利人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