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鐵路,也被稱爲泰緬鐵路或者暹羅鐵路,是一條長達415公里的鐵路,連接了泰國的班蓬和緬甸的丹彪扎亞。 它是1943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緬甸戰役中,爲了支持其部隊而修建的。 加上當時現有的路段,這條鐵路完成了泰國曼谷和緬甸仰光之間的鐵路連接。 然而,這條鐵路卻在後世留下了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死亡鐵路。

死亡鐵路:超30萬人參與建造,10萬工人死亡,包括中國勞工

爲了修建這一條鐵路,大約25萬名東南亞平民和大約6萬名盟軍戰俘被強迫勞動,其中大約9萬名平民勞工和1.2萬名盟軍囚犯死亡,死亡總人數超過10萬人。

早在1885年,緬甸英國政府就對緬甸和泰國之間的鐵路線路進行了規劃,並進行了實地調查,但最後建議的線路需要通過丘陵、叢林、河流等地形,被認爲施工難度太大。

1942年初,日本軍隊入侵緬甸並奪取了對這個英國殖民地的控制權。一開始日本人依靠海運爲自己的緬甸部隊提供支持,但是這條海上路線容易遭到盟軍潛艇的攻擊,尤其是在1942年6月日本中途島戰役之後,爲了避免在馬來半島周圍3200公里的危險海上航行,修建一條從曼谷到仰光的鐵路似乎成爲了一個更安全可行的替代方案。於是日本人於1942年6月開始這個項目。

死亡鐵路:超30萬人參與建造,10萬工人死亡,包括中國勞工

這是一項異常艱難的工程,不光是因爲它的總里程數,橋樑總數也超過600,包括6到8個大跨度橋樑。建設的工人們設法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這個項目,條件卻十分極端。他們幾乎沒有交通工具,幾乎沒有藥物,無法獲得食物,更不用說材料了,除了錘子等基本工具外,他們幾乎沒有額外的工具。叢林溼熱的天氣讓情況更加糟糕。

參與項目的勞工中,包括了爪哇人、印度裔馬來人、泰米爾人、緬甸人、中國人、泰國人和其他東南亞人,他們被日本帝國軍隊強行徵召到鐵路上工作。他們在各自的國家工作,緬甸人就負責修建緬甸境內的鐵軌,泰國人負責泰國段,但中途大量的泰國工人逃離該項目,緬甸人因爲歡迎日本入侵以結束英國統治,所以與日本人合作招募工人,但招聘的緬甸工人數量不足。

死亡鐵路:超30萬人參與建造,10萬工人死亡,包括中國勞工

死亡鐵路:超30萬人參與建造,10萬工人死亡,包括中國勞工

因爲工人不足,1943年初,日本人向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羣島的工人做廣告,承諾提供良好的工資、短期合同和家庭住房。一些工人被這樣的廣告欺騙而來,有些甚至帶來了妻子和孩子。結果發現,這裏的條件如此惡劣,他們住在簡直熱到被燒焦的房子裏,沒有廁所,沒有食物。

但廣告吸引來的工人仍然不夠,日本就採取了更強制性的方法——圍捕工人,特別是在馬來西亞。有資料顯示,超過10萬名馬來西亞泰米爾人被帶入該項目,最終6萬人死亡。

參加項目的戰俘,一開始包括了3000名澳大利亞人和3000英國士兵,早在鐵路項目之前,就開始在機場和其他基礎設施上工作。隨着鐵路工程的推進,日本從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羣島進口了更多的戰俘。日本人在建築營地用竹杆和茅草爲戰俘建造了開放式營房。營房大約六十米長,在土樓兩側的平地上升起睡覺平臺。每個營房裏都有200名男子,每個男人都有一個60釐米的空間,可以在那裏生活和睡覺。

死亡鐵路:超30萬人參與建造,10萬工人死亡,包括中國勞工

死亡鐵路:超30萬人參與建造,10萬工人死亡,包括中國勞工

除勞工和戰俘外,有1.2萬名日本士兵被僱用在這項工程中,其中有800人爲韓國人,他們大多擔任工程師、警衛和監督員等高級別職務。雖然日本人的工作條件比勞工和戰俘好得多,但在施工期間,也有大約8%也就是大約1000人死亡。

除營養不良和身體虐待外,瘧疾、霍亂、痢疾和熱帶潰瘍是緬甸鐵路工人死亡的常見因素。

在鐵路修建過程中,有一個著名的地獄通道。它是整個工程最困難的路段之一,是最大的岩石切割。但它位於偏遠地區,工人缺乏適當的施工工具,即便有,也無法運輸工具。日本人就要求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戰俘和其他盟軍戰俘以及中國人、馬來人和泰米爾人用最簡單的工具去砍。這塊岩石切割最後用時3個月,期間有69名男子被日本警衛毆打致死,還有更多人死於飢餓和疲憊。

死亡鐵路:超30萬人參與建造,10萬工人死亡,包括中國勞工

這條死亡鐵路最後建成,火車在這條鐵路上來回奔馳,爲兩個日本陸軍師在戰爭期間運載了總量爲50萬噸的貨物。

相关文章