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開始,漫畫行業十分動盪,似乎也進入了洗牌期。

  2018下半年,先是8月份爆出大角蟲漫畫在拖欠作者稿費數百萬元,接着12月中旬傳出網易漫畫被B站收購的消息並被證實,沒多久36氪又披露奧飛娛樂準備出售有妖氣。

  不同的命運軌跡此刻交織在一起,相繼被出售網易漫畫和有妖氣可謂是漫畫行業的一對難兄難弟,可曾經的一哥有妖氣何以至此?

  有妖氣起大早趕晚集

  如果說網易漫畫是來晚了沒趕上最好的時機,那麼有妖氣則是起了個大早,趕了晚集。

  論輩分,有妖氣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漫畫平臺。2015年網易漫畫剛成立時,有妖氣已經走過了9年,並迎來了高光時刻。

  那一年,有妖氣已經沉澱了40000部原創漫畫,平均每月點擊量高達800萬,月更新漫畫達到6萬頁,估值在5000萬美元左右;那一年,由有妖氣的人氣IP《十萬個冷笑話》改編的動畫電影票房過億,是當年的動畫電影票房冠軍,業界都認爲有妖氣走出了一條從漫畫到動畫到電影的商業化路徑。爲此,當成績如此出衆的有妖氣被奧飛以9億的價格全資收購時,不少人都覺得有妖氣是“低嫁”了。

  不過,當時也有不少人看好有妖氣的未來,認爲奧飛和有妖氣能互相補足。哪想三年過去了,變成奧飛系的有妖氣並沒有更上一層樓,又落得個待重新出售、一哥地位不再的結局。骨朵數據顯示,2018年12月漫畫平臺月活躍用戶排行榜中,有妖氣僅排在第十二位,而網易漫畫排在第八位。有妖氣沉澱了4萬多部原創漫畫,沒能保住第一梯隊的位置;而網易漫畫縱使有史克威爾艾克尼斯、集英社、講談社等漫畫發行商的漫畫版權,也沒能進入第一梯隊,可以說是同病相憐。

  有妖氣倒退,源於成爲奧飛系平臺後錯過了兩個站穩腳跟的時機。

  或許是成立時間早,經歷過漫長難捱的“開荒期”,使得2015年漫畫行業剛起風,有妖氣就急於考慮商業變現的問題,以至於“影漫遊”概念一火,便全身心紮在裏頭。事實上,影遊聯動或是影漫遊聯動模式放到現在來看也不能說成熟了,僅有少數H5遊戲通過影遊聯動模式活得很滋潤,更不用說幾年前H5遊戲還沒走進大衆視線,產業上下游協作處於初期階段的時候。

  有妖氣在市場未成熟的情況下嘗試影遊聯動,被絆倒也在所難免。有妖氣的四大IP《十萬個冷笑話》、《端腦》、《鎮魂街》、《雛蜂》,僅有《十萬個冷笑話》和《鎮魂街》傳播較廣,而當時備受動畫愛好者期待的中日合作動畫《雛蜂》以動畫質量崩壞,遊戲開發有始無終結束。

  三年前,有妖氣能誇耀的是這四部漫畫,三年後有妖氣能擺上檯面也還是這四部漫畫,縱使曾揚言有大量IP庫存,大部分還是埋沒在手裏了。側面說明其中兩部作品的成功是作品基調受市場歡迎,而不是有妖氣善於運作IP。

  此外,PC出身的有妖氣沒能抓住2015年之後的漫畫行業紅利,也就是互聯網紅利,而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又非常迅速,有妖氣很快就被有資本扶持的快看漫畫和有家境優渥的騰訊漫畫等平臺迅速超過,並遠遠撇在後頭。

  相關機構預計,截止2018年底,騰訊漫畫等三家頭部漫畫平臺的簽約漫畫數量有望超過15萬部,爲行業貢獻70%的簽約作品數量;現下口碑較高的漫改動畫如《妖狐小紅娘》等也均出自頭部漫畫平臺。此情此景,不禁想問一句“有妖氣老矣,尚能飯否”?

  奧飛是墊腳石也是絆腳石

  作爲一個奧飛系平臺,有妖氣的倒退與背後的奧飛娛樂不無關係。

  誠然,奧飛娛樂最近幾年爲了讓有妖氣沉澱的IP能快速變現,通過收購或投資的方式連接起了包括漫畫、動畫、遊戲、玩具、實景娛樂等產業鏈環節。但漫畫往下游變現的週期非常長,急功近利卻與之相悖,奧飛娛樂急於變現的心成了有妖氣守位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奧飛娛樂將IP變現放在首位,導致有妖氣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已有IP的衍生變現之上,而忽略了其他IP的孵化,逐漸喪失培養IP的能力,最終無法與後起之秀分庭抗禮。騰訊漫畫、快看漫畫在有妖氣專注影漫遊聯動之時,不僅培育了一批優秀的原創漫畫IP,在動畫改編和影視改編模式中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如《妖狐小紅娘》動畫,和《快把我哥帶走》漫改真人電影,還通過與原創文學平臺合作,獲得了大量優質內容源可供漫畫改編。如此一來,有妖氣與其他平臺的距離也就越拉越大。

  另外,奧飛娛樂想通過收購妖氣與旗下K12業務相結合,以連接少兒和青年兩個年齡段的消費羣體,但這是非常理想化的內容消費趨勢推測,而非真實需求。每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差別非常大,並不能如此順暢的過渡。再加上奧飛除了早幾年推出過《喜羊羊與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等幾個熱門少兒動畫IP之外,同樣沒有其他成績,近些年依然在吃老本,想要從內容上連接兩代消費者又從何談起。

  當然,阻礙有妖氣往上走的外因除了奧飛之外,與遊戲行業的大環境也有關。奧飛2018年商譽減值9.44億,大半來自有妖氣,其餘則來自於遊戲,去年遊戲行業傷亡慘重想必各位都有耳聞。彼時影漫遊聯動模式不成熟,對於剛起步的漫畫行業和動畫行業來說採用此模式的時機也未到,現在則是受到版號審批限制,影漫遊聯動模式難度增大,也不是好時機。

  折損之大,也難怪奧飛選擇在此時爲有妖氣找下家。

  有妖氣如何挽狂瀾?

  手中有大量原創漫畫IP尚未被開發,如今遊戲版號審批又再度暫停,影漫遊聯動的最佳時機依然沒有到,有妖氣想要穩住地位不再往下跌,或是穩中求進,不能過於執着影漫遊聯動模式,才能避免爲了芝麻丟西瓜,再次錯過細分領域的機會。

  一方面,完善的產業鏈是漫畫順利往下游變現的保障,現在各大漫畫平臺都在忙着佈局產業鏈,但也不能盲目佈局。倘若產業鏈各個環節協作不到位,最後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有妖氣在往下游變現的過程中需要選擇符合平臺定位的模式。

  向上,可以和原創文學平臺合作,改編熱門文學作品。由於文學作品已經有粉絲基礎,改編爲漫畫後更容易導流到平臺,並且從《魔道祖師》、《鬥破蒼穹》等改編作品的影響力來看此模式已經相對成熟,能夠喚回有妖氣的活躍用戶,不如把部分重心放到此處。

  往下,可以選擇與業內有實力的動畫公司或衍生品開發公司合作,比如《一人之下》、《全職高手》等許多熱門作品均選擇了與日本手辦御三家之一的良笑社(Good Smile Company)合作,畢竟奧飛娛樂的K12優勢對有妖氣而言幫助不大,擴寬變現渠道對有妖氣和奧飛而言都有利。

  另一方面,從有妖氣近期的宣發和IP合作計劃來看,是集中在與零售行業的聯動上,比如《饅頭日記》等作品與永輝生活、榛果民宿等實業品牌進行了授權合作,如此佈局或許與奧飛娛樂出身玩具行業有關,但是有妖氣也需要抓住有聲漫畫和動態漫畫的機會。

  漫畫和文學的變現路徑可以說是幾乎一致,均是向動畫、影視劇、遊戲、衍生品等方向走,只是文學IP變現多了改編漫畫這一環節。漫畫平臺的付費模式參考的是文學平臺的付費模式,同樣可以參考文學平臺的變現軌跡舉一反三。

  短視頻和音頻目前是業內普遍認爲有較多紅利的領域,如今文學作品除了改編爲影視劇和動畫之外,也會授權開發有聲書和廣播劇,自貓耳FM用多部付費廣播劇證明了廣播劇的盈利能力後,廣播劇逐漸成爲了晉江文學城等文學平臺的IP改編重心,並形成了廣播劇、動畫、影視劇相結合的IP商業化模式。

  放到漫畫行業來看同樣是機遇。漫畫與音頻和短視頻相結合的嘗試已有之,也就是有聲漫畫和動態漫畫。與動畫、電影相比,有聲漫畫和動態漫畫的製作週期短、成本低,適合與動畫、電影改編相結合,騰訊漫畫等平臺也在着手佈局,有妖氣不妨也將IP庫中的作品進行有聲漫畫或動態漫畫開發,以吸引新一代消費者。

  更重要的是,有聲漫畫、動態漫畫與動畫同步開發,對於漫畫來說也會起到擴大宣傳面的作用。如此一來,漫畫的生命力也會在多元的商業化模式中得到延長。如若有聲漫畫或動態漫畫能成爲一個風口,有妖氣或許能借着短視頻和有聲產品的紅利往上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